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94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校真题演练细胞专题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命活动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时出现的比例问题。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与细胞新陈代谢速率有关,细胞新陈代谢速率越快,其比值越低,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速率比休眠时快,故种子萌发时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错误;

O2和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运输方向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O2的运输方向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故CO2浓度是线粒体高于细胞质基质,而O2浓度是细胞质基质高于线粒体,因此人体细胞内O2与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错误;

K+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Na+是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动作电位时,Na+通道打开,Na+内流,与静息电位时相比神经细胞膜内K+与Na+的比值变小,C错误;

适宜条件下,停止供应CO2碳后,CO2固定减弱,而C3还原不变,故C3减少,C5增加,C5/C3的比值比CO2停止前高,D正确。

5.(2014年四川卷)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解析】水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有两种存在形式:

自由水和结合水。

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生成物H2O中两个氢原子分别来自两个氨基酸中的氨基和羧基。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O2与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的[H]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产生的[H]结合形成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要利用H2O,产生CO2。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H2O在光下被分解成O2和[H],[H]可将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黑龙江佳木斯期中)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氧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是葡萄糖、脱氧核糖、果糖、乳糖等单糖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D.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氧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最基本的元素是碳元素,A错误;

乳糖是二糖,不是单糖,B错误;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C正确;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D错误。

2.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A.ATP、DNA、细胞膜

B.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

C.核糖、核糖核酸、核糖体

D.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

【答案】A 

【解析】ATP与DNA的元素组成均是C、H、O、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与蛋白质,其元素组成也是C、H、O、N、P。

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两者的主要组成元素均是C、H、O、N,性激素属于固醇类,主要组成元素是C、H、O。

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P,与核糖不同。

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分别属于糖类、蛋白质、核酸,组成元素有差别。

3.(2017年宁夏石嘴山月考)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

下列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甲、乙、丙必为同一类物质

【解析】叶绿素中含有Mg,所以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血红蛋白中含有Fe,所以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所以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磷脂属于脂质,故甲、乙、丙为不同类物质。

4.干旱可以使植物枯萎,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含水量明显下降,患急性肠炎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这些现象说明了生命离不开水。

下面与水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比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B.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要脱水

C.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

D.水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解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的光解需要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

核糖体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有水产生,B正确;

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含水量不同,C正确;

内环境渗透压主要由溶质(如蛋白质和无机盐)决定,D错误。

5.(2017年湖北宜昌月考)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Cl-

C.细胞合成ATP、核酸、核糖等物质时均需要磷酸盐

D.贫血症患者的病因是体内缺少Fe2+

【解析】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Cl-,B正确。

核糖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错误。

贫血症患者的病因有多种,如红细胞数目低于正常人也会造成贫血,但体内不缺乏Fe2+,D错误。

6.(2017年广东中山统测)玉米种子发育到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储存的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D.适宜环境中,玉米幼苗生长较快,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积累量越来越多

【解析】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分别以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玉米幼苗吸收水分的90%~95%通过蒸腾作用散失,B错误;

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

玉米幼苗生长中,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7.(2017年江西九江第一中学阶段性测试)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解析】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若缺乏,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锌、缺碘都会出现相应的病症,A错误;

每种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相同的,B错误;

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根据含量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C正确;

C是最基本的元素,但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D错误。

8.结合下列曲线,分析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

B.曲线②可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含水量的变化

【解析】C项中随着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水分不断减少,无机盐相对含量逐渐增多,C错误。

9.(2017年内蒙古包头期末)下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量大于乙元素

B.在B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C.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乙元素的需要量相近

D.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

【解析】由题图可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甲矿质元素的浓度低,乙矿质元素的浓度高,因此可以判断植物生长所需要甲元素的量比乙元素的量少;

在土壤中乙元素的浓度分别为A时,由于乙元素浓度过低,植物生长速率低,随乙元素浓度升高,植物生长速率加快,B点时植物生长速率最大,乙元素浓度增加,植物生长速率不增加,C点乙元素浓度过高植物生长速率下降,因此在A浓度下施含有乙种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由图可知,当植物达到最大生长速率时,对甲元素的需要量小于对乙元素的需要量;

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不同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持续供应甲、乙元素的量相等,并不代表植物对甲、乙元素的吸收量也相等,最终可能导致植物生长不正常。

10.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定,对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项目

脂肪

DNA

葡萄糖

蛋白质

试剂

苏丹Ⅳ染液

甲基绿染液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水浴加热

不加热

加热

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

直接观察

现象

红色

蓝色

砖红色

紫色

A.脂肪、DNA  B.DNA、蛋白质

C.脂肪、葡萄糖 D.葡萄糖、蛋白质

【解析】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实验不需加热,若用切片法观察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颗粒,需用显微镜观察;

DNA的鉴定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

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可直接观察组织样液的颜色变化;

含蛋白质的组织样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可直接观察到颜色变化,无需加热。

11.(2017年安徽淮南月考)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

B.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最好选用花生作为材料

C.三种种子都常用来做成面粉或榨成食用油

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相同

【解析】大豆种子含有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

花生富含脂肪,所以蛋白质检测实验不适宜选用花生作为材料;

花生常用来榨食用油,几乎不用来做成面粉,小麦常用来做面粉,几乎不用做食用油;

花生中富含脂肪,脂肪中C、H比例较高,氧化分解时需要氧气较多,所以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中花生需要的O2量最多。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g/mL的CuSO4溶液

【解析】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的浅,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

二、非选择题

13.C、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活细胞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的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多的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

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_____较多,此类化合物由______(填元素)组成。

(3)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

①大豆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

如果大豆细胞内的水分过多,会使细胞的__________加强。

②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kg的黄豆能长出5kg的黄豆芽。

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__________,种类________,其原因是黄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 蛋白质

(2)糖类 C、H、O

(3)①自由水 呼吸作用 ②减少 增多 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解析】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因此活细胞中氧和氢的含量比干细胞中高。

人体细胞干物质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2)玉米细胞含糖类较多,糖类由C、H、O组成。

(3)①大豆晾晒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自由水。

细胞内的水分过多会使呼吸作用加强。

②在黄豆芽生长的过程中,因为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并产生了中间产物,使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种类增多。

14.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缺铁时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不能合成叶绿素,而表现“黄叶病”。

请利用溶液培养法,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验证铁的生理作用。

材料用具:

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广口瓶若干、完全培养液、只含铁的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滴管、量筒。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下表中所列具体内容,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

A管

B管

C管

1

a液

b液

c液

2

取长势相同的同种小麦幼苗等量分为三组,并分别放入A、B、C三个广口瓶中

3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4

变黄

绿色

5

6

黄色

(1)写出序号“1”中加入的三种液体的名称。

a液________,b液________,c液________。

确定a、b、c三种液体具体内容时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

(2)从序号1~4看,A管、B管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相同的,试分析为什么还要设置A、B两个试管进行多次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述序号“5”表示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表格中序号“6”所观察到的幼苗颜色:

A管____________________,C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缺铁的完全培养液 缺铁的完全培养液 完全培养液 序号“4”中表现的幼苗颜色

(2)A、B管都能说明在缺铁时植物表现“黄叶病”,从而证明铁是必需元素,但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尚需对A、B两管继续进行二次对照实验

(3)向A、B两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只含铁的培养液和蒸馏水(可以不考虑B管加蒸馏水),C管不做任何处理

(4)变绿 绿色

【解析】用溶液培养法可以确定某元素是否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1)该实验是为了验证铁的生理作用,而植物缺铁表现“黄叶病”。

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A、B、C三支试管的唯一变量为是否含有铁元素。

确定a、b、c三种液体具体内容时主要以序号“4”中表现的幼苗颜色为依据。

C管幼苗为绿色说明不缺铁,A、B管幼苗为黄色说明缺铁。

(2)A、B管都能说明在缺铁时植物表现为“黄叶病”,从而证明铁是必需元素,但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尚需对A、B两管继续进行二次对照实验,看添加铁元素后幼苗颜色是否恢复正常的绿色。

(3)根据

(2)的分析,该次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为是否添加铁元素,其他条件应遵循等量原则。

(4)根据铁元素的作用可知A管变绿,C管绿色。

15.下图1、图2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________,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________元素密切相关。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______含量增多,用________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来判断。

(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

某兴趣小组猜测土豆中可能不含________酶,所以淀粉不能被分解成甜度比较高的还原糖。

为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帮助其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

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请补充完整)

第一步

第二步

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浴加热至60℃,保温5min

第三步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A、B试管中各加入2mL,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水 下降 上升 碳

(2)淀粉 斐林 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或砖红色颜色的深浅)

(3)淀粉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 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 50℃~65℃恒温水浴2min 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在种子成熟后期,代谢减慢,含水量下降,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上升。

积累有机物增多,干重增加跟碳元素关系最大。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主要发生单糖转化为多糖(淀粉),因为淀粉不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含量来检测它们之间的转化。

(3)该实验中还原糖的检测原理: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由还原糖的检测的步骤可得该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A、B试管的提取液在60℃条件下保温备用;

第二步:

加实验材料;

第三步:

加斐林试剂,其作用条件为50℃~65℃水浴保温2min。

实验现象:

有还原糖的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无还原糖的试管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

15.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

和15×

字样,物镜标有10×

和40×

字样。

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请看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

、物镜为10×

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

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填编号)

A.物镜上B.目镜上

C.装片上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 甲

(2)①bcA 600 ②6 ③d ④B

(3)①气泡 ②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

(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

40=600(倍)。

②物镜转换为40×

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