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00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读我国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各传统民居环境及成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多受台风影响,防风吹 

②气候湿热,多蛇虫

③终年多雨,黄土广布 

④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

(2)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 

①②③④ 

②③①④ 

③④①② 

④③②①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

(1)①台湾兰屿多受台风影响,地下屋防风吹,A正确;

②云南气候湿热,多蛇虫,吊脚楼凉爽,防蛇虫,B正确;

③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气候较干旱,C错误;

④新疆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D正确,故选C。

(2)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依据省区的位置,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D。

【点评】

(1)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我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少,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

(2)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广大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

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分布特征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因纽特人的冰屋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东南亚的高脚屋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C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

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

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5.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2)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终年高温 

终年低温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终年温和

【答案】

(1)D

(2)C

(1)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

(2)窑洞民居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

(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黄土高原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6.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0‰ 

3‰ 

17‰ 

7‰

【答案】B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

故选项B符合题意。

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云南和东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③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

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A.①表示的是江苏民居,是江南水乡特色,说明了该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A符合题意;

B.②是位于内蒙古民居——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草原广布,B不符合题意;

C.③是位于云南等地的竹楼,说明当地气候湿热,降水丰富,C不符合题意;

D.④是东北民居,屋顶是斜顶,说明了该地冬季降雪丰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8.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城市聚落 

工业生产 

乡村聚落 

农业生产

(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水运发达 

商业落后 

水流湍急 

全年少雨

(3)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产生于丝绸之乡—江苏。

苏绣( 

能体现出西北大漠的地域特点 

作品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

是我国蒙古族女子的传统技艺 

原料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

【答案】

(1)A

(2)A

(3)D

(1)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

(2)据图可知,该地区商业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

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该地区地势平坦,高低落差小,水流平稳;

该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江苏属于南方地区,苏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内容众多,例如:

人物、植物、动物等,并非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蒙古族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

(1)A;

(2)A;

(3)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

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

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9.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

(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 

地形更平坦开阔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

水陆交通更便利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

【答案】

(1)C

(2)B

(1)读图可知,该地是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位于北方地区,在图示地区的南部不适合发展柑橘种植业,故A错;

天然橡胶林是热带的经济作物,不适合在北方种植,故B错;

探险漂流运动要求漂流速度快,故而河流水流要急,落差要大,①地附近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最适合漂流,故C对;

甲地位于盆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不适合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故答案选C.

(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陆交通更便利,水源充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聚落发展规模更大;

由于这里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答案选B.

(1)C;

(2)B。

(1)该小题考查区域开发利用方式,需结合图示地区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解答,有一定难度。

(2)该小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原因,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图示提取相关解题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作答。

10.(昆明)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其代表建筑是(  )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B图所示的是佛教的代表建筑寺院,C图所示的是基督教的代表建筑基督教堂,D图所示的是佛教的另一代表建筑佛塔。

【点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11.下图,为1750年—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 

A.1850-1900年间

B.195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50-2100年间

(2)图示反映出( 

A.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都低于0.5%

B.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持续增加

C.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开始放缓

D.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3)预计2100年( 

A.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缩小

C.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D.科技进步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答案】

(1)B

(2)D

(3)A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年增长率最高出现在1950-2000年间。

(2)读图分析可知,1750-18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低于0.5%,后来高于0.5%;

1800-1950年世界人口年增长率首先是降低,后来增加;

195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25亿,增速持续增加;

2010年世界人口数量达到70亿,增速逐步下降。

故正确的是D。

(3)读图可知,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超过100亿,耕地资源可能更短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差异加大;

受自然条件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科技进步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全部人口、环境问题。

所以正确的是A。

【点评】

(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很多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12.(昭通)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准确的是(  )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中国南方——蒙古包

【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当地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

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当地民居多为高架屋,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还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

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故选项D符合题意。

D

【点评】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13.(宜宾)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  )

罗马 

北京 

南京 

洛阳

【解析】【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点评】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14.(德州)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答案】D

【解析】【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故A错误;

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

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

干旱的沙漠;

寒冷的极地;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原始的热带雨林。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15.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 

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

该区域主要分布黄色人种 

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增强

【解析】【分析】由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

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B错误;

该区域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C错误;

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16.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非洲的北部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解析】【分析】非洲的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为干旱的荒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疏.而ABC选项所示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A符合题意。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17.李老师出国考察,在图示阴影区某地拍摄了一张传统民居照片,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阴影区位于(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洲

(2)根据该地传统民居的形态特点,推知当地居民可能信奉(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所示的是西亚地区的民居,其特点是墙厚,窗户小,墙厚有利于隔热,窗户小有利于减少风沙的侵入,西亚属于亚洲。

(2)该地位于西亚地区,西亚或北非地区大多是阿拉伯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1)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亚洲,是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2)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8.如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游客发展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

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适应当地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1)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在山谷地带且沿公路线分布,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交通。

(2)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

一些古建筑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要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19.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②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湿热

C.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燥

D.④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

(2)下列关于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动物主要分布于①区,是当地居民饲养的唯一牲畜

B.图中所示景物主要分布于②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讲法语

C.③区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