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0136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很低。

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

2005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7.7万亿,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1352美元排在世界112位,考虑到基尼系数,我国有70%的农村人口总体尚未实现小康。

我国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

(2)不平衡的小康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大差距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

按照《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标准》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有15个省市区小康实现程度在90%以上,9个省市区在80%——90%之间,7个省市区小康实现程度不到80%。

东部地区实现小康程度为97.86%;

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

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东部及沿海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大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经提出“迈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差,困难多,现有小康社会的水准客观上要低一点,还有一个保持和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采取沿海与内陆的不平衡梯度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向东部的沿海地区倾斜,使东部地区在原本就好的基础上更快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快最先富起来的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东部地区,如果按人均GDP折算成不变价,再按8.5%的增长速度推算西部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12年和3年。

比较地区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状况和水平,西部落后东部和中部各为3年和2年时间。

实现小康程度最低的七省都集中在西部,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困难最大的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

在收入分配差距比较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常用基尼系数的测量方法。

基尼系数以洛伦茨曲线为基础计算出的判断收入分配程度的指标,在系数在0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等;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0.4,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们以史为鉴,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黄巾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当时社会的基尼系数都已经超过了0.4这个数值。

我们现在的贫富差距很大,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仇富”心理,这都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是1:

1.8,到了9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比是1:

2.5,到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1:

3.2。

这个收入差距的比值也只是我们理论上的测算,并不完全反映真实的差距。

例如:

(1)农村的收入有70%左右是实物收入,我们在计算这部分收入的时候,只是按市场的一般价格来计算的,实际因素考虑的并不多。

粮食是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粮食在收获、存储、运输、交易的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民的收入,我们并未计算在内。

(2)主要体现在税收上。

从公元前594年开始征收的农业税,截止今天才刚刚取消。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新中国征收的农业税比较任何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制度都有所减少,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农民本来收入就很少,还要交税,虽然城市人口也要交税,但是有一个固定的征收点,况且相当于农村人口收入的城市人口根本就不需要交税,所以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又拉大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

(3)教育也是拉大城乡收入的重要因素。

我们国家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个9年义务教育在城市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个别人可能为子女交了一定的费用,一般属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择校费,另一种是学校乱收费。

)而农村的义务教育是要收取费用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此外考虑到社会公共品的占有、医疗、社会福利等综合因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是6到8倍,甚至更多。

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了很高的速度,平均保持在9.6%,有时甚至达到了10%以上。

在我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同社会发展的缓慢出现了巨大的矛盾。

我国有占世界1/5的人口,而我们国家的公共医疗设施仅占世界的2%,这仅有的2%的公共医疗的分布还及其不均衡,其中80%在城市,占全国人口3/4的农村仅有20%。

2003年我国爆发了“非典”,我们在控制疾病流行蔓延的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国家公共医疗存在的巨大问题,一个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县仅有两台呼吸机,所以在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严格控制“非典”蔓延到农村,如果非典蔓延到农村,后果简直不堪想象。

“非典”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此外,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以及健康素质都不同程度的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

目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还很不健全,政治行为和政治意识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相对落后。

有数据统计,我国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足8年,而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相信周公解梦,每三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相信星座命运,每两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相信不同形式的封建迷信。

而每40个中国人当中都没有一个具备最基本的科学文化常识。

虽然我国重视教育,文盲和半文盲的人口数量已经在我国迅速减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21世纪这样一个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人口基本素质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仅仅是可以看书写字,新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技能,包括可以使用现代化的通讯和电子设施,可以识别基本的图例、符号等。

因此,我们的教育面临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另外,党的十六大报告还第一次指出了,人民身体健康素质成为了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要求我们革除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健康的体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以上都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解决的平衡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2.到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3000美元。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规律,在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

牛文元概括:

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

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

一种是搞的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在工业化、现代化;

另一种是搞的不好,往往出现贫富差距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我们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基本相当于我国现在的水平,这两个国家都能够把握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处理好新产生的社会矛盾,抓住机遇使国家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同时期的拉美许多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也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甚至更早达到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这些国家没能抓住机遇,相反,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应运而生,以至于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拉美陷阱”。

为什么会有以上的“拉美陷阱”出现?

分析原因,主要是收入提高,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要求我们的产业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我国居民在居家生活中有“三大件”。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当时我们的收入以百元计算的时候,“三大件”主要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收入以千元计算的时候,“三大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指冰箱、彩电、洗衣机。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的产业结构也要发生变化。

可以看到近年来,我们身边的一些手表厂、自行车厂、缝纫机厂纷纷倒闭,主要是没能跟随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比如浙江“飞跃”缝纫机厂这样的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生产理念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们生活水平较低的时候,缝纫机主要作为生产工具,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概念中“傻、大、黑、粗”的缝纫机已经变成了美观、安全、漂亮的制作手工或消磨时间的玩具了,因此,这些调整了产业结构的生产厂家就在新时期能够更加壮大的发展。

到了21世纪,我们生活的“三大件”又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住房、汽车、教育或者说是现在的电子通讯设施。

总之,在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产业结构也必须要进行调整。

因为收入在提高,同时新的矛盾也在产生,这也符合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改变执政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从体制改革上说,我国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3年我党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不是简单的修补、不是收尾,是攻坚。

虽然我们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还需要挖掘。

比如我们的国企改革。

我们的国企改革已经搞了很多年,但是到目前还没有结束,还存在着大量问题,主要是体制、机制、产权问题。

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如果说我们的国企改革有困难的话,那么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我们的国企改革可以说是政府改企业,而政府机构改革则是政府自己改自己,过去我们有句老话叫“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国企改革遇到困难就可以看到,我们即将全面开展的政府机构改革的难度。

此外我们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是关键。

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且有大部分是农民,我们不可能说是建立一个有8亿农民的市场经济。

因此农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必须实现村民的市民化,使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

这就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和健全的体制,有助于把农民推向市场。

我们要使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不能“造城”,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我们经常说“城市”,实际是先有市后有城,如果没有市场基础的话,片面追求城市化,那只能靠建高楼大厦、柏油路面来搞形象工程,而农民没有能成为市场真正的主体。

我们要推进农村城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国现在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年,全国95%以上的文盲半文盲都集中在农村,在南方流传这样的顺口溜“要打工,上初中。

”我们可以试想,只拥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况且实际未必达到初中)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大潮中,怎么会不沦为弱势群体。

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证券市场等等,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

熊比特说过:

“企业家是资本主义的灵魂。

”其实,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同样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企业家,这也要求我们建立可以产生企业家的体制,我们要培养企业家而不是任命企业家,只有产生真正的企业家才有创新,才有品牌。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5年,所以必须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我们搞体制改革面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我们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战胜改革中的困难。

4.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以加入WTO为标志

(1)有选择的开放——全方位的开放

(2)政策性的开放——WTO法规里的开放

(3)单纯引进来的开放——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

十六大后,我们党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工作路线,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

“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这“四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出现的问题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

1.人口多、资源少、生产力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人口众多,最突出的问题是劳动力众多,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每年失业600多万,城市统计需再就业人口770多万,这样每年有2300多万人口等待就业。

而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已经从70万下降到40万左右,所以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增长给我们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方面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又不得不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样的矛盾使我们的发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以上仅是城市就业问题,并不包括农村。

我国农村有4.5亿劳动力,耕地19亿亩。

我们按照平均每人耕种10亩土地计算,那么有1.9亿农村劳动力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还有1.2亿农民工,共计农村就业人口为3.1亿左右,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农村还有1.4亿人口存在着隐性失业问题。

(2)资源少,环境容量小。

水资源基本情况。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是咸水,2.5%是淡水。

在2.5%的淡水中,70%以冰川形态存在于南北极,近30%在地下,0.26%存在于河流中,可供人类利用。

我国目前的废水总排放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我国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在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50%。

我国现有耕地19亿亩,人均耕地1.4亩,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

最低人均耕地面积0.8亩,我国现有666个县的人均耕地低于这个警戒线,463个县人均耕地低于0.5亩。

而且还有3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漠化、荒漠化甚至是石漠化。

除此以外,包括煤炭、石油、电、铜、铁等各种资源都相对不足,并且浪费严重,极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经济增长方式“五高”、“五低”

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率;

高排放、低循环;

高产值、低技术;

高速度、低效益。

我国资源利用率过低。

我国每新增GDP一块钱比世界其他国家多消耗3倍以上、比日本多消耗13倍以上的能源。

2003年我国的GDP总量是14500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而当年我们却消耗了世界钢材的1/3,煤炭的1/3和55%的水泥。

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的资源重复利用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我国目前已经是生产的大国,我们是服装大国,家电大国,手机大国,甚至是IT大国。

但是存在突出的矛盾是:

我国是生产的大国,但是却很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缺少品牌,缺少独立的知识产权。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创新。

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文明于世,科技也在世界历史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近1000多年来我们已经落后了,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前两次的科技革命,我们都没有参与,这是我们值得惭愧的地方。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当西方先进的技术传到中国,被我们的封建统治者讥讽为“奇技淫巧”。

当西方列强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的时候,腐朽的满清统治者,还在大声疾呼“骑射乃满洲之根本”。

有了这样的沉痛的历史教训也就更能激发我们炎黄子孙的创新精神。

现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倡导世界大分工,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这样的分工中我们能分到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无非是低附加值、高污染,别人不干我们干,我们要做世界工厂,而不是世界加工厂。

我们必须要有核心技术,中华民族必须要创新。

以上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所谓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一个完整的发展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什么发展(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前后,我们党对发展观点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出我们党看到了发展的必要和重要性。

2.为谁发展(发展的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

我们的发展不是为了速度而发展,不是为了效益而发展,更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

我们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过程。

我国现在发展的水平相对还比较低,但是这绝对不能影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

我们低水平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本质,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怎样发展(发展的途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是我们党的理论。

它是一个战略性的发展观,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观,是一个求实的发展观,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观。

首先,是积极的发展观。

虽然我们一直指出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我们要解决的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发展。

其次,是求实的发展观。

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往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动不动就是“大干、快上、力争上游”,动不动就是“掀高潮”,我们说如果没有低谷,也就没有所谓高潮,经济是基础。

如果经济建设忽快、忽慢,起伏不定的话,那么势必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再次,是辩证的发展观。

“全面”中存在辩证。

那就是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我们必须肯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工作的重心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而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

反过来,只有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才能拥有更高的积极性,投身到经济建设中。

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全面发展也存在着辩证关系。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以教训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公共医疗的薄弱,那么现阶段如果艾滋病的蔓延在我国不得到有效控制,再过几年,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协调”中存在辩证。

协调发展,不是同时、同步发展。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样的规律。

我国的发展也是如此。

比如东西部的差距,城乡的差距。

应该说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是允许差距存在的,没有差距就没有效率。

协调是优化,统筹是整合。

我们不能否定各地的优势和积极性。

“可持续”中也存在辩证。

(1)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应该说肯定要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我们讲科学发展,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不发展。

(2)代级关系。

也可以说是我们现代和子孙后代的关系。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发展,把资源环境都消耗了,应该多留给子孙后代。

但是我国已经落后很多了,近100多年我们都没发展,真正的发展也只有改革开放这20多年的时间,如果我们现在更好的发展可以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必须认识到以上的几种关系。

如果不能把握好这几方面的关系,也就无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的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形式”。

②我们从事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应当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坚持民本位,杜绝官本位的思想。

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人民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做好服务”的新型经济发展体制。

2.从人的本性需要研究经济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和西方经济学中或行为科学方面来入手,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3.现代、古代、资本主义,民本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在讲的以人为本和以往的一切民本思想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

我们认为人的本质是马克思定义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资本主义的民本主要是强调个人的利益。

我国古代的时候也强调过民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民贵君轻”,等等很多的封建思想都是时代的精华。

但是以往的民本,只是作为统治者夺取政权的手段,一旦统治者获得政权后,反过来又欺负老百姓。

我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不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

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是为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