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519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省财用已竭,而枢密院用兵不止。

”这一概括意在

A.肯定宋代分权制衡原则的功效B.否定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强调军政分权使政出多门 

D.分析导致宋朝积贫积弱的缘由

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休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

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是是否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6.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

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这一变化表明

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

7.据统计,到1860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江南一带设立小学达90所;

基督教传教士设于“五个通商口岸”的基督教新教小学就达50所,学生有1000余人。

这些学校的创办

A.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以工业革命完成为背景

C.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D.结合了传统教育的内容

8.巨大的心理落差迫使国人在仇视“东夷小国”的同时,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并把中国放在世界的参照系中重新认识。

推动国民政治心态如此转变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C. 

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1895年5月9日,《申报》发表社评指出:

“乃台人共怀愤激,不甘于倭人,东省人民不闻有伏阙上书,显陈利害,岂朝廷待民心有厚薄耶?

”这说明

A.清廷避战自保方针广受质疑 

B.台湾民众反日斗争引发共鸣

C.国民普遍关注台湾战略地位 

D.三国干涉还辽损害中国权益

10.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

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樊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重强国”。

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D.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1.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

“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

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

”日记中的内容

A.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 

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

12.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

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

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13.1912年以后“提倡成年以后财产独立权”“不得歧视私生子”等呼声此起彼伏,广大青年男女,为了谋求人格独立,生活自由冲出家庭,走上社会,妇女为培养经营本领而创办的各种公司、学校、习艺所不断建立。

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影响了青年的生活观念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C.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14.下表反映了1928—1930 

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工人所占比例(%)

1928 

年6 

10.9%

1929 

年12 

7%

1930 

年7 

5.5%

1930年9月

1.6%

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15.《共同纲领》提出:

“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1954年宪法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1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

17.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

18.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

“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

”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

—>

”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中国、美国、苏联 

B.英国、美国、苏联 

C.中国、苏联、美国 

 

D.美国、中国、苏联

2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外国(见下表)。

对此解读正确是

时间(年)

1957

1965

1972

1973

1974

1978

1980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1.1946年冬,欧洲又遇到百年罕见的“严寒”。

英国一半工业陷于瘫痪,法国严重歉收,西德通货膨胀已达到天文数字。

面对西欧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美国官方人士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出台杜鲁门主义D.发表铁幕演说

22.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3.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

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24.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

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25.“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

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

中国:

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日本:

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

阿拉伯世界:

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

”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按货物精粗而定,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政府指定的十三行商人称行商)。

正项的钞税,似属有限,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即纳入经手官吏私囊的各色繁杂费用。

雍正初年,整顿财政,将规礼归公,每年总额常超出海关的正额。

规礼归公之后,新之规礼又随之而生,据乾隆年间的调查,有六七十种之多。

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二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

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

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

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

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

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

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

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

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征收的特点,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造成哪些影响(1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

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

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

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

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

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

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

《不容青史尽成灰·

明清卷》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8.【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4分)

材料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执政,欧阳修等为谏官。

宋仁宗采纳他们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

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

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

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

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

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减役人等诏令。

五年初,范仲淹、欧阳合所学知识,概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内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原因(6分)

历史试题答题卷

(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

(1)

(12分)

(2)

(12分)

27.

     

28、

(1)     

    

(8分)

(2)     

(6分)

历史参考答案

D

A

C

B

26、

(1)特点:

税率较低;

行商代为缴纳(没有专门的征收机构);

制度不规范(缺乏明确完整的海关制度);

政府承认规礼合法性。

(答对三条得6分)

原因:

海禁政策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

封建制度下对人治的认可;

长期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海关制度的完善;

低关税有利于传统手工业品出口。

(答对3条得6分)

(2)变化:

外国人控制海关;

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

关税税率不自主;

海关兼领洋务活动;

海关插手内政外交。

影响:

中国海关出现半殖民化;

推动海关制度近代化进程;

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方便外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

27、示例1:

科考事件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

因为:

(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

(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

(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

(4)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

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

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示例2:

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1)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较为发达;

(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

(4)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

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8、

(1)内容:

加强中央机构在地方官的选拔的作用;

加强地方官的考核;

严格官员子弟恩荫入仕的条件;

限制地方官职田数量;

改革科举;

减轻百姓力役负担。

(答对4条8分)

(2)对君主专制的选官权力有一定触犯,难以取得皇帝彻底支持;

触动了官僚的即得利益,引起他们排挤;

改革没有富国强兵内容,难以收到直接效果(改革没有直接针对北宋社会难题);

改革派在斗争中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