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9577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我们不鼓励临阵才想到去磨枪,但临阵磨枪肯定是有用的,就比如文科考试前,强记一些内容肯定效果比你几天前背的要好,前提是花费同等时间下。

所以当有人说「都快考试了还看什么,早干嘛去了」,后半句我是赞同的,前半句不赞同。

当时间快到的时候,如果这个事情很重要,那么这段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就会特别的集中,体现在效率上,就是效率会特别高,由此产生的一种额外红利,叫专注红利。

这种现象除了在个人身上有,集体做事时也是一样。

比如开会,一开始大家闲扯会比较多,直到后面,大家讨论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再不认真起来,事情可能就搞不定了。

这种「认真」、「专注」,能够使我们将能量聚焦到更小的点上,从而在这个点上有比平时更大的产出。

1.2 

真正的稀缺

既然专注有红利,那么有聪明人就开动了脑筋,我人为创造出稀缺场景不就行了?

比如实验证明,打30枪的平均效率往往不如3枪,那我就把每一枪都当最后一枪来打,这样是不是成绩会更好呢?

现在来看一个例子,NBA季后赛的防守效率通常要高于常规赛,虽然常规赛有82场,季后赛是7局4胜淘汰赛,但常规赛的战绩也很重要啊,为什么球员们不每场比赛每个球每个篮板都全力以赴呢?

很多比赛都是要最后1分钟甚至最后一个球才决胜负,前面少一个失误或者多抢一个篮板就能赢了,为什么前面会懈怠,直至要拼最后一球?

因为就算你怎样告诉自己也好,你的这个稀缺都是自己营造的「假稀缺」,假稀缺在很多时候是没有用的,就像你明知道最后完成日期在3天后,你非得告诉自己今天就得干完,你很难骗得了自己。

如果骗不了自己,就得不到真正的红利。

1.3 

红利的负面

当我们真正专注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红利,然而红利并不代表都是有利的一面。

比如在消防员的死因中,车祸占到20%~25%,高于火焰灼烧,高于吸入烟雾,高于房屋倒塌,而在车祸丧生中,79%的消防队员死于未系安全带。

每位消防员都被反复强调安全带的重要性,美国消防管理局副局长查理·

迪金森说,消防队员在驾驶机动车时,没有不系安全带的,也几乎都会提醒自己的家人系安全带,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因为从消防车中被抛出而丧失宝贵的生命。

这个就是专注的红利引起的反面。

当消防员接到报警时,时间是最最稀缺的,此时他们要制定消防策略,需要研究起火建筑的结构和布局,需要规划出进出现场的路线,要计算水龙头的数量,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穿戴好所有装备,以最快的速度上车冲向现场。

他们能在几分钟内干完这些事,是专注红利的功劳。

但同时,忽视类似安全带这样的点,就有可能成为这种红利的代价。

这就有点像当你沉浸在一件事或者一个目标时,其他的一切都充耳不闻一样。

红利,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将之前分散的东西给收集起来了,在一个点有更大的产出,是以忽略某些所谓的「细枝末节」为代价的。

1.4 

抑制

现在,试着想一些白色的东西,比如雪、牛奶……闭上眼睛,给自己10几秒的时间,看看能想到多少。

——————————————————————————————————————————————————————————

好了,睁开,是不是并没有多少?

这很正常,因为你被我引导了,接下来睁着眼睛,有哪些绿色的东西,给自己10几秒的时间。

好,我相信你说出了更多。

为什么呢?

因为事先说了雪和牛奶,然后又让你闭上眼睛,你会发现,当你一闭上眼睛,只要想着「白色」,牛奶和雪就自动蹦了出来,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似乎可以等价替换,于是你好像再也想不到太多其他的东西。

而睁着眼睛就不同了,你环视四周就能看到很多白色、绿色的东西,那么颜色和我的引导词之间的连结就被破了。

这种引导利用的是大脑的一个特性,叫:

抑制。

当你关注于某事或某物时,你会对它的替代品有本能上的抑制。

比如当消防员的其他关注点完全被「尽快赶赴现场」给抑制以后,当然可以提高达成目标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他们或许很难再关注到与当前目标不怎么相关的事物。

二、穷引起无能?

穷人是天生就注定无能吗?

从能力的平均值来看,似乎是的,但「穷」这种特质本身,是否就有可能是引起「无能」的原因之一呢?

2.1 

管窥负担

稀缺导致我们只专注目标,看不见其他事,这有点像「我们常常专注于紧急的事,而忽略重要事」的论点,我们的眼光受到局限,或者当下目标需要消耗我们过多能量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鼠目寸光。

比如,穷人很少买保险,哪怕某些国家的政府给予90%的补贴,他们还是不会买,当你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说买不起,因为那10%对他们来说也是效用很大的,尤其当他们将它跟面包、牛奶联系在一起时。

而当他们因为没有保险,而不得不付出一生积蓄的时候,他们会变得更为穷困。

对于糊口都成问题的农民来说,下一季是否干旱或者明年的健康问题是否会变差,基本是看不到的,他们只能看到花一点钱去交保险,会损失一部分食物,也有可能让孩子交不上学费,更有可能下个月房东会把房子收走等等。

2.2 

负担的影响

稀缺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这种注意力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放下了某件重要的事,但其实它一直在那里,类似于CPU的后台进程,一直在运行,以致于影响到你做其他事。

 

如果你用的是没那么好的电脑和手机,你对占用带宽或者是进程的感受会更深一些。

比如你明天有个重要的演讲,你很想就此进行更多的准备,但你答应了你的对象今天去逛街,你不想爽约,于是装作很开心地陪TA出门。

这时候你把准备演讲的事搁下了吗?

没有,你可能会时不时地出神,回忆一些明天要做的细节,因为演讲实在太重要了。

而此时你的对象如果在中途表现地有一点令你不满意,你就更容易大发雷霆,你的潜台词是:

我放弃了这么重要的演讲准备来陪你,你竟然做出这么令人不满意的事。

然而平时的你,可能会比此时更为宽容。

这就是稀缺,当我们试图暂时将一件重要的事放下,注意力还是会时不时地被牵引过去,从而对其他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潜在影响。

负担不仅影响我们在其他事上的注意力,还会让我们变得更蠢,因为它会对我们的思考产生影响。

比如现在试想一下你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不时需要担心自己的卡债,想着下个月的房租。

还有好朋友小清结婚了,我要送个1000元的红包,这个钱抠出来晚上的螃蟹就要改成花蛤,对了,待会儿我该怎么避开小风,还欠了他500块,说好今天还的。

看似你做完了今天的工作,但却毫无效率,这些思想里的噪音无时无刻不在干扰着你,吵得你根本没法集中精神对付那些需要创意的工作。

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噪音干扰,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我们将其称为「内部干扰」。

有一些方法可以验证这些不可控的后台程序的自运行。

比如当你很饥饿的时候,有人在吃什么,你会特别敏感地注意到,在嘈杂的聚会中,只要有人一提到你的名字,你就会瞬间听到,而之前他们说什么,你完全不清楚。

通过这种类似实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无意识中开着什么样的后台程序。

负担还会产生其他影响,比如降低我们的智商。

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对商场里的人进行随机测试,题目是智商测试题,在测试前,所有人都要填写家庭总收入。

经大量测试,穷人和富人在智商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之后,研究人员对实验进行升级,所有人不仅要填家庭总收入,且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车坏了,需要300美元的修车费,保险公司能负担一半,你是马上去修还是再撑一撑,等实在不能开了再去修?

试着权衡利弊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

在他们看到问题还在思考的时候马上再让他们做智商测试,研究人员发现,穷人和富人的智商依然不存在什么本质上的差别,然而,重点来了,当研究人员把300变成3000之后,测试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穷人的平均智商下降了有5之多,选择大量人数,重复了很多次实验,结果都差不多。

很显然,150美元对所有人的影响都没有那么大,但1500美元,对穷人来说,后台运行的东西就开始多了起来,于是,他们就会在做事的时候表现为「更愚蠢」。

最后,负担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执行控制力。

什么是执行控制力?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自我控制的能力。

像上面的那个例子,「你」为什么会对自己对象更没有耐心呢?

因为稀缺造成了负担,我们更容易着急,更为情绪化。

简而言之,我们的自控能力更弱,因为自控本就是自我内心的斗争,如果你没有留出足够的力量,那么自控就难以实现。

这有点像在《意志力》中提到过的一个观点:

「意志力是会耗尽的」其实是一回事。

2.3 

计算能力

到此我们应该晓得,当我们单纯去判断一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时,不仅要看它的运行速度,还得看它在运行你的特定计算的同时,开了多少后台进程。

因此,很多穷人并不是天生「带宽」就比别人少。

事实是,当我们深陷贫穷时,我们每个人的「带宽」都会变少,尤其是当你有更多责任时,比如你有很高的负债,比如你有父母孩子要养等等。

有这样一种观点:

适度负债是有好处的,因为负债本身可以激发你的挣钱能力,负债太难受了,我们迫切想摆脱这种难受,而专注于摆脱则会给你带来红利,你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这就串上了。

而为什么要加适度呢?

因为重度负债会产生重度利息,将你的积累全部耗在上面,且会让你只顾着疲于奔命,从而忽视那些更重要、长远更有利但无法即时解决当下困难的事情。

三、稀缺和余闲

稀缺和余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的区别不仅仅是表面看上去的资源差距,而是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更深层次的差距。

3.1 

权衡

当我们用大行李箱装东西的时候,我们通常比较随意;

但当我们用小行李箱装东西时,我们会思虑再三,这就是由空间稀缺导致的取舍。

稀缺,是我们权衡的理由。

比如当我们有两块钱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买下两件心仪的衣服;

但现在只有一块钱,我们必须花很多时间反复权衡,然后舍弃一件。

当我们有一整天的空余时间时,我们可以和小伙伴吃个晚饭,聊聊最近的行业动态,还可以陪亲友一起出门去动物园走走;

但当我们只有一个白天时,究竟是跟小伙伴喝下午茶还是陪亲友去动物园,我们需要仔细权衡。

那些面临「稀缺」的人,会将眼前的选择看得尤为重要,而拥有「余闲」的则常常不会这么看。

据我所知,有很多富人是没有买房的,他们会租很大很贵的房子,装修得很豪华。

他们的金钱拥有很大块的「余闲」,以至于对能用金钱买到的东西看得都没有那么重,因为随时想要随时就有,于是他们更不容易把房子当回事。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家」的概念更为牢固,因为为了房子,他们要舍弃的东西更多。

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心血来潮的大餐等,那么在他们心目中,房子是更为重要的东西,而「自己的房子」带来的效用也会被人为地附着上更多的意义。

3.2 

错误放大镜

一个在某事或某物上有余闲的人和一个没有余闲的人,当他们在该领域犯错时,最后造成的后果可能并不相同。

比如小清在钱上有余闲,小风没有,当两个人被狂热的声音冲昏头脑,各自投入几十万的时候,股市突然急转直下。

小清唉声叹气,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但错误已经造成,钱只能放在那里,寻找下一个机会;

而小风呢,他无法只是唉声叹气这么简单,他的几十万是借来的。

很快,小风的亲戚、银行或者其他什么机构就要上门要债,小风在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的时候,连工作也顾不好了。

终于,小风忍不住亏损很多卖出了。

5年以后,小风努力工作还清了债务,花了5年的积累;

而小清呢,不仅积累依然是积累,股票也没亏,涨回来还赚了。

当然,这只是某种情形,不能说明问题,但有余闲的人可以用余闲支付,而没有余闲的人只能用别处的代价支付,这却是事实。

那些没有余闲的人,当他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连锁效应,因为他们不得不放弃其他「重要事」,而放弃那些事会造成的后果又会引发其他的连锁反应……

他们的每个错误都会被「稀缺」给放大。

3.3 

计较

计较和不计较有时候并不一定是这个人天生的性格使然,而是某样东西的支出占他所拥有的总量的比值。

比如一个抠门的富人也会去吃一顿快餐,因为他认为这就已经是节俭了,但一个很穷的穷人,觉得盒饭也是一种奢侈,这不代表这个穷人在性格上更计较钱,而是一个比值关系。

所以我们更愿意与富人相处,更愿意给富人打工,是由于他们时不时就会「散」出一些我们认为已经很多但他们认为没什么的东西。

而如果给穷人做事或者与他们相处呢?

哪怕他们对你真的是毫无保留,但往往你所得并不多,还欠下了天大的人情。

3.4 

非理性计较

上面说的是富裕程度的不同导致人们计较的不同,再来看看无差别的人们,也有着对比例的非理性变态追求。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富人,买四五十块的日用品,还5块钱的价还了半小时。

最后还说富人都是这么节俭出来的。

你看,同一件事,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操作系统,能收获到的东西和得到的结论就完全不同。

这明明就是一个不懂时间价值和非理性的典型不是么?

不懂时间价值我们知道,非理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显然,5块钱对这个富人来说是很小的意思,TA本不该计较,也不会计较。

但买日用品的时候5块钱就会计较,而买车时候的500块都不会计较,为什么呢?

买日用品的5块钱占总价的10%,而买车的500块钱,连0.1%都不到。

同样是走10分钟去隔壁商场买替代品,10块钱的东西便宜5块你可能会走过去,但1000块的东西那边卖995,你很可能就直接在这儿买了,此10分钟和彼10分钟有区别吗?

没有,一切都源于人们的非理性,人们在该计较绝对值的时候计较了「比率」。

3.5 

余闲浪费

前面我们讲了一堆关于余闲的好处,诸如不会受到稀缺的影响、错误不会被放大等等,但余闲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那么完美的地方。

比如,用余闲去支付,就容易付得更多。

富人通常对普通东西的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因此他们的衣柜里放着不穿的衣服更多,拿衣服当抹布擦的可能性也更大,他们看中什么就更容易买下来,哪怕效用并没有那么大,这就是余闲造成的浪费。

书里提到了一个好方法,可以把它叫做:

效用的等价转换。

你支付的每一分钱虽说是你从余闲里拿出来的,但你必须清楚,你这一分钱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样你会对眼前事物的性价比有更全面的认识,更不容易冲动。

比如你觉得一顿500元的饭并没有多昂贵,请想想你的收入(假定你一个月的收入是15000元),那么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为这500元多工作8小时,想想你在夜里很想睡觉但坚持工作的那1、2个小时,或许你会对多出来的8小时有更深的认识,也会对这500元有更深的认识。

四、稀缺思维

处于稀缺状态的人之所以难以改变这种状态,是由于思维导致,只要保有着「稀缺思维」,就会比稀缺本身还要可怕,而且就算改善了稀缺条件也没什么用。

4.1 

心理账户

很多人可能之前已经听说过心理账户这回事,所谓的心理账户,指的是我们对每一种东西的价格都有一杆秤,我们肯为什么东西掏多少钱,是事先就想好的。

所以当我们说某个人很抠门的时候,不能这么说,尤其是当他不肯花钱做某事时。

我见过有些人不肯花钱买200块的衣服,但为了美食花500眼睛都不眨一下,这都是心理账户的不同而已。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当消息说第二天的汽油要涨价时,很多加油站都排长队加油,其实一箱油也就涨10块钱,对有车的人来说,10块钱真的对整体的可支配资金有影响吗?

没有,但他们还是愿意排长队。

因为他们认为,油钱是油钱,饭钱是饭钱,烟钱是烟钱,在「汽油账户」上,我马上就要更加贫穷了,至于我中饭少点了一个菜,省了30块钱,这省的是饭钱,不能混。

被这种思维困住的人往往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蒙蔽。

比如在我们身边,常会听到有人说某公司的福利真好,常年水果和超市卡不断,有饭贴、油贴、房贴等,但你要是把这些钱都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收入,会发现其实跟普通公司也差不了多少,仅仅是公司帮你把很小一部分收入挖出来,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上而已。

所谓的福利,根本不值几个钱。

4.2 

短视

所有稀缺导致的管窥心态,都会造成短视。

当我们为了眼前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我们就很难有效地去规划未来。

比如一家公司的最高决策人,除非还是草台班子的时期,否则他永远应该花更多时间在思考公司的战略上,而不是仅仅专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一城一地重要吗?

当然,但宏观层面的指向更为重要。

专注一件具体的事,结果就只有两个,成与不成;

专注全局,结果也有两个,却是应该做和不应该做。

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4.3 

稀缺陷阱

稀缺会导致短视,而短视则会落入更大的稀缺陷阱,导致恶性循环。

印度金奈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有这样一群小贩,他们白天进一批货,比如是1000卢比,到晚上全部卖完能收到1100卢比,大概能赚上100卢比,可大部分小贩(数据显示是65%)都很缺钱,没钱进货,于是他们只能去借钱,利息大概是每天5%,也就是说,一半的利润,是支付给利息的。

还剩50卢比的纯利,他们可以用来喝茶,可以去买点零食。

假如他们每天能在里面留出1/10,也就是5卢比,那么他们每天就能少借5卢比,200天以后(算上高利息的复利,大约只需50天)他们就能不借钱进货了,而不借钱进货以后,每天的利润能翻倍。

不到两个月,一个穷人的收入将会翻倍,这种事就摆在眼前,但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改善,大约10年以后,该借的还是在借,也没有几个人会每天省下1/10,他们通常是能多喝一杯茶,就选择去花掉它。

所谓的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在事实上加剧了稀缺状态,导致陷入这种陷阱的,是我们看不到更大的人生地图。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只是在处理现有的问题,他们甚至看不到一个星期以后将会发生的事,他们或许真的很忙,真的很勤劳,但由于没有思考更远期事情的习惯,导致他们在远期永远有更大的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永远在生活的屁股后面疲于奔命,而不是从更大的框架去解决本质性的问题。

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就是由一张张的补丁组成,作者的研究小组试着帮一部分的小贩一次性地补足了进货款,这样,这些小贩们不用在借债进货,利润也大了,应该能开始过上正循环的富足日子了吧?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通过长期跟踪显示,那些暂时摆脱了借债困扰的小贩在一段时间后大都重新返贫。

因此,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贫穷主要由其思维导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要其思维还摆脱不了「稀缺」的控制,那么哪怕在物质上暂时解决了小范围的稀缺,终究还是会在更大的层面上造成滑坡。

五、解释问题后,来解决问题

对于已经陷入「稀缺」的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地摆脱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呢?

5.1 

社交稀缺

稀缺不只是指金钱,社交也有稀缺,也会导致问题。

孤独者就是所谓的社交稀缺者,我们发现这些人通常在社交环境中表现得没那么好,不知道是因为他们表现得不那么好,因此在社交中成为了孤独者,还是由于他们是孤独者,因此在社交中疏于「操练」,表现得就更差一些。

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我们知道,这一定是一个恶性循环。

孤独者由于社交稀缺,本身已经不擅长表现,更何况他们会想抓住那些「好不容易」有的社交机会,导致对自己的社交表现过分在意,结果就有很大可能表现得更差。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认为自己不够美或者不够帅气的人,他们非常不爱拍照,然而他们在镜头前本不应如此差劲,是他们面对镜头的极度不自然和不自信导致了照片比原来的更差,比如通常就是一副很尴尬又很假的笑容。

比如有一项针对社交稀缺者的研究,当我们要求他们对着录音表达自己时,在下面这两种情况下,他们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当我们告诉他们,录音稍后会被公布出去时,他们表现得差多了,而只要我们不说这一点,他们的表现和正常人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改变稀缺的心态,是「逃离」的重要前提。

5.2 

自由裁定能力

我们前面说过,稀缺导致犯错的后果被扩大,但当穷人和富人都遭遇稀缺时,为什么穷人受到的影响往往会更大呢?

这里就有一个概念,叫自由裁定能力。

比如富人或许很忙,他早上要开会,中午吃饭时还要批阅一大堆文件,下午接见重要客户,连晚上也不能停下。

但是你仔细看看他的这些安排,很多事其实是可以自由裁定的。

也就是说,假如今天他有个更重要的客户要拜访他一整天,他或许会推掉这一天所有的活。

而穷人呢?

他们并没有选择不过贫穷生活的能力,他们的稀缺是强制稀缺,无论他们有多么重要的事,今天的面包都一定要挣。

贫穷导致的强制稀缺,导致穷人更难翻身,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摆脱了穷人思维,改变了稀缺心态,肯拼又有好运的穷人才能得到阶层晋升机会的原因。

5.3 

自由的大脑

通过对上述所有稀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处于稀缺状态,首先解放大脑,才能让自己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恶性循环。

对于穷人来说,他们不仅缺钱,最重要的是缺「带宽」。

我曾经经历过相对贫穷(当然现在也可以说还是)的时候,我知道怎么去改善那种状态,那就是把一部分「紧急」和「必要」的事情给放弃掉。

紧急和必要都分等级,穷人本来就谈不上什么余闲,再不放弃一些略显低等级的事情,他们的大脑就永远无法思考更重要的事。

在相对贫穷的时候,我不会想居住环境,我不会想吃什么东西,我曾经可以每餐吃2块钱的饭菜,而且是一模一样的饭菜,吃几个月都没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挑剔这些的权利。

另一些表面看来更为紧急的事情也是一样,穷人要摆脱贫困,必须比富人不在意更多事。

在完成满足生存所需的最基础工作后,要占据带宽的事情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

比如旅游、买房子、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等,并不是说穷人就没有这些权利,而是对于摆脱贫穷来说,这真的没有太多好处。

它们占据你另外的带宽后,你要摆脱贫困就会更为困难,而没有自由的大脑,你不仅不能真正享受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快乐,还没法给自己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去面对、解决当下现实存在的问题。

5.4 

稀缺防御

如果说解放大脑是我们的主动出击,我们还需要一些被动的东西来使我们更好地摆脱稀缺状态。

比如主动构建「减速带」,让减速带发挥功能帮助我们自动减速。

比如有些领导就会让助理在会议时间到预期结束前5分钟,进来提醒一次,到结束时间再提醒一次,并赋予其将自己强制带离的权力。

没有这样的减速带,会议就很容易超时,接着就会一步一步影响到接下来的所有事。

再比如,强制把「视野外」的东西利用一些机制给拉回到视野内。

比如李笑来以前说过,他的版税几年来到现在也没动过,估计已经攒了几百万,那张卡被他剪了然后扔了,也就是为了取钱他必须去补办,这样就增加了动用的难度,而他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变得很强。

这种机制就把对未来的估算强制拉到了现在,我们常常会在紧急的时候忘记对未来的考量,这样的机制就是当你不理智的时候,强制让你理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