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79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解Word文件下载.docx

11.“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赞扬的是哪位书法家的运笔方法()

A.王羲之B.顾恺之C.张仲景D.祖冲之

12.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

13.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是()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4.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对形势估计错误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C.军队战斗力不强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15.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16.《宋书·

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

17.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A.以雕刻为主B.综合了雕塑和绘画C.以绘画为主D.以雕塑为主

18.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运用的书法艺术形式是()

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

19.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B.大臣们的支持

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各族人民的起义

20.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

A.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B.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21.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A.吴国B.台湾C.海南岛D.辽东半岛

22.解决周长与直径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学问题的科学家是()

A.张衡B.张仲景C.祖冲之D.贾思勰

23.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南迁对民族关系的直接作用是()

A.巩固了封建统治B.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C.促进了民族融合D.加快了汉文化的传播

24.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5.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农学名著《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A.贾思勰B.司马迁C.郦道元D.张仲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

……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西汉《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8.观察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请填写:

A_________;

B_________。

(2)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时期人口的迁徙呈现的特点。

2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史记》

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材料三:

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辅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

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材料三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改革?

材料涉及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北语”指古代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

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4)你认为三位改革者有什么样的共同品质?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会土(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出秦汉和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的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C项符合题意;

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答案】D

【解析】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3.【答案】C

【解析】A项司马迁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著有《史记》;

B项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C项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统一中国,故C符合题意;

D项司马睿的东晋的建立者;

4.【答案】B

【解析】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

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西汉又称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十四帝及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婴,享国二百一十年。

所以答案选B。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66年司马炎废掉曹魏皇帝,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著名的战役。

审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是表述不正确的。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袁绍、孙权、刘备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都是统治阶层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在三国鼎立时期,魏国(曹丕)兴建水利工程,蜀国(刘备)因蜀国都城是成都,所以丝织业繁盛,吴国(孙权)因为靠海,所以造船业兴盛。

B、C、D正确,A错。

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孝文帝在推进汉化进程中,倡导儒家思想,以孝治国。

9.【答案】A

【解析】222年,孙权称王,定都于建业(今南京),国号为吴。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赞扬王羲之“柔丽含刚”的书法艺术。

12.【答案】A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以行书见长,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3.【答案】D

【解析】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淝水之战,而城濮之战与成语“退避三舍”有关,长平之战与成语“纸上谈兵”有关,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成语有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

故答案选D。

14.【答案】B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383年,前秦统治者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

由于前秦军队攻打东晋不得人心,对形势估计错误,军队战斗力不强,因此失败了,A、C、D项是前秦失败的原因,B项不属于前秦失败的原因。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解析】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南北,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

故本题选C。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可知指的是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实,人口大量南迁仅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所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

18.【答案】D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9.【答案】A

【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民族汇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答案选A。

20.【答案】A

【解析】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是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到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迁徒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1.【答案】B

【解析】三国时期的夷州地区是指现在的台湾,答案选B。

22.【答案】C

【解析】祖冲之通过计算圆周率,解决周长与直径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学问题。

23.【答案】C

【解析】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唐朝,黄河流域的人迁往边疆;

元朝时期,各民族互相迁徙。

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就叫民族融合。

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4.【答案】D

【解析】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曹军再也无力南下。

刘备经营四川一带,孙权经营江南,三国鼎立局面就此出现了端倪。

25.【答案】A

【解析】《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26.【答案】

(1)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

(2)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或江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北方战乱频繁

积极影响:

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社会稳定,劳动力充足,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江南地区经济落后,还未得到开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汉时期的江南相比,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北方汉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社会秩序较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因此,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27.【答案】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发展经济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1)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说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人民生活困苦,没有得到开发,材料二中的“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说明到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很快,江南已经得到了开发,人民富足、生活安逸。

(2)(3)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任意写出两点就行。

同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

(4)从江南经济的变化中,对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分析这一变化知道,北方劳动人民的技术和人力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国家有个安定和平的环境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8.【答案】

(1)A吴;

B西晋。

(2)中原人口南迁、少数民族内迁。

(1)根据图表可知,A处是三国形成时期,三国包括蜀国、魏国和吴国,所以A处是吴国。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5年司马炎篡夺魏权,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316年西晋灭亡,所以B处填西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人口大流动与民族大迁徙的一个时期。

在中原汉族人口大量南迁的同时,北方长城内外的各少数民族也大举进入中原。

29.【答案】

(1)春秋时期;

管仲;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2)重农抑商(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影响:

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或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

“北语”指鲜卑族语言;

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4)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或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或都有积极进取之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所以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历史事实,齐桓公统治时期,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得齐国的国力逐步增强,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秦孝公时期,商鞅进行变法,其内容是: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因此“务耕织”“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的措施;

对秦国的影响是: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通过关键词:

“断北语”等,我们可判断出材料三指的是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涉及到的改革措施是:

说汉语;

北语指的是北魏的语言,而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所以北语指的是北魏这个民族的语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无论是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三位改革家都具有敢于改革、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都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都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都具有杰出的才能和胆识。

30.【答案】

(1)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落后,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1)通过关键词“地广人希”,我们可判断出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稀少;

通过关键词“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我们可判断出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江南经济得到了发展。

(2)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基本上发生在北方,导致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

再加上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后练习题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道德经》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

2.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  )

A.《齐民要术》B.《水经注》

C.《本草纲目》D.《缀术》

3.下列有关贾思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C.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D.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4.在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哪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家()

A.秦汉  B.三国  C.西晋  D.南北朝

5.下表是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推算,它不能说明的是(  )

时期

科学家

圆周率数值

西汉

刘歆

3.1547

三国

刘徽

3.1416

南朝宋

何承天

3.1428

宋、齐

祖冲之

3.1415926—3.1415927

A.我国人民早就注意到圆的直径与周长间的关系

B.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

C.在祖冲之前已有许多人进行过圆周率的推算

D.古代人民对圆周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6.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钟繇B.王羲之

C.颜真卿D.柳公权

7.书法名作《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钟繇 D.胡昭

8.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画家。

各种画派中,占了主要地位的是()

A.山水画 B.宗教画C.人物画 D.花鸟画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其艺术成就为世界瞩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创造的石窟艺术见证了当时广为流传的()

A.伊斯兰教B.佛教

C.道教D.基督教

11.下列名画中,属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的是(  )

①《步辇图》 ②《送子天王图》 ③《女史箴图》 ④《洛神赋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曾给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

”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A.顾恺之、西晋B.王羲之、东晋

C.王羲之、西晋D.顾恺之、东晋

13.为弘扬云冈石窟文化,云冈石窟研究院曾发行了一套《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特种邮票纪念册》。

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  )

A.河南省B.山西省C.甘肃省D.陕西省

14.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 )

A.甘肃敦煌B.西藏拉萨C.河南洛阳D.山西大同

15.下列关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表达错误的是()

A.《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B.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C.《齐民要术》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突出代表

D.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民要术》书名的意思:

“齐民”即平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合起来就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

材料二 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竹棍,即古人所说的“算筹”。

他计算圆周率,必须用算筹对九位数字进行130次以上的计算,这其中包括开方,运算异常艰巨。

材料三 祖冲之勤奋好学、博学多才。

他设计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和水碓磨等机械。

他还经过多年测算,创制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