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泄利药文档格式.docx
《中药学泄利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泄利药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前子有利水消肿作用,常配合茯苓、泽泻、冬瓜皮等,用于治疗各种水肿。
2、通淋闭:
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能利湿清热。
可用于因湿热下注,热结于膀胱、小肠而致的小便淋涩不畅,欲尿不出,不尿自滴,尿道疼痛,甚或小便癃闭,点滴难下。
常与茯苓、泽泻、滑石、木通、瞿麦、黄柏、萹蓄等同用。
3、疗目病:
本品甘寒能清热明目。
可用于肝火上升所致的目红、目肿、目痛等急性眼病。
常与清火、散风热的药同用,如菊花、桑叶、草决明、黄连、黄芩、蔓荆子、银花、密蒙花等。
车前子有养阴滋益肝肾的作用。
可用于因肝肾阴虚而致的两目昏暗、视力减退。
常与滋补肝肾药如生地、熟地、菟丝子、石斛、枸杞子等同用。
4、止泻泄:
治疗因湿盛引起的水泄,常用“分利”止泻法,即用利尿药引导水湿从小便排出而达止泻目的。
可将车前子与猪苓、茯苓、苡米、竹叶、白术、炒扁豆、炒山药等同用。
夏季小儿腹泻、大便如稀水状、多日不止者,可用五味异功散(党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加车前子3~9克、桔梗(0.9~1.5克,往往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止泻。
车前草利湿清热兼能凉血止血,可用于尿血、吐血、衄血。
滑石与车前子均能利水,但滑石兼能祛暑,车前子兼能益肝肾明目。
据近些年实验证明,车前子确有显著利尿作用,不仅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对尿素、尿酸、氯化钠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
另外,也有一定的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兼目昏、目赤、尿黄、尿少者。
车前子多入汤药煎服,因其含有多量的粘液质,故须用纱布包之入煎。
用量一般3~9克,特殊情况,也可用到15~30克。
抽葫芦
抽葫芦性味甘平。
功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治疗水臌(腹水)和水肿。
可单味应用,也可放入利尿方剂中使用。
例如配大腹皮、茯苓皮、车前子、车前草等,用于腹水。
配白术、茯苓、黄芪皮、冬瓜皮等,用于全身浮肿。
我曾用本品配合柴胡、黄芩、茯苓、泽泻、冬瓜皮、大腹皮、车前子、炒莱菔子、白蒺藜、水红花子、沉香等,用于肝硬化腹水,有几例收到满意效果,请参考试用。
入汤剂用量一般为12~30克。
单味煎水服用时,可用30~60克。
也可用本品焙研为细未,每次服9克,温开水送服,一日三次,连用十天左右。
大黄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故临床上常用它通便泻火、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
但最常用于泻下。
急性热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证见高热不退,下午热重,阵阵汗出,晚间神昏谵语,循衣摸床,腹部胀满、痞硬拒按,舌苔黄厚或黄褐焦黑,脉象重按有力,此为火热积结于肠胃之证。
这时可急用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攻下泻火。
患者泻下一、二次稀便,常可热退症除。
胃火炽盛的人,口舌生疮,口渴咽燥,齿龈肿痛,大便秘结或衄血、吐血者,可取生大黄一、二钱,用开水浸泡20~30分钟,取汁饮服,每日一次,连用二、三日,可通便泻火而使病愈。
凡大便干秘,数日不行的实证,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
热痢初起,由于肠胃湿热积滞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黄配黄连、木香、槟榔等,泻除肠胃积滞,其痢可止。
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大黄还有散肿消痈的作用。
凡痈肿热痛不消,可用大黄内泻毒热、推荡壅滞而使痈消肿散。
这时常与赤芍、归尾、银花、连翘、丹皮等配合应用。
例如:
大黄配白芷为丸内服,可治头背部的痈毒;
配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肠痈(阑尾炎)。
近些年来,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急性阑尾炎已收到良好效果。
大黄还可用以清热除湿。
例如治疗黄疸(阳黄)时,除用茵陈、栀子、车前子、黄柏等药外,再适当配入大黄,则可加速清热除湿和退黄疸的效果;
再如用大黄粉外撒,可治疗黄水疮、湿疹等。
女子由于内有瘀血而导致月经闭止不来,肌肤干燥失荣,瘦弱少食,小腹满,目珠青黯,盗汗等症(俗称干血痨),可用大黄蟅虫丸治疗,每服一丸,一日两次[大黄蟅虫丸是前人的经验方,市上有成药出售,以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干漆、虻虫、水蛭、蛴螬(金龟子的幼虫)、蟅虫(即地鳖)组成]。
大黄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妇女因血瘀而月经闭止不行者,可在调经药中加入大黄以活血通经。
另外,大黄配甘草还有止吐的作用。
我曾用生大黄配生甘草(大黄甘草汤),结合生赭石、旋复花、半夏、党参、槟榔等,治疗神经性呕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供参考。
黑白丑泻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积水。
大黄泻下,主要是推荡肠胃积滞、热结。
巴豆、大黄均为峻泻药。
但巴豆性热,大黄性寒。
大黄生用则泻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剂中,常用生大黄,且往往注明“后下”);
酒炒(或酒浸、酒洗)则能达身体上部而驱热下行,酒洗并能助其泻力(目赤、牙痛、口疮、胸中焚热者适用);
蒸熟则泻力和缓,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
炒炭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
大黄合芒硝同用,可使泻下之力增强而且快速;
配黄芩、栀子泻肺火;
配黄连泻心火;
配龙胆草泻肝火;
配生石膏泻胃火。
用量一般为1.5~9克;
但个别病例,有时也可用到12~15克。
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者,均不宜用。
遇有怵(音触,恐惧之意)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者,把汤药煎好后,可先用大黄1克、甘草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约过15~20分钟如不吐,再服原来的汤药即可不吐,已试多人,有效,附此供参考。
大戟
大戟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攻泻水饮,为逐水猛剂。
可应用于重症的水肿胀满、胸腹积水,肝硬变腹水等。
据近代报导也可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可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例如配芫花、甘遂、大枣(十枣汤),用于胸胁积水(胸腔积液);
配甘遂、白芥子(控涎丹),用于因痰浊水饮积蓄所致的胸脘痞闷,恶水不欲饮、心悸、气短等症;
配甘遂、葶苈子,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等。
大戟与甘遂不同之点,大戟能泻逐上、中、下三焦脏腑之水,甘遂能泻逐上、中、下三焦经隧之水。
两药常同时配伍应用,使停蓄在脏腑、经隧的水邪都能被逐出,大戟还有消肿散结、治痈肿疮毒的作用,如“紫金锭”(又名玉枢丹)中即有本品。
用量一般为0.6~1.5克,特殊情况可稍增多。
制成散剂或丸剂应用。
本品有毒,有峻泻作用,体弱者和孕妇忌用。
服用中如出现咽部肿胀、呕吐、或眩晕、痉挛等,为中毒的症状,应停药,本药反甘草,不能与甘草同用。
冬瓜皮(附冬瓜子)
冬瓜皮甘寒,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
常与桑皮、茯苓皮、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
因其性寒,常配用一些生姜、姜皮、陈皮等,以防其寒。
冬瓜子味甘微寒,功能排脓利湿,降痰清肺,润燥导滞。
可用于肺痈,肠痈,肺热痰多的咳嗽和大便干燥。
治肺痈(肺脓肿)常配合桃仁、桔梗、生苡米、芦根等同用。
治肠痈(阑尾炎)常与生大黄、丹皮、苡仁、连翘、赤芍、败酱草等同用。
治肺热痰多,常与知母、贝母、瓜蒌、杏仁等同用。
用量:
冬瓜皮一般为15~30克,病重者也可用到60克。
冬瓜子一般为9~15克,治肠痈、肺痈有时可用到30克。
脾胃虚寒,大使溏软者不宜用。
冬葵子
冬葵子甘寒滑利,能利尿、滑肠、通乳。
配车前子、猪苓、茯苓、瞿麦、萹蓄、滑石,可用于小便淋痛、尿少、尿频兼有大便燥结之症。
配通草、王不留、炙山甲等,可用于乳汁不通。
配漏芦、瓜萎、白芷、赤芍等,可用于乳痈初起。
近些年来,曾利用本品有滑利通窍的作用,配合金钱草、海金沙、牛膝、泽兰、泽泻等,用于泌尿系结石,有一定帮助。
例如一患者,两天来右下腹部剧痛,疼痛向腰部及尿道放射,尿短赤而痛,大便干。
舌苔黄,脉滑数。
诊断为湿热淋兼砂石淋。
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
经用:
冬葵子15克、牛膝15克、泽兰、黄柏各12克、泽泻9克,猪、茯苓各15克,金钱草30克、萹蓄12克、生大黄6克、乌药6克、瞿麦12克、黄芩10克。
水煎服。
共服两剂,在排尿时,排出黑褐色结石两小块(小些的如大米粒大小)而痊愈出院。
仅供参考。
车前子清利湿热而通淋,兼能利湿止泻。
冬葵于滑利达窍而通淋,兼能滑肠通便。
王不留通行血脉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滞而通乳。
用量一般为6~9克,特殊情况也可用到15~30克。
本品为滑利通达之品,故孕妇及无实邪者不宜用。
番泻叶
番泻叶味甘苦,性寒凉,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泻下药。
治疗火热内结的便秘,可取本品5~7克,用开水浸泡约半小时,取汁分两次饮服,隔4至5小时服一次(服第一次如即泻下,第二次即可停服)。
习惯性便秘者,可于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即可。
本品小量使用可清除胃热而开胃进食,适量应用可泻下通便,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甚或呕吐。
通便泻下一般用3~7克,或用水泡服或入汤药煎服。
番泻叶的泻下作用,可通过乳汁使哺乳的小儿泻肚;
本品还有使身体下部充血的作用。
故授乳妇忌用;
妇女月经期、孕妇及有痔疮者都不适用。
防己
防己大苦辛寒。
功能利水、祛风,通行经络,泻下焦血分湿热。
本品配黄芪、桂枝、白术、茯苓等,用于风水(头面、四肢浮肿,兼有恶风、骨节疼痛,脉浮)、皮水(四肢水肿明显)证。
例如防已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茯苓、桂枝、甘草)等。
这时可适当加用麻黄、桑皮、冬瓜皮等兼以宣肺利水。
配威灵仙、苡米、羌活、独活、红花、赤芍等,可用于风湿痹证的关节肿痛、肢体挛急等症。
配木瓜、苡仁、地龙、牛膝、槟榔、茯苓等,可用于湿热郁滞而致的下肢浮肿、疼痛、脚肿,湿脚气等症。
配木通、泽泻、猪苓等,可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等症。
防己有汉防己和木防已两种,作用大致相同。
但仔细分析,也微有不同,一般说汉防已偏于祛湿利水,治下焦湿热,下半身水肿,湿脚气时适用;
木防己偏于祛风通络、止痛,治上半身水肿及风湿疼痛时适用。
若处方上只写防己,药店一般习惯即给“汉防己”,如须选用木防己时,药方上一定要写明“木防己”。
通草甘淡,祛气分之湿热。
防己苦寒泻血分之湿热。
木瓜酸温,化湿兼能舒筋活络,善治筋挛,足痿。
防己苦寒,利水兼能通络泻热,善治水肿,脚气。
据近代报导,木防己有治各种神经痛的作用,可用于肋间神经痛、结核胸痛、各种肌肉痛、肩凝、闪挫、胃痛、月经痛等。
用量一般3~9克。
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使用,恐害胃伤中。
近代报导汉防已用小剂量可使尿量增加,用大剂量反使尿量减少。
本品性善行,阴虚及无湿热实邪者忌用;
热在气分者也不宜用。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
主要功用有三:
1、利水除湿;
2、宁心安神;
3、益脾止泄。
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
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
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
配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
配瓜蒌、川椒目、桑皮、苏子、葶苈子、橘红、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
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
例如配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肝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
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气弱等证。
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香、吴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现脾虚、中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
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
主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
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0.6~0.9克冲服)等同用。
猪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于补正。
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
祛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于补益剂中。
茯苓一般指白茯苓而言。
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于清热利湿;
抱松根而生者,称茯神,偏于宁心安神;
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挛;
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
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肝祛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15~30克,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9~12克。
茯苓皮可用15~30克。
茯神木可用15~30克。
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甘遂
甘遂苦寒,有毒。
功能泻逐水饮,是逐水猛剂。
可用于重症腹水、胸水、水肿的实证。
例如配黄芩、木香、砂仁等,用于水臌(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等)。
配芫花、葶苈子、杏仁等,用于水饮停聚胸胁(胸水)。
配芒硝、大黄,用于外感邪热与内蓄水饮结聚于胸胁脘腹之间(结胸)。
配牵牛子,用于水肿腹满(肾性水肿)等等。
本品入肺、脾、肾三经,能逐泻上中下三焦之水邪痰饮,使水从大便泻出。
可以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
本品所含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多作为散剂或丸剂使用。
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也较大;
煨甘遂泻下作用较弱,毒性也较小;
用醋炙后,可减缓其泻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
本品反甘草,与甘草同用则毒性增强。
生甘遂0.3~l克;
煨甘遂、醋炙甘遂1.5~3克。
宜先从小量开始,根据情况渐渐加量。
本品为逐水峻泻剂,泻力猛烈,虚证、体弱及孕妇忌用。
海金沙
海金沙甘淡性寒,有利尿作用,能清利小肠与膀胱湿热。
主要用于各种淋病。
配石韦、萹蓄、木通、猪苓、茯苓、泽泻、黄柏等,用于热淋;
配冬葵子、金钱草、滑石、车前子、猪苓、石韦等,用于砂石淋;
配黄柏炭、白茅根、泽泻、瞿麦等,用于血淋。
根据近些年来的经验,用海金沙配合冬葵子、牛膝、金钱草、泽泻、泽兰、赤芍、槟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时可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曾有二、三例输尿管结石,用药后结石由尿道排出,经X线拍片证实)。
腰痛明显的可配用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乳香、没药等。
瞿麦、萆薢、海金沙皆用于治淋,但瞿麦多用于治血淋,萆薢多用于治膏淋,海金沙多用于治石淋。
用量一般为3~9克。
单用本品时,也可用五钱至一两。
体虚尿频、无湿热者忌用。
滑石
滑石甘淡性寒。
功能利水祛湿,通淋滑窍(滑利尿道)。
清暑止渴。
常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砂淋等所致的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可与猪苓、泽泻、车前子、瞿麦、海金沙、冬葵子、萹蓄等同用。
滑石淡可渗湿、寒能清热,适用于暑热病(身热烦渴、小便不利、自汗、脉濡滑等)与湿温病(身热不很高但多日难退,身重嗜卧,神情淡漠,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而腻,脉滑缓)。
治暑热病常与甘草(如六一散)、扁豆、扁豆花、竹叶、荷叶、绿豆衣等同用。
治湿温病常与苡米、通草、佩兰、白豆蔻、大豆卷等同用。
治疗中暑呕吐、泻利等症,可与藿香、佩兰、竹茹、半夏曲、茯苓等同用。
滑石粉外用有滑润皮肤、清热祛湿的作用。
可用于痱子、湿疹、脚趾湿痒等病。
可以单用,也可以与石膏、枯矾、薄荷等同用。
冬葵子与滑石都能利尿滑窍,但冬葵子兼能通乳汁,滑石兼能清暑热。
通草、木通、滑石皆能利小便,但通草能引肺热下行而利小便;
木通能导心火下行而利小便;
滑石能除膀胱湿热而利小便。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用量一般为9~30克。
脾胃虚寒、滑精、小便多者忌用。
火麻仁
火麻仁性味甘平,含有脂肪油,为滋润滑肠的通便药。
适用于老年人、热性病后、产后等由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燥结。
常与郁李仁、桃仁、爪蒌仁、熟大黄、蜂蜜等同用。
黑芝麻、火麻仁均可滋润通便,但黑芝麻偏于滋补肝肾、养血益精而润燥,火麻仁则偏于缓脾生津、增液润肠而通便。
用量一般为9~15克,燥结重者也可用至20~25或30克。
金钱草
金钱草甘苦微寒。
有利水排石作用,能清利肝、胆、膀胱、肾经湿热。
主要用于利尿通淋(石淋)和排除结石(胆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右、膀胱结石)。
本品配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槟榔、大黄、元明粉。
茵陈等,可用于胆结石;
配猪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槟榔、海金沙、泽兰、泽泻等,可用于泌尿系结石。
但要同时注意辨证论治,根据证候的虚实寒热,随证加减用药。
例如胆结石患者出现肝郁气滞证(胁痛、肋胀、胸闷、脘堵、精神抑郁、喜长吁……)者,应配合木香、香附、炒川楝子、郁金等舒肝理气之品;
如胁痛或右上腹痛其疼痛之处固定不移、舌上有瘀斑者,又应配合五灵脂、生蒲黄、元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大便经常秘结者,又应重用大黄和元明粉;
泌尿系结石如出现肾虚腰痛、膝软乏力等症者,则应配用桑寄生、川续断、枸杞子、潼蒺藜等益肾之品;
如少腹疼痛喜暖或波及睾丸、会阴等处者,则应配合炒川楝子、炒小茴香、吴萸、乌药、荔枝核等暖肝肾行气之品;
如小便赤涩、尿道疼痛甚或尿血者,则应配合黄柏、木通、瞿麦、生地、萹蓄等。
总之注意随证加减,疗效就能相应提高。
用量一般为30克左右。
单味使用也有用到60~90克者。
瞿麦
瞿麦苦寒,能清心热,利小肠、膀胱湿热。
主要用于热淋、血淋、砂淋、尿血、小便不利等。
常与泽泻、滑石、木通、萹蓄、猪苓、茯苓等同用。
本品的特点是能入血分、清血热,故治血淋、尿血时常用,一般多与炒栀子、黄柏炭、海金沙、白茅根、灯心炭等同用。
并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配合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牛膝等,可用于治疗经闭、月经有紫黑块等。
瞿麦的穗部利尿作用比茎部效果好,故用于利尿时常选用瞿麦穗。
据近代报导,本品治疗血吸虫病腹水有效。
本品与萹蓄、石韦比较:
萹蓄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兼治黄疸、湿疹。
石韦清肺与膀胱湿热为主,偏入气分,多用于湿热淋。
本品清心与小肠、膀胱湿热为主,偏入血分,多用于血淋。
用量一般为4.5~10克。
孕妇不宜用。
芦荟
芦荟味苦性寒,有泻下作用,并能凉肝明目,消疳积,清热杀虫。
芦荟能入肝经血分。
有通月经的作用,可配合当归、川芎、熟地、茜草、红花等,治疗妇女经闭。
并能凉肝明目,配草决明、青葙子、生地、白芍、夜明砂、石斛等,可治血热目昏。
芦荟配合胡黄连、焦三仙、使君子、苍术、白术、鸡内金、茯苓、槟榔、黄芩、党参等为丸剂服用,可治疗小儿疳积、虫积所致的面黄消瘦、肚大青筋、下午低热等症。
前人经验认为芦荟引药入肝的效力最快,近几年曾用芦荟0.3克左右,为末,装胶囊中,随汤药(柴胡、黄芩、半夏、焦三仙、槟榔、白蒺藜、皂刺、红花、草蔻、炒莱菔子等)吞服,治疗慢性肝炎,对恢复肝功能及消除症状均有一定作用。
对儿童肝炎,肝功能长时期不恢复者,也可用本品配合胡黄连、柴胡、黄芩、黄连、焦三仙、苍术、槟榔、炒内金、红花、茜草、半夏、枳实等,做为蜜丸服用二、三个月,可渐见好转。
以上体会,仅供参考。
芦荟作为泻下剂治疗热结肠胃时,每用0.6~1.5克左右即可致泻。
也有个别的人,用0.3克即泻,使用时须视具体情况而斟酌。
作为通经、凉血、消疳、杀虫剂时,每次约有将近0.2克左右即可。
小儿用量更要酌减。
因本品味极苦,故常把它研为细粉,装入胶囊中,随汤药吞服。
一般不入汤剂煎服。
小儿一般多入丸药中使用。
芦荟有破血作用,孕妇忌用。
芒硝
芒硝苦咸性寒,为盐类泻下剂。
主用于治疗热邪炽盛所致的大便秘结,常和大黄同用。
本品使肠中水分增多、软坚润燥,大黄推荡积滞,二药合用,泻力可以增强,攻下的效果可以加速。
本品除泻下外,尚有软坚破血的作用。
可配合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等,治疗妇女血瘀经闭;
配苍术、白术、三棱、莪术、牡蛎、郁金、丹参、山查核等,治疗腹中癥瘕积块。
芒硝煎水可作为外洗剂,用于治疗目赤、痔疮等。
配硼砂、冰片等研为细粉,可外用治疗口舌生疮;
或吹喉用,治疗咽喉肿痛。
芒硝与莱菔同煎,过滤,冷却后析出结晶,经过风化而成为白色粉末,叫做“元明粉”。
元明粉的泻下作用比芒硝较缓和,治疗作用大致相同。
多用于热较轻体较弱者。
芒硝一般一次为3~6克;
元明粉一次量为3~9克,均可用汤药冲服。
无热邪结滞及年老体衰者忌用。
木瓜
木瓜酸温。
主要有利湿理脾,舒筋活络的功能。
1.利湿理脾:
本品能利湿温脾胃,可用于中焦湿盛所致的吐泻、腹胀,常与紫苏、吴萸、茴香、佩兰、甘草等同用。
又常用于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跗而致的湿脚气(两脚浮肿胀痛、沉重、麻木、妨碍行走),常与紫苏、吴萸、桔梗、槟榔、橘皮、生姜(如鸡鸣散)等同用。
2.舒筋活络:
本品主治筋病,筋急者能缓,筋缓者能利。
临床用于:
①因暑湿伤中,发生吐泻不止而致的两腿腓肠肌痉挛(古书名霍乱转筋),常与藿香、佩兰、扁豆、党参、吴萸、白芍、甘草等配伍同用;
②因湿邪侵袭,经络不和,筋软关节不利,肿胀沉痛(湿痹),常与虎骨、牛膝、五加皮、当归、川芎、川乌、威灵仙、海风藤等配伍应用。
白芍治筋病,主要是柔肝缓急而养筋。
木瓜治筋病,主要是利湿温肝而舒筋。
用量一般6~12克。
本品味酸,单独使用,可有收涩作用,故筋骨关节不利而兼有小便不畅者,不宜单用,须配合利水之品同用。
木通
木通性味苦寒,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通经下乳等作用。
临床上最常用为利尿治淋药。
木通能降泻心火,导心经湿热由小便而出。
配生地、竹叶、生甘草梢(名导赤散),可治疗心火盛、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道作痛、舌尖红等症。
木通有明显的利水清热作用,可用于治疗膀胱结热而致的热淋、血淋等,常配合车前子、栀子、瞿麦、萹蓄、滑石、大黄等同用。
以这些药随证加减,可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
木通还能宣通血脉、下乳、利关节。
配川芎、当归、红花、赤芍、桃仁等,可治妇女经闭;
合猪蹄熬汤饮服,可治产后乳少;
配合桑枝、防己、松节、威灵仙、羌活、独活等,可治关节不利、筋骨疼痛。
木通与泽泻都为利尿祛湿药,但泽泻偏于泻利肝肾经之湿热,木通偏于泻利心与小肠经之湿热。
木通与其他利尿药不同,不但能通利小便并且能兼通大便,这也是木通的一个特点。
据近代报导,木通有显著的利尿和强心作用。
故配合茯苓、猪苓、桑皮、苏子、泽泻等,可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小便不利、两足浮肿、全身浮肿、烦闷喘促等症。
但应随时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配合药物。
内无湿热,滑精,气弱者及孕妇均忌用。
牵牛子
牵牛子又名黑白丑,性味苦寒,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