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92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中考文艺类文本阅读训练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答:

 

2.第②段中,作者认为“对生命的大不敬”,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3.第⑥段中,作者说“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第⑨段中说“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你是否赞成作者的看法?

除了第⑧段列举的孝心之外,你认为还可以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答案:

1、认为那样的学子是一个自私的人,他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无法挚爱。

2、在老人行将就木时,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3、有些东西是可以失而复得的,而有些东西(如生命)却是一去不返、无法挽回的。

4、衡量孝心,与实物的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要看子女是否真诚地顾念父母的需要。

说“等值”是因为它们都是孝心的体现。

最后一问的答案略。

母狼的智慧

  ⑴“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

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

  ⑵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

猎人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⑶我说:

“不对。

是大猩猩。

大猩猩有表情,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甚至能在互联网上用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

  ⑷“我没见过大猩猩,也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

我只见过狼。

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⑸“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

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

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

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

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⑹“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

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

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

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⑺“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

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

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

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

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

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

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⑻“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

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

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

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

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

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

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⑼“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

白气正从中冒出来。

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

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⑽“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

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问题:

  1、“狼”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请说说文中的母狼有哪些特点。

(3分)

  2、阅读⑸——⑽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聪明和富于创造性?

  

(2)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两个比喻句。

请选择其中一句,具体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2分)

  A.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

  B.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

  3、结合上下文,请从结构和表达两方面谈谈第(12)段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⑼段描写了狼崽在粪堆中熟睡的情景,其中加点词语极为生动,请说说它的妙处。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作者是怎样揭示这一主题的?

(4分)

  参考答案

  1、文中的“母狼”有毫不逊于人类情感的“狼”的母爱,母狼保护小狼的行为表现了它的智慧和牺牲精神。

(抓住“母爱”“智慧”“牺牲”三点即可。

  2、

(1)母狼带小狼过河的情景;

把小狼隐藏在骆驼粪下,用尾巴抹平痕迹;

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引开路人,表现了狼的聪明和富于创造性。

(2)A.生动形象地写出母狼逃跑速度之快,表现了母狼为引开猎人而奋不顾身的“母爱”。

B.形象地写出月夜沙丘给人的那种死寂、冷清、阴森的感受。

  3、承上启下(1分)为下揭示主题作了铺垫。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狼崽熟睡时呼出的热气,在寒夜中凝成白线缓缓上升的情景,细致而传神。

(意对即给分,只答“生动形象”扣1分)

  5、“通过训练,让某一动物变蠢,以供人役使,真是一大发明啊。

”(2分)作者表面讴歌动物的母爱和聪明,实际由物及人,揭示人类社会中的某一现象,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2分)(意对即给分)

(二)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12分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

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

“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

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

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

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

才知道发

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

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

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

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

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

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1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15.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回家去问妈妈 

14.(4分)事件:

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感悟:

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

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

(2分,答出两点即可)

15.(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

16..(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

17.(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

紧扣

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2分)

例外的惭愧

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

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

“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

“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

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

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

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嗫嗫嚅嚅:

“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

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

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

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

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⑪“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⑫“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⑬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

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

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

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

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

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

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⑭“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⑮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⑯“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⑰“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

而且,教堂需要钱!

⑱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淡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

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⑲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

想起那清瘦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

不管我能活多少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⑳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

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瘦弱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选自《读者》2012年第19期,略有删改。

14.文章①~⑤段写了四个“惭愧”的例子,请找出让作者“惭愧”的原因,依次填补下列空白(每空不超过9个字)。

(1)人家 

(2)人家 

(3)人家 

(4)人家 

15.文章第⑦段有“心存侥幸”一词,请揣摩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并分析该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6.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惭愧”的理解和认识。

(不超过100个字)(4分)

14.示例:

(1)烧得一手好菜 

(2)屋子(布置得)雅洁清幽 

(3)研究(做得)深沉扎实 

(4)菜园(打理得)鲜翠欲滴 

(共4分。

每要点1分)

15.

(1)台湾正值暑期,新西兰虽然是冬天但也应该不会太寒冷。

(2)引出下文买外套这件事,从而进一步引出这次“例外的惭愧”。

(共4分。

每要点2分)

16.示例:

作者生活中经常的“惭愧”,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并不是真惭愧;

买了那件外套后的“例外的惭愧”才是真惭愧,是发自内心的不安,觉得自己过分奢侈,并立志不再买第二件冬衣。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常把“惭愧”挂在嘴上,其实并不是真惭愧。

生活中,的确需要有发自内心的惭愧,使人们的心灵更加纯净,社会更加和谐。

秋天·

秋天(节选)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

但秋得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

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

正如一个诗人说的。

“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

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

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

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

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

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

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

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又记得小阳台上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

在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

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

小舅舅曾带着我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

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

而日子被西风吹尽了,那一串金属性、有着欢乐叮当声的日子。

终于,人长大了,会念《秋声赋》了,也会骑在自行车上,想像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风”的情怀了。

秋季旅行,相片册里照例有发光的记忆。

还记得那次倦游回来,坐在游览车上。

“你最喜欢哪一季呢?

”我问芷。

“秋天。

”她简单地回答,眼睛里凝聚了所有美丽的秋光。

我忽然欢欣起来。

“我也是,啊,我们都是。

她说了许多秋天的故事给我听,那些山野和乡村里的故事。

她又向我形容那个她常在它旁边睡觉的小池塘,以及林间说不完的果实。

车子一路走着,同学沿站下车,车厢里越来越空虚了。

“芷,”我忽然垂下头来,“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生命的同伴一个个下车了,座位慢慢地稀松了,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过。

”她黯然地说。

我们在做什么呢?

芷,我们只不过说了些小女孩的傻话罢了,那种深沉的、无可如何的摇落之解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一起躲在小树丛中念书,一起说梦话的那段日子是美的。

而现在,你在中部的深山里工作,像传教士一样地工作着,从心里爱那些朴实的山地灵魂。

今年初秋我们又见了一次面,兴致仍然那样好,坐在小渡船里,早晨的淡水河还没有揭开薄薄的蓝雾,橹声琅然,你又继续你山林故事了。

“有时候,我向高山上走去,一个人,慢慢地翻越过许多山岭。

”你说,“忽然,我停住了,发现四壁都是山!

都是雄伟的、插天的青色!

我吃惊地站着,啊,怎么会那样美!

我望着你,芷,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分别这样多年了,我们都无恙,我们的梦也都无恙——那些高高的山!

不属于地平线上的梦。

而现在,秋在我们这里的山中已经很浓很白了。

偶然落一阵秋雨,薄寒袭人,雨后常常又现出冷冷的月光,不由人不生出一种悲秋的情怀。

你那儿呢?

窗外也该换上淡淡的秋景了吧?

秋天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情,又怎样的适合银银亮亮的梦啊!

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

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

谁知道呢?

谁去欣赏深度呢?

远山在退,遥远地盘结着平静的黛蓝。

而近处的木本珠兰仍香着,(香气真是一种权力,可以统辖很大片的土地。

)溪水从小夹缝里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秋光的。

而我的扉页空着,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的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1、“依然迷信着美。

”这里的“迷信”是什么意思呢?

2、“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这句话中“载着梦的船”比喻什么?

你觉得作者这个比喻用得好么,说说你的理由。

3、“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爱得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