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3123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乌鲁木齐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

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

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年七月刊,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2018新疆乌鲁木齐)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

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

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

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

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

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

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

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这是为什幺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

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

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

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

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

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6.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C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来源:

Zxxk.Com]

C.7岁时幼时记忆

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

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

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

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

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

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014新疆乌鲁木齐)

安全的节能“大衣”:

发泡水泥

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

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

然而近年来,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

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

“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

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

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

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

然后将

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

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20世纪30年代,瑞典开发研制了发泡水泥,在挪威应用一举获得成功,后来在欧美地区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1973年为了节约能源,韩国推广应用发泡水泥,随后日本也积极推广。

在韩国、日本的带动下,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广泛应用发泡水泥。

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上世纪50年代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工程。

该工程由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效果良好,至今近60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后来有了新型复合墙体。

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

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

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

化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

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

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隔热、隔音。

  

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

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50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终身保温。

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

泥也极具吸引力。

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

相信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4期,有改动)

6、下列对“发泡水泥”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发泡水泥就是内部含有许许多多小泡泡的水泥。

B、发泡水泥是通过在水泥浆中添加发泡剂而生产出的新型水泥。

C、发泡水泥是内部混合了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的轻质混凝土。

D、发泡水泥是内部含有大量直径适宜且均一的封闭气泡的混凝土。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建筑物添加保温层主要是在北方地区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B、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使用发泡水泥做墙体保温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发泡水泥后来几乎没有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

C、加厚墙体可以保温,环保但不能节能;

采用新型复合墙体,材料大多数易燃物质,且随着温度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节能但不环保。

D、发泡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阻燃、质轻且强度高、隔热、隔音、安全环保、耐久性强等多种优势,可在建筑

中广泛使用。

8、下列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发泡水泥的事物说明文,读后使我们对这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B、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发

泡水泥的基本特点、研发应用历史及其多种优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第2段采用了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全面地介绍了发泡水泥的生产方法及产品特征。

D、本文的语言平实而又不乏生动,如标题既直接点明了发泡水泥的安全节能,又用“大衣”作比,形象概括了其保温的特点。

【参考答案】

6.D7.D8.C

(2012新疆乌鲁木齐)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低碳世博”作为办会目标之一,实现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

即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

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

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世博园区的规划以“和谐城市”为主要理念,参照适宜步行距离和宜人尺度进行设计。

4个大型绿地公园和其他绿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采用了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以及其他水体修复技术。

世博会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

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安装在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等建筑的屋顶、玻璃墙面上,与建筑融为一体。

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4.6兆瓦,是园区内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也远大于历届世博会太阳能应用的规模。

据计算,该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08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

世博园区内60%-70%的室外照明采用半导体(LED)照明,其中景观照明部分80%以上由LED担当。

园区照明还从亮度上进行了分区分级。

世博会场馆通过江水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水排入黄浦江。

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一次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

世博会使用各类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其中园区内的零排放车约500辆。

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世博轴,都建设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对雨水加以收集利用,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

此外,主题馆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

这些主流或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均会对减排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重要作用。

世博会许多展馆的主体演绎也包含了低碳的内容。

五大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星球馆”就是专为探讨城市人居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健康互动而设立的;

中国国家馆还把节能减排作为展示主题加以精彩演绎;

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汇聚了全球诸多城市先进的低碳科技实践。

上海世博会大量应用的一系列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一方面为实现低碳世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低碳科技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选自《科学》2010年第1期,有删改)

6.下列不完全属于“低碳科技”的一项是D

A.湿地和水体修复等环境净化技术。

B.太阳能、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技术。

C.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建筑技术。

D.展馆中关于低碳的主体演绎技术。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一些建筑都修建了雨水回收系统,雨污水经过收集处理后都重新得以综合利用。

B.本届世博会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远大于历届世博会的太阳能应用规模,成为园区内使用量最大的能源系统。

C.江水源热泵技术就是从黄浦江取水经基本净化处理后,作为冷却用水供热泵机组使用的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可大大减少能耗。

D.太阳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生态建筑技术等一系列低碳科技成果必将会在世博会后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篇重点介绍低碳科技的特点及其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事理说明文。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低碳科技在上海世博会环境、能源、建筑等方面的应用状况。

C.文章第三段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清楚地说明了太阳能在世博会上的应用状况及效能。

D.本文的语言平实而严谨,既有明白晓畅的介绍,又有一些限制词和必要的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适于一般读者阅读。

(2010新疆乌鲁木齐)

荒漠化——不能回避的问题

今年春夏之际,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何谓荒漠化?

1990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召开的荒漠化评估会议上,指出当今荒漠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损失(如沙漠暴),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表形态(如沙丘)等。

沙漠化,习惯上也叫沙化,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非沙漠地区形成新的沙漠的过程。

一般,因天然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其演变过程非常缓慢。

例如气候干旱化,往往要经过几百年成上千年的时间,而人为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可造成严重后果。

之所以会出现沙漠化,是因为具备了沙漠化的物质基础——沙。

这些沙原来由于草本植物或灌木的覆盖,或者有“沙漠结皮”的存在,是相对稳定的;

而一旦地表植被或地表覆兽物被破坏,这些沙子就会流动起来,构成危害。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其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98.5%。

在全国的荒漠化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173.97万平方千米。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沙化面积,占我国土总面积的1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

我国荒漠化类型可分为风蚀(因风力造成的土壤损失)、水蚀(即通常理解的水土流失),盐渍化(土壤损失少,但土壤里增加了过量的盐分,使得植物难以生存)和冻融(因土壤结冰和融化过程造成的土壤流失)四大类型。

这些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在土壤荒漠化因素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

风蚀183.9万平方千米,占69.8%;

水蚀25.9万平方千米,占9.8%;

盐渍化17.4平方千米,占6.6%,冻融占13.8%。

产生荒漠化的原因不外乎天然和人为两种,就自然原因而言,就形成荒漠化的天气条件和地质条件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因干旱和强风,我国历史上就经常出现强烈的沙尘暴,其中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沙尘暴记录出现在公元440年,然而,今天出现的荒漠化多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叠加上短期气候振动的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因此,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作用引起的。

当前,我国必须采取一切有针对性的科学措施,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生物工程,恢复生态自然,才能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8.下列对“荒漠化”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荒漠化是当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具不能回避的问题。

B.荒漠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过程。

C.荒漠化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过程。

D.荒漠化是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井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的表现。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土地退化就是荒漠化的最终结果。

B.如果沙地表面的植被不符破坏就不会发生沙漠化。

C.我国荒漠化面积已接近全国总面积的1/3,且仍在扩大。

D.荒漠化的形成条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0.文章主要写了哪四层意思?

是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

11.请举例说明文中所采用的两种说法方法及其作用。

(2007新疆乌鲁木齐)

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

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功能强大。

可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包裹在肌肉外部的一层皮,其实这是低估了它。

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保护罩、传感器和通报器。

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

它的最外层——表皮非带薄,能抗污和防水。

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

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

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

皮肤的智能连军队都羡慕不已,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

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

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肌肤,随着胶原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弛。

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

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

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

接收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并细心处理遇到的情况:

我们爱抚玫瑰的柔软花辨,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而退缩。

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

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

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

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露了心里的秘密,你就会脸红;

有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发出警告;

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

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像维生素D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大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由皮肤制造的。

另外,皮肤还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

它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

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试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可以减少接种牛痘疫苗的痛苦,效果好象还不错。

⒏根据文意,下列给“皮肤”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B.皮肤是身体表面包裹在肌肉外部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C.皮肤是身休最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

D.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

⒐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等组成部分。

B.皮肤中灵敏的感觉神经末梢可将受到的刺激及时传递到大脑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C.皮肤还可以为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神经传递素等。

D.为了减少接种疫苗的痛苦,人们将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免疫力的肌肉里。

⒑本文主要写了哪四层意思?

⒒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说本义是怎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

 

【参考答案】 

⒏B 

⒐B

⒑(5分)①总说皮肤的功能。

②皮肤的防护功能。

③皮肤的传感作用。

④皮肤的通报作用。

 逻辑顺序(每一点1分)

⒒.(略)(每一例3分,其中举例1分,分析2分)

(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试题)

迷雾探踪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有轻重之分。

当水平能见度在l~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

根据空气达到过饱和的具体条件不同,通常把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在做饭时:

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

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

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