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987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色吴桥Word文档格式.docx

1940年2月,以吴桥民众抗日自卫团为骨干,成立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吴桥另建一个区分团。

同年7月,郭村保卫战胜利后,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随新四军东进黄桥,以张雷平为首的县委少数干部坚持在江都斗争。

国民党顽固派和地方反动势力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为了加强自卫,县委成立除奸队,吴桥建立了除奸小组,开展除奸活动,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1年底,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下属五十二团进入江都,吴桥各地民兵有很大发展。

吴桥、杨桥建立区队武装,1942年底两区队武装合并称杨吴大队。

1943年4月,杨吴大队上升为江都独立团一营三连,吴桥区另建武装,他们配合江都独立团作战,取得吉孔战斗、高兴庄伏击战、吴家桥战斗、东堡伏击战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

吴桥区各乡民兵组织团结作战,打击敌人,特别是进化乡(现进化村)民兵很出名。

全乡600多名青壮年编入民兵组织,战斗力很强。

伪军李明华团分驻大桥、吴桥两镇,企图打通两地之间的通道,遭到进化乡民兵多次打击,始终未能得逞。

1944年7月,吴桥民兵有更大发展,全区举行万人武装游行大示威,当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泰州城下时,伪军龟缩在城内不敢出动。

1945年8月19日吴桥区和杨桥区的数万名群众和民兵,手执钉耙、锄头等农具,配合三分区民兵在口岸到泰州的公路上,进行示威游行,敦促伪军向人民缴械投降。

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日斗争中也积极发挥作用。

如喉科医生袁伯屏为帮助新四军战士御寒,筹备了250套棉衣;

民主人士李康侯之妻韩氏智斗伪军,掩护挺纵三支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脱险;

少年周玉伯机智勇敢活捉伪连长;

理发师张从其智杀日寇;

张正龙甘冒风险,雨夜为江都独立团当向导;

李萍发动姐妹做军鞋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946年1月19日,占领嘶马镇,2月7日占领大桥镇,3月底占领江都河南地区。

吴桥区乡干部,一部分北撤,一部分坚持隐蔽斗争,伺机打击敌人。

为了收复江都河南地区的失地,中共江都县委先后成立江都县河南工作委员会、河南办事处,组织武工队多次深入河南锄奸,镇压个别极端反动分子,争取中间人士,支持秘密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党员,扩大共产党在江都河南的影响,吴桥人民在白色恐怖中,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胜利,他们千方百计支持革命,跟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8年5月下旬,江都独立团所向披靡,节节胜利,直插江都河南地区,先后捣毁了吴家桥、四方桥等数处敌巢,威震敌胆。

吴桥各地迅速恢复武装,乡有联防队,区有区队,他们配合江都独立团作战。

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于8月中旬先后三次“扫荡”,国民党二七0团、会同国民党江苏省保安队、江都县保安队和区乡自卫队,总共出动4000人以上的兵力,占领交通线,构筑临时据点,不分白天黑夜,反复骚扰,在战术上采用了突然奔袭、突然撤离、杀回马枪、重点“扫荡”等策略,企图扑灭革命力量。

江都独立团在区队、联防队配合下,全力投入反“扫荡”斗争,时而集中行动,时而分散游击,内线穿插,寻找战机,杀伤敌人,经过8天时间的反“扫荡”斗争,敌人被迫撤退。

后来敌人又进行几次反扑,但在区队武装和联防队打击下,敌人再也不敢在吴桥立足,吴桥终于获得了解放。

解放后,吴桥地区工作重点转入渡江支前工作,成立支前机构,组织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发动人民群众抢修公路桥梁,浚深河道,筹备粮草船只,奋力支前,再立新功。

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吴桥涌现了众多的优秀儿女,有的英勇牺牲在枪林弹雨战场上,有的慷慨就义于日寇、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上,有的默默献身于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岗位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有姓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56人。

高峰、张岳、吴飞、高扬、张心如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英名载入史册,永远为吴桥人民群众所敬仰和怀念。

第二节革命斗争大事记

一九二八年

冬,扬州特委东乡特派员曹起溍来吴桥地区李家桥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李家桥支部和孙家墩支部。

两个支部书记分别是景子英、韩长禄。

一九三九年

年初为执行党中央关于向北发展的方针,新四军所属“挺纵”三支队在支队长韦永义和政治处主任惠浴宇的率领下,渡江来到吴桥地区的网子桥、焦家荡、吴家桥驻防。

2月抗日军政学校建立。

为了培养抗日军政学校“挺纵”在我镇网子桥创办了抗日军政学校。

管文蔚任校长,薛汉阳任教育长,陈扬为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2月中共江都县工委成立。

“挺纵”到达吴家桥后,三支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负责重建地方党的工作,建立了苏中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江都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陈扬,属三支队政治处领导。

5月“挺纵”政治部于吴家桥建立教导队,在本县及邻近的泰州等地招收了一批青年参加学习。

5月陈毅在管文蔚、陈茂辉等同志的陪同下,渡江来到吴桥一带视察,“挺纵”司令部在焦家荡召开了欢迎大会。

视察期间,陈毅还参加了“挺纵”三支队八大队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并讲了话。

并且又邀请地方开明人士袁希伯、何戟门等商讨团结抗日的问题。

7月中共苏北临时特委在吴家桥成立。

惠浴宇为书记,金求真、吕镇中、俞铭璜为委员。

临时特委成立后,对指导和推动江都抗日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7月中共苏北临时特委在吴桥区进化乡网子桥举办第一期党员训练班,由俞铭璜具体负责该班工作。

学员来自江都、高邮、泰兴、如皋、泰县、扬中等县和“挺纵”教导队,这期党训班历时两个月,于8月底结束。

8月陈毅同志又来江北视察,在吴家桥对“挺纵”和地方干部作形势报告,主要内容讲苏芬战争问题。

此时,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纵队司令颜秀五闻讯后,单骑来吴桥与陈毅密谈,密谈中,陈毅根据颜秀五的要求,同意其为中共秘密党员,并指派惠浴宇与其单独联系。

9月“挺纵”民运工作队在网子桥举办妇女读书会,共有四十多名当地的农村青年妇女参加学习,受到革命教育后,不少人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9月苏北临时特委在吴桥区网子桥、孙家墩等地举办江北政治训练班,有俞铭璜、徐进、孙锋等负责。

10月中共苏北特委成立。

东南局为加强苏北党的工作,撤消了中共苏北临时政委,在吴家桥正式成立了中共苏北特委,指派韦一平为特委书记,惠浴宇为副书记。

11月11日新四军二支队四团由陶勇、卢胜率领,进入吴桥休整补充。

于11月底进入扬州以西地区。

一九四0年

1月新四军挺进纵队主力由叶飞、管文蔚率领,全部渡江向北发展。

在到达吴家桥一带后,部队作了进一步整编,干部也作了进一步调整,军部任命管文蔚为司令员,叶飞(化名为聂扬)为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藩任参谋长。

陈时夫、姬鹏飞(化名吉洛)分别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1月“挺纵”副司令聂扬在吴家桥吴雨轩家的西花园主持召开了各界代表会议,成立苏北党政促进会,选举了李冠之、李忠熙等人为委员。

会议向重庆国民党政府发出通电,要求开放党禁,结束训政,促进宪政,实行民主,团结抗日。

2月14日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成立。

苏北特委负责人惠浴宇在进化乡网子桥张希臣家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成立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抗委会),惠浴宇任主任,抗委会乃我县各阶层抗日力量所组成,具有民主政权性质。

2月14日江都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成立。

县抗委会成立的同时即着手组建抗日武装,以吴桥民众抗日自卫团和江北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县民众抗日自卫总团,由张颐任总团长,谢中光、毛恒佩、王秀山、左敬滋任副总团长,下辖十三个区分团。

2月苏北特委在吴桥举办第二期党员培训班。

负责人是俞铭璜和徐进。

参加受训的学员来自江都、泰兴、泰县和高邮等县。

约三十人,江都学员有王秉华、张少堂等人。

3月陈毅在惠浴宇的陪同下,从吴桥动身,第三次赴泰州会见“二李”,当夜返回吴桥。

5月17日日伪军大举“扫荡”吴家桥一带,挺纵指战员奋勇反击,激战一昼夜后,日伪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收兵逃跑。

为防止敌人反扑,“挺纵”主力转移到扬泰运河以北的郭村地区进行休整。

9月吴桥区除奸小组成立。

国民党顽固派和地方反动势力,趁我军主力东进后,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我党留下坚持斗争的党政干部,成立了除奸小组。

一九四一年

7月江都县吴桥区交通站成立。

10月12日新四军六师十八旅52团在团长陈挺、政委张英、参谋长韩云、政治处主任彭冲的率领下,到达吴家桥、网子桥一带。

一九四二年

春夏间吴桥区在新四军主力的帮助下,成立了区民兵大队(亦称游击连)。

同年底,与杨桥区大队合并,改称杨吴大队。

冬伪军到小袁庄、焦家荡抢劫,邗东县政府军事科长何进东率部予以阻击,毙敌司号长一名,敌十余名,缴获步枪十余枝,我无一伤亡。

一九四三年

春为吸收社会青年参加抗日与培养抗日干部,江都县政府在吴桥区进化乡的三桥村创办了“江都县简易师范学校”,最初有学生三十多人。

春高汉、石桥、杨湾、雁荡四乡合作社在李家桥成立。

7月20日我吴桥区队和四乡民兵基干队配合江都独立团一部在吉家庄、孔家庄一带与敌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

秋驻吴桥据点伪军出动一百多人,至高兴庄抢粮,我吴桥区队在区队长卞松山的指挥下予以伏击,共毙敌和俘虏伪军七十余人,缴获长短枪七十余枝。

秋江都独立团二连、七连、八连由团长林辉才、参谋长戴克林及政治处主任贺国华率领,在吴桥、曹王区队和民兵基干队配合下,象盘踞在吴桥的伪军据点进攻。

当晚攻占吴桥小学的伪军据点,次日攻占都天庙的伪军据点,全歼两据点之敌一个营。

第三天击溃盘踞在李二房之敌。

经过三天激战,守敌大部分被歼,我军攻克了吴家桥,缴获了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这次战斗,我独立团伤亡三十余人。

11月吴桥区农抗会主任史昌勋(共产党员)为开辟边区工作,在曹家庄遭伪军包围,不幸被捕,于12月1日英勇就义。

一九四四——一九四九年

1944年7月吴桥区武装民兵举行万人示威大游行。

为了显示我抗日武装力量的日益强大,以打击敌伪的反动气焰,吴桥区各乡基干民兵和杨吴大队联合举行了一次万人武装示威大游行。

夏吴桥区成立教抗会。

会长史禹平,成员有:

张应天、朱维之、王茂林、李瀛等。

9月14日吴桥区召开秋征动员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干部、士绅五百多人,会后全区共献出各种粗粮八千五百一十斤。

1945年8月17日吴桥区委书记卞松山,副书记郭厚禄率吴桥区队和大贤乡民兵包围界沟据点,当晚伪军一个连,全部缴械投降。

8月19日吴桥区和杨桥区数万群众和民兵,手扛钉耙、锄头等农具,配合三分区民兵,向口岸——泰州公路沿线据点里的伪军游行示威,敦促其缴械投降。

8月31日江都县吴桥区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

1948年5月24日江都独立团在泰兴独立团的配合下,先后捣毁吴家桥、四方桥等数处敌据点。

6月14日二专署批准委任张阵荣为吴桥区区长。

1949年2月9日江都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训令吴桥区保留五十名联防队员。

编余人员身强力壮者送部队入伍,余下介绍去县充当勤杂人员。

2月替过境大军搞好粮草供应,江都县成立粮草供应总站。

吴桥区也设立粮草站,地点在吴家桥。

第三节陈毅在吴桥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驻地吴桥,革命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有趣的故事,陈毅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在这一节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关陈毅同志在吴桥的活动情况。

1939年5月的一日夜晚,天上繁星点点,江涛滚滚,陈老总乘坐一条小船,颠簸在风浪之中,远处不时还有敌人的汽艇在江面巡逻。

大家正为他的安全担心着,可是他从容不迫,胜似闲庭信步,欣赏着长江夜景说:

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幅多么美丽的夜渡图啊!

胜利渡江后,陈老总一行在大桥稍事停留宣传抗日后,即进驻吴家桥,为开辟建立苏北抗日桥头堡运筹帏幄。

随着抗日救亡工作在江都河南“三桥两荡”(指大桥、吴桥、网子桥和花家荡、焦家荡)的开展,陈老总的声望也逐渐为各界人士所敬仰,几乎家喻户晓。

这一带当年新四军宿营的村庄,人们至今仍然记得“老四新四军”的故事。

一次在干部会议上他幽默诙谐地说:

日军占领着扬州、南通、仙女庙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是“老大”,韩德勤缩在水城兴化号称十万部队,控制着苏北军政大权,是“老二”,驻在泰州的李明扬、李长江自称三万人马,实际上只有两万,是苏北最有影响的地方势力,是“老三”,我们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合起来才三四千人,是名副其实的“老四”,这是陈老总对当时苏北形势的精辟论说。

在生动形象地分析了政治军事形势后,他告诉大家,只要我们遵照中央的指示,积极努力“联合老三,孤立老二,击败老大”是完全可能的,在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一场持久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是完全有可能。

苏北和江都的革命进程,正是按着陈老总的预言发展,预言最终也成为了事实。

陈老总在吴桥燃起了星星之火终于燎原,江都乃至苏北大地盛开着革命的花朵。

陈毅在吴桥活动时,不止一次访问地方绅士名流,召开各界进步人士座谈会,苦口婆心地向他们讲解我党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抗日救国。

最后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司令李明扬被感动了;

江都第六区区长杜千金、吴桥区协和乡乡长李康侯都被感化了;

地方上名中医张介仙、袁伯屏被说服了。

他们有的和新四军联合抗日,有的转变思想,参加了革命,有的积极支持抗日,为新四军后勤工作作出了贡献。

有一次挺进纵队政治部服务团,在吴桥招待李明扬,并邀请各界人士陪同观剧。

陈老总一面看戏,一面向他们宣传历史上的爱国故事,并吟诵了文天祥、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诗词,激起了各界人士的抗日热情。

乡长李康侯还登台献艺,自拉自唱了一段《借东风》。

陈老总带头鼓掌,语重心长地讲了“孙刘联盟,同心破曹”的故事

当年在陈老总的关心领导下,中共苏北特委在吴桥的网子桥(现进化村)办起了党训班,苏北妇女读书班,挺进政治部举办了几期政治训练班、苏北中学,一时大江南北,进步青年云集吴桥,他们像种子一样,经过培育后,又播撒各地生根发芽,掀起了救亡抗日热潮。

这时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抗委会)和江都民众抗日自卫总团,也在吴桥诞生。

这是江都人民政权的前身和江都第一支地方人民武装。

当时吴桥在江都以至苏中人民心目中像是个小延安,为社会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所向往。

陈司令听说当地有两个清末秀才,一是陆庙村的陆冠南,一是大袁庄的袁南宾,便派人请他们来作客。

这一天,家临近挺进办公共场所点的陆秀才率先来了,面对陈司令,他又是鞠躬,又是行举手礼,惹得陈司令笑了起来,说:

“老先生中西结合,好!

你多敬了一个礼,我还你两个礼。

”说罢,恭恭敬敬地向陆秀才鞠了两个躬。

敬茶时,陆秀才连夸“好茶!

好茶!

”陈司令笑着说:

“那还得谢谢你的老祖宗哩!

”陆秀才不觉一愣,旋即领悟笑道:

“茶神者,乃陆家老祖宗陆羽是也。

”一礼一茶,安定了陆秀才忐忑之心,使他觉得陈司令是个和蔼可亲的风趣人物。

稍后,袁秀才来了,他身体微胖,跨门槛不敏捷,陈司令微笑道:

“秀才脚短罗。

”袁秀才脱口应答:

“司令门高呀。

”说得大家又笑了一阵。

接着陈司令高声朗诵:

“袁子才才高八斗!

”袁秀才放声吟哦:

“陈司令令传四方!

开席吃饭,二秀才不肯上坐。

陈司令笑容满面地劝道:

“南宾南宾面南作宾,冠南冠南得冠面南。

二老不得谦让罗!

至于我嘛,耳东耳东,除了作东,当然坐东啦!

”二秀才又一次为陈司令的幽默诙谐所倾倒。

接着,陈司令与二秀才谈诗论文,笑说古今,议论抗日,十分投缘。

陈毅宴请秀才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传为佳话。

注1:

袁子才即袁枚,清朝文学家。

这里是双关语,明赞袁枚,暗夸袁南宾。

注2:

面南,面向南,这里指朝南而坐,即上座的意思。

注3:

得冠,得第一,这里意为陆冠南,应该坐上座。

第四节吴桥革命斗争纪实

革命英雄的名字永世流传,革命英雄的事迹感昭日月。

在这一节里,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以人物为主线,串起吴桥革命斗的史实。

第一篇少年励志,爱国保家乡

1941年冬季的一天,一个年仅8岁的小孩身揣地下党托付的一小布袋子弹,跟着妈妈,从容地穿过敌人的据点彭家庄,将子弹送到朱家营,1943年年仅15岁的周玉伯和比自己大两岁的杨往生在杨湾村活捉了抽大烟的伪连长田德才,押送到高汉庄江都独立团,为独立团歼灭杨湾伪军立了大功……这些活像小英雄雨来、放牛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见证了革命战斗时期吴桥青少年与敌斗智斗勇的精神,他们和我们的年龄相近,受革命战争销烟的熏陶,从小热爱家乡,保卫祖国,有的还早早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永远是祖国的希望,今天我们能在安定和平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我们要铭记那些在战争的特殊年代里,为保卫家乡、保卫国家而作出贡献的青少年,我们要以努力学习知识的实际行动,立志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

1、八岁小孩为地下党送子弹

孙国祥,1933年生,谢桥乡沙桥村人,贫民家庭出身。

1941年冬季的一天,孙国祥的妈妈带孙国祥送子弹到他舅舅家去,孙国祥才8岁,临走时,他妈妈从房间里取出一小布袋子弹,袋口扎得紧紧的,扣在孙国祥裤带上,然后他妈妈给他穿上长袍和大褂子,把子弹袋掩得好好的,孙国祥在屋里走了几步,一点儿听不到响声。

这样,他娘儿俩像走亲戚似地走出家门。

那天,北风凛冽,走在路上,孙国祥耳朵都被冻硬了。

他妈妈怕他冻坏身体,把身上的围腰裙解下来,裹在他的头上,把两个耳朵遮起来。

过了王家河,上公路,向东走到了“黑老虎”伪军据点—--彭家庄。

一个站岗的伪军突然发出口令:

小娘子,站住!

一面叫着,一面跑来,在孙国祥的妈妈身上搜查,从头摸到脚什么也没有搜到。

那个伪军见孙国祥是个小孩,对他望了望,孙国祥镇定自若,目光自然地与敌人对视,敌人也就没有搜查。

就这样,他们娘儿俩脱离了“虎口”,安然无恙到达目的地----—朱家营。

当他们走进舅父家的时候,那位接收子弹的地下党姓陈的同志惊喜地说“你们送来了,真没想到。

”这时,孙国祥解开大褂、长袍,取出子弹袋,交给陈同志。

陈同志一手接过子弹,一手摸着孙国祥的头,高兴地说:

你真能干!

2、视死如归的夏克英

夏克英,1929年生,吴桥镇夏祝村人,农民。

1942年,张阵容任进化乡乡长,夏克广任民兵队长,他们发动群众抗捐抗粮,不给盘踞在吴桥的伪军缴粮。

伪军无奈,于是心生杀机,6月22日夜,伪军来夏祝抓捕张阵容和夏克广等同志,结果扑了个空。

在狗急跳墙之时,便胡乱地抓了十多个群众。

群众不肯走,与之抗争,伪军连推带搡地将群众押往吴桥。

途中,为怕群众反抗,枪杀了年仅20多岁的民兵张正明,以示警告众人。

群众被押到吴桥伪军营部后,敌人得知夏克广年仅14岁弟弟夏克英也在其中,伪营长狡黠地笑了,想从年幼的克英口中得知信息。

于是便下令伪军,将克英按捺在地上,用扁担打了他十几下,要他交待哥哥和其他革命干部的下落。

少年克英紧咬牙关任凭伪军毒打,回答是“不知道”。

伪军没法,就将克英和他父亲夏锡如关在伪军炮台里,逼其反省,每隔几天便审讯一次。

在审讯过程中,克英人小志坚,什么也不讲。

伪军发狠要割下克英的耳朵,克英只当做听不见,回答仍然是“不知道”!

七月初五,伪军又当着克英父子的面,将两个新四军的干部许金卿、陈少文拖走残酷杀害了,再次审问克英,克英照旧是一句话:

“不知道”。

后来,敌人认为克英年幼真的不知道,就将他放了,勇敢坚强的夏克英取得了胜利。

3、风华少年参军献青春

袁守章,1921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扬中因战牺牲。

袁守宏,1929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江都独立团通讯员,1946年在乔墅因战牺牲。

1939年新四军来到苏北吴桥地区后,不断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进行武装斗争的道理,一些深明大义的有志青年纷纷投身到革命的行列,小袁村的袁守章、袁守宏兄弟二人就是其中一例。

袁守章,1940年在家乡参加革命,后来他随部队短枪班转战于扬中县境内。

他作战勇敢、冲锋在前、从不畏缩,最后在扬中县牺牲。

其弟袁守宏,于1945年参加革命,成为江都独立团的通讯员。

他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出色地完成部队领导交给他的任务。

后来在一次传送情报时,在丁沟以北的乔墅河被敌人发现,在与敌人拼搏战斗中壮烈牺牲。

解放后,为表彰袁氏兄弟为革命牺牲的功绩,县政府追认袁守章、袁守宏二人为烈士。

第二篇广大群众是革命斗争的基础

在革命斗争时期,吴桥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旧社会,她们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在革命中却表现出了朴素的阶级意识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1、张姜氏勇救地下党员

张姜氏,1893年生,吴桥镇李桥村人,贫苦农民,接生婆解放后去世。

1929年除夕,地下党负责人鲁士英(曹起溍化名)在敌人追捕下,只身逃至张姜氏家中,化险为夷。

张姜氏家地处偏僻之处,是一座南北三间的草房。

傍晚时分,鲁士英逃至张姜氏门前,张姜氏情知有变,迅速招呼鲁士英进屋,把他引进第二间屋内,顺手拿了一只长匾挡住房门(实际只有门框)。

几个敌人追至门前时,因为光线阴暗,又见一只长匾,误以为长匾挂在墙上,便去别处搜查。

夜里,张姜氏怕发生意外,又把鲁士英引到村后坟墓里的獾子洞中里藏身,然后送来饭食和化装衣服。

鲁士英吃过饭化装后,连夜向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