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60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ABC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

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二、成果展示:

1.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2.指导书写:

需要指导书写的字是: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指名交流.

三、精讲点拨: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都有哪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

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

“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四、系统总结

1.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2.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5.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那么,他想到了什么?

6.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7.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先好好读读古诗.

8.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9.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10.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11.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13.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拓展活动:

阅读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二次备课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学生齐读后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揣摩。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都有哪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男女生赛读

小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2

从第13课时到第14课时

古诗三首《秋思》《长相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首古诗词,默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背诵《长相思》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1.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

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1.指数名学生读《秋思》和《长相思》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五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从第15课时到第16课时

梅花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是难点。

自制课件。

预习课文。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

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

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

(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

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

(“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的字是:

  (3)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精讲点拨:

   

(一).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

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

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意思是:

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

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

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

(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

这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

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

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

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

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五、系统总结:

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训练活动。

 

(一)、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二)、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

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

(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从第17课时到第17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课文1—5段

第一段,第五段

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古诗文《天净沙》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

出示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5、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

对学困生多关注;

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2)指导书写的字是:

(3)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怀念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怀念?

(“家乡景色”、“家乡生活”)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热爱家乡)。

1、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2、生自读自悟,师走下讲台当“顾问”,了解学情,随时帮助学生排忧解疑。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要求注意倾听,互评互学。

4、全班交流:

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等。

  预设如下:

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

① 出示第一自然段。

② 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

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③ 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

④ 师点明学法: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⑤ 师动情地描述: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引读)

⑥ 出示课文插图1,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

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

(配乐朗读)。

⑵ 从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这几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① 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

② 出示插图2,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

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

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清风”,透过东窗,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吧!

(感情朗读)

⑶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①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② 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

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

③ 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

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

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④ 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⑷ 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① 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② 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③ 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④ 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

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⑤ “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

⑥ 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

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

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⑸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

① 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②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

“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③ 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

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四、系统总结,积累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

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

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小结学法:

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

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4、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