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509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docx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汇编

高中政治主干知识整理(全套)

经济常识(上)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一般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1)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价上下波动。

(2)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公有制主体地位: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

(1)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

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税收,促进科技进步(3)方针:

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2)具体原因: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7、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要素分配。

   ※8、市场经济:

(1)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一般特征:

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3)市场调节的缺陷: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9、国家宏观调控:

  

(1)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1、公司:

(1)法定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3)股份制:

①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的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份掌握在谁手中;②社会主义条件下,若国家或集体控股,它就是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③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利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4、农业:

(1)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现状:

农业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3)意义: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4)措施:

①首要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③增加农业投入;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6)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及措施意义:

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③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④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⑤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⑦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促进农村教科文卫事业发展,有利于为二、三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措施:

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推进。

(7)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为什么:

①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存在缺陷和弱点.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因此,发展农业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推进现代农业,是国家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

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④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怎么办: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改变农业设施装备落后的局面。

三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条件。

要集中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

特别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建设。

严格保护耕地,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

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问题,就是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民生活。

要努力增加种养业、林业收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五是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必须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转移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

  15、工业:

(1)地位: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要表现为: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措施:

①着重发展支柱产业(建筑业、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16、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8.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职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19.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3)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律规定的原则。

   20.社会保障制度:

(1)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

(2)原则:

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产;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①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②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经济常识(下)

    1.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

(1)积累包括:

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三部分。

(2)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

※(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①对立:

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积累和消费此消彼长。

②统一:

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4)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应当有所增长。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③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2.财政作用:

(1)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4)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4.财政收入过多的危害性:

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必将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5.税收的作用:

一个基本两个重要:

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6.中国人民银行:

(1)性质: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组成部分。

(2)职能:

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③经理国库;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7.银行的作用:

(1)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8.储蓄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货币流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9.市场交易原则:

(1)是什么: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2)为什么:

①保证市场经济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②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10.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1)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2)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

    ※1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1)提倡适度消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3)提高消费的科学性;(4)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12.消费者的权利:

(1)安全权(最主要的权利);

(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13.当代世界市场呈现新特点

(1)国际商品贸易方式多样化;

(2)商品结构复杂化;(3)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5)市场竞争激烈化。

※14.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1)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国际化;

(2)市场国际化;(3)资金国际化;(4)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5)信息传播国际化。

   16.对外贸易的内容:

(1)对外商品贸易(主导地位);2)对外劳务贸易;(3)对外技术贸易。

   17.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1)对等贸易;

(2)展卖;(3)加工贸易;(4)补偿贸易。

※18.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

(1)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经济实力。

19.倾销与反倾销。

 

哲学常识(此部分无重点难点之分,必须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