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51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docx

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习题与答案

植物生理习题

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1植物生理学

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2自养性

2.问答题

2.1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研究植物的物质代谢研究植物的能量转换研究植物的形态建成研究植物的信息传递研究植物的类型变异。

2.2为什么说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

由此可见,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的中心过程,它为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有机物质基础;水土保持和环境净化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植物合成的生物碱、橡胶、鞣质等又是工业原料或药物的有效成分。

我们认识了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本质,就可以合理地利用光、气、水、土资源,发展农(林)业生产,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1凝胶与溶胶

1.2生物膜

细胞中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及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他内膜。

1.3细胞全能性

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产生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在合适条件下细胞据哟发育成新的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1.4质体

1.5真核细胞

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质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1.6原核细胞

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1.7初生细胞壁

1.8内膜系统

在结构、功能上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与液泡膜构成的膜网络体系。

1.9细胞区域化

1.10原生质体

1.11细胞骨架

由3种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相互连接组成的支架网络。

1.12细胞周期

2.问答题

2.1典型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最主要差异是什么?

高等植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二者结构和功能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具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如细胞壁、液泡与叶绿体及其它质体,叶绿体使植物能进行光和作用,这是动物细胞无能为力的。

动物细胞也具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如中心粒。

2.2影响凝胶与溶胶互变因素有那些?

2.3生物膜有哪些主要的生理功能?

分室作用:

把细胞内部的空间分隔开来,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发生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

物质运输:

膜上有传递蛋白,可调控物质出入细胞。

信息传递与转换的作用:

膜上嵌入膜受体蛋白,有调控外界刺激信号的作用。

能量转换:

膜上可进行光能的吸收、电子传递、光和磷酸化等。

细胞识别:

有可感应和鉴别异物的能力。

物质合成:

粗糙型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4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2.5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

2.6原生质胶体有什么特点?

2.7细胞内部的区域化对其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

1.名词解释

1.1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是指除碳、氢、氧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2灰分元素

1.3必需元素

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是19种,包括10种大量元素和9种微量元素。

1.4大量元素

亦称常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最多的一些元素,如碳、氧、氢、氮、磷、钾、硫、钙、镁、硅等。

1.5微量元素

是植物体需要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如铁、锰、铜、锌、硼、钼、镍、氯、钠等,这些元素只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6有益元素

指对植物生长表现有利作用,并能部分代替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其缺乏症的元素。

如钠、钴、硒、镓、硅等。

1.7水培法

也称溶液培养法、无土栽培法,是在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并具有适宜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1.8砂培法

也称砂基培养法。

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惰性物质的支持中,加入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

1.9离子的被动吸收

1.10离子的主动吸收

又称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1.11单盐毒害

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

1.12离子拮抗

1.13平衡溶液

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1.14生理酸性盐

对于(4)24一类盐,植物吸收4+较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

1.15生理碱性盐

1.16生理中性盐

对于43一类的盐,植物吸收其阴离子3-与阳离子4+的量很相近,不改变周围介质的值,因而,称之为生理中性盐。

1.17根外营养

植物除了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外,地上部分主要是叶面部分吸收矿质营养的过程叫根外营养。

1.18养分临界期

作物对养分的缺乏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叫养分临界期。

1.19气栽法

将植物根系置于营养液雾气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1.20重复利用

1.21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符号及意义

3.问答题

2.1植物体内灰分含量与植物种类、器官及环境条件关系如何?

2.2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的?

(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

(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

(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间接的。

2.3简述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

(2)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

(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有些大量元素不同时具备上述二三个作用,大多数微量元素只具有酶促功能。

2.5简述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植物根系吸收盐分与吸收水分之间是不成比例。

植物对盐分和水分两者的吸收是相对的,即相关,又有相对独立。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离子时,还具有选择性,即根部吸收的离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比例。

植物根系在任何单一盐分溶液中都会发生单盐毒害,在单盐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则能消除单盐毒害,即离子对抗。

2.6简述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2.7外界溶液的值对矿质吸收有何影响?

(1)直接影响,由于组成细胞质的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弱酸性环境中,氨基酸带正电荷,易于吸附外界溶液中阴离子。

在弱碱性环境中,氨基酸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2)间接影响:

在土壤溶液碱性的反应加强时,、、、呈不溶解状态,能被植物利用的量极少。

在酸性环境中P、K、、等溶解,但植物来不及吸收易被雨水冲掉,易缺乏。

而、、的溶解度加大,植物受害。

在酸性环境中,根瘤菌会死亡,固氮菌失去固氮能力。

2.8为什么土壤温度过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下降?

温度低时,代谢弱,能量不足,主动吸收慢;细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其中以对钾和硅酸的吸收影响最大。

2.9硝态氮进入植物体之后是怎样运输的?

如何还原成氨的?

2.10植物缺素症有的出现顶端的幼嫩枝叶上,有的出现在下部老叶上,为什么?

列举加以说明。

2.11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合理施肥增产的实质在于改善光合性能(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光合时间,有利光合产量分配利用等),通过光合过程形成更多的有机物获得高产。

2.12根外施肥有哪些优点?

(1)作物在生育后期根部吸肥能力衰退时或营养临界期时,可根外施肥补充营养。

(2)某些肥料易被土壤固定而根外施肥无此毛病,且用量少。

2.13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

并解释之。

2.14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

为什么?

2.15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4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3的好?

因为在石灰性土壤的高条件下,磷和大部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很低,而一般为生理酸性盐,它可使根际的下降,增加这些元素的有效性,一般为生理碱性盐,它可使上升,进一步降低这此无元素的有效性,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的好。

2.16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肥作为基肥或种肥而不作追肥?

因为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效很慢,一进难于被植物吸收利用,但磷肥易于吸附在土壤胶体上而不易被淋失,其有效性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所以,磷肥特别是肥效很慢的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在生产实际中常用用基肥或种肥而不用作追肥。

2.17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2.18为什么叶中的天冬酰胺或淀粉含量可作为某些作物施用N肥的生理指标?

2.19、、同是第一主族元素的+1价离子,为什么对的吸收无拮抗作用,而对的吸收则存在着拮抗?

2.20为什么水稻秧苗在栽插后有一个叶色先落黄后返青的过程?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1.解释下列名词

1.1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1.2光合速率

1.3光合生产率

1.4净光合强度

1.5原初反应

1.6光化学反应

1.7反应中心

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1.8光合电子传递Z方案

1.9同化力

1.10光呼吸

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2的过程。

1.11C4途径和C4植物

其2受体是,固定后的初产物为四碳二羧酸,即草酰乙酸,故称C4途径或四碳二羧酸途径。

1.12代谢源与代谢库

代谢源是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代谢库是指储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1.13光饱和现象

1.14光饱和点:

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15光补偿点

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162饱和点

1.172补偿点

当光合吸收的2量与呼吸释放的2量相等时,外界的2浓度。

1.18光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1.19光合色素

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1.20作用中心色素

又称反应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1.21天线色素

1.22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成为荧光现象。

1.23磷光现象

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1.24希尔反应

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1.25光合磷酸化

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转化为,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26光合链

1.27C3途径与C3植物

以为二氧化碳受体,二氧化碳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的光和途径。

1.28红降现象

当光波大于685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1.29双光增益效应

1.34同化力

1.35途径与植物

2符号及意义

2.1何为光合作用?

其有何重要意义?

绿色植物吸收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