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71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2010年,蔬菜产业受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种植的拉动,种植面积达到13.7万亩(不含复种),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42.4%;

制种产业面积达到25.75万亩,其中经作制种持续增长,面积达到10.41万亩,实现了连续四年增加;

粮食生产连续16年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优质粮生产面积发展到28万亩,占到粮食面积的97%;

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迅猛增长,面积达到5.55万亩,其中:

甜叶菊2.7万亩,琉璃菊0.94万亩,啤酒花1万亩,蒜薹0.46万亩,食用菌种植0.45万亩。

全区农作物粮经种植结构由2005年的56:

44调整为48:

52。

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年牛饲养量达到16.48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24.48万只,分别比2005年增加2.26万头和40.27万只;

出栏牛7.19万头、羊55.37万只,分别增加3.02万头和27.9万只。

  三是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按照“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统一标准,集中连片”的方针,积极推进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网室制种和标准化设施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2010年,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7.34万亩,其中:

日光温室蔬菜面积达到2.5万亩,百亩日光温室小区累计达到57个。

种植塑料大棚蔬菜2.27万亩,建成百亩连片大棚蔬菜小区81个。

发展以网式制种为主的万元高效经作制种田2.67万亩。

带动发展2000元以上高效田42万亩,其中:

以设施农业为主的万元田达到了7.34万亩、5000元田17.5万亩。

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50个,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700个,建成万元规模养殖户6512户,其中两万元养殖示范户达到1102户,规模化畜禽养殖率达到48%以上,成为全省肉牛养殖强县、肉羊养殖大县和奶牛养殖重点县。

  四是专业化布局特色明显。

“十一五”期间,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个产业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一个基地”的布局调整思路,强化基地建设,集中打造优势产业经济带。

蔬菜产业形成了洋葱、辣椒、韭菜、番茄、食用菌、脱水菜六大外向型优势品种,建成了总寨韭菜、上坝番茄、临水辣椒、铧尖茄子、西洞食用菌、西峰叶菜、银达立体带种早熟白菜等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蔬菜产品。

制种产业形成了以沿山七乡镇为主的玉米制种基地,以总寨、上坝、铧尖等中北部乡镇为主的高效经作、花卉综合制种基地,以果园乡为主的城郊高效网室制种基地。

养殖业形成了沿山乡镇发展肉牛、肉羊,中北部乡镇发展生猪、蛋鸡,城郊乡镇发展奶牛和特种畜禽的产业格局。

城郊4乡镇蔬菜面积占到全区的39%以上,奶牛占到53%以上;

中北部乡镇高效特色制种面积占到全区的53.6%,猪鸡饲养量占到64%以上;

沿山乡镇肉牛、肉羊饲养量占到全区牛羊总量的65%以上。

  五是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大力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

2010年,全区各类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8家,比2005年增加22家,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龙头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172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制定农业生产标准11项,建成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3个,完成以啤酒花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6700亩,绿色食品5个。

申报、注册“敦煌飞天、雪丰、自然情、为佳、雄鹏、大基地、馥郁牌”等各类农产品品牌22个。

指导建成以蔬菜、养殖、果品为主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家,比2005年增加70家,带动年落实订单面积40万亩,订单畜产品5.3万吨,订单率达到65%。

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个,全区土地流转面积累达到76450亩,建成百亩以上的土地流转示范小区47个,其中500亩以上小区6个,千亩以上流转示范区1个。

  六是科技对农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以科技培训和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养殖业快速育肥、饲草青贮氨化、品种改良等关键实用技术。

年推广各类新品种50多个、新技术20多项,高效田科技组装配套率达到90%以上,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产提高到了7919公斤,平均亩收入达到了18685元;

万元以上温室面积达到17702亩,占了温室总面积的85%。

大棚棚均产量达到5492公斤,平均亩收入达到6265元,其中:

亩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面积5410亩,占了总面积的32.2%;

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面积11390亩,占了总面积的67.8%。

食用菌每平方米产量由过去的6.5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5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30.7%。

养殖业上,全区共建成牛冻配改良点53个,绵羊改良点24个。

全区以西杂、夏杂为主的良种肉牛比例达95%以上,以萨寒、特寒、夏寒为主的肉羊良种化比例提高到75%以上。

大力开发秸秆饲草转化利用,发展青贮示范户3200户,青贮窖总窖容达到48万立方米,青贮氨化饲草近30万吨,实现了饲养肉鸡一个半月出栏、猪半年出栏、肉羊当年出栏的目标,奶牛个体产奶量由过去的不足15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8.5公斤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7%。

  七是农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坚持以服务促管理,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坚持“相对集中处罚权”,综合和专业执法相结合、相推进的原则,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种子生产和经营市场管理维护、兽医卫生和饲料供应安全管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5年累计查办农业违法案件518件。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兽医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了工作机构,加强了队伍建设,促进了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营造了农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007年首次开展了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了以“三清四改工程”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共建造农田废弃物收集池106个、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13个、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26个,修建沼气池986户,改厨2122户,改圈1720户,改厕1671户。

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用户1754户。

为487户示范户每户配备了两个分类垃圾桶。

配套垃圾清运车14辆,公共区域配备安装固定式垃圾桶132个。

聘用专兼职卫生清洁保洁工作人员26名,定期收集、清运、回收,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废旧物回收率达到70%以上,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二、“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农业基础作用将更加突出,“三农”政策支持水平将更加提高,农业自身发展基础条件将更加牢固,“三农”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农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以来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都是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主线,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熟政策措施已经和正在陆续制定出台;

2009年8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开始了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的重大资金和项目将再次向西部集聚;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一系列支持甘肃,特别是甘肃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从国家层面得到支持,这些都将为我区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二是省委、省政府特别关注农民增收,组织实施了六大助农增收行动,已经配套了诸多极富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并从制度层面得到了确立。

还将根据国办发〔2010〕29号精神,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规划目标、项目资金、政策措施将更加具体和详细,对农业发展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将成为我区农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特四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使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七大转变:

即,农业发展的着力点由注重高产向突出高效转变,农业产业由适生区向优势产区集中转变,农业灌溉由传统的大水漫灌向节水高效转变,生产模式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经营方式由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向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产品生产由常规的消费需求型向优质高效安全型转变,农民培训由科技普及型向实际实用实效型的技能培训转变。

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是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区实际,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按照省委“两翼齐飞”和市委“两抓整推”战略,坚持以工业为主导,持续推进肃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明确提出将高效设施特色农业作为跨越的基础,并坚持农村工作“不变点、不变调、扶持政策只增不减”,为今后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另外,随着“千台百亿”工程的实施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将有力地加快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必将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新的助推力,将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

  五是我区地理位置优越,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我区地处“两市、三企、两基地”(酒泉市和周边的嘉峪关市、酒钢公司、玉门油田、核工业404厂、14号基地、10号基地)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以菜、肉、蛋、奶为主的“菜篮子”产品消费市场空间大。

以我区现有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全区年产各类蔬菜100万吨,50%是洋葱、辣椒、瓜类等外销型大陆蔬菜,年外销蔬菜约50万吨,从外地调入蔬菜近30万吨,占年交易量的40%,周边市场包括10号基地、嘉峪关市、玉门油田、404厂等地每年从我区调运蔬菜23.3万吨,其中:

冬春季节需求量约7万吨,夏秋季节需求量约16.3万吨。

“两市、三企、两基地”每年的肉、蛋、奶产销平衡点在12万吨以上,而我区现在的产量只占到一半。

总体上看,目前精细蔬菜和肉、蛋、奶生产仍不能满足本地及周边市场需要。

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良好。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和高效制种等高投入、高效益产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地方特色比较明显,“菜篮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预期目标,但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区农业发展还存在这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区农业发展同样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影响,也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延续,国际农产品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农产品出口难度增大,这对我区农业发展,特别是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影响依然很大。

  二是农业生产经营中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尤其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生产风险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重发、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农村维护稳定任务繁重等,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力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依然很低。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支撑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加大等问题和困难仍然存在,农民增收难度依然很大。

  三、“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坚定不移地走“一特四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推进“2+2”富民增收工程,突出抓好以设施蔬菜、高效制种、标准化养殖及新型特色产业等高产、高效、优质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要按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要求,深入分析认识自身资源,扬长避短、合理定位、科学布局,切实理清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坚持不懈得抓好落实,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

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主抓重,努力把主导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做优、优势产业做强、关键措施做实,切实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要统筹优势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毫不动摇地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统筹城郊、中北部、沿山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创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安全稳定环境;

统筹生产供给和加工转化,在扩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供给总量的同时,注重扶持、培育和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发展水平,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

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这个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在发展中解决民生热点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

日光温室达到3万亩,塑料大棚蔬菜达到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20万吨;

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其中高效经作制种达到15万亩,增加5万亩;

以甜叶菊、啤酒花、琉璃菊、蒜薹为主的新型产业面积达到8万亩;

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50万头只左右,形成175万只肉羊、20万头肉牛、3万头奶牛、22万头猪、630万只鸡的养殖规模,年出栏畜禽提高到600万头只,肉蛋奶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1200吨。

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11%以上。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立足资源优势,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高效制种、新型产业等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和草食畜牧业。

  

(一)粮食生产规划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主产品种为小麦和玉米。

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高产高效技术,建设优质粮高产高效示范区,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发展吨粮田、高效田,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中有升。

到“十二五”末,优质粮面积占到粮食面积的100%。

  

(二)蔬菜产业规划

  到2015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120万吨。

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1、区域布局

  依托现有优势品种和规模,建立一批稳定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蔬菜专业生产基地和生产示范小区,发展三个产业带,建立十个优势品种基地。

  三个产业带:

  

(1)设施蔬菜产业带。

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要种植形式,总面积达到8万亩。

其中:

日光温室达到3万亩,平均亩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塑料大棚蔬菜达到5万亩,平均亩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区域布局主要以城郊及中部八个乡镇为主。

  

(2)加工外销蔬菜产业带。

主要以洋葱、辣椒、加工番茄等为主,总面积达到7万亩,亩均收入达到0.3万元以上。

区域布局主要以沿山及中西部乡镇为主。

  (3)露地蔬菜产业带。

以银达、总寨等乡镇为主,种植白菜、萝卜、甘蓝等大众品种,总面积达到5万亩,重点供应本地及省内外周边市场。

  十个优势品种基地:

清水、上坝等乡镇为主的洋葱品种及基地;

总寨上坝等乡镇为主的加工番茄品种及基地;

三墩镇为主的加工辣椒品种及基地;

铧尖乡为主的设施茄子品种及基地;

总寨镇为主的韭菜品种及基地;

西洞镇为主的蒜苔品种及基地;

下河清乡为主的西瓜品种及基地;

银达镇为主的白菜品种及基地;

总寨镇为主的复种甘蓝品种及基地;

西峰乡为主的叶菜品种及基地。

  2、发展重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统一规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新建与续扩建相结合,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重点发展5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小区和100亩以上的钢架塑料大棚蔬菜小区,培育建设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建成一批设施蔬菜万亩乡、千亩村。

  

(2)抓好“科技兴菜”工程。

把今后五年做为全区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年”,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增强全区蔬菜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的蔬菜生产能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蔬菜生产技术队伍。

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重点推广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非耕地温室绿色蔬菜生产、穴盘基质无土育苗、温室蔬菜集成高效生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全面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3)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鼓励各类企业按照市场规则,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组建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集团。

引导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支持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选育和研发,加强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产品增值增效,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建、规范城乡蔬菜交易市场,形成以春光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中心,312国道沿线集镇市场为支点的营销网络。

在做大做强酒泉洋葱、铧尖茄子、西域阳光加工番茄等优势品牌的基础上,积极争创新品牌,努力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蔬菜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

积极申报争取实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围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秋蔬菜等主导产业,按照整乡整村推进、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科学布局,建立蔬菜核心示范区、示范带动区和辐射区,示范总面积达到20万亩。

通过实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技术资金扶持,推行工厂化育苗、推广膜下滴灌节水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自动卷帘等先进实用技术,使蔬菜产业结构得到整体优化,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快。

  

(2)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

按照农业部《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肃州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工程,在总寨镇建设千亩戈壁日光温室有机无土栽培示范区、西洞镇建设千亩戈壁节水高效食用菌种植示范区。

  (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

区级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乡级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配齐人员和设备。

区级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速测,蔬菜流通实行市场准入。

  (三)制种产业规划

  突出发展以网室制种和经作制种为主的高效制种,逐步调减玉米制种面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种子繁育基地。

“十二五”期间,全区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其中:

高效经作制种达到15万亩,增加5万亩。

  

(1)高效经作制种区。

重点在北部乡镇,发展以网室制种为主的瓜菜高效制种,面积发展到15万亩。

  

(2)玉米制种区。

重点在沿山乡镇,稳步发展玉米杂交制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2、制种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积极申报争取实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依托制种企业,规划布置现代种业发展示范区,引导制种企业组团发展,建设新技术研发中心,建立种子信息发布平台、交易中心市场体系建设和种子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通过示范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区规模以上种子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新增4家,种子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0亿元,增加3亿元,种子精深加工能力达到1亿公斤,制种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年新增产值1亿元。

  (四)草食畜牧业规划

  坚持把草食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突出持续扩繁增量和提升生产水平,大力开展冻配改良和杂交扩繁,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

推行标准化饲养,缩短出栏周期;

加大秸秆饲草料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积极发展肉牛、肉羊等畜牧养殖专业大场大户,着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切实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跨越式发展。

到2015年,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75万只;

牛出栏由2010年的7.19万头增加到9.5万头,净增2.31万头;

羊出栏由2010年的55.37万只增加到85万只,净增29.63万只;

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

  

(1)肉牛产业:

以金佛寺镇为核心,清水、下河清、丰乐、东洞、上坝、总寨、西洞等乡镇为重点,加快培育肉牛产业,力争建成20万头肉牛产业大区。

  

(2)肉羊产业:

以丰乐乡为核心,上坝、清水、金佛寺、东洞、下河清、西洞、总寨等乡镇为重点,加速改造传统养殖方式,大力培育优势品牌,加快周转出栏,推进肉羊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带动全区形成175万只肉羊养殖规模,提升养羊大县建设水平,争取建成全省养羊强县。

  (3)奶产业:

以城郊乡镇为重点,实行适度规模标准化高产养殖,确保奶牛发展到3万头。

  2、建设重点和项目

  依托产业优势,积极申报争取实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打造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