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27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军行七首Word文档格式.docx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他叹息说:

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

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的事。

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

“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

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

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

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

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浪淘沙令⑴

伊吕两衰翁⑵,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⑷。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⑸。

汤武偶相逢⑹,风虎云龙⑺。

兴王只在谈笑中⑻。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⑼!

[1]

词句注释

⑴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⑵伊吕:

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

老人。

⑶穷通:

穷,处境困窘;

通,处境顺利。

⑷钓叟:

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

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⑸老了英雄:

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⑹汤武:

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⑺风虎云龙:

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⑻兴王:

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⑼争:

争论,比较。

[2-3] 

 

[4-5] 

白话译文

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

[3] 

3创作背景编辑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菩萨蛮⑴

平林漠漠烟如织⑵,寒山一带伤心碧⑶。

暝色⑷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⑸空伫立⑹,宿鸟归⑺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⑻。

[2]

作品注释

⑴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杜阳杂编》说:

“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但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

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⑵平林:

平原上的林木。

《诗·

小雅·

车舝》: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毛传:

“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

迷蒙貌。

烟如织:

暮烟浓密。

⑶伤心:

极甚之辞。

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

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⑷暝色:

夜色。

⑸玉阶:

玉砌的台阶。

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⑹伫(zhù

)立:

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谢眺《秋夜》诗:

“夜夜空伫立。

⑺归:

一作“回”。

⑻长亭更短亭:

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释名》卷五: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3-4] 

作品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

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5]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词作品背景已经不详。

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

“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

魏道辅泰见而爱之。

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临江仙⑴

未遇行藏谁肯信⑵,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⑶。

当风轻借力⑷,一举入高空。

⑴临江仙:

词牌名。

本为唐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水仙,故名。

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

⑵未遇:

未得到赏识和重用;

未发迹。

行藏:

指出处或行止。

语本《论语·

述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⑶无端:

谓无由产生。

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良匠:

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

形容:

形体和容貌。

⑷当风:

正对着风。

⑸吹嘘:

吹助,指风吹。

唐孟郊《哭李观》诗:

“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⑹蟾宫:

月宫,月亮。

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

⑺碧霄:

青天。

[1]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

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

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

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①,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②,图画若为工③。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④,欢笑有儿童。

【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

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

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

散,同霰,冰霰,小雪子。

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

③“图画”句:

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

若为:

怎么能。

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④屿,小岛。

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

缩鳊,缩着项的鳊鱼。

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

下片写渔家乐。

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

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

(1)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

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

“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晓至湖上⑴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⑵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⑶。

2注释编辑

①湖:

杭州西湖。

②折:

弯曲。

③景:

影。

3译文编辑

出城清晨的天色还有些昏暗,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4作品赏析编辑

这首诗情感丰富。

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

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

[2] 

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

“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

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落叶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收录于《全唐诗:

卷849—24》

2作者简介编辑

修睦:

中国晚唐诗人,(约公元?

年至九一八年),修睦的俗姓、里居、生年均不详,卒于梁太祖贞明四年。

光化中(公元八九九年左右)为洪州僧正。

与贯休、处默栖隐为诗友。

后死于维杨朱瑾之难。

修睦著有《处东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今《全唐诗》收其诗19首。

3鉴赏编辑

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

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

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

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

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⑴点绛唇:

⑵蹴:

踏。

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

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

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

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

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

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

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

‘“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点绛唇·

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画眉鸟⑴

百啭千声随意移⑵,

山花红紫树高低⑶。

始知锁向金笼听⑷,

不及林间自在啼⑸。

⑴画眉鸟:

鸣禽。

⑵百啭千声:

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啭,鸟婉转地啼叫。

随意:

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⑶树高低:

树林中的高处和低处。

⑷始知:

现在才知道。

金笼:

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⑸不及:

远远比不上。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

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①清,烛花②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①秋气:

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②烛花:

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

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仁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

初任复州军事推官。

召试,授直史馆。

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

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

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

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

为人喜奢侈,多游宴。

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

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

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

清人辑有《宋景文集》;

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

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注释】

①縠皱:

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棹:

船桨,代指船。

  ③浮生:

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④肯爱:

怎肯吝啬。

  ⑤晚照:

晚日的余辉。

【译文】

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

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

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

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

愿拿千金换一笑。

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

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登金陵凤凰台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⑴凤凰台:

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

“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

长江。

⑶吴宫:

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

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

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

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

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

“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

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

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

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

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

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

慎微篇》: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

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

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

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据陆游的《入蜀记》载: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慎微篇》曰: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

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

“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