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振荡器和积分器原理图和PCB图自动布局自动布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 振荡器和积分器原理图和PCB图自动布局自动布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振荡器和积分器原理图和PCB图自动布局自动布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Sin.ddb,MiscellaneousDevices.lib。
4.放置仿真元件。
所用元件及所属元件库均列于表10。
表10
元件样本
元件标号
元件封装
所属元件库
CAP
C1、C2
RAD0.2
MiscellaneousDevices.lib
RES2
R1—R5
AXIAL0.4
555
U1
DIP8
TIMER.Lib
OP07
U2
OpAmp.Lib
5.元件属性设置。
(1)在元件未固定前,按下Tab键,进入元件属性设置窗。
在属性窗口内,单击“Attributes”标签,设置元件序号、大小或型号。
(2)参照表10-1在“Footprint”栏填入各元件封装。
6.连线。
用“WiringTools”工具栏中的“画线”工具把各元件连接起来。
7.放置节点。
8.放置网络标号。
如图10-1(a)所示,分别放置“OUT1、OUT2”两个网络标号。
9.添加标注文字。
10.执行电气法检查(ERC),找出并纠正电路图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11.利用PCB向导生成包含布线区的印制板文件。
操作过程如下:
(1)在Protel99SE状态下,单击“File”菜单下的“New”命令,然后在如图10-2
(1)中所示的窗口直接双击“PrintCircuitBoardWizard”(印制电路板向导)文件图标,即可弹出如图10-2
(2)所示的PCB生成向导。
(2)参照图10-2(3)至10-2(10),单击“Next”按钮,选择印制板尺寸参数,确定印制板信号层,选择过孔类型,选择多数元件封装形方式,设置布线规则等。
完成印印制板导入提示,生成的印制板边框如图10-3所示。
单击保存。
(3)右键单击PCB浏览窗内的“PCB1.PCB”文件,关闭、改名后,再单击文件打开。
图10-2
(1)创建PCB文件向导图10-2
(2)
图10-2(3)图10-2(4)
图10-2(5)图10-2(6)
图10-2(7)图10-2(8)
图10-2(9)图10-2(10)
图10-3Protel99SE印制板编辑窗口
12.通过“更新”方式生成PCB文件。
在原理图窗口内,单击“Design”菜单下的“UpdatePCB…”,在如图10-4所示的“UpdateDesign”(更新设计)对话窗内,指定有关选项内容。
单击“PreviewChange”(变化预览)按钮,观察更新后发生的改变,如图10-5所示。
如果原理图不正确,则图10-5中的错误列表窗口内将列出错误原因,同时更新列表窗下将提示错误总数,并在“UpdateDesign”(更新设计)对话窗内增加“Warning”(警告)标签。
须认真分析错误列表窗口内的提示信息,找出错误原因,并单击“Cancel”按钮放弃更新,返回原理图编辑状态,更正后再执行更新操作,直到更新信息列表中没有错误提示信息为止。
单击“Execute”按钮执行更新。
得到如图10-6所示PCB文件。
图10-4更新设计对话框
10-5更新信息
13.设置工作层。
执行“Design”菜单下的“Options”命令,并在弹出的“DocumentOptions”(文档选项)窗内,单击“Layers”标签,在如图10-7所示的窗口选择工作层。
单击“Options”标签,按图10-8所示的窗口设置锁定栅格和可视栅格。
选择可视栅格大小(一般设为20mil)、形状(线条)以及格点锁定距离(一般设为5mil),然后单击“OK”按钮,关闭“DocumentOptions”(文档选项)设置窗。
图10-6更新“PCB创建向导”生成PCB文件
图10-7选择工作层窗口
图10-8栅格窗口设置
14.元件布局操作。
(1)左键单击图中填充区,按“Delete”键盘删除。
(2)设置自动布局参数
①设置元件自动布局间距:
在PCB编辑状态下,单击“Design”菜单下的“Rules…”(规则)命令;
在“DesignRules”(设计规则)窗口内,单击“Placement”(放置规则)标签,然后在如图10-9所示的窗口内,单击“RuleClasses”(规则分类)列表窗内的“ComponentClearanceConstraint”(元件间距)设置项,即可观察到元件间距设置信息。
图10-9元件间距设置窗口
图10-10设定、修改元件放置方向窗口
单击“Add…”按钮,可增加新的放置规则;
在“规则”列表窗口内,单击某一特定规则后,单击“Delete”按钮,即可删除选定的规则;
单击“Properties”按钮,可编辑选定的规则。
②设置元件放置方向:
在如图10-9所示的窗口中,单击“RuleClasses”列表窗下的“ComponentOrientationsRule”(元件放置方向),在如图10-10所示的窗口内,重新设定、修改元件放置方向。
(3)自动布局。
确定并固定了关键元件位置后,即可进行“自动布局”,操作过程如下:
①执行“Tools”菜单下的“AutoPlace”(自动放置)命令。
②在如图10-11所示的窗口内,选择自动布局方式和自动布局选项。
③选择元件放置方式和有关自动布局选项后,单击“OK”按钮,即可启动元件自动布局过程。
结果如图10-112所示。
(4)手工调整元件布局。
①按元件布局要求,对元件进行移动、旋转操作调整元件位置,结果如图10-13所示。
调整过程中可暂时隐藏元件序号、注释信息。
②元件引脚焊盘对准格点。
完成手工调整元件布局后,自动布线前,必须将元件引脚焊盘移到栅格点上,使连线与焊盘之间的夹角为135°
或180°
,以保证连线与元件引脚焊盘连接处电阻最小。
操作方法:
执行“Tools”菜单下的“AlignComponents\MoveToGrid…”(移到栅格点)命令,在如图10-14所示的窗口内,指定元件移动距离,即可将所有元件引脚焊盘移到栅格点上。
15.布线。
(1)设置自动布线规则自动布线操作前,必须执行“Design”菜单下的“Rules…”命令,检查并修改有关布线规则。
如图10-15所示。
图10-11选择自动布局方式窗口
图10-12自动布局结果窗口
图10-13元件位置精确调整后的窗口
图10-14移到栅格点命令窗口
图10-15布线规则设置窗口
①布线与焊盘(包括过孔)之间的最小距离。
②选择印制导线转角模式。
③设置布线宽度。
设置布线宽度的操作过程如下:
图10-16布线宽度状态窗口
图10-17重新设置布线宽度窗口
设置没有特殊要求的印制导线宽度。
在图10-15中,单击“RuleClasses”列表窗下的“WidthConstraint”(布线宽度限制),即可弹出如图10-16所示的布线宽度状态窗口。
单击图中的“Properties”按钮,在如图10-17所示的窗口内,即可重新设置布线宽度。
设置电源、地线等电流负荷较大网络的导线宽度。
单击图10-16中的“Add…”按钮,在如图10-17所示的导线宽度设置窗口内,单击“Filterkind”下拉按钮,在此列表窗内选择“Net”(节点),接着在“Net”(网络名)文本盒内输入相应的网络名,如VCC(假设电源网络标号为VCC)、GND(地线)等;
在线宽窗口内直接输入最小、最大线宽,如图10-18所示。
图10-18设置电源、地线等电流负荷较大网络的导线宽度窗口
单击“OK”按钮后,即可发现线宽状态窗口内多了电源线宽度信息行,如图10-19所示。
(2)自动布线。
全局自动布线操作过程如下:
①单击主工具栏内的“ShowEntireDocument”(显示整个画面)按钮,以便在全局自动布线过程中能观察到整个布线画面。
②执行“AutoRoute”菜单下的“All”命令,启动自动布线进程,即可观察到如图10-20所示的自动布线结果。
(3)手工修改。
如局部区域走线太密、过孔太多、连线拐弯多等,需要手工修改。
修改走线的方法:
修改走线的基本方法是利用“Tools”菜单下的“Un-Route”命令组,如“Un-Route\Net”、“Un-Route\Connection”和“Un-Route\Component”拆除已有连线,然后再通过手工或“AutoRoute”菜单下的“Net”(对指定节点布线)、“Connection”(对指定飞线布线)、“Component”(对指定元件布线)等命令重新布线。
图10-19
图10-20自动布线结果窗口
16.调整丝印层上的元件标号。
(1)将鼠标移到编辑区内任一元件上,双击鼠标左键进入元件属性设置窗口,如图10-21所示。
(2)在元件属性窗口内,单击“Designator”(标号)标签,进入元件标签设置窗,如图10-22所示。
图10-21图10-22
(3)单击“Hidden”复选框,取消其中的“√”,然后单击“Global>
>
”按钮,进入全局选项窗,如图10-23所示。
(4)单击“CopyAttributes”(复制属性)选项框下的“Hidden”复选框,使其处于选中状态,即复选框出现“√”。
(5)如果还希望显示元件型号或大小等注释信息时,可单击“Comment”(注释信息)标签,去掉元件注释信息窗口内的“隐藏”属性,并在“CopyAttributes”选项框内选中“Hidden”复选项。
(6)取消标号、注释信息的隐藏属性后,单击“OK”按钮退出,可看到所有元件的标号、型号(或大小)等信息,如图10-24所示。
(7)当标号、型号(或大小)等注释信息处于显示状态后,就可以通过移动、旋转、对称等操作调整其位置,通过标号、型号属性设置窗口选择字体或大小。
在PCB窗口内调整标号、型号等字符串信息的位置及字体的方法与SCH编辑器相同,可参阅第2章有关内容。
17.修改布线区边框大小,使之更合理。
如图10-1(b)所示。
18.设计规则检查。
(1)执行“Tools”菜单下的“DesignRuleCheck…”命令,在如图10-25所示的检查选项设置窗内选择检查项目及检查结果报告文件名后,单击“RunDRC”按钮启动检查进程。
图10-23
图10-24
图10-25
(2)报告文件内容。
如果选择产生报告文件,则检查结束后,PCB编辑器自动进入文本状态,显示检查结果文件(扩展为.drc)
(3)认真分析报告文件中的错误信息,单击“设计文件管理器”窗口内的“Explorer”标签,再单击相应的PCB文件图标,返回PCB编辑器。
单击PCB编辑器浏览对象下拉按钮,在浏览对象列表窗内,找出并单击“Violation”(违反规则),将Violation作为浏览对象。
根据错误性质,灵活运用拆线、删除、移动、手工布线以及修改连线属性等编辑手段,修正所有致命性错误。
然后再运行设计规则检查,直到不再出现错误信息,或至少没有致命性错误为止。
19.保存文件并上传。
四、注意事项
1.创建新的PCB文件,而不是SCH文件。
2.导线与导线、引脚焊盘之间距离大于安全间距(即最小间距)。
3.手工放置元件操作与后面介绍的元件手工布局操作要领相同,先确定电路中核心或对放置位置有特殊要求的元件位置。
4.封装形式和序号不能省略。
5.在PCB编辑器中,尽管可以通过X、Y键使处于激活状态的元件关于左右或上下对称,但一般不能进行对称操作,否则可能造成元件无法安装。
6.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前一定要设置布局规则和布线规则。
7.最后要执行“DRC”检查。
五、思考题
如何修改自动布线中拐弯过多的印制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