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3127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温医Word格式.docx

19.核仪器:

在诊疗及科研工作中,凡能用来探测和记录射线种类、活度、能量的装置。

20.体外放射分析:

在体外条件下,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竞争或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各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类核医学检测方法。

21.第二抗体:

用抗原免疫动物产生相应抗体为第一抗体,然后用产生第一抗体的同种正常动物的免疫球蛋白作为抗原,再免疫另一种动物所产生的抗体为第二抗体,用于分离结合B部分和游离F部分。

22.静态显像:

显像剂在脏器或病变部位达到相对稳定时所采集的放射性图像,适用于观察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

23.动态显像:

连续采集显像剂在体内随血流运行,被脏器组织不断摄取和排泄,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变化的显像。

24.局部显像:

临床最常用的显像方式之一,患者于探头位置相对固定不变,显像范围仅为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器。

25.全身显像:

显像仪器沿体表作匀速移动,从头至足匀速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并显示为一帧全身图像称为全身显像,常用于显示全身各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状态与变化。

26.平面显像:

将放射性显像装置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采集某脏器的放射性成像。

27.断层显像:

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机的探头绕体表长轴各体位的平面影像采集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为各种断层影像或三维立体图像。

28.早期显像:

通常认为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小时以内所进行的显像为早期显像,主要反映脏器的血流灌注和早期功能变化。

29.延迟显像:

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后所进行的显像称为延迟显像。

30.冷结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时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区,结节基本上无甲状腺功能,恶变几率高。

31.凉结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时表现为放射性减淡区,结节功能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恶变几率较高。

32.热结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结节所在部位放射性增浓,结节功能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33.温结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甲状腺影像相近,功能也接近正常组织,多见于良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34.过度灌注现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灶周围可出现放射性浓集,局部脑血流灌注增加但与其代谢状态不匹配。

35.交叉失联络现象:

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也明显减低。

36.再分布:

缺血心肌在负荷试验时局部血流减少,摄取201Tl降低,影像呈现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但由于201Tl从缺血心肌的洗脱明显低于正常心肌,因而3-4周后缺血心肌的放射性活度接近正常的心肌,称为再分布。

37.靶心图:

将心脏短轴断层影像以极坐标展开成二维图像,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心肌各壁相对计数值的定量分析法。

38.半排时间:

一种常用的肾图参数,指从高峰下降到峰值一半的时间,正常<

8min,尿路通畅时反映肾功能。

39.单侧小肾图:

异常肾图的一种,其较对侧正常肾图明显缩小,但其峰时、半排时间和肾图形态正常,可见于单侧肾动脉狭窄。

40.过度显像:

又称超级骨显像,全身骨显像放射性摄取普遍显著增加,呈均匀、对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软组织活性很少,肾脏膀胱不显影或极淡。

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代谢性骨病。

41.闪耀现象:

患者对化疗、放疗或内照射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骨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显像显示原病灶区放射性摄取却增高,范围甚至增大,称为闪耀现象,常见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治疗过程中。

42.直接显像:

示踪剂直接与肿瘤组织发生作用,经体外显像设备直接显示肿瘤组织特征的一类显像。

43.高峰时间:

从注射放射性药物到高峰的时间,正常小于5min,平均2-3min,峰时代表放射性药物的肾通过时间,主要与尿流量有关。

44.标准摄取比值(SUV):

一个半定量分析指标,通过选定肿瘤组织中的感兴趣区计数除以注入到单位体重中的放射性总计数,反映了病变组织代谢的活跃程度(SUV>

2.5倾向于恶性肿瘤)。

填空题集锦

1.α衰变:

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主要发生于原子序数>

82的重元素核素。

2.β-衰变:

发生在质量较轻、中子相对过剩的的核素,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总核子数不变,同时释出一个负电子及一个反中微子。

3.β+衰变:

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不足的核素,核中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释出一个正电子及一个中微子。

4.

γ衰变:

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通过发射γ光子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

AmZXAZY+γ

5.放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6.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

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最基本原则)、个人剂量和危险度限制

7.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

眼晶状体年有效当量剂量<

150mSv/a

单个组织或器官年有效当量剂量<

500mSv/a

年有效当量剂量(5年内平均)必须控制在≤20mSv/a(任一年中≤50mSv/a)

非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

个人受到的年当量剂量不得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的1/10

全身≤150mSv/a晶状体≤15mSv/a其他组织或器官≤50mSv/a

8.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9.内照射防护的原则:

尽一切可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尽量减少污染和定期进行污染检查和监测,把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关键:

重在预防】

10.99mTc:

纯γ射线发射体,能量140keV,物理半衰期6.02小时,对人体的辐射剂量低,几乎可以标记全部显像药物。

11.18F:

衰变方式为湮没辐射,物理半衰期118分。

12.131I:

同时发射β-(用于治疗)和γ(用于诊断)射线,物理半衰期8.04天。

13.125I:

能量35.5keV,物理半衰期59.6天,衰变方式为电子俘获,属低能射线,用于体外所有标记。

14.探头的主要组成:

准直器-NaI晶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

15.鉴别冷结节与凉结节的良恶性方法:

甲状腺动脉灌注显像、肿瘤阳性显像。

16.甲状旁腺的三种显像剂:

99mTcO4ˉ、201Tl、99mTc-MIBI

17.SPECT的探测原理:

γ闪烁探测法基本组成:

探头、旋转支架、扫描床、计算机操作系统

18.脑血流灌注显像剂的三个特性:

电中性、脂溶性、小分子

19.治疗甲状腺转移灶前应手术和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意义:

提高转移灶摄碘功能;

降低DTC的复发率及转移率;

方便随访。

20.估价心肌存活最可靠方法或“金标准”:

18F-FDG心肌PET显像

21.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剂:

67Ga(用于恶性淋巴瘤、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神经纤维瘤、多发性骨髓瘤、肉瘤、黑色素瘤等探测)、99mTc-MIBI(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甲状腺癌、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201Tl(同99mTc-MIBI)、99mTc(V)-DMSA(用于诊断甲状腺髓样癌和软组织肿瘤)

22.唯一能直接确诊交通性脑积水的方法:

脑池显像

23.甲状腺床的复发病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给予100-150mCi131I,肺转移者150-200mCi131I,骨转移者200-250mCi131I。

24.肿瘤乏氧显像的两类显像剂:

硝基咪唑类和非硝基咪唑类

简答题集锦

1.简述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主要试剂、分离技术、测定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及与免疫放射分析法的区别。

原理: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和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主要试剂:

特异性抗体、标记抗原、标准品

必备条件:

特异性抗体、标记抗原、标准品、分离技术、测量仪器

分离技术:

双抗体法、沉淀法、双抗体沉淀法、吸附法、固相法

测定方法:

加样、孵育、分离、测量、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指标:

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

放射免疫分析RIA

免疫放射IRMA

标记物

Ag

Ab

原理

竞争性结合

非竞争性结合

抗体量

限量

过量

标准曲线

负相关

正相关

达平衡速度

可测范围

应用对象

大分子、小分子

大分子

2.简述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正常甲状腺组织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

锝与碘属同族元素,也可被甲状腺组织摄取和浓集,但不能有机化,不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锝也可使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显影。

显像剂:

99mTcO4-、131I、123I

适应证:

●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估计甲状腺重量。

●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病灶,以助选择治疗方案,评价131I治疗效果。

●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及其功能的估计。

●各种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临床应用: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诊断

●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或131I治疗后的甲状腺残体及其功能的估计

●判断颈部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重量的估算

3.简述甲状腺血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甲状腺血流显像是经肘部静脉“弹丸”式注射放射性核素99mTcO4-后,同时启动γ相机或SPECT进行甲状腺动态显像,观察甲状腺及其病灶的血流灌注状态。

99mTcO4-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时的甲状腺血流灌注。

●了解甲状腺结节血运情况,帮助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等。

●评价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4.简述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及临床应用。

甲状腺组织可摄取99mTcO4ˉ、201Tl及99mTc-MIBI,但洗脱较快;

甲状旁腺组织仅能摄取201Tl及99mTc-MIBI,不能摄取99mTcO4ˉ。

用201Tl或99mTc-MIBI显像与99mTcO4ˉ两次显像后,通过延迟显像或减影技术可以得到甲状旁腺的影像。

●甲状旁腺瘤的诊断及定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病灶的定位

●异位甲状旁腺的诊断

●对术后复发者或残留病灶进行定位

5.简述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和临床应用。

间位131碘代苄胍(131I-MIBG)为NE的类似物,可高度选择性地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将131I或123I标记的MIBG引入人体内可被肾上腺髓质及富含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组织和器官摄取而显影。

经静脉注射后可被肾上腺髓质细胞摄取而储存于囊泡中,并浓聚于交感神经元内。

通过肾上腺髓质显像可了解肾上腺髓质形态和功能、辅助诊断富含交感神经元的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

131I-MIBG、123I-MIBG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定位

●确定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诊断及定位

●恶性嗜铬细胞瘤131I-MIBG治疗后疗效观察和术后残余病灶或复发病灶的探测

●其他肿瘤及转移灶的辅助诊断

6.简述脑血流灌注的原理、显像剂及临床应用。

脑灌注显像剂首次通过脑循环时,依靠单向被动扩散过程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较长时间地滞留在脑内。

局部脑组织显像剂摄取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

显像剂的分布可以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量。

在体外用SPECT仪即可显示脑的血流灌注和功能。

99mTc-ECD、99mTc-HMPAO、123I-IMP

●急性脑血管病变

●急性脑梗死(放射性缺损、缺血半影区和“盗血”现象、过度灌注现象、失联络现象)

●癫痫(发作间期病灶部位局部脑血流减少,发作期或发作后期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

●痴呆(颅内多发放射性减低区,主要位于颞叶,多为对称性)

●偏头痛(发作时脑显像常见局部放射性增多或减少,临床症状消失后局部血流量又恢复正常)

●精神和情感障碍性疾病

●脑肿瘤(脑肿瘤复发显像多表现为局部血流增加,放射性分布呈浓聚区)

●脑外伤

7.简述肺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禁忌证,肺通气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和两者的临床应用。

肺灌注显像原理:

静脉注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8μm)的放射性颗粒(10~60μm)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血流随机一过性地嵌顿(栓塞)在肺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肺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

99mTc-MAA(5-10mCi),含蛋白颗粒20-40万个,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

注射前摇匀;

禁抽回血;

对儿童患者或可能有严重肺血管床受损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注射的颗粒量。

注射体位:

常规取仰卧位,以减少血液重力作用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取坐位。

禁忌证:

严重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床极度受损者;

明确过敏史者;

右向左分流者慎用。

肺通气显像原理:

将放射性气溶胶通过口鼻吸入气道和肺泡内,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用放射性显像装置在体外探测双肺内放射性分布。

由于放射性气溶胶在肺内分布与局部肺通气量成正比,可以估价肺的通气功能,了解气道的通畅性以及肺泡与气体的交换功能。

99mTc-DTPA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肺栓塞高度可能(>85%):

肺灌注显像上有2个或2个以上肺段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肺栓塞低度可能(<20%)

◆排除肺栓塞:

肺灌注显像正常可以完全排除肺栓塞。

●肺癌的诊断、手术选择和术前估计术后残留肺功能

●肺癌患者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DP)的表现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支气管痉挛的部位、范围。

8.简述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异常图像的分析、极坐标靶心图和临床应用。

单价阳离子被心肌细胞摄取,局部心肌摄取量与心肌的血流成正比。

201Tl,99mTc-MIBI

异常影像的分析判断:

●可逆性缺损:

心肌缺血

●部分可逆性缺损(混合型):

心肌缺血伴有心肌梗死

●不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

心肌梗死

●反向再分布

●花斑型:

病毒性心肌炎

极坐标靶心图的生成及意义:

生成:

短轴断层

意义:

根据静态/负荷靶心图的比较,显示血流异常的部位、范围与程度。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度分级、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协助血运重建治疗病例的选择)

●心肌梗死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急性胸痛的评估,指导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早期估计)

●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心肌炎的辅助诊断

9.简述肝血池显像的异常影像和临床应用。

异常影像:

●不填充:

胶体显像时缺损区血池像也缺损

●一般填充:

胶体显像病灶在血池相的放射性分布与周围组织相近

●过度填充:

胶体显像病灶在血池相的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

病变

肝静态显像

肝血流、血池显像

肝癌(动脉供血)

稀疏或缺损

血流相放射性轻度增高,血池相阴性

肝血管瘤(静脉供血)

肝血流、血池阳性

肝囊肿、脓肿

●了解肝脏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血供和门静脉血供。

10.简述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介入试验和临床应用。

肝细胞选择性摄取放射性肝胆显像剂,将其分泌入胆汁,与胆汁一起由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观察肝脏摄取、分泌、排出及胆道肠道通畅性。

99mTc-EHIDA

介入实验:

●脂肪餐或胆囊收缩素试验:

鉴别机械性或功能性胆道梗阻

●吗啡试验:

确诊急性胆囊炎(Oddi括约肌痉挛,显像剂进入胆囊)

●苯巴比妥试验:

鉴别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有无胆道梗阻)

●诊断急性胆囊炎

●胆总管梗阻

●黄疸的鉴别【肝细胞性黄疸:

肝显影、肝消退、肠道显影均延迟】【完全梗阻性黄疸:

肝显影时间和显像均正常,但消退慢,肠道无放射性分布】【不完全梗阻性黄疸:

肝显影时间和显像均正常,但消退慢,肠道放射性出现慢,阻塞部位以上胆管扩张显影明显】

●新生儿胆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影清晰、持续显影,而胆道系统和肠道均不显影,进行苯巴比妥实验后肠道仍无放射性出现。

】【新生儿肝炎:

肝脏摄取差,显影不清,持续显影,胆道系统显影不清。

●肝胆术后的评价

注:

血流灌注相:

心肺、肾、大血管、肝脏依次显影(30-45s)

肝实质相:

3-5min肝脏显影,15-20min达高峰

胆管排泄相:

胆囊一般在45min内显影

肠道排泄相:

肠道显影一般不迟于60min

11.简述胃肠道出血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和临床应用。

胃肠道的血管有破裂出血,显像剂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随时间推移,可以在ECT照片上显示出与出血部位一致的放射性浓聚区域。

99mTc-RBC(20mCi)、99mTc-硫胶体

探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急性活动性出血用99mTc-硫胶体,间歇性出血用99mTc-RBC】。

12.简述异位胃黏膜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和临床应用。

正常的胃粘膜具有快速摄取高锝酸盐(99mTcO4-)的特性,异位的胃粘膜也具有这种特性。

异位胃粘膜与正常胃粘膜的结构一样,也能够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邻近的肠道或食道粘膜的溃疡和出血。

高锝酸盐(99mTcO4-)

Meckel(梅克尔)憩室、Barrett食管和肠重复畸形。

13.简述肾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肾功能的主要优点。

静注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显像剂,用γ照相机或SPECT快速动态采集双肾的放射性影像,可以依次观察到肾动脉灌注影像和肾实质影像,之后显像剂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而到达膀胱,这些部位依序显影。

ERPF:

131I-OIH(邻碘马尿酸)、99mTc-半胱氨酸(99mTc-EC)、99mTc-巯基乙甘肽(99mTc-MAG3)(肾小管分泌)

GFR:

99mTc-DTPA(肾小球虑过)

●尿路梗阻的诊断

●肾功能及分肾功能的判断

●小儿尿路感染

●肾血管疾病诊断

●移植肾的监测

评价肾功能的主要优点:

GFR和ERPF可定量分析总肾功能和分肾功能,较其它肾功能检查灵敏而稳定可靠。

14.简述肾图的原理、显像剂、正常肾图及分析指标、异常肾图及临床意义。

静脉注射能快速通过肾脏并由肾小球滤过和/或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后,用肾图仪的两个放射性探测器或γ照相机在体外连续采集其滤过或摄取和排泄的全过程,所记录下的两肾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即为肾图。

通过曲线的升降变化可了解两侧肾脏的功能状况和上尿路引流的通畅情况。

131I-OIH、99mTc-EC、99mTc-MAG3

正常肾图包括三段:

示踪剂出现段(a段)、聚集段(b段)及排泄段(c段)

a段:

静脉注射示踪剂后10s左右出现陡然上升段,反映肾血流灌注的情况。

b段:

继a段之后的缓慢上升段,峰时多在2~3min,主要反映肾功能和肾血流量,代表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和分泌放射性药物进入肾小管,或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

c段:

达到峰值后的下降段,正常时呈指数规律下降,其下降快慢与尿流量和尿路通畅程度有关,在尿路通畅情况下也反映肾功能。

两侧肾图的形态和高度基本相似。

异常肾图及临床意义:

●持续上升型:

a段正常,b段持续上升,b段之后不见c段下降。

单侧持续上升为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持续上升多为急性肾性肾功衰或继发于下尿路梗阻。

●高水平延长线型:

a段基本正常,b段与c段融合不易分辨。

多为上尿路梗阻伴明显肾盂积水。

●抛物线型:

a段低于正常,b段缓慢上升且峰时后延,峰顶圆钝呈抛物线形状,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损害、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

●低水平延长线型:

a段显著降低,b段呈明显低水平延长线,b和c段融合不易分辨。

常常为肾功能严重受损。

●低水平递降型:

a段低下,无b段。

在a段之后曲线下降呈递减型曲线,易见于肾功能极差,肾脏无功能,先天萎缩,肾缺如或肾切除后。

●阶梯状下降型:

a、b两段正常或基本正常,c段为阶梯状下降,多为尿路有炎症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尿管痉挛导致功能性梗阻。

因尿反流或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等所致的输尿管不稳定痉挛。

●单侧小肾图:

较对侧正常肾图明显缩小,但其峰时、半排时间和肾图形态正常,可见于单侧肾动脉狭窄。

15.简述肾静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和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慢速通过肾脏的显像剂99mTc-DMSA或99mTc-GH,它们能被选择性浓聚并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