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上《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苏教版科学三上《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三上《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
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
一起看投影,辩认一下是什么材料?
这个步骤是让学生接触自己身边最常见的东西,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
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
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
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看教材40、41页对材料的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感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见材料,你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学生讨论汇报。
4、师:
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通过研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按来源材料可以分为天然和人造两大类。
认识一些人造材料的来源,即了解一些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关系。
同时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感受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
1、谈话: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4、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吗?
只有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形成“研究共同体。
”
五、了解一些新型材料
1、师:
刚才我们了解许多常见材料的知识,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查找有关材料的资料,你们说说都知道哪些新型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新型材料。
3、教师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让学生阅读、研究。
4、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许多东西不是用单一的材料制造的,而是用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
关于材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研究些什么?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与展示,使课本的知识得到了扩展,也让学生大开眼界。
六、课后延伸
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让学生设计新型的材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想象出各种奇异的新型材料,增加了他们探究的自信心。
2、纸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3~45页。
教材分析
《研究纸》是材料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导引来激发学生研究欲望,用资料介绍推动研究欲望的高涨而产生实验探究的行为,以切实的研究实验满足学生认识纸性质的要求,最后结合生活和造纸时间教育学生节约用纸,呈现出调动探究愿望、满足探究愿望、实施愿望的推进型教育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纸的一般性质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了解纸的发展史和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约用纸。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研究中的发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各种纸若干、红墨水、滴管、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这里有个小谜语,请大家猜猜看,它是什么?
(投影出示: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打一文具)
指名生读谜面,猜谜底。
真棒!
这个谜语的谜底正是——纸。
(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纸。
猜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活动,采用这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脑先“动”了起来,引起了学生对纸的关心,起到了“聚焦”的作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遵循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二、观察纸
(一)指导观察方法
观察(板书)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的方法很多,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观察纸?
(学生交流时适时板书并指导:
看、摸、撕、拉、划……)
(二)仔细观察纸
师: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桌上的四张纸.(投影出示:
你在观察时发现了什么?
)(师读)观察时每种纸都要观察到噢,好,开始观察。
(学生观察纸,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
)
(三)交流观察结果
交流一下,你在观察时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也不少,其实你们交流的都是纸的一些性质。
(板书)纸有很多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纸的这样几种性质:
(板书出几个性质:
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表面和毛边,吸水性,透明度)
设计意图:
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认识水平和经验出发,是实施有效学习的根本保证。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孩子们平时却很少观察它,探究前让他们交流观察方法,然后投入到对纸的观察的探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富有儿童情趣,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到观察之中,观察后的交流能让学生体验到经历探究过程的快乐。
三、研究纸
(一)选择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
师:
小朋友们,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为了让每种性质都有小朋友来研究,老师想先做一个统计,想研究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的小朋友举手,(生举手)好,你们就研究第一种性质,那两个小组观察纸的表面和毛边呢?
哪些小朋友想研究纸的吸水性?
剩下的小朋友就比较纸的透明度了。
实验前我们先要制定实验方案,下面就请每组小朋友根据你们选择的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这可是很关键的一步哟!
制定时不光要讨论实验应该怎样做,还要考虑到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感觉有难度,可以参考科学书中第44页的实验方案,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同学准备与全班同学交流你们的计划,好吗?
(二)集体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体态语言:
学生坐正)现在我们来交流实验方案,交流时先说出你们要探究的性质,再说说你们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交流时请所有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这样你们在课上没有做的实验课后做的时候也知道怎么做,谁先来。
1.比较纸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
(生说实验方案,主要说到书中的几个步骤)
师:
说得非常有条理,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说实验步骤时教师演示实验步骤]
2.观察纸的表面和毛边
(指名学生交流)
3.纸的吸水性
滴水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纸的透明度
有没有想到其它比较纸的透明度的方法?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供大家实验时选择使用,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分析,把你们观察到的写到实验记录单上,实验完成后,要整理好实验桌,用过的纸收到抽屉里,然后坐好,好,请每个小组的靠过道的小朋友到前面来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三)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四)集体交流实验结论
好,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在实验中配合默契,观察得很仔细,现在把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好吗?
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1.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
生:
拉纸条后,其中一张纸条断了,另外一张也坏了一点儿,但没有断。
撕纸时一边好撕一点,另一边难撕一点。
纸是按纵向和横向裁下的,说明了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怎样?
2.表面和毛边
用眼睛看纸的表面时,牛皮纸的两面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白纸看上去很光滑,报纸的表面有一点点丝,餐巾纸的表面也不太平整。
用放大镜看每种纸的表面都有点凹凸不平的。
我们把纸撕开,观察每种纸的毛边,都有一些丝,不过餐巾纸的丝要长一些。
3.吸水性
在每种纸上分别滴上一滴红墨水后,餐巾纸上的水立即就扩散开了,报纸上的水也慢慢地扩散,白纸和牛皮纸上的红墨水没有怎么扩散。
这说明纸的吸水性不一样,有强有弱。
如果老师现在不小心把红墨水泼到桌上,你有什么办法帮老师很快地把泼的墨水吸掉吗?
为什么用餐巾纸?
4.透明度
我们把每种纸都对着亮光看了,餐巾纸的透明度最好,然后是白纸,报纸,牛皮纸的透明度最差。
这说明不同纸的透明度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坏了,要在窗户上糊纸,你们觉得用哪种纸比较好,为什么?
小朋友们探究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纸得性质还有很多,有兴趣得话课后可以继续探究纸得其它性质。
设计意图:
方案设计在科学探究中占据中核心地位,虽然本节课的方案设计显得比较简单,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还不是很多,但作为科学的起始年级,教师这种暗示方案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的意图十分清晰,这对于学生今后更加有效的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保证。
另外不管是交流实验方案还是实验的结论,一定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一种触动,倾听伴随科学探究的始终,让学生细心地听,才能有效掌握科学知识。
学会倾听是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一直保持对这一习惯的关注。
四、课内延伸
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与纸有关的一些小常识,大家想看吗?
我们首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课件)
看过了古老的造纸术,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的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大家看这幅图。
(投影图片)
从今天的学习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自由说)
老师这里有一道算术题,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出示数学题)
一张最普通的贺卡要消耗10克优质纸张,每10万张为1吨,合4.8~5.2立方米木材,相当于5棵20年生的树。
如果生产1000万张贺卡,将要砍掉多少棵这样的树?
在这一环节中,安排的观看视频和图片的活动就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
通过计算一道算术题让学生明白要节约用纸,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
3、纺织材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6~48页。
《纺织材料》是在研究《纸》这课后来展开学习的,同为常见材料的次级研究主题。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要认识我们身边的常见材料——纺织面料,通过触摸感觉,吹气、滴水等简单实验活动,增加对布料的感性认识,再从布料的纹理、厚薄、软硬等细微处研究布料的基本性质(吸水性、防水性、透气性、牢固程度),最后利用布料的性质加上合理的想象设计出未来高科技、高性能服饰。
另外本节课以学生掌握了对纸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注重方法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将知识的运用引入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活学活用。
1、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并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3、通过学习是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可以发明创造出新材料。
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性质差异。
如何正确比较纺织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准备:
1、各种纺织材料的样本、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2、收集有关衣料的文字、图片、标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今天来了两位客人,(出示书中46页的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时期的人吗?
他们穿的是什么?
为什么不穿我们这样的衣服呀?
知道最早做衣服的布是什么样的吗?
2、那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说自己的衣料,师重点板书(棉布、毛、丝绸、合成纤维)
这些衣料都是纺织而成的,现在的纺织材料种类很多,可以利用他们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物品。
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纺织材料。
(板书:
纺织材料)
3、提问:
你知道纺织材料是怎样发展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所介绍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对衣服材料的已有经验”,激活学生的记忆储存,在学生“已知经验”与“未知知识”之间找到联系点。
把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
观察布料,了解来源。
1、学生观察、比较
同学们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认一认上面的标志,你知道这些衣服是由什么纺织材料织成的吗?
学生分组进行,通过纺织材料的标志来识别不同的纺织材料。
小组合作,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训练学生利用资料进行判断辨别的能力,动手归纳整理能力。
2、师:
你知道这些纺织品的主要用途吗?
学生汇报。
3、认识纤维及纤维的来源
(1)从棉布中抽出这样一根像丝一样的物质——纤维,那么这些不同的纤维材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讨论后课件出示。
小结:
像棉花、羊毛、蚕丝这样的材料,我们都称它是天然材料,那么棉纤维、毛纤维、丝纤维,我们就称之为天然纤维,而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它是一种化学纤维,生活中称之为化纤。
因为这些不同的纤维材料才制成了不同的纺织材料,那么关于纺织材料,你都想做哪些方面深入的研究呢。
让学生说出纺织品的主要用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事对纤维的介绍,补充了学生的前概念以及已有知识。
三、比较布料,认识特点。
1、出示实验工具,思考利用这些工具可以研究纺织材料的哪些特点?
2、学生自由选题,组成小组,快速分工,明确组员职责。
围绕以下问题讨论:
(1)你们组对什么布料的什么特点最感兴趣?
(2)准备怎样做?
(3)研究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怎样解决?
(4)实验时具体需要哪些工具?
3、活动时督促学生确保第一选题的研究有序全面,有时间再商讨其他问题。
研究时做好记录,组内一件分歧时可小声争论,不一致处做好记号,以备交流时提出。
4、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做之后,让学生整理实验桌,加强规范实验的教育。
组织学生交流发现,每组推出一位同学将本组的发现告诉大家。
围绕以下问题促进学生总结、反思探究:
(1)你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与你想象不一样的现象?
(2)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发现吗?
(3)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5、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注重亲历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设计未来的服饰
1、介绍不同纺织材料的服装。
2、交流未来服饰。
学生组内交流想法。
3、发挥想象设计服装
利用丰富多彩的媒体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外得到延伸。
4、金属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9~50页。
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它与前两课相比,探究目的有所不同。
本课引导学生主要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即研究的是共性,形成的思维是归纳;
而前两课研究的是个性,形成结论的思维方式是比较。
本课在结构上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金属物品的金属属类,然后由此提出问题:
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接着介绍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逐一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基本特征,最后,以拓展的方式在补充常见金属性价比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水平。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知道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以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探究金属的共同特征。
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
师准备:
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烧杯、热水、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等供分组实验用。
生准备:
金属小物品3—5件。
一、认识常见的金属制品,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用金属制作它们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样东西,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你是根据什么辨认的?
学生介绍:
饭勺是用铝做的,钥匙是用铜做的,钉子是用铁制的。
是根据颜色辨认的。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
2、谈话: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金属制品。
人们对金属的利用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早在6000多年以前,人们就学会了制造比石器锋利的铜刀等铜制工具。
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
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压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3、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用金属制作它们?
小结并过渡:
金属到底具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我们来一起继续研究金属。
提出问题阶段,唤起了学生的前概念,提出“人们为什么要用金属制作它们?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观察、实验,研究金属性质
1、认识铜、铁、铝等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请同学们用眼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或用砂纸打光它们,观察到什么?
师生交流。
师小结:
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光泽,而木棒、筷子等非金属物品却没有光泽。
2、认识铜等金属都容易传热
学生把适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放入盛有热水的的烧杯中,用手拿着另一端,过一分钟后,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金属物品慢慢变热,而非金属物品未变热。
说明金属都可以传热。
3、认识铜等金属都可以导电
把不同物品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看小电珠是否能发光。
铁钉、铝勺等接入电路中能使小电珠发光,而木棒等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金属都可以导电。
4、认识铜等金属都有延展性
把不同物品分别放在铁砧上用铁锤捶打,看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铁钉等金属都被捶扁了,变宽变长了,而木棒、粉笔被捶破了。
说明金属都能被捶扁变长。
5、归纳金属共性,给出“金属”概念
(1)、引导学生分步归纳:
铜、铁、铝等都有光泽;
都可以传热;
都可以导电;
都能被捶扁、捶长。
(2)、引导学生全面归纳:
这些金属材料都具有金属光泽,都具有传热、导电、延展的性质。
(3)、金属:
人们把具有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的物体归为一类,叫做金属。
研究金属的性质时,注意了引导学生对研究活动进行设计,包括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这些都是对比实验时要思考的问题。
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后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
三、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铜它的性质与价格紧密联系的
1、金属的性质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除了我们刚才探究发现的光泽、导热性能、延展性等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性质,比如强度、轻重等。
不同金属各方面的性能是不同的。
2、学生阅读书上的表格,学习看懂图示,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讨论: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那种金属强度最高?
哪种金属最重?
哪些金属延展性比较好?
哪些金属价格昂贵?
根据上面的资料想一想,制作下面这些物品你会选择哪种金属呢?
为什么?
(锅、易拉罐、项链)
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同它的性质和价格紧密联系的。
性质决定应用。
合理选择金属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当然,如果选择不正确,则很有可能带来灾难。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让学生阅读表格,说明对金属性质的研究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金属的使用还要考虑价格因素、是否有害等,让学生明白,对每一种金属制品的选材要综合考虑,以期打到最优效果,使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思考。
四、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提问: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课后请你收集一些你认为是金属的东西,检验一下是否具有金属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