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163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64140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施工图纸审查,其主要内容是:

2.2.1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

2.2.2掌握设计内容的技术条件,弄清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

2.2.3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气象、岩土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2.2.4核对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等是否准确无误。

2.2.5构造物与管线及其它建筑物的互相干扰情况和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

2.2.6对地质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2.2.7施工方法、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2.8施工图纸审查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报设计和业主,然后根据修改设计意见进行施工测量、补充图纸等工作。

(3)、现场核对记录

图纸经过审查后,参加图纸审查者应将自审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需及时解决的建议等做好详细的记录。

图纸审查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主持人及参加审核人员名单等。

对自审提出问题,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请求设计部门尽快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

第3条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总则

1.1、技术交底是指工程(单位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技术人员,或技术员向班组长、操作工人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落实施工的一项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步骤。

1.2、技术交底的目的,一是使参加施工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作业班组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或作业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

二是明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间的责任。

发生工程事故,若属交底人未进行交底或交底不清,交底人负主要责任;

若属接受交底人未按交底要求施工,接受交底人负主要责任。

1.3、技术交底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自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技术交底也必须安排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

1.4技术交底的形式以会议形式,并形成书面记录,交底人和接受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

技术交底资料和交接手续是工程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2)、技术交底的内容

2

1、技术交底分为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技术交底两类。

2、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应与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一并进行。

2.3、技术交底按技术责任制的分工、分级进行。

2.3

1、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的内容:

(1)设计文件的内容;

(2)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等;

(3)主要部位特征、尺寸、工程量、质量标准;

(4)主要预埋件的特征、位置及注意事项;

(5)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操作工艺、质量要求;

(6)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技术问题;

(7)主要施工机械的安排与配置;

(8)施工应注意的事项说明。

2.3.2、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1)施工图的具体要求;

(2)施工方案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3)明确工艺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要点;

(4)明确工序间检查的内容及标准;

(5)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6)施工中注意事项说明。

(3)、技术交底的实施与要求

3

1、项目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经理主持,项目工程师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的主要依据是经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交底后形成文字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一起作为技术交底的依据。

2、单位工程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由项目工程师向施工队队长及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班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切忌照抄照搬。

3、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做到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先进,详略得当,结合实际。

3.4、项目工程师必须全面了解各专业施工中的衔接和配合。

因此,要求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如实地将本专业有关技术交底材料及时抄送项目工程师备查,使在纵横向技术管理工作中,把各专业有机地联系起来。

3.5、单位工程的技术交底资料由项目资料员负责汇集整理。

第4条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4

1、必须严格执行厦门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程序,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开工或复工时都要进行报告审批。

2、对施工图纸和交底资料要进行现场核对、现场复测,并上报复测成果。

3、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填写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4、征地拆迁工作要满足施工的需要。

5、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和“四通一平”工作要全部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必须签定协议。

6、材料、设备、机具、劳动力就位,施工管理人员到位要能满足开工条件。

7、安全质量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措施等要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负责地填报各种证明材料。

8、未经监理和业主批准同意开工建设的工程,严禁擅自开工,擅自开工者不予验工计价。

9、工程技术部必须按规定表式填写开工报告,按时报监理和业主审批。

0、对因开工报告及资料证明没有及时上报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部门和个人,将进行严肃处罚。

第5条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5

1、进行质量教育,积极开展“一学、四严、一追查”(一学:

学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四严:

严守设计标准,严格操作规程,严用合格产品,严格履行合同。

一查:

追查责任者)活动。

2、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工程质量。

3、项目部建立项目劳务用工台帐,全面掌握现场工作的所有劳务用工情况,适时进行检查、督促;

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严明纪律,严格考核。

4、进场劳务用工必须具备工种作所要求的身体、技能条件;

与施工队依法建立劳动合同用工关系;

接受劳动安全知识、企业和项目部规章制度、专业技术知识等培训,严禁未经培训上岗作业。

5、施工队要把各外部劳务用工纳入标准化管理。

外部劳务队要执行施工队制定的管理办法,规范施工行为。

按规范、规程、操作标准、工艺标准施工,积极开展“三检”活动。

6、劳务用工纠纷解决程序:

班组长组织协商→项目经理组织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委仲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用工纠纷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解决,严禁任何一方采取违法手段解决纠纷。

第6条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意识,不断增加和充实全员的安全质量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质量基础工作,实现安全质量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可控有序。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6

1、岗前教育培训:

作业人员(包括劳务工)进入岗位或者施工现场前,应当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

未经教育培训或者培训教育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专项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新的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特殊作业的工种必须针对本工种的特殊情况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并按期进行复审。

4、对钢筋工培训:

细化钢筋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5、混凝土振捣工技术培训:

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到位,不出现漏振或过振,不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观和强度质量。

6、模板工进行技术培训:

做到模板拼缝平整光滑,严实不漏浆。

7、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

结合施工生产的实际,对不同性质的工种进行相应的教育,起到培训的效果。

第7条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

7

1、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进场,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首先点清数量,核对规格型号,视外观合格后方可卸车。

其次卸车后,立即取样作试验,合格后才准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2、对水泥的验收,每进一批都必须按规定要求抽样做试验;

钢材也必须是每进一批都要按规范要求及时抽检试验。

3、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一定要勤检查,勤保养,尽可能地提高机械利用率。

4、水泥堆放必须入库,库房四周封闭,排水通畅,严禁露天堆放。

入库水泥不得超过一个月,以免降低水泥强度,影响工程质量。

水泥码高不得超过15袋。

5、钢材堆放位置四周排水通畅,做到上苫下垫,严禁露天堆放,以减少锈蚀造成的损失。

各种规格型号由小到大,排成一条线,堆放整齐,严禁规格型号混淆不清堆放。

6、工程施工物资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倒卖或拉到项目部以外使用。

若有违犯者,将予以严重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7、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造成工程材料丢失,被盗,腐烂,变质,将视情节予以不同处罚。

对管理不到位,不按规范管理,被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检查时的一切罚款,由各责任人自己承担,造成负面影响的还将追究相应责任。

第8条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检查是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及时查出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是控制人身伤亡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质量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施工现场的各部门、班组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8

1、工区每周组织一次对本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及质量的检查。

参加检查人员应由技术人员、安全及质检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组成。

2、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列为整改项目填写在隐患整改记录内,并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并由现场安全员及质检人员负责监督落实。

3、安全质量环保部门应每天对本工作区域内工作环境和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并做记录,对自行排除不了的隐患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上报。

第9条隐蔽工程旁站制度

工区认真执行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旁站制度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项目名称、时间、地点、工点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旁站值班人、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质量控制情况等。

隐蔽工程隐蔽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未经检查签证不得隐蔽作业。

第10条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由班组长、质检员、质检工程师逐级进行自检,形成检查记录,并签字认可。

自检合格后,由工区质检工程师陪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各项检查制度如下:

10

1、检验批的质量检查、申报、签认

10.1

1、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检检验合格。

⑵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2、检验批按规定验收内容

⑴资料检查

质量控制资料反映了检验批从原材料到验收的各施工工序的施工操作依据、检查情况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需的管理制度等。

对其完整性的检查,实际是对过程控制的确认,这是检验批合格的前提。

所要检查的资料主要包括:

a、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b、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的质量证明书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c、工程测量、放样记录;

d、按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抽样检验报告;

e、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f、施工过程记录和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g、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记录;

h、质量管理资料和操作依据等。

⑵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检验

为确保工程质量,使检验批的质量符合安全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各专业质量验收规范对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子项合格质量给予明确规定。

检验批的质量是否合格主要取决于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

主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因此必须全部符合有关专业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

这意味着主控项目不允许有不符合要求的检验结果,即这种项目的检查具有否决权。

鉴于主控项目对基本质量的决定性影响,必须从严要求。

而一般项目可按专业规范的要求处理。

3、检验批工程验收程序

检验批工程质量监控主要是通过大面积施工的“跟踪检测”来实现,其具体作法分为“施工跟检”、“复检”和“抽检”三种方式。

任何一检验批工程完工后,都要进行质量检测,验收检测在项目部内部,分两级进行,“施工跟检”主要由各作业队实施,工区派人指导和监督;

“复检”和“抽检”由工区实施。

检测时首先由各作业队检测人认真作好记录,并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项工区,工区根据情况确定“复检”或“抽检”,并由检测人员作好记录,在确认合格后,由两级检测人员签字,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

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或同意后,方能继续施工。

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检查、申报、签认

分项工程的验收在检验批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情况下,两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只是批量的大小不同而已。

分项工程合格质量的条件比较简单只要构成分项工程的各检验批的验收资料文件完整,并且均已验收合格,则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分项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质量规定。

(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检查、申报、签认

分部工程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分部工程的验收在其所含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

首先,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必须已验收且相应的质量控制资料文件必须完整,这是验收的基本条件。

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检查、申报、签认

单位工程完工后,工区及时自行组织检查评定,并及时向业主上报单位工程验收报告。

业主根据上报的单位工程验收报告,组织施工、设计、监理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0.4

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验资料完整。

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第11条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1

1、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11.1

1、工程项目竣工后不能外露部分称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覆盖,未经质量检查人员签认而自行隐蔽的,应揭盖补检,由此产生全部损失由责任班组或责任人承担。

2、工程检查签证,除执行国家、行业质量标准规定外,还应执行建设项目有关规定并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明确职责分工,由指定的质量检查人员办理。

3、隐蔽工程先由工区质检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自检合格后,再由有签字权的监理工程师复查签认。

4、发现与设计不符,本级质检人员无权处理者,应及时呈报上级解决。

2、施工工序检查制度

严格遵循“三检”、“三不交接”和“五不施工”制度。

三检:

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三不交接:

无自检记录不交接;

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

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五不施工: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

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

测量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

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

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

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处理情况由工区质检员及时记入施工日志并报告上级部门。

3、工程质量验收签认制度

11.3

1、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均应掌握承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做好质量验收工作。

2、工区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环保部对质量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12条重要部位或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管理制度

重要部位施工时安全及质检人员共同进行生产的过程控制,严把安全质量关,保证安全施工的原则,控制好施工质量。

12

1、本工程高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

2、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或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由技术员、施工员、方案编制人对安装架子工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

3、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穿戴好必要的劳护用品,搭设时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与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4、高支撑体系安装完毕后由专人负责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使用过程中派人巡查模板及支撑系统有无变形,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有大的变动时应暂停施工进行抢修加固。

第13条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

13

1、搞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按期竣工的重要环节。

2、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质量观念,对国家、对人民负责、自觉爱护公物、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施工操作时珍惜已完成的和部分完成的成品。

3、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即从合理的施工程序、客观上起到成品、半成品保护作用,是进行成品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

4、对成品、半成品直接进行保护。

有效的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主要有护、包、盖、封等四种措施:

(1)护就是提前保护,以防止成品可能发生的损伤和污染。

(2)包就是进行包裹,以防止成品被损伤或污染。

(3)盖就是表面覆盖,以防止堵塞、损伤。

(4)封就是局部封闭。

5、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充分重视成品保护工作。

道理很简单,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优良品、上等品,若保护不好,遭受损伤或污染,那也就将会成为次品、废品、不合格品。

所以,成品保护,除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此项工作将由负责生产的项目副经理、施工技术负责人和材料主管直接负责管理。

第14条仪器设备检查制度

凡是用于工程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计量仪表等均按照计量法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验标定。

第15条质量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15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设计错误、测量错误、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等责任过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强度不够、结构尺寸或位置偏差等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本工程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均构成工程质量事故。

2、施工中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工区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股份公司项目部,应对事故部位或工点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抢救人员,防止事态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同时要防止不法媒体的介入。

3、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15.3

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工区应积极配合上级单位进行调查处理。

在调查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

2、对工程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必须:

a、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损失情况和原因;

b、组织技术鉴定;

c、配合调查处理;

d、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要求;

e、出事故调查报告。

3、以上调查结束后,由上级有关单位组织技术鉴定,必要时要邀请有关专家提出处理方案,并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对于一般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根据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检测数据和原始施工记录配合调查处理。

15.3.4

1、通过检测和测量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时,应准确掌握不合格的事实,做好记录,组织评价不合格品性质和严重程度,配合调查处理。

2、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返工重做,严禁放行,对返修或加固后的工程应重新进行验收,如施工质量仍然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满足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属于不合格工程,严禁验收。

4、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直接负责的施工班组和其它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5、工区安全质量环保部建立质量事故台帐。

第16条工程质量现场试验管理制度

16

1、所有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到达现场后,由检测组负责按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和质量要求,审查质量合格证或出厂试验报告的符合性,现场验收原材料、半成品的规格、型号,包装、外观质量和数量。

2、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和抽样方法抽取样品,填写《委托试验单》一式两份,送指定试验室检测。

3、试验员接受样品时,检查样品是否符合检测技术要求,并填写材料回复单后,依据委托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试验员应进行全过程旁站监控,并按规定频率和检测项目进行抽样检测,并填写试验原始记录上报试验室。

5、现场检测组试验员应随时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现场检测组试验员负责现场试验仪器设备的建账、建卡和维护保养。

7、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时,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时佩戴安全带,并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可进行检测。

第17条施工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17

1、试验室管理制度

17.1

1、室内的仪器设备应摆放整齐,布局合理,保持干净。

2、每次试验结束后,试验人员应清扫室内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