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5711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法概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文档格式.docx

在一些具体事务上我都参加襄助工作。

第二个时期,从1953年先师圆寂到现在。

在我痛失导师的情况下,更加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继承和发扬师业,不负先师培育之恩。

这时期我主要作了以下几件事:

一、1962年5月,当圆明讲堂恢复时,就恢复了圆瑛法师纪念堂,1983年5月圆明讲堂和纪念堂又进一步予以修整。

将先师在各个时期弘法利生的情况,通过图片、报纸、实物、手稿、墨迹等再现于世,供瞻仰怀念,使今之佛子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每逢先师诞辰、忌辰,举行佛七法会进行追思缅怀。

二、出版《圆瑛法汇》。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先师的著作,曾经多次印行流通,达数十万册。

文革后又复重印十九种共二十余万册,满足国内外读者的要求,使四众弟子均沾利乐,法喜充满。

三、为了发扬先师大乘佛教入世精神,从1979年以来,我多次往香港,六次赴美国,六次到日本,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参加国际佛教活动,进行交流,增进友谊,对保卫世界和平作出努力。

在国内兴办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向有关单位捐款,修行布施波罗密。

四、1983年初,被推举为龙华寺方丈后,为继承先师热心僧伽教育的精神,创办龙华寺僧伽培训班。

选择先师著作,进行教学。

造就一批爱国爱教,行解并重的僧才。

使慧炬常明,佛日增辉。

五、1989年主编《圆瑛大师年谱》,将先师一生弘法事业,分十个部分,详加介绍。

搜集图片二百余幅,插进书内以期能将先师的法雨和音容久住于世,德业和慧炬万古长青。

如何才能报答师恩,三十多年来,一直萦回在我的脑际。

《圆瑛法汇》这套丛书虽深入浅出,编得极好,但一般人不易掌握。

设想写一部综合性,通俗化佛书,将我跟随先师学习的一点肤浅体会写出来,作为学习法汇的心得,接引初机,实为当务之急,如此或许能报师恩于万分之一。

在这一动机的支配下,1980年在苏州灵岩山寺恢复后,我受赵朴初会长的委托,去苏州灵岩山寺协助工作,成立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

这时我开始著手编写这部《佛法概要》。

在这部书里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先师的思想。

(一)本书依据北汉语系佛教资料来写佛陀的传记和言教。

众所周知,我国是北传佛教的故乡。

本书主要是宣扬大乘佛教,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好处的。

(二)佛教是佛陀和他的弟子共同创造的。

因此本书在佛传后面,详细介绍十大声闻、五大菩萨的生平事迹和修学法门。

我们从这些圣贤应化事迹中,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特别对五大菩萨的系统介绍,在国内外读物中还是稀有的。

如果五大菩萨的思想,能牢固地播种在读者的八识田中,可以预期,将来一定会鲜花簇簇,硕果累累,福慧具足,依正庄严。

这对于世道人心,修身养性,都会起到一定的美好作用。

(三)先师生前严净毗尼,禅净双修。

为了发扬光大先师的思想,故对这三部分内容详加发挥。

这是一条通向菩提涅槃的康庄大道,故我们应按照先师的足迹,以求佛陀的果海。

(四)先师一生强调各宗并弘,圆融无碍。

本书根据这一思想,对中国佛教各宗作了全面介绍。

药能对症,是为良药。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对机者都是佛法。

但要符合‘三法印’,和‘一实相法印’的道理,才是妙药。

(五)1952年9月我作为随行秘书陪先师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会议结束后,参加了国庆国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先师亲眼看到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国家宗教政策的正确,十分高兴。

回沪后,召集四众弟子,邀请四大名山的法师,在圆明讲堂做‘祝愿世界和平水陆道场讲经法会’四十九天。

让全国佛教徒安下心来,努力办道和弘法。

(六)1953年6月,先师光荣地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届第一任会长。

’为爱国爱教,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本书根据先师提倡爱国爱教大乘佛教入世精神,从始至终以菩萨行愿引导佛子共同努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上述六个方面,是先师一生慈悲行愿,在《法汇》里随处可见。

因我才疏学浅,加上法务繁忙,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未能尽善尽美。

坐井观天,管窥之见,只能作为初入佛门者的敲门砖,不到之处,敬请教正。

芬陀利子明旸写于上海龙华寺华林丈室 

佛历二千五百三十四年 

一九九○年二月初一日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

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

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简要历史和他所说的教法,就应该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信仰佛教,进而理解佛教的道理,然后依教奉行。

由修得证,最后达到了生脱死得道成佛的目的。

这就是以发菩提心为因,成菩提道为果的一件大事因缘。

现将释迦牟尼佛的历史介绍如下:

我们首先要知道,释迦牟尼是一位怎样的人和如何成佛的。

因为十方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佛,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但是有了这个名字,那一定就有他的道理。

为什么这尊佛叫做释迦牟尼呢?

‘释迦’汉译能仁,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众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

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拔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

‘牟尼’汉译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

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可是释迦牟尼佛,他智悲二德,福慧庄严的名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据说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古佛,名叫释迦牟尼佛。

他有大神通妙力,能够观机施教,化度众生。

有一天这位古释迦牟尼佛,观察到有一位大光明陶师,名叫广炽。

他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应该得度。

于是佛就带了阿难、迦叶二个弟子,到大光明陶窑里去教化他。

这位陶师一见到佛和二位弟子来到他的瓦窑,万分激动。

心想,窑里到处都是烂泥和灰尘,非常脏,这样伟大庄严的释迦牟尼佛的到来,怎么办呢?

当下急中生智,赶快拿了许多稻草,把烂泥盖了起来,铺了三个座位。

佛在中间,二个弟子在两边坐了下来。

大光明陶师就恭恭敬敬地对佛顶礼。

在礼拜的时候,他心里想,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具足悲智二种功德、福慧庄严,实在太好了。

就发愿说:

愿我将来成佛时候,我的名号,也叫做释迦牟尼佛,同样也有阿难与迦叶二位弟子。

后来经过多生多世,勤修苦练,依愿行持。

到了这一生,坐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就叫释迦牟尼佛。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是过去燃灯古佛与他授记的。

据《金刚经》说: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

作是言,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走,正巧遇到燃灯古佛也在路上走著。

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

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的宝贵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

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

‘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上面所讲二个故事,深刻说明了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感,随愿所成,有感必应。

所以《法华经》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恳切志诚。

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没有不成功的。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首先就讲到‘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

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得名因缘和得道成佛,都是从因地之中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精进修行成功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上无论何人,对于万事万物,各行各业,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立名、立德、立功,立业没有不由最初一念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努力争取,达到圆满的目的。

佛法世法,在这个问题上,事虽不同,理无二致。

第二节 

在蓝毗尼园诞生的情况

(一)诞生时的种种瑞相

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

净饭王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汉译为一切义成。

因为他是释迦族里的一个大圣人,所以称为释迦牟尼。

悉达多太子降生的时候,正是西元前六世纪中期,根据印度古代风俗,女人生小孩一定要回娘家去生产,在摩耶夫人回娘家时,路过蓝毗尼花园,看到花园里有一棵美丽而十分鲜艳的无忧大树,她将右手攀著这棵大树的树枝。

正在这个时候,悉达多太子就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下来。

蓝毗尼花园的遗址,现在由尼泊尔政府作为古迹保护为佛教圣地,以利人民群众参观瞻仰。

在太子降生的时候,有很多吉祥的瑞相,根据《金刚仙记》里面说,有三种奇异瑞相,一是运用神通妙力,能够淩空而行。

二是自然出现七宝莲华承接佛足,三是行走之时足底离地四指之高,使佛的足底千辐轮相,印映地上分分明明。

东西南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看:

这二句话的气魄是多么伟大!

真是惊天动地的大狮子吼。

因为狮子是百兽中王,狮子一吼,百兽自然脑裂、身上的毛都竖立起来。

同时还有九龙吐出香水,像细雨一样的从空降下。

地上又自然涌出了二个水池:

一个热水,一个冷水,供太子沐浴洗澡。

至今佛教寺庙,为了纪念佛的诞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都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浴佛节,这是中国佛教传统的最大节日。

悉达多太子降生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顿时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

我们中国,也看到五色祥光,入贯太微星。

当时周昭王看到五色祥光,感到奇异,就问各位大臣。

有一位太史公,名叫苏由,他启奏说:

‘西方有大圣人出世。

’大王又问,这位圣人他的威德是怎样的呢?

苏由说:

‘这位大圣人,他不要想方设法治天下而天下人民自然而然地会顺从和尊敬他;

他不要开口讲话,而天下人民自然会信仰和归向他;

他不要去说法教化,而天下人民自然会去修道行善。

’真是巍巍乎,民无能名焉。

这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就像那巍巍高山一样的伟大,是无法来形容的。

周昭王又问,佛既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圣人,可是他的教法什么时候传来中国呢?

苏由太史说:

‘却后千年,圣教流传中国。

’由是周昭王就下令把这一史实刻在一块大石碑上,树立在南门外天祠的前面,留给后代人民,对佛教的传入,知所由来。

(二)阿私陀仙的预言

悉达多太子在蓝毗尼花园降生以后,迦毗罗国人人笑颜逐开,奔相走告,当时有一个大臣,骑著骏马飞快的跑回宫去报喜,净饭王知道摩耶夫人生了太子,心中万分欢喜。

就请了许多仙人,为悉达多太子看相。

各位仙人都异口同声说:

太子他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是在家,一定会做转轮圣王;

如果出家,一定是要成佛。

大王说:

‘众位仙人,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

还是在家做转轮圣王?

’仙人说:

‘我们大家智慧有限,无法决定,但是有位全国闻名的阿私陀仙是一位长寿仙人,智慧超胜,只有他才能知道。

’大王说:

‘阿私陀仙人,他住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请到他?

‘这位大仙人,没有固定居住的地方,只要大王烧三支香,对天诚恳启请,他就会到来。

’净饭王马上焚香启请。

正当香烟缭绕之时,阿私陀仙人忽然来到大王面前。

摩耶夫人,将太子抱出来请仙人看相,阿私陀仙双手捧著太子,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看了又看,最后他把太子高高举在自己的头上,立即哇哇地哭了起来,而且哭得非常伤心。

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特别是净饭王更觉得奇怪,就问仙人:

‘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

难道太子的相有什么问题。

‘不,太子的相实在太好了,真是福慧具足,相好庄严。

他是具有三十二相,第一是肉髻顶相,乃至第三十二足下千辐轮相。

因为世界上只有二个人,有三十二相。

一个是佛,一个是转轮圣王,但是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与佛的三十二相,是不能比的。

现在悉达多太子的三十二相,是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将来一定是出家成佛的。

我年纪已经是一百二十岁了,等到太子成佛,说法度众生的时候,我是已经死了,不能亲见佛的金身,不能够亲闻佛的妙法,心里十分难过,自己业障深重,所以我深感悲伤。

净饭王一心一意,希望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传宗接代,决不愿他出家成佛。

想尽办法,把世界上最最好的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来诱惑太子的清净身心,不令他有丝毫的不愉快。

但是太子多生以来,勤修苦练,夙根深厚,智慧如海,面对这一切,当然是一尘不染,六根清净。

当太子诞生以后,经过了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为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释迦牟尼佛,福德智慧是大大的增长,依因感果,就生到忉利天,就是我们欲界第二层天,在须弥山顶上,又名叫地居天。

东南西北各八天,中间一天,是帝释天主,名叫释提桓因,汉译为能为主,意即能为三十三天的天主。

摩耶夫人生天之后,太子就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汉译大爱道)抚养长大。

后来她也跟佛出家成道,是佛教四众弟子之中的第一个比丘尼,人们为了纪念她,将比丘尼住的地方称为爱道堂。

第三节 

文武超群

悉达多太子在八岁的时候,净饭王聘请了全国最杰出的文人和武士,来教导他,但是太子不但是文章盖世,而且是武艺超群。

有一天,太子就请问老师说:

‘世界上的仙书和梵书一共有九十四种,现在你教我哪一种呢?

’这位老师被太子问得哑口无言,心里生大惭愧。

后来净饭王又为太子请了一位武艺高超的大力士,名叫羼提提婆,这位老师他想教太子所谓九十二种兵法,而太子对这些兵法都非常熟悉,使羼提老师,生大惭愧,当下就反拜太子为师了。

有一次太子和很多释迦种族的人比武,拿了宫中遗留下来最好的弓,一箭就射穿了七个金鼓。

有一次又与他的堂弟,提婆达多和难陀二人比武,太子用左手提起一只大象,右手托住大象,把它掷于城门之外,大象堕落的地方,居然陷成一个大坑。

所以古印度有象坑的遗迹。

第四节 

出家

(一)游四门所见

悉达多太子在十七岁的时候,净饭王就为他选择了一个德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耶输陀罗的与他结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所以他虽然身处尘劳之中,心常清净无染,真是和莲华一样,生在污泥之中,而不染污。

到了十九岁时候,悉达多太子由于久居深宫之中,心里很想到外面花园去游玩游玩。

父王就派了许多大臣和宫娥彩女,陪同太子出游花园。

另外命令一位有大智慧的大臣,跟随太子,亲侍陪伴,以便顾问酬答。

太子首先来到东门花园,正巧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

发白面皱,骨瘦如柴,驼了背,弯著腰,手里拿著一根拐棒,步履极其艰难,实在令人十分感叹。

太子就问,这是什么人呀?

侍臣答曰:

太子,这是老人呀。

当时太子触景生心,心里就闷闷不乐。

他感觉到世界上的人一个个都有老苦,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老苦呢!

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决老苦的办法,由此就不去游玩,回宫去了。

从前有一位洞山良介禅师,他做了一首诗,很有意义的,他说: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们要牢记良介禅师这首诗。

下定决心,精进勇猛地来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乘菩萨行愿,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他正在打坐修学禅定工夫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天井之中,有一个人欢天喜地的在那里跑来跑去,看他样子,是非常开心愉快地手舞足蹈走来走去。

这位禅师就感到很奇怪,我这个茅蓬,清净无侣,只有我一个人。

这个人从哪里来呢?

很疑心的问著,你是什么人呀?

答曰:

‘我是鬼王。

’禅师又问,‘汝做鬼王有多少年哪?

’这个鬼王他用诗歌答说:

‘古古今今八百秋。

’禅师又问:

‘你做鬼王难道不感到痛苦吗?

’答曰:

‘也无烦恼也无忧。

’禅师说:

‘为什么汝不到世界上去投胎做人,这岂不是更好修行学道么?

’鬼王以感叹的口气答曰:

‘大师劝我投胎去,只怕来生不肯修。

’鬼王说,我现在仍然做鬼,还知道修行用功,如果去投胎做人,转过身来,把前生诸事都忘记了,更受到世界上种种境风迷云,遮蔽性天,一迷再迷,起惑造业,依恶因感恶果,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途受苦,这样一来,我害怕连鬼王都做不成了。

通过这个鬼王的几句话,对我们修行学佛的人来说是会有很大的启发和鞭策。

总的一句话,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只怕来生不肯修’嘛。

我们要把良介禅师说的‘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二句话,牢牢谨记在心,是大有好处的。

过了几天,悉达多太子第二次又请求出去游玩,就到了南门,又碰到一个病人,睡在路旁,翻来覆去的呻吟叫苦,神魂颠倒,十分痛苦,形状极为可怜。

太子又问:

这是什么人呀?

这是病人呀。

太子看到病人的痛苦,十分可怕。

我们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不调,则百病丛生,不但大病是苦,就是头痛、牙齿痛等小病也是痛苦难熬。

世界上人,哪一个人能够不生病呢?

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决病苦的办法,十分烦恼,无心去游览,就回宫去了。

古人说:

‘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被五欲迷。

’这二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次太子又向父王请求出去游玩,在大臣和许多宫娥彩女的陪同下,到了西门。

刚巧又看到一簇人抬著一具死尸,脓血流溢,恶臭难闻。

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

人死是四大分散,百苦交煎性命交关的时刻。

就像那活活的牛,把它的皮剥了下来那样,又正像那活活的乌龟,把它的壳子生硬脱了下来一样。

这一情景是多么痛苦多么悲惨呀?

悉达多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

答曰,这是死人。

太子想了一想,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后一死,无论是什么人,都是无法幸免。

最后到了第四次,太子出游到北门的时候,突然间对面来了一位威仪济济,道貌堂堂的沙门。

他身穿袈裟,一手持钵,一手拿了一根锡杖,安详地走了过来。

悉达多太子一见,心里生大欢喜,就对这位沙门合掌恭敬地请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比丘。

太子又问,比丘是做什么的呢?

比丘是出家修行求道的僧人。

我们出家人,一心修道,可以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四种最大的痛苦。

太子听后心想:

我一向要解决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的根本痛苦,他说得太好了。

太子正想再进一步仔仔细细地向他求教,但是一刹那间,抬头一看,这位沙门忽然不见了。

这时太子心中格外感到悲喜交集。

悲的就是要想再问修道的方法,可是比丘已不知去向。

喜的就是要解决人们的老病死苦,有了榜样,太子非常高兴地回宫去了。

经上说太子在游四门时候,路上所看到的老病死苦,和一个出家修道的比丘种种情景,这都是净居天人,作瓶天子为了要帮助太子出家成佛,化现出来的,作为助道因缘。

(二)耶输陀罗的灾难

有一天悉达多太子就到净饭王皇宫里,去向父王要求,准许他去出家修道。

净饭王一听到这句话,当下泪如泉涌。

太子的妻子,耶输陀罗也在旁边,净饭王以沉痛心情,就拉著太子的手说:

‘悉达多!

如果你能有儿子的话,我就同意你去出家。

’太子马上用手对耶输陀罗的腹部一指,说:

‘父王,她有娠了’,此时,耶输陀罗吃了一惊,就得了胎。

这就是指腹成胎的故事。

也说明了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议神通妙力,是超出我们一般人常识所能想像的。

后来经过了六年之久,才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字叫罗侯罗。

罗侯罗怎么会在母胎里住了六年?

这是他前世因果所造成的,自作自受。

耶输陀罗在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六年,生了儿子,诸释种议论纷纷,误认耶输陀罗不守家规,应该把她处死,但是耶输陀罗心中明白,这是太子指腹成胎,并非我的过错。

这种石沉大海不白之冤,几时能得昭雪,真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心中极为痛苦,经过一再细思苦想之后,就下定决心,亲向父王请求,为她烧一火坑,耶输陀罗抱著罗侯罗,就在这个熊熊烈焰的火坑前面,对天发誓说:

‘我儿子罗侯罗如果真是悉达多太子指腹成胎,我母子二人跳入火坑安然无恙。

如果不是这样,使我母子二人,当下烧死。

’发誓之后,当下英勇地跳入火坑,正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顿然间从烈焰熊熊的火光里,涌现出一朵红色莲华,托住耶输陀罗和罗侯罗。

母子二人安全无恙,精神焕发。

释迦种姓见此景像,叹为稀有。

谤声秽言,顿时云消雾散,浪静风平,大家称赞耶输陀罗是一位端庄贤淑、女中英雄。

至今佛教赞诵之中,还有‘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的二句话。

(三)仙人求见

在太子出家的前七天,有一位仙人,特来皇宫求见净饭王。

他说:

‘据我观察天文所知,在七天之内,悉达多太子如果不出家修道,就做转轮圣王,又名金轮王,有七种宝物随身带,能够统治一四天下。

’什么是转轮圣王的七宝呢?

(1)金轮宝。

大王坐在金轮宝上面,一天一夜,能够周游东、南、西、北、一四天下。

也就是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这四大部洲,一四天下,为转轮圣王所统治的范围。

(2)女宝。

即是转轮圣王的第一夫人,名叫净妙德,她能够生育一千个儿子。

(3)马宝。

金轮王有一匹宝马,名叫勇疾风,能日行千里。

(4)象宝。

大王坐在白象王身上,自在无碍,安如泰山。

(5)主藏神宝。

是财务大臣,金银财宝,一切具足。

(6)主兵神宝。

是金轮王的护卫大臣,大王周游世界,所向无敌。

(7)如意宝。

即摩尼宝珠。

能生出一切众宝。

听从大王广行布施,救济众生,有求必应,人人满意。

在金轮王登位时刻,这七种宝贝,自然而然,从虚空之中飞来,供给使用。

什么叫金轮王?

世界上轮王有四种不同。

第一是铁轮王,他能够统治一天下。

第二是铜轮王。

他能够统治二天下。

第三是银轮王,他能够统治三天下。

第四是金轮王,他能够统治四天下。

净饭王听了仙人的话后,希望太子能够做转轮圣王。

不愿他出家修道。

就在七天之内,特别派遣侍臣和宫娥彩女,轮流值班,加意守护,不令太子离开皇宫。

(四)夜半逾城

到了二月初八的深夜里,正是宫女熟睡时,太子忽然听见空中有人在叫太子的名字说:

悉达多!

您的夙愿忘记了吗?

’太子说:

‘你是谁’答曰:

‘我是净居天人。

‘我并没有忘记夙愿,因为我在深宫之中,父王守卫严密,所以没有办法走出皇宫。

’天人说:

‘您真是要出家修行吗?

现在正是时候了。

’太子听到这里,感到万分高兴,就叫马夫车匿,驾上骏马健陟,就由四大天王(东方是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捧著四个马蹄、在净居天人的神力护持下,半夜里飞出王宫。

出了北门,回顾巍峨的宫城,发誓说:

‘我若不能求得正觉,度众生离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