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110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B卷 学生版Word文档格式.docx

C.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D.过高的温度使酶失去活性,恢复常温,酶的活性即可恢复

4.某同学用附着有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图所示,图中小圆圈为氧气气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反应时间(t3-t1)的长短来表示

B.用附着等量FeCl3的滤纸片做实验,反应时间(t3-t2)变小

C.该装置可用于探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D.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pH,滤纸片不会接触烧杯底部

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产生的ATP被叶绿体利用时,可以用于H2O光解释放O2

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细胞中催化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酶不一定位于线粒体内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会产生水

B.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C.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1分子腺苷

D.细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提供

7.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

能荷=

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

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

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B.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的ATP只能用于还原C3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高D.ATP彻底水解产物可能用于酶的合成

8.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生成速率的关系,A点时产生的CO2全都来自有氧呼吸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02与释放CO2的摩尔体积不同

B.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消耗的葡萄糖量不同

C.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所消耗的能量比不飞翔鸟类多

D.细胞呼吸实质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生成ATP

10.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均是由ATP提供的

B.某同学500米赛跑时,细胞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均来自葡萄糖

C.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没有影响

D.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没有产生ATP的

11.下图为在一密闭环境中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种群数量将持续上升

B.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关

D.此实验结果证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02

1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乙、丙试管中盛有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的混合溶液,丙试管在溶液表面用石蜡油密封,甲、丁试管中盛有等量的相同浓度的Ca(OH)2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B.检测酒精可用酸性的重格酸钾溶液

C.Ca(OH)2溶液可用嗅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D.实验过程中温度计读数不发生变化

1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②

B.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④

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①②和①③

D.反应①②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进行,反应①③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进行

14.“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b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15.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

B.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C.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16.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合成后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有特定的功能

B.选用透气的敷料包扎伤,是为了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秋天叶片黄化后,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红光会大幅度减少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1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暗反应阶段需要

B.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ATP的产生又有ATP的消耗

C.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D.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8.图表示高等绿色植物某细胞内水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其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氧气充足时能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过程

B.伴随①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①过程O2的消耗量与②过程O2的生成量无直接关系

D.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19.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B.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20.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C3和C5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植物在I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II阶段是某个环境条件降低引起的瞬时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在类襄体膜上进行,II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B.图中II阶段的变化很可能是降低光照强度引起的

C.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

D.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时,所需最小光照强度II阶段的比I阶段低

21.如图甲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和温度

B.图甲实验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其最大速率为8

C.图乙所示实验中在2〜4h间可能没有光照,实验经过12小时后绿藻干重基本不变

D.图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等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

22.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番茄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昼夜温差越大,对番茄茎的生长越有利

B.在昼夜温差为6℃时,番茄茎的生长最快

C.昼夜温差存在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在昼夜温度相同条件下,番茄茎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3.为探究不同光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只种植羊草的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多个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期采集数据,结果如下图。

A.200s时,曲线③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强度

B.150s时,曲线②的光合速率小于曲线③的光合速率

C.在夏季全日照的条件下,可通过改变遮光比例,测得羊草的光饱和点

D.四条曲线中,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趋势最早发生明显改变的是②和③

2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不同,产生CO2的场所也不同

B.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不能完成暗反应

D.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CO2供应,植物光反应不受影响但暗反应速率降低

25.某同学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柱状图(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和d,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单位时间内该植物某叶肉细胞中CO2与O2量的变化,其中M代表叶绿体中O2的产生总量,N代表叶肉细胞的CO2释放量)。

已知光照强度不影响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B.光照强度为c时,该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供给线粒体利用

C.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外界环境中吸收2个相对单位的CO2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1分)不良环境能使植物体内酶活力下降,酶活力降低的程度可作为衡量植株耐受性的重要指标。

为探究不同植物叶片对汽车尾气的耐受能力,研究人员将两年生香樟和杜鹃分别置于密闭气室中,用相同浓度的汽车尾气处理16h,取叶片研磨后获得叶片研磨液。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每组实验测定4次,每次向锥形瓶中加入2mL叶片研磨液后均测定5min内的气体收集量,结果如下表(单位: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用气体产生量衡量酶活力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香樟和杜鹃的叶片研磨液时,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实验均统计相同时间内气体收集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对汽车尾气污染耐受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分)茄子是一种喜温性蔬菜,在冬春季节进行保护地栽培时,低温是影响茄子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

6-BA是一种细胞分裂素,为研究外施6-BA对于缓解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伤害的影响。

科研人员进行了低温处理实验,并测定了系列指标,结果见下图。

请分析并回答

(注:

常温处理为昼27℃/夜22℃;

低温处理为昼10℃/夜5℃)

(1)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__上,提取叶绿素可用________为提取液。

由图1结果可知,低温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影响________阶段。

(2)在有光条件下,茄子植株吸收的CO2在________中被固定为________,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3)据图2结果可知,低温处理下茄子植株气孔开放程度________,即低温胁迫会影响________阶段。

(4)综合图1、2、3实验结果,说明在低温条件下,外施6-BA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缓低温胁迫导致的光合速率下降,提高茄子幼苗对低温胁迫的抗性。

28.(17分)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用溶氧法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下图。

(1)材料用具:

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________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

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____________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

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______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_____。

培养10min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_______的变化。

(3)实验结果:

如图,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______表示A组实验数据。

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产生__________溶解氧。

(4)实验结论:

纳米银能抑制_________,且对________的抑制更为显著。

29.(13分)下图甲是利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图乙是用图甲中A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小球藻净光合速率与光质、CO2浓度关系(不考虑光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蓝藻相比,小球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两者都是自养生物,这与它们都能______。

(2)图甲B组实验时,向试管中通入18O2,则一段时间后,在小球藻呼吸产物中出现含18O的CO2,试解释这种CO2产生的过程___________。

若在密闭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图甲中A、B两组试管中氧气的变化,初始氧气浓度均为300mg/L,24h后,A组试管氧气浓度为500mg/L,B组试管氧气浓度为116mg/L,则A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速率为___________mg/L·

h。

(3)依据图乙曲线,当小球藻处于黄光、CO2浓度为300μL·

L-1时,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当小球藻细胞由曲线中b点状态迅速转移到a点状态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5含量将会__________。

若用绿光替代黄光一组的实验,则所得曲线位于原曲线____________(之上/之下/同位置)。

(4)据图乙所示实验结果,为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B)答案

1.【答案】B

【解析】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

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的因素有:

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

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2.【答案】B

【解析】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如果把化学反应比作驾车翻越一座高山,加热加压相当于给汽车加大油门,用催化剂则相当于帮司机找到一条穿山隧道,即用催化剂就相当于使原来反应的“难度”降低了,因此A项和D项的比喻都是比较合理的;

C项中二氧化锰就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这个比喻也是恰当的;

而给汽车加大油门相当于反应中的加热、加压,因此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

综上分析,B正确。

3.【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甲可知,在最适温度之前,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A正确;

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空间结构破坏,酶失活,B正确;

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恢复,C正确;

过高的温度使酶失去活性,且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恢复常温,酶的活性不能恢复,D错误。

4.【答案】A

【解析】附着有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进入液面之时即开始了反应,故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反应时间(t3-t1)的长短来表示,A正确;

酶具有高效性,其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因此用附着等量FeCl3的滤纸片做实验,反应时间(t3-t2)变长,B错误;

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且分解速率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会对酶的催化分解造成干扰,因而该装置不可用于探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pH,过氧化氢酶有可能失活,就不会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滤纸片会接触烧杯底部,D错误。

5.【答案】A

【解析】H2O光解释放O2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光能,A错误;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例如唾液淀粉可作为催化剂,催化淀粉水解;

也可以作为底物,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B正确;

细胞中催化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酶不一定位于线粒体内,例如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在质膜上进行,C正确;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正确。

6.【答案】B

【解析】ATP转化成ADP的过程是水解,会消耗水,不产生水,A错误;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B正确;

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的核糖,C错误;

细胞中主要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提供,细胞中处理ATP供能,还有CTP,GTP等,D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能荷的公式,当细胞内全部AMP转换为ATP时,能荷值为1,当细胞内全部ATP转换为AMP时,能荷值为零,因此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A正确;

叶肉细胞光反应合成的ATP可用可以用于叶绿体自身的合成代谢,不只是暗反应,B错误;

细胞吸收Mg2+是主动运输,会消耗ATP,能荷较高,C正确;

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ATP的彻底水解产物有腺嘌呤,核糖,磷酸,可能用于RNA酶的合成,D正确。

8.【答案】A

【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因此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的浓度无关,A正确;

由物质运输速率受氧气浓度影响可知,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酶抑制剂可使物质运输速率减慢,B错误;

A点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2由两种呼吸方式共同产生,C错误;

小鼠是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D错误。

9.【答案】A

【解析】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体积相同,A错误;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消耗的葡萄糖量不同,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1:

3,B正确;

飞翔鸟类的胸肌细胞代谢旺盛,所消耗的能量比不飞翔鸟类多,C正确;

细胞呼吸实质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生成ATP,D正确。

10.【答案】D

【解析】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时,所需能量并不都是由ATP直接提供,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管腔内的液体中重吸收氨基酸,是利用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储备,来完氨基酸的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A错误;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H2O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葡萄糖,一部分来自水,B错误;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若污染物Q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则对无氧呼吸也有影响,C错误;

细胞的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没有ATP的产生,D正确。

11.【答案】C

【解析】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种群数量将会上升,但由于葡萄糖的减少,所以不会持续上升,A错误;

T1~T2时段,一方面,酵母菌数量多,分解掉的葡萄糖量增多;

另一方面,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故达到维持酵母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时需消耗的葡萄糖的量大大增加,B错误;

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毒物质(如乙醇)的积累和培养液pH的变化等有关,C正确;

实验中只有乙醇的变化曲线,因而此实验结果无法证明酶母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产生CO2,D错误。

12.【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A正确;

检测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若产物有酒精,会变灰绿色,B正确;

Ca(OH)2溶液可用嗅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来检测二氧化碳,C正确;

实验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因为呼吸过程会释放能量,D错误。

13.【答案】B

【解析】装置一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说明进行了有氧呼吸;

装置二中,由于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和消耗O2体积相等,故有色液滴向右移动的数值可表示无氧呼吸速率。

若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当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①②过程,A正确;

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进行了产生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即酵母菌进行了图示中①③过程,B错误;

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所以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①②和无氧呼吸①③过程,C正确;

①②为有氧呼吸,在人体中进行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①③为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

14.【答案】D

【解析】bd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A错误;

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氧气消耗量始终等于二氧化碳生成量,B错误;

人无氧呼吸中有机物中大部分能量在不彻底的分解产物乳酸中,C错误;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A正确;

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中储藏,B错误;

温室大棚中,夜间可以通过适当降温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异养厌氧型细菌,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正确。

16.【答案】C

【解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酶如消化酶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有特定的功能,而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胞内酶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