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126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学设计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

4学习的体验性:

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感受愉悦

5学习的问题性:

好奇心与探究能力“问题”伴随学习的始终

【7】自主学习:

1、定义: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的转变。

基本特征:

1师生关系

2教师角色

3学生地位的转变

4媒介作业的转变

5教学过程的转变

2、什么是自主学习:

(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我要学需要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我能学信心

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够学自我控制

3、基本问题:

1自学能力特别是其中的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3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4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4、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2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学”

3加强学法知道,让学生“会学”(学会确立学习目标、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调控、善于总结)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使学生“坚持学”(毅力、信心和决心)

5、引导自主学习五戒律:

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不讲

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不教

3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结论的,就不操心

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不代劳

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免开尊口”

【8】探究学习:

指学生以类似或模仿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

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2、基本模式:

①“创设情境—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模式

②“遇到问题—收集问题—论证探究”模式

4综合模式

3、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营造开放、民主、融洽的良好探究环境,使学生乐于、敢于探究

2善于捕捉产生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找好探究的切入点

3尽可能展开探究过程,激活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探究过程

4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顺应学生,推进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4、基本程序:

1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生获得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和材料

3学生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

4学生自我评价

5、基本特征:

1参与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创造性

5过程性

6、意义和作用:

1探究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必然要求

7、注意问题:

1为探究而探究,探究教学形式化

2探究问题无实际意义

3只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9】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

基本要素:

1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2要有一种合作意识

3尊重与欣赏他人

4宽容的心态与彼此的信任感

5积极互赖,相互支持和配合体现集体智慧

2、几种方法举例:

1小组分层记分法(STAD)能力异质4人组

2小组促进教学法(TAI)原有水平4人组

3、意义:

1为学生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

2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4、注意问题:

1抓好合作的时机,避免流于形式

2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

3确定适当的合作问题和内容

4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5、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多种形式,小组学习模式;

团队调查模式

2科学划分小组:

异质分组

3明确合作目标:

合理分工与合作

4掌握合作技巧:

社会交流技能

6、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1课程目标的开放性(结果性目标,是评价课程效果的标准;

表现性目标,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2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新观念、新科研成就、新技术、新研究思路)

3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人力资源、物质与场地资源、社会资源(博物馆、研究所)信息资源)

4课程形态的开放性(选修、必修;

国家课程、乡土课程;

综合学科或单独学科的形式;

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

5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10】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主要功能:

1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3提供反馈相信,提示学校的办学效果

【11】新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与形式:

1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3过程的评价

4注重个体差异的评价

5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6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12】地理学的性质:

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时空性、战略性、预见性、实践性等。

【13】地理课程的性质:

综合性(真、善的有机结合)、基础性(提高素质)、应用性(有用的地理知识)、科学性(严谨、客观)、时代性(现代气息)、开放性(过程与结果)

【14】地理课程的价值:

1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2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3建立健全地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良好的人为精神与审美情趣

【15】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

它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

大目标:

1教育目标:

国家制定

2培养目标:

教育部制定

3课程目标:

课程专家制定

4教学目标:

教育工作者制定

小目标:

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过程和方法)、思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6】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2过程与方法方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4三个维度的关系()

【17】课程标准的分类目标:

1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适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2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性目标动词、机能性目标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

【18】教学大纲的结构: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附录

【19】教学大纲的简要评价:

1在教学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2在教学知识点方面,大纲规定过细,统的过死,缺乏弹性

3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4规定了教学最高要求(天花板要求),束缚了教学的发展

【20】课程标准的内涵:

是对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21】课标的含义:

1课标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

2课标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做出要求,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3课标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4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课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22】课标的作用:

1指导教材编写,编写者

2指导教学,施教者

3指导课程评价,管理者

【23】大纲改成“课标”的背景: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国家进一步下放课程管理权力,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

”(国家课程是课程的最低要求(地板要求);

地方课程反映出地域差异;

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特色)

【24】“课标”是对“大纲”的超越:

1目标要求的出发点与着重点不同

2更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两种类评价方法:

过程性、终结性

3从关注教学(教师)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学生)

4教学大纲以学科为中心,而课程标准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

5课程标准提供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标的内容更丰富,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5】学习方式: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体特征。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26】学习方法:

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所使用的一切可行手段及其运用程式。

具有相对灵活性的特点。

【27】为什么要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学习地理有兴趣吗?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1让学生对地理“一见钟情”

2让地理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3给学生开启地理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

做到“三会”(会想问题、会表达问题、会解决问题)

(二)地理学习方式的现状:

被动接受型、主动接受型、模仿再现型。

【28】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1从哲学的观点看,主体与客体;

2从构建主义观点看:

主体的积极建构

【29】地理学习方式的引导与构建:

1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差异,不要“一刀切”

2实施匹配策略,构建高效的学习方式:

匹配策略,情趣相投型;

错位失配策略,优势互补型

【30】教学设计:

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实现学生发展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31】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2】教学设计的基本类别: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连结-认知”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帮助教师备课。

优点:

有利于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利于组织教学;

缺点:

制约或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基本特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学习”;

强调学习环境设计。

【33】导入方法:

直接导入、经验导入、原有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34】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

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实现学生发展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备课的指钻研大纲,研究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学方案。

其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确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小节反思、练习和板书设计等。

两者的差别体现于:

理论基础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教学目标的起点不同。

【35】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3设计教学内容呈现顺序

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

5制定教学策略

6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优化教学媒体

7进行教学评价,并根据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作出修改或调整。

特点:

传统教学设计具有较为完整、严密的理论方法体系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规范教学,促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教”轻“学”。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6】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步骤:

2创设情境

3设计信息资源

4设计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5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问题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6设计学习效果评价

7强化练习设计

【37】写教学目标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目标要全面

2教学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3目标的大小要适中

【38】教学的四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教学环境(物质、文化)被称为第五要素)

【39】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1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是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者

2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4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写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40】一般教学过程设计项目:

1研究课程目标

2研究教材

3分析和研究学生

4制定教学目标

5确定教学策略

6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方案)

7准备教学媒介

8实施教学方案

9教学监测、反馈与矫正

【41】新授课的设计:

1、组织教学(一分钟)

2、导入新课(3~5分钟):

1问题导入(学生关注的,与问题相关的)

2复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引起质疑)

3从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

4情感渲染导入

5直接导入法

3、教授新课(30分钟)

①“灌输式”模式的基本程序(讲授式)

明确教学主题;

围绕教学主题,教师讲解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主题,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

②探究模式的基本程序:

提供情境材料、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小节与整理知识、应用与发展

③互动模式的基本程序:

确定主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整理提升方法、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4、效果检查,提问(2~3分钟)

5、教学小结:

突出目标、突出重难点、铺垫下节课

6、布置作业(能力拓展)

7、铺垫下一节新课

【42】常见地理教学事件:

1教学疑难

2自身失误

3学生学习不良行为

4教学媒介失灵

【43】处理教学事件的原则:

1爱字当头,严中有爱

2细心观察,防患于未然

3以强化适当行为为主,惩罚不当行为为辅

4沉着冷静,避免滥罚

【44】处理教学事件的方法:

1因势利导

2随机应变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4用幽默的办法处理一些事件

5随机调整

【45】地理教学媒介可分为:

地理图表、地理标本与模型类型、地理电化设备类。

【46】教学媒介的原则:

服务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47】“三板”(板书、板图、板画)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1增强教学刺激,引发学生注意

2体现动态,强化学习,加深了解

3培养观察、读图、绘图、用图能力

4增强想象,活跃气氛

5符合学生4知心理活动规律

【48】多媒体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一)功能与作用

1、创设逼真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2、增加教学内容

3、利于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多媒体应用中的误区

1、多媒体仅仅只是教学媒介

2、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教师开发与运用的技术水平低

4、作秀现象比较普遍

【49】地理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读书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板图法、示意图法)

4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究法)

【50】谈话法:

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可分为问答式谈话法,启发式谈话法(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它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

2提示出矛盾,设置悬念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大胆进行传统教育薄弱的求异、发散创新思维的训练)

【51】“谈话法”要注意哪些技巧:

1谈话的语言要亲切、简洁、幽默

2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3问题的设计难易要适当,注意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4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启发性

5要注意及时的评价、归纳、总结

【52】讲授法:

指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成功的关键是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形象生动的语言能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饱含激情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克服疲劳,增强记忆,简洁明快的语言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提高概括能力,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帮助学生理解。

(一)优点

1讲授法能将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2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

3好的讲授法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提供思维方法的示范

(二)不足及改进

1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2讲授法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要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方法辅助讲解

【53】纲要信号图示法的特点:

1直观,帮助记忆

2系统化,利于掌握知识体系

3逻辑性强,便于知识的顺利传递

4学生逻辑性动手,强化记忆

【54】板图法:

获得地理信息、用图来展示成果

【55】示意图法:

图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56】好课的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追求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和谐发展,并把目标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境之中。

2科学使用教材,恰当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体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与应用性等地理学科特点。

3恰当设计教法,将接受式学习、直观想象学习、体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有机整合,真正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4学生学得好,学得主动积极。

5注意有效学习方式与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6重视课堂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

7适时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学习困惑,提出教学建议。

8建立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

9以激励性为原则,恰当评价学生表现。

【57】地理教师素质评价:

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身体素质

【58】教师评价的方式:

1教师自评

2他评

【59】教师的角色:

1教书育人

2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3研究者

4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

5集体的领导者和团队的管理者

6心理辅导者

【60】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建议(地理课程标准)

1评价学生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2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3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4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61】评价方向: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克服五种不正常的现象

1注重书面测试(纸笔测试),也注重其他测试手段

2注重容易量化的目标,也注重不易量化的目标

3注重记忆,也注重形成性评价

4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起点和进步

5注重分数名次,也注重起点和进步

(二)注重演绎法,也注重归纳法。

注重灌输,也注重问题意识。

(三)克服三种严重的后果。

1缺乏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

2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实践

3荒废杰出人才——培养杰出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