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0090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奇海洋海产品附件祥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

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

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

头长大于体高。

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

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

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

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

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

尾鳍大、深叉形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

鲅鱼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肉质坚实紧密,呈锥子状,大概与它游泳较快有关。

除鲜食外,也可加工制作罐头和咸干品。

青岛人喜欢做熏鱼,鲅鱼是最佳选择,风味独特的熏鲅鱼,是佐酒下饭的美味佳肴。

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克多、脂肪2.5克,肉坚实味鲜美,营养丰富。

其肝是提炼鱼肝油的原料。

蓝点马鲛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Japanesespanishmack—erel,日文名为サヮラ。

输往国别和地区:

日本,香港、澳门。

出口口岸:

辽宁、河北、大连、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鲅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鲅鱼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

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

三、舌 鳎

舌头鱼学名舌鳎(舌鳎科)Cymoglossusrobustus舌鳎俗名:

目鱼、鳎米、舌头、牛舌、鳎目、龙力、海秃、细鳞、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板、鞋底鱼、牙杈鱼、左口。

中国常见种类有短吻舌鳎(Cynoglossusabbreviatus)、焦氏舌鳎(C.joyneri)、宽体舌鳎(C.robustus、半滑舌鳎(C.semilaevis)。

在我国各近海渔场均可捕获,海洋岛、石岛渔场为主要产地。

但鱼群不密集,在捕捞作业时多系兼捕对象,渔期夏汛为5~7月份,秋汛为10~12月份

体延长,甚侧扁,呈舌状。

成鱼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

吻突出,吻端圆钝。

口小、下位。

下颌常为吻部的钩状突所包围。

无眼侧上下颌牙细小,绒毛状,形成一牙带。

眼小,上眼不接近头背缘。

前鳃盖的边缘不游离。

背鳍和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

无胸鳍,腹鳍只见于有眼侧。

鳞细小,多为栉鳞。

仅半滑舌鳎和宽体舌鳎中少数种的有眼侧为栉鳞,无眼侧为圆鳞。

其余各种的两侧都为栉鳞。

有眼侧常具2~3条侧线,无眼侧具1~2条侧线,或无侧线。

舌鳎栖息于浅海底层泥沙底质海区,摄食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等。

体长通常不超过300毫米,体重50~200克。

繁殖期为3~10月,因种类而异,自南而北依次延迟。

在海湾河口附近产卵。

宽体舌鳎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

每百克内含蛋白质13.7克、脂肪1.2克且肉质细腻味美,尤以夏更汛所捕的鱼最为肥美,食之鲜肥而不腻。

红烧舌鳎鱼是有名的菜肴之一。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咸干品。

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四、偏口鱼

偏口鱼,即比目鱼,是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总称,包括鰜科、鲆科、鲽科、鳎科、舌鳎科鱼类。

偏口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

“偏口”和“比目”,都是对它们身体的最突出特征的描述。

偏口鱼种类甚多,在乳山以高眼鲽、石鲽、牙鲆的质量最好,名气最大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约600种卵圆形扁平鱼类的统称,又叫獭目鱼、塔么鱼。

见于热带到寒带水域,多为海产,生活于沿大陆棚中等深度的海水中,但有些则进入或永久生活于淡水。

肉食性,底栖,静止时一侧伏卧,部分身体经常埋在泥沙中。

有些能随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体色。

比目鱼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两眼完全在头的一侧;

另一特征为体色,有眼的一侧(静止时的上面)有颜色,但下面无眼的一侧为白色。

其他特征为沿背腹缘分别具长形的背、臀鳍。

鲽科(Pleuronectidae)100种,一般两眼位于右侧。

鮃科(Bothidae)约200种,两眼均在身体左侧。

其他主要科有鳎科(Soleidae)和舌鳎科(Cynoglossidae)。

比目鱼的体型各异,小型种仅长约10公分(4吋),而最大的大西洋大比目鱼(Hippoglossushippoglossus)可长达2公尺(7呎),重325公斤(720磅)。

许多种类如大比目鱼和大菱鮃,全是名贵食用鱼。

主要生存在太平洋西部近海;

在我国,黄海和渤海最多,东海零星可见。

乳山近海,是高眼鲽常年定居的地方。

高眼鲽,硬骨鱼纲,鲽形目,鲽科。

在乳山通常被称为偏口鱼、小嘴鱼。

这种鱼体长侧扁,一般长度20厘米左右、重量200克左右者居多。

眼大而突出,两眼均在头部右侧;

上眼位高于头背缘中线上。

两侧口裂稍不等长。

偏口鱼并非天生如此,刚出生的它们与父母完全不同,它们的眼睛是对称的长在头的两侧,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层。

大约长到半寸长时,它们的体形开始变化,一只眼上移动到头的另一侧,背鳍、臀鳍也向前长至头部,身体侧扁扭转,大约一百天后,才变成父母的模样,现在海底。

从此,体形怪异的偏口开始了它的潜伏在海底的生活。

它们靠侧扁的身体和尾部上下摆动前进,常常是在夜间出来偷猎食物,多以海星和其它小动物为食。

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

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

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

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

有少数种类,在中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

肉质细嫩而洁白,味鲜美而肥腴,补虚益气,但不宜多食,有动气作用。

新鲜的牙鲆可以食用或者制作成罐头。

牙鲆的肝脏还可以提炼鱼肝油。

五、刀鱼

刀鱼(Estuarinetapertailanchovy),俗称:

刀鱼,刀鲚,毛花鱼,野毛鱼,凤尾鱼。

学名长颌鲚(Coiliaectenes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豚、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之一。

刀鱼又叫带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带鱼的体型正如其名,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

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

农谚有“春潮迷雾出刀鱼”,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

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

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

宋代名士刘宰曾有诗称赞:

“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以姜桂椒,末熟香浮鼻。

”刀鱼是镇江、靖江、江阴、张家港主要水产品之一,境内长江水域均可捕获。

前期刀鱼雄性多,体大,脂肪多;

后期雌性居多,体小,脂肪少。

“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

刀鱼和鲥鱼、河豚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

很奇特的是,此“长江四鲜”回流过上游镇江流域,下游过南通天生港开始,其口味就会奇异变化,身价大跌,虽说是共饮一江水,但是地道长江流域喜好江鲜食客不难分别出该鱼出水流域!

带鱼科的分布范围,包括沿岸水表层到上千公尺的深海,视不同种类而异。

其中,白带鱼盛产在中国黄海、东海至南海一带,包括台湾海峡,每年产量20万公吨左右,占全球带鱼80%的渔获量,可说是带鱼的故乡。

带鱼平时栖息於大洋或近海的中水层,休息时头上尾下,垂直静立於水中,不论白天或晚上应都有摄食行为。

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腹部有游离的小刺,它游动时不用鳍划水,而是通过摆动身躯来向前运动,行动十分自如,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

带鱼体长扁侧呈带状,头窄长,口大、且尖,牙锋利,既可前进,也可以上下窜动,动作十分敏捷,经常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鱼类。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尾巴为黑色,头尖口大,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带鱼为暖水性中下层回游鱼类,栖息于水深60-100m泥质海底。

主食毛虾、乌贼及各种鱼类,白天沉至深处,夜间上浮表层。

5-7月于河口外咸淡水区产卵,怀卵量3.5万-19.6万粒,浮性卵,产卵最适宜的水温为17℃~23℃。

秋末冬初,鱼群由背微南沿30-60m等深线进行越冬回游。

刀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带鱼全身的鳞和银白色油脂层中还含有一种抗癌成分6-硫代鸟嘌呤,对辅助治疗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有益。

经常食用带鱼,具有补益五脏的功效。

带鱼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常吃带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健美的功效。

鱼肉富含丰富蛋白质,可以帮助幼儿生长发育。

生病或身体有伤口时,吃鱼可以帮助恢复及愈合;

鱼肉中EPA及DHA可降低血脂质,免于心脏病威胁。

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

鱼类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矿物质。

有效成分每100克带鱼肉中,蛋白质有19克,脂肪有7.4克,其他营养成分未见特色。

带鱼的鱼鳞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纤维性物质(硬蛋白中)、6-硫代鸟嘌呤等有效成分。

保健功能带鱼肉含多种营养素,带鱼鳞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抗癌等等。

开发现状及前景科学家发现,饲以带鱼鳞油的大白鼠,可以降低血脂胆固醇且毛长得很好。

1986年日本的岸田忠昭教授指出,带鱼鱼鳞硬蛋白中含有的纤维性物质,可以抑制胆固醇,也可以抗癌。

六、鲶 鱼

鲶(Silurusspp)属鲶形目,鲶科,鲶属。

俗称:

鲶,鲶巴郎、郎巴。

鲶泥鱼、棉鱼,又称怀头鱼,鲶鱼,即“鲇鱼”。

鲶鱼有淡水种和海水种。

海水种称海鲶鱼。

鲇鱼同鲶鱼,又叫土鲇,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

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

中国各省均有出产鲶的同类几乎是分布在全世界,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中,但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里。

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

多数种类是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的淡水

鲶鱼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

下颚突出。

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眼小,被皮膜。

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

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

鲇鱼多黏液,体无鳞。

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

无脂鳍。

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

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鲶鱼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

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觅食活动频繁。

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功效:

鲇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文献记载:

中国自古就有食用鲶鱼的记载。

《食经》:

“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南北朝·

陶弘景:

“鲇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

”宋·

苏颂:

“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

”《本草纲目》:

“鲇鱼反荆芥。

”《随息居饮食谱》:

“鲇鱼,甘温,微毒。

痔血、肛痛,不宜多食。

余病悉忌。

”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9日报道,英国盲人妇女希拉·

彭福特近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度假时,意外钓到一条巨型鲶鱼,重近百公斤。

希拉和这条鱼目前都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

最佳食用季节:

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

适合人群:

适合一般人食用。

尤其以老、幼、妇女产后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

提示:

鲇鱼药食俱佳,以炖煮最宜。

鲶鱼体表黏液丰富,宰杀后放入沸水中烫一下,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去掉黏液。

鲶鱼与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或与中药荆芥同食,有可能对健康不利。

鲶鱼也是发物,有痼疾、疮疡者要慎食,最好不吃。

七、金枪鱼

金枪鱼(tuna),亦作tunny。

鲈形目(Perciformes)鲭科(Scombridae)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的统称。

见于世界暖水海域,与鲭、鲐、马鲛等近缘,通常同隶鲭科。

科内和种间都有相当大变异,分类也很不相同,权威对此意见不一。

金枪鱼类属鲈形目鲭科又叫鲔鱼,华人世界又称为“吞拿(鱼)”。

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

我国东海、南海也有分布。

同金枪鱼最相似的是鲣属鱼类,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鲣属腹部有4~6条黑色纵带,其它相近鱼种如舵鲣、狐鲣等有暗色纵带等。

而金枪鱼类,鱼体无任何黑斑,或深色纵纹。

金枪鱼腹鳍明显比舵鲣、狐鲣的长。

它的产卵期很长,产卵海域甚广,使得全年都有金枪鱼在各海域中产卵,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全世界的食家才得以享受它得鲜美滋味。

金枪鱼体呈纺锤形,具有鱼雷体形,其横断面略呈圆形。

强劲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鳍,鳞以退化为小圆鳞,适于快速游泳,一般时速为每小时30~50公里,最高速可达每小时160公里,比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还要快。

金枪鱼若停止游泳就会窒息,原因是金枪鱼游泳时总是开着口,使水流经过鳃部而吸氧呼吸,所以在一生中它只能不停地持续高速游泳,即使在夜间也不休息,只是减缓了游速,降低了代谢。

金枪鱼的旅行范围可以远达数千公里,能作跨洋环游,被称为“没有国界的鱼类”。

根据科学家研究,金枪鱼是唯一能够长距离快速游泳的大型鱼类,实验显示,金枪鱼每天游程可以达到230公里。

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金枪鱼栖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幼体的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以及鲣鱼都栖息在海洋的表层水域,一般不超过50米水深,而成体的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栖息水层比较深,大眼金枪鱼的栖息水层深于黄鳍金枪鱼。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类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

与之同时,金枪鱼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现代食品备受推崇。

目前它愈来愈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青睐,现将这种美食的十大功效介绍如下:

一是金枪鱼是女性美容、减肥的健康食品。

金枪鱼肉低脂肪、低热量,还有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食用金枪鱼食品,不但可以保持苗条的身材,而且可以平衡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是现代女性轻松减肥的理想选择。

二是能够保护肝脏,强化肝脏功能。

现代人因紧张的生活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过度疲劳造成的一系列肝病发病率日渐提高。

金枪鱼中含有丰富的DHA、EPA、牛黄酸,能减少血份中的脂肪,利于肝细胞再生。

经常食用金枪鱼食品,能够保护肝脏,提高肝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脏发病率。

三是防止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生命的威胁,食用金枪鱼食品可以降低血脂,疏通血管,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

四、有效降低胆固醇含量。

金枪鱼中的EPA、蛋白质、牛黄酸均有降低胆固醇的卓效,经常食用,能有效的减少血液中的恶性胆固醇,增加良性胆固醇,从而预防因胆固醇含量高所引起的疾病。

五是能够激活脑细胞,促进大脑内部活动。

DHA是人类自身无法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大脑正常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金枪鱼中含有丰富的DHA,经常食用,利于脑细胞的再生,提高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

六是能够有效的预防缺铁性贫血。

铁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金枪鱼的血合中含有丰富的铁分和维生素B12,易被人体吸收。

经常食用,能补充铁分,预防贫血,并能作为贫血的辅助治疗食品。

七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金枪鱼蛋白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食用金枪鱼既可以享受美食,同时又可以通过非药物手段补充氨基酸成分,有助于身体健康。

八是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成长期儿童食品的理想选择。

肌肉、骨骼、皮肤、毛发、血液等人体组织都离不开蛋白质。

金枪鱼蛋白质有肉类蛋白质所无法比拟的功效,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九是保持人体正常水分标准。

经常食用金枪鱼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盐分,平衡体内水分含量,保持正常的水分指标。

十是是绿色蔬菜的最佳伴侣。

金枪鱼的食用方法很多,与绿色蔬菜一起食用,味道更佳。

八、剑 鱼

剑鱼或称剑旗鱼,是一种大型的掠食性鱼类,也是剑旗鱼科剑旗鱼属的唯一一个物种1。

剑鱼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

全长可超过5米,体重可达500公斤。

特征是长而尖的吻部,占鱼全长的约三分之一2。

以乌贼和鱼类为食。

虽然剑鱼体型庞大,但其游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鱼类之一。

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西洋西部的美洲岸是箭鱼的主要产地。

在中国,箭鱼活动于东海、台湾海峡至南海辽阔外海,渔民在这些海域均有捕获。

体长达3米,质量可达900千克,上颔呈剑状突出。

吻长似箭,体粗壮,纺锤形,背腹面钝圆。

尾柄粗强,平扁,每侧具一发达的隆起。

头大。

吻由前颌及鼻骨组成,向前延伸,如箭状,平扁,眼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平。

口裂大,下颌较短。

成鱼无牙(幼鱼有细牙),鄂骨和舌上无齿。

前鳃盖骨边缘无锯齿(幼鱼具齿)。

成鱼皮裸露,无鳞表皮粗糙,侧线不明显,背鳍两个。

第一背鳍前部高,成三角帆状,自14鳍条后的各鳍条甚短,纳于背沟中,不外露。

第二背鳍短小而低,位于尾柄部,臀鳍两个,第一臀鳍较大,位于体的后部,第二臀与第二背鳍同形相对。

头及体背为蓝紫色,腹部淡黑色,无斑纹。

各鳍暗蓝色,具银色光辉。

青箭鱼的体色,头体部为蓝紫色,腹部淡黑色,通常被人称为青箭鱼。

它是一种大型的海洋上层洄游鱼类,体长通常在—米之间,大的可达米;

体重一般为—公斤,有的可达公斤。

青箭鱼体粗壮并向后延长,背腹钝圆,尾部细长平扁。

上颌由上颌骨及鼻骨组成,并向前延伸形成剑状吻部,坚硬而极锋利。

眼及口都较大,幼鱼两颌具齿,成鱼则无牙。

鱼体裸露,皮肤粗糙,侧线不明显。

背鳍个,分离甚远。

第背鳍形状有如三角帆状,第背鳍短小,与第臀鳍同形且着生位置相对。

它没有腹鳍,尾鳍深叉形。

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上层。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肉类高约10倍),是健脑的重要物质。

海鱼中含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是促进神经细胞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具有健脑作用。

九、青花鱼

青花鱼,学名鲐鱼,又称油胴鱼、鲭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巴浪、鲐鲅鱼。

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北可达鄂霍次克海。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

我国近海均产之。

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

秋讯为9~12月份。

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跨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

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

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北可达鄂霍次克海。

青花鱼鱼肉入药,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之功,用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肺痨损伤、神经衰弱等。

  青花鱼的心含细胞色素C、维生素C等,胃粘膜含透明质酸酶、维生素B12等,胰腺含胰岛素,精巢含鱼精蛋白,卵含磷脂、固醇、神经磷脂等,肝含维生素A、D等。

鱼油中富含EPA、AA、是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脑血栓及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成分。

  

十、龙利鱼

龙利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

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活鱼价格很高。

加之,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适合在目前养殖大菱鲆、牙鲆的大棚内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