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83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Word格式.docx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性和一元性,也是通过与时代的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建构中恰当的时代表现形式而得以表征和确定的。

  可见,它的严整性既凝聚了原创者及其同时代战友、学生们的心血和成果,也凝聚了以后历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者、发展者及其战友和学生们的辛勤劳动成果,更凝聚了当代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

  从马恩的原理初创到列宁的重大发展而形成的列宁主义阶段,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进一步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这几座伟大的理论丰碑是一脉相承的、内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表明,它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5]341科学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形式上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机统一的集中表现。

  对此,任何肢解和割裂的做法都是极其有害的。

  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就要与种种类型的割裂论划清界线,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与现实、与实践、与科学割裂开来的错误做法。

  2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表现

  1有人借口马克思本人也拒绝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6],或者借口马克思年轻时期手稿的被发现而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即作为人道的马克思与作为阶级斗争理论的马克思的对立,将马克思本人的完整的哲学体系被分割开来。

  2有人借口恩格斯在撰写《<法兰西内战>导言》和《<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的前后两个时期理论观点的重大转变,即从暴力论到和平转变论的转化,而制造两个恩格斯的对立,使恩格斯统一的思想被分化。

  3有人借口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后的理论变化,而将列宁主义截为两段,并以维护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新列宁主义为幌子,而批判此前所谓旧的列宁主义。

  4有人要么将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认为前者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后者则停留于一般的唯物主义;

要么将马恩与列宁对立起来,认为前者主张多国同时胜利论和兴社灭资论,而后者则主张一国胜利论和以资兴社论等等。

  5更有甚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肢解为农民的马克思主义、工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的马克思主义、职业的马克思主义、穷汉的马克思主义、富国的马克思主义等等[7]。

  3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割裂论的表现

  1有人将改良家的马克思、现实主义的马克思与革命家的马克思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修正为它们自己所需要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做历史论证的人道主义者。

  2有人将马克思的原本与对这一原本的理解对立起来,将列宁与斯大林对立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头上堆砌了许多非法性建筑。

  3有人在所谓新思维中,宣扬民主的马克思主义与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在理论上有力的配合了西方大国对前苏联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

  4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验主义、实践主义、唯科学主义对立起来,并以主观主义或者急功近利的纯经验主义替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家与理论家对立起来,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等等[8]。

  国际上的各种割裂论,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跪着造反,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9]。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上的割裂论表现

  1有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符合中国实际,在山沟沟里是产生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是化不出&

;

什么结果的。

  2有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毛泽东思想对立起来,认为‘老三篇’就代表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这种把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的做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歪曲,极不利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10]。

  3有人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是革命的理论,而非建设

  的理论,我们处于建设时期,因而只提邓小平理论就可以了。

  这实际上是以邓小平理论替代了马克思主义。

  4还有人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理论形态割裂开来,曲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论断,认为实际上是要丢掉老祖宗仅用三个代表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等等。

  上述割裂论的种种表现,本质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和实践性的扭曲,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品质的曲解。

  不懂得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本性与时代表现之间内在关系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将诱导重大的错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不统一,历来是造成组织上分裂、政治上瓦解的直接原因。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研究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内对各种问题的研究,即内在研究,这种研究对夯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彰显它的当代价值,表征它的科学性、真理性意蕴以及激活它的现代生命机能,从而确保它的完整性,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值得警觉的是内在研究中出现了许多裂痕,直接威胁并消解着它的严整性。

  这种裂痕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

  1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论与方法割裂开来。

  有人依据马恩的观点如果结论不能得以发展,就毫不足取,如果它再变成固步自封的东西,则毫无用处,[3]642从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方法永远大于结论,如果结论是金子,那么它的方法才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因而结论是死的东西,方法才是活的灵魂。

  我们认为,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方法论的重要性,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智慧窄化为方法,并使方法论与世界观相脱离,这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而只能说是对它的一种巧妙地解构。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在统一的,有什么样的观点、结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方法不会孤立存在,任何方法都存在于对某种结论的谋取和表征之中,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意义仅仅在于它的方法[11],这将直接危机到它的生存。

  2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策略割裂开来。

  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因其抽象性程度很高,因而不能以纯然的、直接的形式发挥作用,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具体实践中的作用很有限;

相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任何一个理论都密切联系着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具体工作的政策和策略,并与之融为一体,成为实践性、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性论说。

  因而在当代中国,只强调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就足够了。

  这是巧妙地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严整性的又一歪理。

  因为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在统一的一样,它的实践理性策略理性与理论理性也是内在统一的。

  列宁对此曾有过经典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在理论与策略的关系上尤为如此。

  认为它的理论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52

  3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能与政治功能割裂开来。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能高于政治功能,它的科学性、真理性大于实践性、价值性、政治性,它具有自动征服人心的内在魅力,在实践中学不学、学多少都无所谓;

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政治功能大于、高于理论功能,尤其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来说,这仅仅是一种政治需要,甚至认为其理性内涵较少,因而只要政治上重视就行了,勿须深入细致地学习。

  可见,这两种观点殊途同归,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功能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将理论理性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割裂开来,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观上的统一性。

  4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

  有人认为带有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被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了,其理论品位不高,哲学含量比较贫乏,在研究中应将二者明确区分开来。

  这种观点无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学脉渊承的一贯性,将马克思本人的观点与继承者、发展者的观点对立起来,实质上是否定贬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地位和旗帜作用,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活力。

  5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典诠释与现代旨趣割裂开来。

  有人依据我们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是沿袭于前苏联三十年代的模式,强烈地打上了极左的政治烙印,是对前苏联单一计划体制的政治性迎合,已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因而只有回到原典的马克思才能消除传统框架的先在性强制,才能敞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态历史原象。

  但是,正如俞吾金所指出的那样回归从来就不是现在向过去的归属[2]36,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味对现代旨趣和重大时代课题无动于衷,而只是说着只有少数业内人士才听得懂的话,它究竟怎样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与开新,应有机地统一于现代语境中。

  6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两大组成部分割裂开来。

  历史上曾有人认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任何哲学,而应将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观。

  而当代学界也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哲学观,有的只是某些经济观点和某些策略思想以及为了装饰这些&

观点和思想的某些个别的哲学点缀;

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等同于三个组成部分,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拼盘,它的严整性应受到质疑。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核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严整性最集中地体现于它的哲学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组成部分割裂开来,实质上是从理论核心上消解了马克思主义。

  7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

  与前苏联的哲学家所主张的推广论不同,在我国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

  不存在在它之外的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不能将之傍置或分割出去,而现行教科书中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列,只是为了凸现历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独创地位;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

  而辩证唯物主义与一般的唯物主义没有实质的差别,马克思向来对之持批判立场,而我国现行教科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别称而已,保留它不过是为了延伸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本身已没有特定的内涵[12]75。

  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

  严整性,大大贬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所具有的划时代变革的伟大意义。

  8外在细节问题上,还有将本体论与认识论、生存观与发展观、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法与历史观等等割裂开来的做法。

  这些内部的割裂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在其内部是通过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与环节的浑然一体、内在关联而体现出来的,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多方面认识的历史性总和。

  这种割裂式研究不是什么创新,更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只能弄断或挖空它存在的内在根基,使它退化与僵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外在研究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也是统一的,其统一的根据就在于它自身的批判性。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中丰富它的严整性的,这既立足于它对自己不断提供的理论前提和内在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审视并在这种批判中重构或重建,也立足于它对各种分支学科、部门学科、具体的实证科学和具体的实践活动的批判性反思和审视,并在这种批判审视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实现互补、互动与互渗。

  然而,与体系内部的研究已出现了诸多裂痕不同,它的外部研究中已有的裂痕正在扩张,严重危及着它的生存。

  这在理论上也有许多表现,主要有

  1撇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各国哲学形态的关系,只重视内在研究。

  在学界,有一种纯学术化的理论格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作精神贵族,囿于象牙塔内而孤芳自赏,断绝与现代世界哲学的联系,仔细地品味着高级精神奢侈品——哲学概念。

  这种研究格调不懂得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都处在相互影响、相互砥砺之中,因为每个国家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它们相互之间在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哲学思想也必然互相影响[13]的道理,既背离了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互动性规律,也不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研究提供一个宽泛的世界性哲学背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封闭性、内耗性的小圈子里,因负熵流不断减少而丧失生机活力。

  2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基本上属于老到成熟的、封建的、落后的文明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属于现代文明形态,二者不论在研究模式、理论旨趣上抑或在文明风格、内在本质上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注入中国传统理念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退化。

  我们认为,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抹煞了中国传统哲学以特定方式映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处世方略的积极贡献,也抹杀了其具有现代性的、跨越时空间距的内在精神因子向现代文明跃迁、对接、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也从根本上怀疑和否定传统哲学理念在剔除其历史附着的负面性之后,完全可能提炼、转化、活化其合理因子,并渗透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作为健康的精神元素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4]。

  3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属于西方哲学传统,有人却将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传统的批判视作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全盘抛弃,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因缺乏西方哲学的整体性背景或视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取向一再逸出当代研究者的视野,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价值。

  实际上列宁对此早就做过透彻的说明,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5]3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确无论在阶级属性、理论实质抑或在发展形态、社会作用上都有实质性差别,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除了靠实践的推动外,它离不开西方哲学所提供的精神营养,也更需要从西方哲学的错误教训那里得到有益启示。

  因而,无论是捍卫或者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不能与西方哲学割裂开来。

  4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在当代学界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大量引介,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性范畴,而后现代主义属于后现代性范畴,二者既有时代之差又有民族之异,因而后现代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一种异质性话语;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根本出路,并致力于早日建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割&

裂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关系,没有弄清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不期而遇的历史必然性[15],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真实意义既彰显了在传统框架中被忽略、抑制乃至遗忘的部分,又使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意蕴得以敞亮。

  这样,一方面,由于后现代性实际上是对现代性的一种重振或重写,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应保持内在的关系;

另一方面,又由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本身是一种崩溃的逻辑、精神自杀行为,因而,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空上或者在实质上都有着太大的间距[16]。

  5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西方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17]。

  而国内也有人认为既然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应该用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独创的理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实践已失去了理论价值。

  在我们看来,这实际上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实践的有机统一关系,不懂得我们虽然进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这种建设的每一步,我们所选择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等一切内容,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相反,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柱的。

  而且,二十多年来的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致力于从理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说明,建构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才使得我们的建设顺利进行;

相反,正是由于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致使引导苏联的社会主义走向了歧途,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

  6在理论上还存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割裂开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性背景割裂开来,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竞争的新

  动势割裂开来,与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文化大背景割裂开来,与国内改革向深层推动所产生的正负影响割裂开来,与资本主义和其它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割裂开来,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我党的执政规律割裂开来等等,由于这些割裂论的存在,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外源因子的严重缺席,不能充分地激活其内源因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也严重限制了它的先进性、科学性、真理性程度的发挥和强大生命力的展现。

  四、小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以及在我国当代学界内外研究视域中所存在的三类割裂论,既相互区别又有相通之处。

  一方面,其区别在于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及其中国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割裂论,尽管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但大都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互相对立起来所导致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它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能够超越特定民族文化的限制从而具有时代性共时性;

作为世界的一般文学,它又能凌驾于特定的民族和时代之上,并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和时代之间进行公共商谈,形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能范导一切民族和时代的世界性哲学历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是辩证统一的,它虽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但它的功能和价值早已超出特定的德国疆域和时代局限,而成为一种活在各个时代和民族的开放性学说。

  在历史上,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历史意义、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总体的精神指向功能的曲解,才兹生了各种各样的割裂论。

  2与前者不同,在学界的内在研究中,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割裂论,主要是由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激烈论争和相互碰撞所导致的。

  这种论争和碰撞主要产生于学院派别之间如实践哲学、价值哲学、人学、历史哲学等等、学院派与实践派之间、讲坛哲学与论坛哲学之间。

  与前者企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腌割、歪曲、附加和解构不同,内在研究中的种种割裂论,在学理上主要表现为学派或学人之间理论旨趣、研究论域、思维方式与方法、学术传统与个体知识储备等等方面的互异与疏离。

  应该说,这种局面对激活学界精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推进并发挥建设性作用,是必要的、正常的。

  但又要看到在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对之培根固本的重要性,否则就会割断或挖空它的理论根基,从而从内部推翻它。

  3在外在研究中的割裂论,既与谱系学或学脉渊承上的对立有别,也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内部的内容、体系、结构与方法等方面的论争不同,而是在中西马之间、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这在学理上直接牵涉到能否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合理化的辩证统一,也从根本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趋向和前途命运。

  另一方面,其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这样那样的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元本性与时代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之所以如此,关键则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本源处——科学的实践观的曲解或误解。

  只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理论功能与实践功能对立起来,或者是抓住其中一个方面而将另一个方面抹煞掉,或者将一种片面性融入到另一种片面性中,总之,只要偏离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展。

  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并推动它向深层开掘,就要首先正确的诠释和运用科学的实践观;

而要正确的诠释和运用科学的实践观,就必须清除对实践及其本质和功能的上述种种割裂论。

  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相统一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体系、功能与方法相统一的基础,还是中西马以及各种意识形式取得辩证统一的基础,实践作为各种统一的串线,既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全过程,也贯穿于当代学界内外研究的各个层面的中。

  因而,只有站在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制高点上,才能打通并整合各种研究视域,消除种种割裂论的瓦解效应,以确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收稿日期2019-08-12【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

  [5]列宁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6

  [7]国家社科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7

  [8]阿尔杜霍夫前苏哲学科学的改革问题[]哲学问题,1987,6

  [9]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