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307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

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

等等。

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

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

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

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二)练习

1.答:

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

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二)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及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鉴定,比较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泡菜质量的影响。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2.答:

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h与24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

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1)、

(2)需要灭菌;

(3)需要消毒。

(二)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三)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四)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提示: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

(五)练习

1.提示:

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度来思考。

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品保存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可以从这三种培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这三种培养技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两种技术都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研究思路

(一)筛选菌株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的组成使适宜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得到较快繁殖的技术,也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在本课题提供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惟一氮源,因此,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所需要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二)统计菌落数目

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三)设置对照

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实验方案有两种。

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无误;

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

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

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

(二)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想一想,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答: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三个平板,计算出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

株/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

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量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量约为477万,霉菌数量约为万。

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的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也包括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由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因此分离其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除了需要准备选择培养基外,还应参照厌氧菌的培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

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二)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

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分离得到的是细菌。

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学生也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

二、答案和提示

1.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的区别如下。

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

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

其他步骤基本一致。

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腐殖土壤中。

4.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你打算选用哪一种方法,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

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

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

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5.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流程图表示如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发酵培养

专题3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一、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对接种操作中污染情况的分析

接种3~4d后,在接种操作中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物会表现出被污染的现象。

请学生适时统计污染率,分析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二)是否完成了对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观察实验结果,看看是否培养出了愈伤组织,记录多长时间长出愈伤组织。

统计更换培养基后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根和芽的比例和时间。

(三)是否进行了统计、对照与记录

做好统计和对照,填好结果记录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实验的第一步开始就要做好实验记录,可以分组配制不同培养基,如诱导愈伤或直接分化丛芽的培养基,然后做不同配方的比较。

(四)生根苗的移栽是否合格

生根苗移栽技术的关键是既要充分清洗根系表面的培养基,又不能伤及根系。

一般使用无土栽培的办法。

培养基质要提前消毒,可以向培养基质喷洒质量分数为5%的高锰酸钾,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h。

掀开塑料薄膜后24h才能移栽。

新移栽的组培苗要在温室过渡几天,等壮苗后再定植大田或进行盆栽。

统计自己移栽的成活率,看看移栽是否合格。

1.你能说出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吗,同专题2中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

蔗糖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

与微生物的培养不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包括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你打算做几组重复,你打算设置对照实验吗

可以生分组,做不同的材料或配方,最后分别汇报成果。

但每种材料或配方至少要做一组以上的重复。

设置对照实验可以取用一个经过灭菌的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与接种操作后的锥形瓶一同培养,用以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没有被杂菌污染。

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

而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是成功进行组织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专题3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一、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接种是否成功

如果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花药培养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到花药,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

F2代紫色甜玉米的基因型组成可能为Aasusu或AAsusu。

如果运用常规育种方法,将F2代中的紫色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aasusu)进行测交,可以选择出基因型为AAsusu纯种紫色甜玉米。

但这种方法比较繁琐,耗时也较长,需要至少三年的选种和育种时间。

如果利用花药培养的技术,在F1代产生的花粉中就可能有Asu的组合,再将花粉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就可以直接得到紫色甜玉米的纯合体(AAsusu)。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

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

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

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

专题4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一、答案和提示

1.为什么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

提示:

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了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的问题。

2.在探究温度或pH的影响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如果需要,又应该如何设置为什么

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就可以作为对照,这种对照称为相互对照。

3.A同学将哪个因素作为变量,控制哪些因素不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处理B同学呢

A同学将温度或pH作为变量,控制不变的量有苹果泥的用量、果胶酶的用量、反应的时间和过滤的时间等。

只有在实验中保证一个自变量,实验结果才能说明问题。

B同学对于变量的处理应该与A同学相同,只是观察因变量的角度不同。

4.想一想,为什么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因此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反应了果胶酶的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

在不同的温度和pH下,果胶酶的活性越大,苹果汁的体积就越大。

5.当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哪个因素是变量,哪些因素应该保持不变

温度是变量,应控制果泥量、果胶酶的浓度和用量、水浴时间和混合物的pH等所有其他条件不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只有温度一个变量对果胶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二)练习

大规模生产与实验室制备的主要不同点是:

1.有两次瞬间高温灭菌;

2.酶处理的时间相对较长;

3.有离心分离步骤和浓缩步骤。

专题4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查阅资料,看看普通洗衣粉中包含哪些化学成分

普通洗衣粉中通常包含有:

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还含有增白剂、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剂等。

2.在本课题中你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和标准判断洗涤效果

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状况,如:

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最好能进行定量的比较。

1.答:

列表比较如下。

普通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

相同点

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

水软化剂可以分散污垢;

不同点

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于溶于水,从而与纤维分开。

2.答:

不合适。

因为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损坏衣物。

专题4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一)练习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催化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

优点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

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

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固定化酶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细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等

专题5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提取出了DNA

观察你提取的DNA颜色,如果不是白色丝状物,说明DNA中的杂质较多;

二苯胺鉴定出现蓝色说明实验基本成功,如果不呈现蓝色,可能所提取的DNA含量低,或是实验操作中出现错误,需要重新制备。

(二)分析DNA中的杂质

本实验提取的DNA粗制品有可能仍然含有核蛋白、多糖等杂质。

(三)不同实验方法的比较

对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本课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其次同种材料还可以采用不同方法,从多方面比较实验结果,如DNA的纯度、DNA的颜色、二苯胺显色的深浅等,看看哪种实验材料、哪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更好。

1.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2.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3.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答:

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4.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

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5.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

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

因此,通过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