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74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最新文档格式.docx

第一周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第二周第2、3课水沸腾了、水结冰了

第三周第4、5课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第四周第6、7课加快溶解、混合与分离

第五周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周第9课感受空气

第七周第10、、11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压缩空气

第八周第12课空气有质量吗

第九周机动

第十周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13、14课一袋空气是质量是多少、我们来做“热气球”

第十三周第15、16课风的成因、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第十四周第17、18课我们关心天气、认识气温计

第十五周第19、20课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

第十六周第21、22课观测风、观察云

第十七周第23、24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第十八周复习整理

第十九周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

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

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

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

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

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

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2、水沸腾了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

【教学难点】

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

一、聚焦

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

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验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

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探索

1.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

讲解:

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

《水沸腾》)。

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

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

1).介绍: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

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最好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给物质加热

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或是视频播放来进行讲解。

4).安全教育

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教育。

用课件出示书中的提示:

A.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D.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三、研讨

1.实验一: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1).出示:

(活动手册表格)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时间:

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

温度计的示数

水的变化

2).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师生总结

水在没加温时是常温,当水温上升到100摄氏度时开始沸腾,继续加温则水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不变。

2.实验二: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

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

水沸腾水沸腾时水沸腾时

时的温度水中的现像水面的现象

1).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

气泡在水面破裂逬出水花,水面的水会不停翻滚;

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

四、.讲解

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正常大气压下为100℃)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2.水变成水蒸气后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

教师演示:

将套有排空气体的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观察袋子的变化。

(水蒸气将袋子鼓起)

1).说明了什么呢?

2).讲解: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共同总结)

3.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

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一、聚焦:

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

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

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

(预设:

温度会下降一些。

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

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

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

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材料准备:

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

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

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

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三、研讨:

实验发现

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2.提问:

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

它是冰吗?

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

它是哪里哪里来的?

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

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

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

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

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

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

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第4课冰融化了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1.出示图片:

冰慢慢融化的场景。

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

2.出示一块冰。

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

观察一:

冰块融化了

1.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给冰块加热?

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

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引导学生说说发现:

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二:

冰融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

2.出示实验材料:

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

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

(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

(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引导学生汇报发现。

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怎样变化的?

6.小结:

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

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

1.呈现资料。

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小组讨论。

(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1.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

2.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

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四、板书设计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

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预设:

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

(板书:

小苏打,碱。

5.提问:

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

那小苏打呢?

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

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

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

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

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

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

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

我们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

水量一样多;

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板书:

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水为什么要一样多?

怎样加入食盐?

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

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

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

(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

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

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

(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

(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

(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

多少份小苏打?

(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

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这样加,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想法。

达成共识:

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

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

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小组

1

2

3

4

5

6

7

8

食盐

小苏打

我们的发现

6.加快溶解

1.让学生在探索“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

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

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