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15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格式.docx

那么这篇课文又对他家乡孩子说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扫清识字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出示词语课件,检查读词情况。

3、小组内轮读词语互相检查字音,老师指名朗读词语。

4、这些字大家认得又快又准确,有什么秘诀?

(预习中多读几遍,遇到不会得字请教工具书)。

5、老师小结:

大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及时的请教工具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那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了什么?

我们来听听。

(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

认真听,想一想信中都说了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信中的内容。

认真听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发言,如果大家交流的内容有相同的,那么就一起再去找找信中其他的内容。

3、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4、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指一个小组进行集体交流,要求:

其他小组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地方可以给他们进行补充。

5、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了解信中的内容。

6、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达,及时地总结文章表达的意思。

1—3段:

表达写信的原因;

4—5段:

回答家乡孩子的提问。

6段:

巴金爷爷对孩子的祝福。

7、小结:

通过大家互相的补充交流,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为什么写信,又是怎样回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的。

相信大家在读信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感想吧?

四、细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交流学习感想。

1、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这封信中最打动你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进行默读,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3、学生分小组交流:

朗读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说说原因。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来谈。

4、指学生朗读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说说原因。

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如果和你交流相同的内容,你认为需要补充可以继续发言。

5、老师引导好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言理解,进一步理解巴金爷爷的品质。

通过让你感动的语句,交流你认为巴金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相互补充,老师相机板书:

热爱祖国、关心孩子、奉献精神)

6、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谈对句子的理解感悟,老师注意引导朗读。

(1)“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这种感情?

(2)你怎样来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可以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来谈。

(3)平常我们了解到的87岁的老人该是怎样的生活?

巴金爷爷87岁高龄了为什么还想着“奉献”?

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7、学生齐读第6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

(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个巴金爷爷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

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5.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三、讲读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石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困难。

朗读课文第二段第一句,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1)理解“我多么想看你们天真的饿笑脸,多们想听你们歌唱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句子的饿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饿思想感情。

   

(2)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饿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联练习说话。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

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

五四"

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

为别奉献更多的爱"

,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

他希望"

再活一次"

重新学习,重新工作"

让生命更有意义。

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

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

不是……而是"

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

“"

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

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

让生命开花"

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

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五、精读第四段

1、引读:

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六、精读第五段

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九、课外延伸

给巴金老爷爷的一封信

a、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口述回信内容;

b、以正规书写格式,给巴金老爷爷回一封信。

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教学后记:

19钱学森

教材分析: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语言简洁、朴素。

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课前收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教学用时:

两课时

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

 简介钱学森:

1911年生,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到美国留学。

1938年获博士学位。

师从世界著名航空大师卡门,成为卡门最得力的助手。

卡门曾说:

“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

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能流利地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

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

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感到格外兴奋,钱学森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

写钱学森克服阻挠,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

写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分段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额、裕”都是什么结构?

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

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二、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快速地浏览全文,划出钱学森所说的两句话,交流。

1、钱学森说的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有非常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围绕要求展开自学

3、交流句一

出示:

“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

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

“再见了,祖国!

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

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

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

②你能想象他在美国有哪些富裕的生活?

(汽车、洋房、钱财……)

③这就是一个词富裕

④可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也用一个词贫穷

⑤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他选择了回国,选择了——。

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B、他在美国的生活是富裕的,那么在美国的工作条件怎样呢?

①书上用了一个词优越

②你又能想象他工作时又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一流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器材、与同行一起研究的氛围……)

③而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与优越相对应就是简陋。

④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

C、他在美国能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都是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功。

从哪里看出他事业是成功的?

①他是冯·

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②介绍冯·

卡门:

冯·

卡门是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

③理解“最得意”“最得力”:

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被人瞧不起的。

而钱学森是冯·

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这两个“最”字,意味着——钱学森出类拔萃、异常勤奋,意味着——钱学森深受冯·

卡门教授的器重,意味着——钱学森在冯·

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

5)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厚的待遇,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恩师的器重,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齐读句一

6)小结:

他出国就是为了回国,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4、过渡:

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交流句二

出示、:

钱学森诚恳地说: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

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

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

应当是什么意思?

(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

引读:

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中国人,是应当回去的;

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诚恳是什么意思?

用拆词法来理解。

谁来诚恳地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

指名读、齐读。

4)、钱学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留学生是怎样劝说的?

指名读一读

①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什么情况?

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

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

②如果你是当时在场的留学生,听了钱学森的话,你还劝他留下来吗?

你会回去吗?

为什么?

(据资料记载,跟钱学森一起回国的有三十多位留学生。

③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因为祖国贫穷而动摇,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过渡:

回国对于一般的留学生来说,可能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钱学森呢?

容易吗?

默读五、六自然段,找一找从哪里看出钱学森回国的艰难?

出示句三:

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①从美国将领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你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吗?

猜猜看。

③我来告诉你们吧,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

④是呀,钱学森一个人可以抵得上25000人—50000人啊!

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你们说,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力量无比的人!

伟大的人!

了不起的人!

不可多得的人!

打着灯笼难找的人!

像神仙一样的人!

)(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

⑤就是这样一个人,海军将领能放他吗?

美国能放他吗?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绝)那么,美国会怎样把他留下来呢?

6是呀,一个“绝”字变成了种种诱惑,种种阻挠。

而钱学森当时所遭受的迫害远不止这些。

这样的日子整整——五年哪!

对钱学森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五年?

7介绍当时背景。

正当钱学森准备回国时,1950年9月7日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钱学森被关在一个小岛上,只有几平方米的牢房,不准与人接触,不准与人说话,夜里每隔十分钟,狱警就啪的一声打开电灯,折磨得他整夜不能入眠,短短十五天时间,钱学森的体重整整减了三十磅。

后来经冯·

卡门教授和美国一些友好人士交了1万5千美金才把钱学森保释出来。

从此,钱学森的行动处处收到限制和监视。

就这样,钱学森失去了5年的自由,但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8、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于一心想回国的钱学森来说可真是——(度日如年、望眼欲穿、倍受煎熬……)

9可是,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钱学森对祖国的日思夜想——同学们一起说(魂牵梦绕)

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深情?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哪些词句表达了他那种感情,请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这次老师不打算让同学们说,老师想听同学们的朗读。

谁来?

2、一个专注的眺望,一个刻意的屈指一算,一个发自内心的希望,无不体现着魂牵梦绕,大声地读课文。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3、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一小节应放在哪里?

为什么放在文章的开头?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倒叙的写法,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钱学森回国后,正如他说的那样,——引读最后一段)

2、他作出了怎样“卓越”的贡献呢?

师介绍

3、对于这些卓越的贡献,钱学森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点击出示钱老名言)

4、课文学到这儿,你最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呢?

(练习说话、写话)

5、钱学森爷爷还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想听听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对钱学森的评价吗?

请同学读、齐读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的钱学森。

六、总结全课

1、同学们,他面对美国富裕的生活,他依然回国,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他面对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依然回国,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他面对美国当局的威胁恐吓,他依然回国,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2、同学们,钱学森作为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他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这是他精神的根,这是他爱国的魂,就让我们把钱学森爱国的情操铭刻在心里,因为我们也是——中国人。

七、总结全文

1、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回国后,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读,加以体会。

八、作业

1、写一段你最想对钱学森爷爷说的话。

2、仿照“作家卡片——巴金”,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一写“科学家卡片——钱学森。

 

回程

                 思念 思念祖国

          钱学森    渴望

        (中国导弹之父) 归国 报效祖国

                 贡献

20詹天佑

教材分析:

  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

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导入

  1、出示詹天佑铜像课件,提问:

“同学们,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他正视前方,目光炯炯,神情刚毅自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课题:

詹天佑。

3、请学生谈谈对詹天佑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b.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c.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②再读课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