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60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10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5.ABC

寿光抽测】24.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B

寿光抽测】25.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D.该群落最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25.A

寿光抽测】28.右图为某一区域内共同生活的№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

b时,M与N的种间竞争激烈

B.b越小,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C.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1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除出去

28.A

寿光抽测】30.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A.群落甲8.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

30.D

合肥一检】16、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

B.演替过程中,因灌木较为高大而取代草本植物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6.A

2011·

福州质检】2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

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

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9.B

福州质检】

30.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

福州质检】31.(6分)研究者对某湖泊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关系图,据图回答

(1)该群落共有____个营养级。

(2)第一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

低于10%,主要原因是作为该生态系统

的主要生产者,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短,

浮游植物有大量的能量沉入水底,被

湖中利用。

根据图示中的数据,

该湖泊泥土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趋势是

31.(每空2分,共6分)

(1)三

(2)分解者,增加

三明联考】42.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l、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l<

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将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42.D

三明联考】43.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中营养化水体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部分

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

量,净化水体

43.D

三明联考】45.下列关于热带雨林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与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

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比广东南岭低

C.热带雨林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45.C

承德期末联考】29.下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

B.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0、N2

29.A

承德期末联考】30.下列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C.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只需要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就可以实现

D.生物圈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30.C

承德期末联考】38.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38.B

承德期末联考】39.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是初级消费者

B.E2为分解者所释放的总能量

C.能量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39.C

承德期末联考】40.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25~33天,成虫数量增加,种群增长率快速上升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40.C

唐山期末】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

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8.B

焦作期末调研】5.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B

焦作期末调研】15.右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

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

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

的生态系统,则它们的营养级复杂程度由

小到大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在a~d四个种群所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15.D

豫南联考】

20.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

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

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20.C

豫南联考】23.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23.A

24.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

24.D

 

无锡期末】15.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

相等

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

D.在t1一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5.C

无锡期末】16.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米)

20

18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B.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

lm

C.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要计算一条边的个体数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低,恢复力稳定性也最小

16.B

无锡期末】17.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B.引入外来物种会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

C.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污染物

D.人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来利用、开发湿地

17.C

无锡期末】23.某种群在繁殖到下一代时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取决于()

A.该种群是否发生基因突变

B.该种群是否发生迁移

C.该种群雌雄个体的交配情况

D.自然选择是否起作用

23.ABCD

江西省南昌市】18.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18.C

江西省南昌市】

19.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遵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19.D

20.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

力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

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20.A

江西省南昌市】36.(8分)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左上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B是分解者),图中____(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可表示为,E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少需要A。

(2)右上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

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右上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

(2分)

36.(8分)

(1)A A→D→E25kg

(2)兔→狼 草 兔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锦州期末】23.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23.C

锦州期末】24.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老年期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24.A

锦州期末】

25.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

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

将这

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

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中可知,

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捕食

C.互利共生D.寄生

锦州期末】36.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是新物种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群也未必存在生殖隔离

36.B

锦州期末】38.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鲤鱼的幼鱼为食

锦州期末】39.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

影响最大

泰安期末】

27.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10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

B.经调查该种群在第10年时为200,估算该种群在此

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400

C.该种群在20年内呈“J”型增长

D.经调查该种群在第15年时的出生率为m,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死亡率大于m

27.B

29.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能量流动途径,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9.C

30.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农药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影响的相关性结果。

据表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有

A.污染区内动物个体总数基本没受影响

B.该实验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动物数量及丰富度

C.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D.距离污染源越远,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

30.A

宁波期末】17.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在冬季能大量繁殖B.害虫的基因频率不会因自然选择而变化

C.农药的选择作用与低温的选择作用相同D.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

宁波期末】2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的不同是

A.演替进行的时间长短B.演替发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

C.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D.裸地形成前原生态系统的类型

24.C

宁波期末】

36.右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降低野生生物的K值。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36..C

宁波期末】37.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c存在地理障碍而形成生殖隔离,这是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

B.c和d不存在地理障碍,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和a2种群都能适应对方的环境

D.b、c和d不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37.B

38.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

X<

nB.X=i

C.n<

iD.X>

i

温州八校期末】

30.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

下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

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图中曲线②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

B.星杆藻的生长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高

C.单独培养针杆藻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

D.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星杆藻的K值更小

温州八校期末】33.(12分)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能影响该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A.空间B.营养C.年龄组成D.季节变化

(2)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点。

(3)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

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4)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Kg。

(5)每年均有大量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海洋,请根据生态学原理,指出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州五校联考】1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

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

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

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I>

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15.B

盐城一调】1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

11.C

盐城一调】17.生态工作者对我国北方东西向三种类型的草原(甲、乙、丙)进行调查。

下表是对不同调查面积(cm2)内物种数量的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