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194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范文京剧蝶恋花剧本word范文模板 18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一人主唱,一唱到底。

“旦本”与“末本”;

剧后有题目正名。

元杂剧的脚色:

杂剧脚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如驾

(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

尚)等。

旦: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

(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

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为男主角)、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

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

俗称“小

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

卜儿"

(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

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3、明清传奇的体制(名解副末开场)

传奇:

①唐代短篇小说的称谓,是文体的一种。

②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

③元末明初时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

④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范化、典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就成为不包

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剧本的总称。

体制:

齣数:

5-100齣不等,一般20-50齣。

每齣戏可长可短

主要脚色:

生旦净末丑外

每个角色都可以唱

一齣戏中不限于一个宫调

副末开场

“副末开场”指的是南戏、传奇在一本戏开演之前的一种报幕式的演出。

它在戏曲剧本中有多种称谓,一般有二字、三字和四字三种。

四字的除“副末开场”外,还有多种提法,如“家门始末”、“家门大意”、“开场首引”、“开场词引”等等;

二字的如“宣略”、“开宗”、“传概”、“谱概”、“提纲”、“家门”、“开场”、“揭领”、“楔子”、“提宗”等等。

它一般由一个人朗诵两阕词,常见的词牌有【水调歌头】、【西江月】、【满江红】、【临江仙】、【蝶恋花】、【满庭芳】、【沁园春】、【鹧鸪天】等。

第一阕词交代作者的创作主旨,有些则是劝人及时行乐的套语,第二阕词概述剧情。

4、院本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释云:

“院本者,行院之本也。

”“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谓倡伎所居。

其所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云尔。

金代戏剧的代表样式。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25《院本名目》及夏庭芝《青楼集志》约略记述了它的形态。

5、昆曲

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

6、京剧

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7、戏剧起源

先秦至唐代,发生孕育期——先秦:

原始歌舞、祭祀礼仪、巫觋扮演、俳优活动(“优

孟衣冠”是一段扮演人物,且有情节的表演)。

汉魏六朝:

歌舞(歌舞小戏《踏摇娘》)、角觝戏

唐代:

歌舞小戏、参军戏

8、古代戏曲的形成

宋代:

瓦舍勾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

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戏、戏文)

元杂剧,戏曲的成熟形态。

第一个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

戏曲形成的标志:

杂剧正式形成

演员有所增加

已有多种杂剧剧本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五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

《杀狗记》、《琵琶记》

明中叶至清初:

传奇的丰收期,昆曲盛行

清中叶以后:

花、雅分化。

京剧产生。

9、现存最早的整本南戏剧本《张协状元》载于明《永乐大典》

《张协状元》内容(名解):

成都书生张协,忽得奇梦,辞别家乡,进京考状元。

赴考遇盗,得贫女相救,后经邻居李大公夫妻做媒,结为夫妇。

张协中状元后,虽拒绝枢密使王德用的招赘,但贫女寻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肯相认,竟于赴任路上剑劈贫女。

后贫女为王德用收为义女,终于重圆。

《张协状元》的现代演绎:

1,1983中国戏曲学院的编演

2,永嘉昆曲传习所的演绎

3,京剧演绎

4,莆仙戏演绎

特点:

一,古老的故事,现代的意识

修改了原本不合理的地方如:

一心想高攀的张协摘桂后,却以“求名不求妻”

为名拒绝赫王王德用的招婿;

张协果真要拒婚,当以已有配偶为由,却偏偏

掩盖事实不予承认,招致赫王的恼恨,给自己平添麻烦;

张协既嫌贫女“貌

陋身卑,家贫世薄’!

,而面对‘·

貌美身高,家富世贵’、的相门千金胜花,

却偏要拒婚;

到梓州任所之后,赫王传语“胜花已死,另有一女招张为婿”,

张却满口答应。

二,删繁就简,凸出主线。

张烈:

抓住张协与贫女婚情、婚变又重圆为主线,以此确立关目,设置人物。

10、南戏

何谓南戏:

在南宋至明初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样式。

又称“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南

词”、“传奇”、“鹘伶声嗽”等。

南戏形成早于北杂剧,滥觞于北宋宣和年间。

南戏最早形成于浙江温州,因此又称“温

州杂剧”、“永嘉杂剧”。

南戏活动年代主要是南宋、元、明初

(1)徐渭《南词叙录》:

“鹘伶声嗽”

(2)南戏产生于温州的原因:

宋室南迁——温州陪都——经济繁荣

温州自古好歌舞

(3)南戏四大声腔:

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4)南戏的特点

生、旦、净、丑、末、外、贴

部分脚色在表演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因此,南戏的脚色体制较元

杂剧成熟、稳定。

生:

戏中的男主角。

戏中的女主角。

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

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

中的参军这一脚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

征。

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

的人物。

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

副末在戏中一是用

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

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

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

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贴:

即贴旦。

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

帮腔等,用来叙述故事、抒发感情、渲染气氛,与元杂剧比,表现手段更为

自由、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虚拟表演:

如《张协状元》第十六出小二以背为桌。

先由副末上场,念词两阕或一阕,介绍创作意图或剧情

大意,称为副末开场。

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

不分“出”,或“折”,而实际有段落,后人根据其自然的段落为之分“出”,

一般都有三、四十出。

作品开头,有韵语四句作为“题目”。

《张协状元》《琵琶记》

的数套曲,也可换韵。

自从北杂剧流传到南方之后,南戏开始运用北曲,创

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

《张协状元》:

九山书会才人编撰

《小孙屠》:

古杭才人编

《宦门子弟错立身》:

古杭才人新编

《白兔记》:

永嘉书会才人编

一,负心人都是出身寒门或落难的士子,寒微时或接受某女救助,

结为夫妇;

或明媒正娶某寒门之女为妻;

二,富贵后,入赘豪门,不仅抛弃前妻,还狠心加害,甚至将前妻

杀死;

三,负心人遭到惩罚,或被雷震死(天谴),或被抑索去性命(魂报);

或当面羞辱,迫使负心人认错。

人物关系:

被损害的女性大多对男女有恩义,或慷慨解囊,或为男子赡

养父母、抚养子女,对男子发迹变泰或仕途顺利起到了非常重

要,乃至关键的作用,这样,被损害的女子与施害的男子构成

了一种恩报关系。

男子成为负心人,破坏了恩报关系,违背道

义。

悲剧

1,故事悲惨、凄恻、怨愤

2,被损害、被抛弃的妇女们抗争激烈,惊心动魄。

3,情感基调(被损害的女性和观众的感情、态度)一反传统的温

柔敦厚,也不仅仅是幽怨,而是愤怒、激烈、甚至是疯狂。

(5)南曲之祖——《琵琶记》;

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6)南戏的主要内容

(7)负心婚变戏大量出现的原因:

1,富贵易妻的现象在当时大量出现,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宋代科举与寒士发迹

宋代书生的婚姻与仕途的关系

2,负心人富贵易妻严重损害了女性的权益,有违道义,激起下层民众的不满和

义愤,他们希望在剧作中反映富贵易妻的社会现象,并让负心人受到惩罚,

表达他们的爱憎和愿望,反映他们共同的感受和道德倾向,从这个说,这些

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和心态。

11、《琵琶记》(四十二齣)

主要内容: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

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

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

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

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

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

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

后皇帝下诏,旌表蔡氏一门。

源流:

故事演变:

历史上的蔡邕:

文人,博学多才,被王允所杀。

《赵贞女蔡二郎》:

书生,忘恩负义,被暴雷震死。

《琵琶记》:

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

主旨:

【水调歌头】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

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

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

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

休伦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

正是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

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清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

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琵琶记》为第七才子书。

蔡伯喈的形象:

“三不从”“忠孝不能两全”

蔡伯喈的两难境地,赵五娘的苦难、不幸与无奈

“只为三不从,做成灾祸天来大”

“三不从”与不忠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一)、为孝辞试父不从,舍孝从父强应试

(二)、为孝辞官君不从,舍孝从君强为官

篇二:

京剧节开幕式主持稿

1:

撷明珠磁湖欢歌

2:

品京韵青龙含笑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4:

戏迷朋友们

合: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

1、首先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是()欢迎你们的到来2:

今天是12月2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沐浴着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春风,首届黄石全国京剧票友节今天开幕了。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我市京剧爱好者群体不断发展扩大,他里面有来自一线的工人和教师,在校的大中小学生,还有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等等。

4:

是的,我们黄石市的京剧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里面有,生旦净丑、文武齐全的黄石市群艺馆京剧艺术团,和拥有28周年历史的黄石市京剧票友联谊会,还有一股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大学生戏曲社团湖北理工学院京昆研习社等10余家京剧社团。

话不多说,下面为大家请出今天晚上的第一个节目《八面威风大联唱》,他是由黄石市群艺馆京剧艺术团众多演员,在著名鼓师孙仁芳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而成的,请大家欣赏

二、传统京剧《徐策跑城》上海屠传生

1、刚刚欣赏了由黄石市群艺馆京剧艺术团众多演员《八面威风大联唱》果然气势非凡啊,

2、是的,传统京剧《徐策跑城》是麒派的代表作,麒派创始人京剧大师周信芳先生曾对徐策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看看来自上海的全国名票屠传声如何诠释徐策这一人物形象。

三、传统京剧《天女散花》湖南宁俊玲

3、屠传生老师不愧是全国名票,真的是麒味十足啊,哎XXX和周信芳先生齐名的梅兰芳先生,一生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最有仙气的是哪一位你知道么?

4、你这一问就算问着了,自然是《天女散花》中的天女了,剧中的天女唱舞并重,颇见演员功力,下面请欣赏来自湖南的名片宁俊玲演唱传统京剧《天女散花》选段。

四、传统京剧《四郎探母》黄石蔡治平

1、“文而不媚,武而不粗,穷而不厌,儒而不俗”,听来似饮玉液琼浆,沁人肺腑这是对中国京剧小生艺术评价。

特别是叶盛兰先生的叶派小生艺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2、嗯,小生啊是京剧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行当,他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

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下面请欣赏由黄石市戏曲家协会副主席蔡治平为大家带来,传统京剧《四郎探母》选段。

五、毛主席诗词《娄山关》江西徐秀玲

3、刚刚我们欣赏了大小嗓声音结合的小生艺术,下面我们欣赏一段纯小嗓的旦角唱段吧。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主席所作的《娄山关·

忆秦娥》里的名段,那么这首词用京剧的方式来表现,又是如何呢?

京剧大师张君秋20年前告诉了我们答案,今天来自江西的社会活动家徐秀玲也将会告诉我们不一定的答案。

3、下面请欣赏由来自江西的京剧张派青衣徐秀玲为大家带来的毛主席诗词《娄山关·

忆秦娥》。

六、传统京剧《斩黄袍》湖北冷永和

1、与优柔婉转的旦角不同的是京剧高派老生艺术,他嗓音高亢,唱念一气呵成,善传悲怆激昂之情。

2、究竟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请出来自武汉的全国名票冷永和,为我们演唱高派名剧《斩黄袍》

七、现代京剧《戴诺》黄石李卫群

3、京剧《戴诺》又名《芒锣记》。

1964年,云南省京剧院首演于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主要演员关肃霜(饰黛诺)

4、该剧语言清新活泼,生活气息浓郁,具有景颇民族的风格特色。

[南梆子]“山风吹来一阵阵”唱段,在京剧唱腔中糅入景颇民歌旋律,清新优美,广为流传。

3、下面有请原黄石市京剧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为我们演唱现代京剧《戴诺》选段。

八、传统京剧《长坂坡》黄石黄熳

1、传统京剧《长坂坡》是一出武生重头戏,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

后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

2、黄熳出生于梨园世家,他基本功扎实,身段工架规范,动作干净利落,下面请欣赏来自黄石的全国名票黄熳为我们带来传统京剧《长坂坡》

九、传统京剧《苏三起解》荆州李桂珍

3、《苏三起解》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在座的戏迷观众们都能够哼上一两句,在京剧界梅、尚、程、荀、张、黄等流派演出均有其特色。

4、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由来自荆州的李桂珍演唱的传统京剧《苏三起解》

十、传统京剧《李逵探母》武汉吴红艳

1、水浒传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李逵探母后,负母返梁山途中,至沂岭,母被虎食,李逵怒杀虎,醉后被里正所擒。

梁山好汉下山救出李逵。

1956年,著名学者翁偶虹与京剧大师袁世海就此基础,改编成为京剧《李逵探母》。

突出了李逵性格。

是袁世海、李金泉代表作。

2、李金泉是前辈老旦名家,来自武汉的名票吴红艳,是本场唯一的一名老旦演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有请吴红艳为大家演唱李金泉先生的代表作《李逵探母》选段。

十一、传统京剧《追韩信》武汉胡险峰

3、京剧《追韩信》是京剧传统剧目,也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

芳(麒派)的代表剧目。

4、我们在晚会刚刚开始的时候,欣赏了麒派的《徐策跑城》,那么接下来大家仔细品品由武汉的全国名票胡险峰,给大家带来的《追韩信》同样是麒派名剧,其中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欣赏

十二、传统京剧《白蛇传·

断桥》黄石赵威

1、白娘子的故事非常的美,特别是京剧《白蛇传·

断桥》这一折,是又凄又美。

2、下面请欣赏由黄石的票友赵威为大家带来的传统京剧《白蛇传·

断桥》。

十三、传统京剧《华容道》天津于胜利

3、在前面的节目里,我们欣赏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票为我们奉献了京剧老生、小生、青衣、老旦、武生等行当的表演。

4、下面呢,我为大家请出一位来自天津的花脸名票,于胜利老师为大家演唱,传统京剧《华容道》。

十四、传统京剧《监酒令》江西李文广

1、京剧《监酒令》为姜派传统剧目,为《十老安刘》中的一段。

2、下面由来自江西的名票李文广,为大家献上传统京剧《监酒令》。

十五、昆曲《牡丹亭》黄石王振华

3、《牡丹亭》中瑰丽的爱情传奇,以典雅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

他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4、王振华的牡丹亭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老师亲灸,他表演大方细腻、嗓音圆润甜美、扮相清秀端庄,下面请欣赏名票王振华演

篇三: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7、陈静(1929年——1993年),原名陈允祥,江苏省铜山县人。

一级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自编自导的,比如:

《宝莲灯》、《小二黑结婚》、《庵堂认母》、《刘伯温结亲》、《双玉蝉》等戏。

但是其最著名的要数1955年改编、导演的昆剧《十五贯》,而且此剧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28、范钧宏(1916年——1986年),原名范学蠡,汉族,祖籍杭州,生于北京。

浙江杭州人。

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而且是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京剧剧本《满江红》、《猎虎记》、《杨门女将》、《白毛女》,《九江口》、《强项令》、《望江亭》、《蝶恋花》、《捉水鬼》,作品集《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范钧宏戏曲评论选》、《戏曲编剧论集》。

29、王安祈,剧作家。

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

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

并且被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

创作《阎罗梦》(与陈亚先、沈惠如合编)、《三个人儿两盏灯》(与赵雪君合编)、《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京剧现代戏,张爱玲原著小说)、《王有道休妻》、《青冢前的对话》、《王子复仇记》、《通济桥》、《陆文龙》等多部京剧剧本。

以及歌剧《画魂》。

讲评剧本:

沈杏莲戏曲《长相守》、蒋东敏越剧《如花似玉》、苏逸茹京剧《伍员求剑》[1]

30、陈仁鉴(1913年—1995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

我国著名剧作家,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

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鲤声剧团创始人之一。

他写了现代剧《大牛与小牛》、《三家林》,甚至整理改编了莆仙戏《团圆之后》(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又相继写出了《春草闯堂》(与人合作,由他主笔)、《嵩口令》等名剧。

作品莆仙戏《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也分别被选入王季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悲剧选》、《中国当代喜剧选》。

创作的莆仙戏《团圆之后》已拍成戏曲片。

他一生著作等身,起先从事小说、散文、评论、杂文的写作,中年以后致力于戏剧创作。

先有六十八部剧作、三十多篇剧论传世。

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了《陈仁鉴戏曲选》《陈仁鉴评传》《陈仁鉴戏剧精品选》。

31、徐进,(1923年10月——201X年10月15日)原名伯耕,出生于今观海卫镇东山头。

曾于1978年至1984年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

并任上海越剧院艺术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情感浓烈,意境深远、明快而又含蓄。

唱词优美通俗,雅俗共赏,真切动人。

1950年,改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还创作了越剧《红楼梦》、《三月春潮》(获文化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剧本二等奖)、《浪荡子》、《盘夫索夫》、《劈山救母》、《花中君子》、《沙漠王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越剧作品。

此外,还与谢晋、林谷合作,创作了电影剧作《舞台姐妹》

32、杨兰春,(1921年——201X年6月)直隶(今河北)邯郸市武安人。

是我省著名戏剧艺术家,著名戏剧编导,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和省文联副主席。

同时他也是豫剧现代戏的开拓者、豫剧三团的创始者。

并还被誉为“朝阳沟之父”。

他编导的豫剧《朝阳沟内传》于1984年获全国优秀剧本奖。

而且与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的《小二黑结婚》,也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

除此之外还有《李双双》、《唐知县审诰命》等豫剧。

33、魏明伦,(1941年——)四川自贡人,现居成都。

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被誉为“巴蜀鬼才”。

其与郑怀兴、郭启宏并称为“戏曲界三驾马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电影文学剧本《四川好人》等。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

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

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34、陈亚先,1948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岳阳县饶村人,中共党员,一级编剧,现任岳阳市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

人称“亚夫子”。

1979年开始从事戏剧剧本写作。

先后创作了京剧《胡笳》、《武则天》、《屈原》、《唐太宗与魏征》、《阎罗梦》、《宰相刘罗锅》(第二本、第三本)以及电视剧《乾隆王朝》。

出版剧作集《湖南当代剧作家选集·

陈亚先卷》、理论专著《戏曲编剧浅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