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2554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①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②左思《三都赋》:

“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⑤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⑤④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

6.根据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无现金社会”的利弊。

(各不超过25字)(4分)

(1)前不久,有两名男子从外地来到杭州抢劫,抢了三家便利店。

但由于现在消费者多采用无现金支付,所以便利店里现金很少,两名男子一共才抢到两千余元,算上路费和工具费,竟然“亏本”了。

(2)交通违法缴款、学费、考试费、停车费、社保费……以前需要特地跑到相关单位缴款的收费项目,如今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缴费。

(3)小姜通过QQ找人代充手游的游戏币,不料被诈骗分子骗去近3万元。

(4)60岁的济南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对年龄偏大且不会使用无现金支付的人来说,所谓的“无现金社会”离他们就太远了。

前不久,他想参加某超市的优惠活动,被要求必须手机支付,让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他非常失望。

利:

弊: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3题,每空1分。

)(6分)

①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论语》)

②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

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③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

④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

(《报任安书》)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每题3分)

①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

一是“国学热”。

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应而生,社会大众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

二是关注现实的影视作品受到大众追捧。

三是网络游戏悄然诞生。

上述三者以“国学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它经过10多年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

②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刚刚走出校门,甚至仍然在读,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懂阶段。

然而,他们热情好学,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熟悉网络虚拟环境;

他们思想活跃,在线编写故事毫无心理羁绊。

他们占据的时空优势和读者优势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读者喜欢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和唯一目的。

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国学热”和“在线游戏”成为网络文学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其促使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的形成实是一种必然。

③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再次是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

在男性向写作和女性向写作中,这一关系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男性向写作多取其意蕴,女性向写作则取其形态。

④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比比皆是。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当中,书场、茶舍是其生根发芽的场所。

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存续有相通之处。

⑤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胆推测,其借古论今的演绎技法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孙晓的《英雄志》、打眼的《黄金瞳》等,无不承袭古人智慧,而又具有现代视野。

树下野狐的《云海仙踪》则直接脱胎于《白蛇传》。

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从《后宫甄嬛传》《悟空传》等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但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扬,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零散而浅显的,表象化的成分居多,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热”的出现,表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已再次被点燃。

B.“国学热”虽然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它最终不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是悄然诞生的网络游戏。

C.网络游戏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网络文学诞生和成长的文化背景。

D.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是零散而浅显的,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网络作品很少。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之中,而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

B.作者在第⑤段中列举作家作品,意在说明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C.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

D.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宝藏,吸取精华,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

10.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体现在哪些地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9分)

老了的房子,老了的父亲

李天斌

①房子老了,父亲也老了。

老了的父亲坐在老了的房子里,衰老的气息一起涌上来,就像石阶上的那一层青苔,迅速地爬上来的样子。

②父亲一次次抬起浑浊的眼睛,一次次看着老去的房子。

房子是真的老了,有几根柱子还是后来增补上去的,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原来的柱头突然就坏了。

增补上去的柱头就像手术留下的疤痕,碍眼,不好看。

父亲坐在那里,目光始终落在那疤痕上,我懂得父亲心思。

父亲爱美,也惧怕衰老,眼里容不下那疤痕。

要不是他也衰老了,动不了了,他一定会亲手换掉那个疤痕。

可是父亲老了,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让他终日头昏,世界在他面前恍惚起来,他只能选择坐在那里。

③房子前面有堵老墙。

老墙就更老了,是在父亲之前的某姓人家修建的。

据说该姓人家在村里至少也生活了五代之久,后来却不知所终了。

没有谁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回来。

他们就只留下一间破败的房子,后来房子就归村里。

父亲买下来将其拆了,就只剩下这堵老墙。

老墙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簇茅草,也没有谁去惊动它,一年又一年,一簇茅草就独自在那里枯了又绿,绿了又枯。

只是偶尔才会有一两只鸟雀落在那里,但也仅仅在那里留下几声啼鸣之后,便又飞走了。

父亲浑浊的目光偶尔也会落在那里,但也仅仅是落在上面,父亲其实也并没有想着要在意它们。

④父亲并不知道,当他看着一堵老墙时,老墙其实也在看着他。

两个老去的身子,在彼此的凝视里,也在彼此模糊和漠然里,把一份孤独,扯棉线一般,一丝丝一缕缕地拉长,一丝丝一缕缕地丈量着一颗心与时间的关系,丈量着一颗心在时间里的不断沦落,直至彻底消失。

⑤老墙的旁边是牛厩,只是现在却空着了,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

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

父亲从来没有想到一头牛的命运还会被改变,相对于他自己而言,他一直以为一头牛贴身于土地之上,便可以是时间与岁月的久远。

只是他不知道,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一直要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得面目全非。

⑥当年父亲把一幢房子和一间牛厩稳稳地立在土地上,父亲一定看到了在一个屋檐下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

只是让父亲预料不到的是,如今房子老了,牛厩也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并在属于各自的房子里离散而居。

所谓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到头来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如斯。

⑦院子也老了,甚至老去的速度比之于房子还要快。

几经风霜雨雪之后,地上的水泥开始脱落,野草则第一时间就从那里疯长了起来。

野草蓄谋已久,就像隐藏着的时间与岁月的帮凶。

父亲偶尔也强迫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

他还是要在一簇簇的野草之间站一站,他始终想要掩饰自己脆弱的真相,想要在那摇晃的野草之间保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

⑧父亲搬来一盆盆的植物,有夜来香、万年青,还有牡丹和月季之类的,约摸十余种,红红白白青青绿绿地挤满了整个院子。

父亲显然想用它们跟一簇簇野草抗衡,想借助它们留住一个院子的生机与活力。

只是父亲并不知道,无论盆栽的植物,还是自己生长的野草,从本质上都是时间与岁月的另一只手,越是茂密之时,也越是内心的荒芜之时;

尤其是当风吹过,院子里一片狼藉,那荒芜便愈加猛烈,也愈加让父亲的世界摇晃不已——“人终究敌不过一根草”——在摇晃的同时,父亲终于不得不承认院子是老了,自己也老了,一切真的都老了。

⑨“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一不小心就会这样自言自语。

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目光越来越浑浊,老去的房子、老去的墙壁、老去的牛厩,还有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荒芜的花草……时间和世事在父亲的身上,越来越斑驳模糊,甚至是迷离起来。

就连我也跟着老去了,父亲衰老的气息分明正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父亲浑浊的目光和落寞的心事,一次又一次将我击中;

而衰老,也就在一瞬之间降临到我的身心之上了——衰老的过程,总是这样不分时间地点、不论年龄大小,说来就来了。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父亲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隔年的时间与岁月里,除了衰老的气息不断地弥漫,那些隔年的话语,似乎已经无从说起;

那些所有能让我们寻觅到从前时光的话语,似乎都被这衰老的气息彻底淹没。

⑩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

只是在父亲始终不动的身影里,我仿佛看到了一缕人世的寒凉,就像风吹幡动,风过处,人世的一些隐喻便在那里开始呈现,——但父亲于我,终究是无法言说的,在无法言说的同时,就只感觉到一种沉沉的孤独,在我显然已经跟着衰老了的身体里如风肆虐。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8月刊,有删改)

11.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内涵。

(4分)

(1)父亲偶尔也强迫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

(2)“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一不小心就会这样自言自语。

12.第③段写老墙的来历有何用意?

13.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

14.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中“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的理解。

(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选自《庄子.逍遥游》)

(二)

惠子谓庄子曰: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

“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东西跳梁,不辟高下;

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杯焉则胶胶:

粘住,意思是搁浅

B.而后乃今将图南图:

谋取

C.而控于地而已矣控:

投,落地

D.立之涂,匠者不顾涂:

通“途”,道路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C.①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①彷徨乎无为其侧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使用了一个气势磅礴的“鲲鹏变化”的寓言,不仅写出了鲲鹏之大,而且写出了鹏的水击三千里,高飞九万里,大海的掀动,狂风的倏起,空中飘飞的尘埃,如野马奔腾般的泽气,以及那至高至远的苍天等,构成了天地广阔的大意境。

B.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可以看出,大鹏虽然自己伟岸强大,但要万里南征,仍要有所凭借。

C.庄子描绘了蜩与学鸠目光的短浅、见识的狭小与抱负的狭隘,以及它们对大鹏的嘲笑,并且用“之二虫又何知”一句话,间接而尖锐地对它们进行了批判,轻蔑的态度溢于言表。

D.庄子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9—20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

狭窄。

19.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2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材料一: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

材料二: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2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的人,辟世之士是指的人。

(2分)

2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四、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近日,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

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樱桃核有毒”无疑触碰了老百姓关于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敏感神经。

而记者向医学、营养学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一消息为假命题,樱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自拟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

1.B注:

低徊huí

只此处读此音。

(A畚箕(běn C蚌地名读bè

ng,余读Bà

ng贿赂lù

D释怀(shì

2.DA共振B拇指C挡位

3.D(A.春意阑珊:

春天就要过去了B.休戚相关: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不能用来形容“研究成果和生活”,对象错误。

.C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这里误以为兰花和菊花,望文生义。

光风霁月: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

霁,雨雪停止。

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符合语境。

4.B(A“重点”和“优先”语意重复;

“优质化”与“农户”搭配不当。

C项,“农村、牧区、山区以及边远地区”语意交叉,不合逻辑;

D项,偷换主语。

“实时性”不能作后半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前加“新媒体”;

5.C解析:

④总体解说“山色湖光共一楼”,放在第一位,②⑤引用诗句诠释,⑤中有“这”,该放在②后。

①介绍“亭”,③介绍“画中游”紧跟其后,与尾句窗户临虚照应。

6.利:

盗窃现金行为将减少,市民能轻松享受公共服务。

 弊:

易滋生网络诈骗,排挤高年龄群体。

(各2分)

7.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③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④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8.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从原句“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可知,选项去掉了“赢家”前面的限制成分,且“最终”的说法欠妥。

9.C试题分析:

C项“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错误,根据语境,这里的“作者”应该是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其原因是“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

10.①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形式上、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②取法古人,与大众的心灵相契合与对接。

③传承古典文学的技法、智慧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

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体现在哪些地方,“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等,概括即可。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11.

(1)父亲强撑着站起来希望保持自己的尊严,表现父亲的倔强。

(2)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当年的热闹,衬托出父亲如今的孤独。

(结合语境释义并说明所表现的情感,每点2分)

12.内容上,突出老墙的古老,暗示其衰老的必然命运;

(2分))结构上,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衰老、揭示“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的道理作铺垫。

13.将老墙拟人化,化身成一个生命体,在与父亲的对视和凝望中共同品味孤独,使“衰老”“孤独”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2分)将抽象的孤独具象化为丝丝缕缕的“棉线”,可以丈量心与时间的距离,更能引发人的共鸣与深思。

(2分)“一丝丝一缕缕”反复,突出了孤独的绵长与难以逃脱。

14.(5分)

(1)“我懂得父亲”,因为“我”理解他深深的孤独和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在衰老面前的倔强与抗争。

(对父亲心理的概括,包括“孤独”“无奈”“倔强与抗争”等,2分)

(2)“我似乎并不懂得”,一方面是因为“我”长期不在父亲膝下,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无从说起”的陌生感;

另一方面,“我”虽然也开始体会衰老的感觉,但是毕竟没有像父亲那样衰老,我还无法全部理解父亲内心的寒凉、生命况味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能写到“因不在父亲身边”空间距离产生的隔膜1分,写到年龄距离产生的隔膜1分,写到“思想观念”的隔膜1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15.B图:

谋划,考虑

16.选D。

解析:

A.代词,指代大鹏\动词,得到;

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C.表转折,却\表修饰;

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C.应为“直接而尖锐地对它们进行了批判”。

18.⑴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1分)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1分)天色深蓝(或“天空苍苍茫茫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太高远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2分,其中“其……其……”的固定句式1分,翻译1分)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19.壮志难酬,怀抱未展;

中年多病,时光日迫;

战事未宁,国土沦丧。

(1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

20.寓情于景,以“丹枫”照应“秋”,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21.【参考答案】积极入世,不愿同流合污(1分)主张出世,逃离世俗。

(1分】

(义近即可)

22.【参考答案】孔子:

无道之世,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积极入世,担负变革社会重任,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1分)。

孟子:

人生得志则施恩天下(1分),不得志则洁身自好,独善其身(1分)。

23.写作。

素材点拨:

如果科学不占领人们的头脑,谣言就会肆无忌惮地存在。

如果我们懒惰地不去思考、不去辨别,谣言就会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