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C.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8、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A.广州B.深圳C.珠海D.汕头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中“一个中心”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0.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上个世纪80年代初,山东有个农民对当时推行的一项政策由衷赞叹:
“真神!
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那堵墙也给拆掉了,真是叫人喜欢。
”他夸的这一政策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人民公社化
C农业生产合作社D土地改革
12.改革开放首先是在:
()
A城市B农村C沿海地区D国营企业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内地
14.在一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该城市就是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
15.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1978年3.68.1
2000年1024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1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
A.发展我国经济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引进外国资金
17、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办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这种局面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8、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19、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确的理解是: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B.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C.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D.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20下列各选项是邓小平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实行改革开放
③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
二、填空题(24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
2.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3.现在,我国对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形开放的格局。
4.改革开放,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对的改革。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两个基本点指
和。
6.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提出关键是,才是硬道理。
7.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并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具有重要意义。
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4)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2)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平反的人物是
(3)中共十四大形成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4)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
五.材料分析题。
(共8分)
《走进新时代》歌词如下: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回答问题。
(5分)
①“中国命运从什么时间开始自己主宰?
(1分)
②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③“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人物是(0.5分)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人物是(0.5分)
带领我们走进的新时代的人物是(1分)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请根据下列揭示写出相关内容。
(3分)(结合前两个单元知识)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
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
。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
2.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
6分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
材料二
请回答: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2分)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请在横线处写出英文字母代号)(1分)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
3.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请简述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次会议后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分)
(2)历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为什么?
(3)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而后在城市全面展开。
请说出改革后,党和政府为改变原有的生产管理体制,在农村和城市实行的责任制。
(4)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
4.阅读下列材料,答问题10分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中国印度美国
钢产量(千克)2.374538.3
发电量(千瓦时)2.7610.92949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注:
竖轴数字为100、200、300、400,右数第2条矩形数值为329)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1-5BBCAB6-10BAABB
11-15ABCBD16-20ADCDC
二.填空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宪法社会主义特色
3.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4.国有企业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6.发展经济发展
7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9.邓小平刘少奇江泽民毛泽东
三.材料分析题
1.
(1)。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1)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B
(4)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3.
(1)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邓小平
(2)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都纠正了“左”的错误
(3)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城市实行经营责任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
(1)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个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答“左”的错误的影响)。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1992年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