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产品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注塑产品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产品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喷嘴球径比主流道入口球径大,因边缘出现间隙,在溢料挤迫下逐渐增大喷嘴轴向推开力都会造成制品注不满。
〔4〕塑料熔块堵塞加料通道。
由于塑料在料斗干燥器内局部熔化结块,或机筒进料段温度过高,或塑料等级选择不当,或塑料内含的润滑剂过多都会使塑料在进入进料口缩径位置或螺杆起螺端深槽内过早地熔化,粒料与熔料互相黏结形成“过桥”,堵塞通道或包住螺杆,随同螺杆旋转作圆周滑动,不能前移,造成供料中断或无规则波动。
这种情况只有在凿通通道,排除料块后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5〕喷嘴冷料入模。
注塑机通常都因顾及压力损失而只装直通式喷嘴。
但是如果机筒前端和喷嘴温度过高,或在高压状态下机筒前端储料过多,产生“流涎”,使塑料在未开始注射而模具敞开的情况下,意外地抢先进入主流道入口并在模板的冷却作用下变硬,而阻碍熔料顺畅地进入型腔。
这时,应降低机筒前端和喷嘴的温度以及减少机筒的储料量,减低背压压力防止机筒前端熔料密度过大。
〔6〕注塑周期过短。
由于周期短,料温来不及跟上也会造成缺料,在电压波动大时尤其明显。
要根据供电电压对周期作相应调整。
调整时一般不考虑注射和保压时间,主要考虑调整从保压完毕到螺杆退回的那段时间,既不影响充模成型条件,又可延长或缩短料粒在机筒内的预热时间。
二、模具方面
〔1〕模具浇注系统有缺陷。
流道太小、太薄或太长,增加了流体阻力。
主流道应增加直径,流道、分流道应造成圆形较好。
流道或较口太大,射力不足;
流道、浇口有杂质、异物或炭化物堵塞;
流道、浇口粗糙有伤痕,或有锐角,外表粗糙度不良,影响料流不畅;
流道没有开设冷料井或冷料井太小,开设方向不对;
对于多型腔模具要仔细安排流道及浇口大小分配的均衡,否则会出现只有主流道附近或者浇口粗而短的型腔能够注满而其它型腔不能注满的情况。
应适当加粗流道直径,使流到流道末端的熔料压力降减少,还要加大离主流道较远型腔的浇口,使各个型腔的注入压和料流速度基本一致。
〔2〕模具设计不合理。
模具过分复杂,转折多,进料口选择不当,流道太狭窄,浇口数量不足或形式不当;
制品局部断面很薄,应增加整个制品或局部的厚度,或在填充不足处的附近设置辅助流道或浇口;
模腔内排气措施不力造成制件不满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缺陷大多发生在制品的转弯处、深凹陷处、被厚壁部分包围着的薄壁部分以及用侧浇口成型的薄底壳的底部等处。
消除这种缺陷的设计包括开设有效的排气孔道,选择合理的浇口位置使空气容易预先排出,必要时特意将型腔的困气区域的某个局部制成镶件,使空气从镶件缝隙溢出;
对于多型腔模具容易发生浇口分配不平衡的情况,必要时应减少注射型腔的数量,以保证其它型腔制件合格。
三、工艺方面
〔1〕进料调节不当,缺料或多料。
加料计量不准或加料控制系统操作不正常、注塑机或模具或操作条件所限导致注射周期反常、预塑背压偏小或机筒内料粒密度小都可能造成缺料,对于颗粒大、空隙多的粒料和结晶性的比容变化大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以及黏度较大的塑料如ABS应调较高料量,料温偏高时应调大料量。
当机筒端部存料过多时,注射时螺杆要消耗额外多的注射压力来压紧、推动机筒内的超额囤料,这就大大的降低了进入模腔的塑料的有效射压而使制品难以充满。
〔2〕注射压力太低,注射时间短,柱塞或螺杆退回太早。
熔融塑料在偏低的工作温度下黏度较高,流动性差,应以较大压力和速度注射。
比方在制ABS彩色制件时,着色剂的不耐高温性限制了机筒的加热温度,这就要以比通常高一些的注射压力和延长注射时间来弥补。
〔3〕注射速度慢。
注射速度对于一些形状复杂、厚薄变化大、流程长的制品,以及黏度较大的塑料如增韧性ABS等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当采用高压尚不能注满制品时,应可虑采用高速注射才能克服注不满的毛病。
〔4〕料温过低。
机筒前端温度低,进入型腔的熔料由于模具的冷却作用而使黏度过早地上升到难以流动的地步,阻碍了对远端的充模;
机筒后段温度低,黏度大的塑料流动困难,阻碍了螺杆的前移,结果造成看起来压力表显示的压力足够而实际上熔料在低压低速下进入型腔;
喷嘴温度低则可能是固定加料时喷嘴长时间与冷的模具接触散失了热量,或者喷嘴加热圈供热不足或接触不良造成料温低,可能堵塞模具的入料通道;
如果模具不带冷料井,用自锁喷嘴,采用后加料程序,喷嘴较能保持必需的温度;
刚开机时喷嘴太冷有时可以用火焰枪做外加热以加速喷嘴升温。
四原料方面
塑料流动性差。
塑料厂常常使用再生碎料,而再生碎料往往会反映出黏度增大的倾向。
实验指出:
由于氧化裂解生成的分子断链单位体积密度增加了,这就增加了在机筒和型腔内流动的粘滞性,再生碎料助长了较多气态物质的产生,使注射压力损失增大,造成充模困难。
为了改善塑料的流动性,应考虑加入外润滑剂如硬脂酸或其盐类,最好用硅油〔黏度300~600cm2/s〕。
润滑剂的加入既提高塑料的流动性,又提高稳定性,减少气态物质的气阻。
1.6.2溢料〔飞边〕
溢料又称飞边、溢边、披锋等,大多发生在模具得分合位置上,如:
模具的分型面、滑块的滑配部位、镶件的缝隙、顶杆的孔隙等处。
溢料不及时解决将会进一步扩大化,从而压印模具形成局部陷塌,造成永久性损害。
镶件缝隙和顶杆孔隙的溢料还会使制品卡在模上,影响脱模。
一设备方面
〔1〕机器真正的合模力不足。
选择注塑机时,机器的额定合模力必须高于注射成型制品纵向投影面积在注射时形成的张力,否则将造成胀模,出现飞边。
〔2〕合模装置调节不佳,肘杆机构没有伸直,产生或左右或上下合模不均衡,模具平行度不能到达的现象造成模具单侧一边被合紧而另一边不密贴的情况,注射时将出现飞边。
〔3〕模具本身平行度不佳,或装得不平行,或模板不平行,或拉杆受力分布不均、变形不均,这些都将造成合模不紧密而产生飞边。
〔4〕止回环磨损严重;
弹簧喷嘴弹簧失效;
料筒或螺杆的磨损过大;
入料口冷却系统失效造成“架桥”现象;
机筒调定的注料量不足,缓冲垫过小等都可能造成飞边反复出现,必须及时维修或更换配件。
二模具方面
〔1〕模具分型面精度差。
活动模板〔如中板〕变形翘曲;
分型面上沾有异物或模框周边有凸出的橇印毛刺;
旧模具因早先的飞边挤压而使型腔周边疲劳塌陷。
模具型腔的开设位置过偏,会令注射时模具单边发生张力,引起飞边;
塑料流动性太好,如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在熔融态下黏度很低,容易进入活动的或固定的缝隙,要求模具的制造精度较高;
在不影响制品完整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安置在质量对称中心上,在制品厚实的部位入料,可以防止一边缺料一边带飞边的情况;
当制品中央或其附近有成型孔时,习惯上在孔上开设侧浇口,在较大的注射压力下,如果合模力不足模的这部分支承作用力不够发生轻微翘曲时造成飞边,如模具侧面带有活动构件时,其侧面的投影面积也受成型压力作用,如果支承力不够也会造成飞边;
滑动型芯配合精度不良或固定型芯与型腔安装位置偏移而产生飞边;
型腔排气不良,在模的分型面上没有开排气沟或排气沟太浅或过深过大或受异物阻塞都将造成飞边;
对多型腔模具应注意各分流道合浇口的合理设计,否则将造成充模受力不均而产生飞边。
三工艺方面
〔1〕注射压力过高或注射速度过快。
由于高压高速,对模具的张开力增大导致溢料。
要根据制品厚薄来调节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薄制品要用高速迅速充模,充满后不再进注;
厚制品要用低速充模,并让表皮在到达终压前大体固定下来。
〔2〕加料量过大造成飞边。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为了防止凹陷而注入过多的熔料,这样凹陷未必能“填平”,而飞边却会出现。
这种情况应用延长注射时间或保压时间来解决。
〔3〕机筒、喷嘴温度太高或模具温度太高都会使塑料黏度下降,流动性增大,在流畅进模的情况下造成飞边。
〔1〕塑料黏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出现飞边。
黏度低的塑料如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则应提高合模力;
吸水性强的塑料或对水敏感的塑料在高温下会大幅度的降低流动黏度,增加飞边的可能性,对这些塑料必须彻底干燥;
掺入再生料太多的塑料黏度也会下降,必要时要补充滞留成分。
塑料黏度太高,则流动阻力增大,产生大的背压使模腔压力提高,造成合模力不足而产生飞边。
〔2〕塑料原料粒度大小不均时会使加料量变化不定,制件或不满,或飞边。
1.6.3凹痕(塌坑、瘪形〕
因塑料冷却硬化而造成收缩凹陷,主要出现在厚壁位置、筋条、机壳、螺母嵌件的反面等处。
〔1〕供料不足。
螺杆或柱塞磨损严重,注射及保压时熔料发生漏流,降低了充模压力和料量,造成熔料不足。
〔2〕喷嘴孔太大或太小。
太小则容易堵塞进料通道,太大则将使射力小,充模发生困难。
〔1〕浇口太小或流道过狭或过浅,流道效率低、阻力大,熔料过早冷却。
浇口也不能过大,否则失去了剪切速率,料的黏度高,同样不能使制品饱满。
浇口应开设在制品的厚壁部位。
流道中开设必要的有足够容量的冷料井可以排除冷料进入型腔使充模持续进行。
点浇口、针状浇口的浇口长度一定要控制在1mm以下,否则塑料在浇口凝固快,影响压力传递;
必要时可增加点浇口数目或浇口位置以满足实际需要;
当流道长而厚时,应在流道边缘设置排气沟槽,减少空气对料流的阻挡作用。
〔2〕多浇口模具要调整各浇口的充模速度,最好对称开设浇口。
〔3〕模具的关键部位应有效地设置冷却水道,保证模具的冷却对消除或减少收缩起着很好的效果。
〔4〕整个模具应不带毛刺且具有可靠的合模密封性,能承受高压、高速、低黏度熔料的充模。
〔1〕增加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延长注射时间。
对于流动性大的塑料,高压会产生飞边引起塌坑应适当降低料温,降低机筒前段和喷嘴温度,使进入型腔的熔料容积变化减少,容易冷固;
对于高黏度塑料,应提高机筒温度,使充模容易。
收缩发生在浇口区域时应延长保压时间。
〔2〕提高注射速度可以较方便地使制件充满并消除大部分的收缩。
〔3〕薄壁制件应提高模具温度,保证料流顺畅;
厚壁制件应减低模温以加速表皮的固化定型。
〔4〕延长制件在模内冷却停留时间,保持均匀的生产周期,增加背压,螺杆前段保留一定的缓冲垫等均有利于减少收缩现象。
〔5〕低精度制品应及早出模让其在空气中或热水中缓慢冷却,可以使收缩凹陷平缓又不影响使用。
四原料方面:
原料太软易发生凹陷,有效的方法是在塑料中加入成核剂以加快结晶。
五制品设计方面:
制品设计应使壁厚均匀,尽量防止壁厚的变化,象聚丙烯这类收缩很大的塑料,当厚度变化超出50%时,最好用筋条代替加厚的部位。
1.6.4银纹、气泡和气孔
塑料在充模过程中受到气体的干扰常常在制品外表出现银丝斑纹或微小气泡或制品厚壁内形成气泡。
这些气体的来源主要是原料中含有水分或易挥发物质或润滑剂过量,也可能是料温过高塑料受热时间长发生降解而产生降解气。
一设备方面:
喷嘴孔太小、物料在喷嘴处流涎或拉丝、机筒或喷嘴有障碍物或毛刺,高速料流经过时产生摩擦热使料分解。
二模具方面:
〔1〕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如:
浇口位置不佳、浇口太小、多浇口制件浇口排布不对称、流道细小、模具冷却系统不合理使模温差异太大等造成熔料在模腔内流动不连续,堵塞了空气的通道。
〔2〕模具分型面缺少必要的排气孔道或排气孔道不足、堵塞、位置不佳,又没有嵌件、顶针之类的加工缝隙排气,造成型腔中的空气不能在塑料进入时同时离去。
〔3〕模具外表粗糙度差,摩擦阻力大,造成局部过热点,使通过的塑料分解。
〔1〕料温太高,造成分解。
机筒温度过高或加热失调,应逐段减低机筒温度。
加料段温度过高,使一部分塑料过早熔融充满螺槽,空气无法从加料口排出。
〔2〕注射压力小,保压时间短,使熔料与型腔外表不密贴。
〔3〕注射速度太快,使熔融塑料受大剪切作用而分解,产生分解气;
注射速度太慢,不能及时充满型腔造成制品外表密度不足产生银纹。
〔4〕料量不足、加料缓冲垫过大、料温太低或模温太低都会影响熔料的流动和成型压力,产生气泡。
〔5〕用多段注射减少银纹:
中速注射充填流道→慢速填满浇口→快速注射→低压慢速将模注满,使模内气体能在各段及时排除干净。
〔6〕螺杆预塑时背压太低、转速太高,使螺杆退回太快,空气容易随料一起推向机筒前端。
〔1〕原料中混入异种塑料或粒料中掺入大量粉料,熔融时容易夹带空气,有时会出现银纹。
原料受污染或含有有害性屑料时原料容易受热分解。
〔2〕再生料料粒结构疏松,微孔中储留的空气量大;
再生料的再生次数过多或与新料的比例太高〔一般应小于20%〕
〔3〕原料中含有挥发性溶剂或原料中的液态助剂如助染剂白油、润滑剂硅油、增塑剂二丁酯以及稳定剂、抗静电剂等用量过多或混合不均,以积集状态进入型腔,形成银纹。
〔4〕塑料没有干燥处理或从大气中吸潮。
应对原料充分干燥并使用干燥料斗。
〔5〕有些牌号的塑料,本身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或较长的受热时间。
特别是含有微量水分时,可能发生催化裂化反应。
对这一类塑料要考虑加入外润滑剂如硬脂酸及其盐类〔每10kg料可加至50g〕,以尽量降低其加工温度。
壁厚太厚,表里冷却速度不同。
在模具制造时应适当加大主流道、分流道及浇口的尺寸。
1.6.5熔接痕
熔融塑料在型腔中由于遇到嵌件、孔洞、流速不连贯的区域、充模料流中断的区域而以多股形式汇合时以及发生浇口喷射充模时,因不能完全融合而产生线状的熔接痕。
熔接痕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制品的机械强度。
克服熔接痕的方法与减少制品凹陷的方法基本相同。
塑化不良,熔体温度不均,可延长模塑周期,使塑化更完全,必要时更换塑化容量大的机器。
〔1〕模具温度过低,应适当提高模具温度或有目的地提高熔接缝处的局部温度。
〔2〕流道细小、过狭或过浅,冷料井小。
应增加流道的尺寸,提高流道效率,同时增加冷料井的容积。
〔3〕扩大或缩小浇口截面,改变浇口位置。
浇口开设要尽量防止熔体在嵌件、孔洞的周围流动。
发生喷射充模的浇口要设法修正、迁移或加挡块缓冲。
尽量不用或少用多浇口。
〔4〕排气不良或没有排气孔。
应开设、扩张或疏通排气通道,其中包括利用镶件、顶针缝隙排气。
〔1〕提高注射压力,延长注射时间。
〔2〕调好注射速度:
高速可使熔料来不及降温就到达汇合处,低速可让型腔内的空气有时间排出。
〔3〕调好机筒和喷嘴的温度:
温度高塑料的黏度小,流态通畅,熔接痕变细;
温度低,减少气态物质的分解。
〔4〕脱模剂应尽量少用,特别是含硅脱模剂,否则会使料流不能融合。
〔5〕降低合模力,以利排气。
〔6〕提高螺杆转速,使塑料黏度下降;
增加背压压力,使塑料密度提高。
〔1〕原料应干燥并尽量减少配方中的液体添加剂。
〔2〕对流动性差或热敏性高的塑料适当添加润滑剂及稳定剂,必要时改用流动性好的或耐热性高的塑料。
五制品设计方面
〔1〕壁厚小,应加厚制件以免过早固化。
〔2〕嵌件位置不当,应以调整。
1.6.6发脆
制品发脆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内应力造成的。
造成制品发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机筒内有死角或障碍物,容易促进熔料降解。
〔2〕机器塑化容量太小,塑料在机筒内塑化不充分;
机器塑化容量太大,塑料在机筒内受热和受剪切作用的时间过长,塑料容易老化,使制品变脆。
〔3〕顶出装置倾斜或不平衡,顶干截面积小或分布不当。
〔1〕浇口太小,应考虑调整浇口尺寸或增设辅助浇口。
〔2〕分流道太小或配置不当,应尽量安排得平衡合理或增加分流道尺寸。
〔3〕模具结构不良造成注塑周期反常。
〔1〕机筒、喷嘴温度太低,调高它。
如果物料容易降解,则应提高机筒、喷嘴的温度。
〔2〕降低螺杆预塑背压压力和转速,使料稍为疏松,并减少塑料因剪切过热而造成的降解。
〔3〕模温太高,脱模困难;
模温太低,塑料过早冷却,熔接缝融合不良,容易开裂,特别是高熔点塑料如聚碳酸酯等更是如此。
〔4〕型腔型芯要有适当的脱模斜度。
型芯难脱模时,要提高型腔温度,缩短冷却时间;
型腔难脱时,要降低型腔温度,延长冷却时间。
〔5〕尽量少用金属嵌件,象聚苯乙烯这类脆性的冷热比容大的塑料,更不能加入嵌件注塑。
〔1〕原料混有其它杂质或掺杂了不适当的或过量的溶剂或其它添加剂时。
〔2〕有些塑料如ABS等,在受潮状况下加热会与水汽发生催化裂化反应,使制件发生大的应变。
〔3〕塑料再生次数太多或再生料含量太高,或在机筒内加热时间太长,都会促使制件脆裂。
〔4〕塑料本身质量不佳,例如分子量分布大,含有刚性分子链等不均匀结构的成分占有量过大;
或受其它塑料掺杂污染、不良添加剂污染、灰尘杂质污染等也是造成发脆的原因。
〔1〕制品带有容易出现应力开裂的尖角、缺口或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
〔2〕制品设计太薄或镂空太多。
1.6.7变色
造成变色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设备不干净。
灰尘或其它粉尘沉积在料斗上使物料受污染变色。
〔2〕热电偶、温控仪或加热系统失调造成温控失灵。
〔3〕机筒中有障碍物,易促进塑料降解;
机筒或螺槽内卡有金属异物,不断磨削使塑料变色。
〔1〕模具排气不良,塑料被绝热压缩,在高温高压下与氧气剧烈反应,烧伤塑料。
〔2〕模具浇口太小。
〔3〕料中或模内润滑剂、脱模剂太多。
必要时应定期清洁料筒,清除比塑料耐热性还差的抗静电性等添加剂。
〔4〕喷嘴孔、主流道及分流道尺寸太小。
〔1〕螺杆转速太高、预塑背压太大。
〔2〕机筒、喷嘴温度太高。
〔3〕注射压力太高、时间过长,注射速度太快使制品变色。
〔1〕物料被污染。
〔2〕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高。
〔3〕着色剂、添加剂分解。
1.6.8黑斑或黑液
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在设备和原料方面:
〔1〕机筒中有焦黑的材料。
〔2〕机筒有裂痕。
〔3〕螺杆或柱塞磨损。
〔4〕料斗附近不清洁。
〔1〕型腔内有油。
〔2〕从顶出装置中渗入油。
三原料方面:
〔1〕原料不清洁。
〔2〕润滑剂不足。
1.6.9烧焦暗纹
注射热敏性塑料后,机筒未清洗干净或喷嘴处有料垫导致注射开始时排气不畅。
〔1〕排气不良。
〔2〕浇口小或浇口位置不当。
〔3〕型腔局部阻力大,使料流汇合较慢造成排气困难。
三工艺方面:
〔1〕机筒、喷嘴温度太高。
〔2〕注射压力或预塑背压太高。
〔3〕注射速度太快或注射周期太长。
〔1〕颗粒不均,且含有粉末。
〔2〕原料中挥发物含量高。
〔3〕润滑剂、脱模剂用量过多。
1.6.10光泽不好
〔2〕换料时机筒未清洗干净。
〔1〕浇口太小或流道太细。
〔2〕型腔外表粗糙度差。
〔3〕排气不良或模温过低。
〔4〕没有冷料井。
〔1〕机筒加热不均匀、机筒温度过高或过低。
〔2〕喷嘴太小或预塑背压太低。
〔3〕注射速度过大或过小。
〔4〕塑化不均匀。
〔1〕原料未干燥处理。
〔2〕含有挥发性物质。
〔3〕助剂或脱模剂用量过多。
1.6.11脱模困难(浇口或塑件紧缩在模具内)
顶出力不够。
〔1〕脱模结构不合理或位置不当。
〔2〕脱模斜度不够。
〔3〕模温过高或通气不良。
〔4〕浇道壁或型腔外表粗糙。
〔5〕喷嘴与模具进料口吻合不服帖或喷嘴直径大于进料口直径。
〔1〕机筒温度太高或注射量太多。
〔2〕注射压力太高或保压及冷却时间长。
润滑剂不足。
1.6.12翘曲变形
一模具方面:
〔1〕浇口位置不当或数量不足。
〔2〕顶出位置不当或制品受力不均匀。
二工艺方面:
〔1〕模具、机筒温度太高。
〔2〕注射压力太高或注射速度太快。
〔3〕保压时间太长或冷却时间太短。
酞氰系颜料会影响聚乙烯的结晶度而导致制品
变形。
四制品设计方面:
〔1〕壁厚不均,变化突然或壁厚过小。
〔2〕制品结构造型不当。
1.6.13尺寸不稳定
〔1〕加料系统不正常。
〔2〕背压不稳或控温不稳。
〔3〕液压系统出现故障。
〔1〕浇口及流道尺寸不均。
〔2〕型腔尺寸不准。
〔1〕模温不均或冷却回路不当而致模温控制不合理。
〔2〕注射压力低。
〔3〕注射保压时间不够或有波动。
〔4〕机筒温度高或注射周期不稳定。
〔1〕换批生产时,树脂性能有变化。
〔2〕物料颗粒大小无规律。
〔3〕含湿量较大。
〔4〕更换助剂对收缩律有影响。
1.6.14龟裂汽白
顶出机构不佳。
〔1〕机筒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
〔2〕注射压力高。
〔3〕保压时间长。
〔1〕润滑剂、脱模剂不当或用量太多。
〔2〕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