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219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为什么要把资本主义阶段称为“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的含义是耻辱之谷(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654页的注释)。

由此可以推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阶段称为卡夫丁峡谷无非是要表明,一方面,资本主义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的阶段,是从某种意义上使人类感到耻辱的阶段;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只有经过这一阶段,人类历史才能进入更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其次,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

这不排除个别民族在特殊条件下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由于各种情况的特殊凑合,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农村公社就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俄国农村公社之所以具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首先在于它当时还基本保留着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在当时的欧洲,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村公社保存下来唯一国家。

马克思认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表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将以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既然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的俄国农村公社还基本保留着原始的土地公有制,那只要给它提供现代的生产资料,它就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不过,从1861年开始推行所谓“农民解放”的时候起,俄国农村公社就开始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破坏,加之公社内部原来已经产生的各种利益的斗争,农村公社事实上已处于灭亡的边缘。

因此,马克思强调,要挽救俄国农村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第四,俄国农村公社之所以具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还在于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出现危机,因而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有可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要使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必须为它提供现代的生产资料。

马克思问道:

“但是,设备、肥料、农艺上的各种方法等等集体劳动所必须的一切资料,到哪里去找呢?

”(同上书,第438页)他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比同一类型的古代公社的优越性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并存的,因此后者可以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

当然,这绝不是说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从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所需的一切条件。

道理很简单,没有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自觉自愿地为俄国农村公社走向共产主义提供帮助。

而要靠俄国农村公社自身的力量去取得资本主义生产创造出的那些经济成就,那它注定会随着俄国社会的发展而灭亡。

因此,马克思提出,挽救俄国农村公社的革命必须同西方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相呼应,因为只有在后者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前者才可能得到资本主义生产创造出的一切积极成果。

从这种意义上讲,即使俄国农村公社真的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那也只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出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第五,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只是就当时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情况而言,而不是说所有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都有这种可能性。

因为马克思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论述,都是围绕俄国农村公社本身的特殊情况及其所处的特殊的国际环境展开的。

他还明确表示印度就不具有这种可能性。

  如果严格根据马克思的论述,那就不能说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因为,第一,马克思讲的跨越指的是以原始土地公有制为起点的跨越,而不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起点的跨越。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一个原始土地公有制早已不存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我们是在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只是还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这也就是说,我国是在已进入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

因此,我国根本不具备马克思所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内在前提。

第二,马克思讲的跨越指的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从而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直接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情况下的跨越,而不是指俄国农村公社依靠自身力量的跨越。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

我们不但得不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积极成果,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可以说,我国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

因此,我国也不具备马克思所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外部条件。

第三,马克思讲的跨越指的是跨越到他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它的低级阶段,对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他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曾做过论述。

)。

我们现在显然还离他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有很长一段距离。

因此,也不能说我国已完成了这种跨越。

  一些同志把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述随意地引伸为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然后再进而论证我国已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这种引伸是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曲解,同时在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

因为马克思讲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含义是很清楚的,即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由原始土地公有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而那些同志所说的跨越,其含义则是在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发展的情况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而进入社会主义。

这二者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既然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的发展,那就表明已进入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既然已进入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那怎么还能再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呢?

  我国是在已进入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因此,对我国来讲,也就不存在什么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而只存在是否已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二、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由前资本主义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这样,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已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其标准就只能是:

第一,是否已彻底消灭资本主义;

第二,是否已进入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就目前世界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还没有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没有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一段时期看似乎已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目前又都退回到这一峡谷之中。

现今的中国(中国现在无疑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情况又是如何呢?

我认为,我国至今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说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首先是因为我国目前不但没有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得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开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包括外国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以及私营企业,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

此外,还有不少打着集体经济旗号的私营经济。

只要勇于面对现实,我们就应承认,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已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由于这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它们不但不会很快就被消灭,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既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我国已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还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就不能认为我国已完全走出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说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还因为我们现在离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是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才得以实现的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

生产力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

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商品经济已不存在;

阶级已被消灭;

国家正在消亡。

我国目前显然还没有完全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人们现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真正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我们还得经历一个长期而痛苦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之所以是长期的,是因为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直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才有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一过程之所以是痛苦的,是因为我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还得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而这必然会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那些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出现过的失业、破产、通货膨胀、两极分化、经济危机等等问题,因而我国人民也必然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说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还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既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不但同国内现存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有密切联系,而且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有紧密联系,因而在很多方面必然要受到后者的影响和制约。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还处在资本主义阶段和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还存在和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不可能孤立地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

  我国目前是否已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应如何对待我国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如果认为我国已经跨越了(或者说走出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那就必然要逻辑地得出,我们现在不但没有必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应当限制和取消它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观点显然不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反之,只有承认我国还没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我们才能对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做出合理的说明,才能对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做出合理的解释,才能自觉地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做有效的斗争。

      三、我国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目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已是一个事实,但人们却很少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加以说明,甚至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问题。

因此,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始终回旋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我国早在1956年就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那为什么到现在还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能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时,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谈到当时德国的情况时说:

“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资本论》第1卷第10—11页)恩格斯在批判俄国民粹派思想家特卡乔夫时指出:

“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任何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

为此不但需要有能实现这个变革的无产阶级,而且还需要有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彻底消灭阶级差别的资产阶级。

野蛮人和半野蛮人通常也没有任何阶级差别,每个民族都经历了这种状况。

我们决不会想到要重新恢复这种状况,至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这种状况中必然要产生阶级差别。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阶段,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持久巩固,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衰落。

但是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达到了这样的发展水平。

可见,就是从这一方面来说,资产阶级正如无产阶级本身一样,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因此,谁竟然肯定说在一个虽然没有无产阶级然而也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里更容易进行这种革命,他就只不过是证明,他需要再学一学社会主义初步知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10—611页)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不可能由前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只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这一中间环节,人类历史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他们设想,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和胜利将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如果历史果真象他们所设想的那样,那在这些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当然就不会出现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的情况,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在这些国家建立,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没有象马克思和恩格斯预期的那样。

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无产阶级首先夺取政权的国家并不是那些经济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是那些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还发展很不充分的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例如俄国和中国。

这些国家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少量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和大量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并存。

这就出现一个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

在这些经济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才能将前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

  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首先,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即使是在无产阶级已夺取政权的情况下,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也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

(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3)私人资本主义;

(4)国家资本主义;

(5)社会主义。

其中占优势的是属于前资本主义经济的第

(1)、

(2)种经济成分。

列宁强调指出,前两种经济成分是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要使它们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

他说,“所以为了使‘我们’能顺利地解决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就必须懂得,需要经过那些中间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补救办法,才能将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去。

全部关键就在这里。

”(《列宁选集》第4卷第524页)其次,列宁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将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中间环节。

他说:

“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

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同上书,第525页)第三,列宁提出,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须将自发的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

他反复强调,既然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应当研究怎样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以便保证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说: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而国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进部分,就是先锋队,就是我们。

”(同上书,第627页)第四,列宁认为,尽管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掌握了国家政权,但由于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还占优势,因而俄国也就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只是处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这点做到了没有?

没有,还没有做到。

我们还没有社会主义的基础。

”(同上书,第649页)他还指出:

“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所需的过渡时间就愈长。

”(《列宁全集》第33卷第43页)

  将列宁的思想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加以对照,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都坚持认为前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

所不同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首先是通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去消灭前资本主义经济,然后再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则认为,既然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有可能夺取政权,那就先夺取政权,然后再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中间环节消灭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和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由于种种原因,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修改了列宁的思想。

他认为,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小农经济可以不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中间环节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办法是直接建立集体农庄。

他在1929年“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承认,在当时俄国国民经济中占优势的还是小农经济。

但在如何将小农经济改造为大农业的问题上,他提出,“要做到这一点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结果是使农民贫困,使资本主义企业在农业中发展起来。

我们屏弃了这条道路,因为它是同苏维埃经济不相容的。

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结果是使小农经济联合成为以技术和科学装备起来的集体大经济,这种经济有可能向前发展,因为它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

因此,问题就是这样:

或者走第一条道路,或者走第二条道路;

或者向资本主义后退,或者向社会主义前进。

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

”(《斯大林选集》下卷,第213页)

  将列宁的思想同斯大林的思想加以对照就不难看出,他们二者的分歧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列宁认为前资本主义的小农经济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这种过渡就必须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中间环节;

斯大林则认为小农经济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其方法是建立集体农庄。

(2)列宁认为,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应允许资本主义发展,并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

斯大林则主张坚决消灭资本主义。

(3)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公有制经济,他指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最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

”(《列宁选集》第4卷第508页)斯大林则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他指出:

“经济类型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很明显,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决定的。

否则还有什么可以决定经济类型呢?

但是,难道在集体农庄里有生产资料占有者阶级和被剥削者阶级吗?

难道集体农庄不是在属于国家的土地上实行基本生产工具公有化吗?

有什么根据断言集体农庄作为一种经济类型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之一呢?

”(《斯大林选集》下卷,第225页)

  由于斯大林认为前资本主义的小农经济可以直接发展为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之一,因此,到1936年,在基本实现了集体农庄制以后,斯大林宣布:

“我们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又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

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同上书,第399页)此后的苏联直到解体前基本上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这种模式下,是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的。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情况同苏联很类似。

解放前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个说来,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仍占主导地位。

解放以后,我党曾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通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至少十五年)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路线没能真正得以贯彻。

到1956年,在国家的工业化还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国就过早地消灭了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我们所说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宣布我国也讲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从1956年到1978年的二十二年里,我国也基本上实行的是坚决限制资本主义经济再产生的政策。

  然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严酷的事实表明,从前资本主义的个体经济是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

在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丧失其存在的理由时,硬要人为地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其结果只能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经济的状况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说明。

正因为如此,在宣布已完成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二十二年后,我们又不得不逐渐改变原来的政策。

在农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城市,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最先出现的是大量的个体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由个体经济演变而来的资本主义私营企业开始逐渐增多,后者目前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例,并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以上表明,无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还是根据前苏联和我国的历史经验,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都是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经济。

因此,尽管我国在1956年就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但由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前资本主义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我们当时建立的经济制度也就还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现实的情况是,虽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真正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目前已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但仍然还存在大量的相当于前资本主义经济的个体经济。

既然个体经济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那作为个体经济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人为地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产生,那就必然要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

我们之所以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四、如何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决不等于说我国目前还停留在资本主义阶段。

因为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只是说我国在今后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而不是说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已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但已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集中表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已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主导地位。

因此,我国现在已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已处在正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正向着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中。

  前边表明,我国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首要的原因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个体经济。

因此,如何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说道底也就是如何将大量的个体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

我国应如何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从我国的经济构成来看,目前大体上存在着三种经济成分,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