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885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平塘县金科桥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新塘、大塘一带的苗族风情有“芦笙舞〞、“赶月〞等;

卡蒲、者密一带的毛南族风情有“火把节〞、欢乐逗趣的“猴鼓舞〞、“地鼓牛〞等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舞蹈。

有平塘县各族人民都喜爱的龙舟竞赛、耍水龙、舞花灯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

有牙舟陶、藤编、刺绣等饮誉省内外的传统工艺品,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婚俗、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等。

此外,县境内还有通州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古屯堡等文化保护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

二、方案理念

我国古代廊桥是桥梁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瑰宝。

近年来,由于功能和打造景观环境的需要,全国建造了不少形式和风格各异的廊桥,许多已建成的廊桥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所以,关于廊桥的研究和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科技人员的重视。

本项目主要就廊桥的基本功能、造型特点、廊与桥梁的关系、现代廊桥的特点和实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以功能而言,称为风雨桥、风水桥;

以形象而言,称为廊桥、屋桥、虹桥;

以结构而言,称为鹊巢桥、蜈蚣桥;

以装饰而言,称为花桥。

广义的风雨桥是指桥梁桥面上具有建筑物的桥。

桥上建有可以遮雨挡风的建筑物具有多种形制,可以是阁楼、亭榭,也可以是廊道,因此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楼阁桥、亭桥和廊桥。

狭义的风雨桥只是侗族地区廊道上加建亭阁的桥梁称谓,本文论述的廊桥是属于广义风雨桥的范畴之内。

全国范围内的廊桥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就桥的结构特性可分为木梁廊桥、石梁廊桥、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四大类。

而木结构廊桥又可分为木平梁廊桥、木简支梁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撑架廊桥和木拱廊桥五种。

三、设计描述:

艺术性: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

现代化:

综合运用了触摸屏、大型投影等现代化高科技设备。

同时,立体和简约的设计风格符合现代审美取向。

人性化:

入口两边设计成无障碍通道,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通行需求。

我们采用的灯光都隐藏在结构之内,避免灯光对参观者眼睛的直接照射。

展馆内布局了一定的景观设计,使人有种亲近的感觉。

项目定位:

和谐自然的生活环境人文历史理想未来新的生活方式

方案说明:

1、整合的设计—整合地块原有资源,实现最优化设计

 规划中整合地段中的自然及现状要素,规避不利的负面影响。

通过分析原有地形、现有道路标高和规划道路标高,减少对原始地形的改变,有效组织商业多种功能,并突出各功能元素的形态等级,形成井然有序的规划组织。

  2、人本的设计—尊重人的行为方式,创造时尚的生活品味

  重视人的行为方式及生活状态,平衡各种生活关系,建筑、环境、场所与人建立全方位和谐的关系。

形成良好的小区氛围,拥有美观、生态、便利、温馨、舒适的生活品质。

  3、城市的设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升项目所在区域的价值

  注重从城市的角度考察定位问题,首先,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情况下发挥出具有符合社区特征的优点;

其次,具有序列感的建筑保持了城市原有界面,形成场所的围合特性,并在适当地方断开,形成良好的区域内物理小气候。

  4、文化的设计—挖掘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脉

  地域的文化才能突显文化的价值,并使住户产生家的认同感。

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时,小区的设计尽可能与以往的小区形成差异化设计,突出生态自然的小区氛围,在景观设计上形成不同的趣味点,可以吸引到不同的目标客户。

使得整个小区能够在综合性大社区的背景下别致、相映成趣。

第三篇、总体规划

一、规划功能布局

本规划以“人本、自然、文化、融合、科技、实际、亲切、安全、和谐〞为中心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人居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规划理念:

人、自然、科技、文化的共生和共创,做好绿化文章,营造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

2、规划思路:

〔1〕强调廊桥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商店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活动空间分布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

〔2〕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绿带、组团中心绿地等内容为载体,点、线、面互相串联,全方位营造高品位居住环境。

并且特别注重景观的均好性,做到点点有致、处处有景。

〔3〕规划、建筑及景观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4〕尽量考虑经济性及可操作性,提高产品的价格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尽量创造良好的空间及景观环境。

〔5〕满足建设中的交叉施工组织要求,并且留有足够的产品调整空间。

3、规划总体布局

桥长约136米,宽60米,人流主要从沿江步行街,通过两边的台阶进入到建筑内部。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观景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设置。

〔2〕、便捷性原则:

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

〔3〕、舒适性原则:

道路与环境相结合。

曲折幽静,对景生情,营造停留空间。

〔4〕人车分流:

人行道路与景观轴结合,穿行于鸟语花香的文化廊桥中,互不干扰。

2、交通体系:

〔1〕廊桥建成后具备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

其道路在保证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畅顺的前提下,将道路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换,以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

〔2〕其人流主要分为上桥人流、商业人流、电扶梯垂直交通、楼梯疏散交通、观景人流、穿行人流。

其规划主要道路为直线形,次要道路呈枝状与主路相连,景观步行道承受较小的交通压力,更趋向于景观作用,人车实际意义得到分流,互不干扰,在以后的管理中也确实可行。

3、廊桥内实行人车分流:

廊桥车行路:

车行道宽10m;

〔三〕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以安全、方便、快捷为设计原则,采用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形式,力图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交通使用环境。

本次设计结合现状地形及用地周边环境,将建筑设计、环境景观、道路系统结合起来。

第三篇建筑设计篇

一、建筑设计风格

苗族建筑——干栏建筑

苗族的房子是地地道道的干栏建筑。

干栏又称“麻栏〞,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住房形式,据说是越人发明的。

历史前进到六朝及唐宋时期,西南僚人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明代,今壮族和布依族先民“居舍,茅而不涂,衡板为阁,上以栖人,下畜牛羊猪犬,谓之麻栏〞。

干栏也好,“麻栏〞也罢,都是由树居或称“巢居〞的居住方式演变而来的。

其发展历程大概为:

先是“依树为巢而居〞,尔后“依树积木,以居其上〞,末了才伐木建房,“人居楼,梯而上〞,“上以自处,下居鸡豚〞。

二、建筑单体设计

金科桥架设于平舟河之上,西接横三路和##大道,东接纵五路和平塘民族中学,作为连接平舟河两岸的纽带。

建筑主要以中国传统建筑造型为主,风格上采用当地地域民居元素,结合廊桥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类型,在外立面上做相应的处理,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

为通过平面深浅,错层,高差的手法,做到视线,声音的隔绝,符合客户的心理要求。

三、公共设施

1、商业配套服务

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沿街布置,既可以服务小区居民,同时又可对外服务,提高利用率。

3、公厕及垃圾站

在二层、三层均设有两个卫生间。

第四篇景观规划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想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已逐渐从“谋生阶段〞转入“乐生〞阶段,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对于居住的要求不仅止于一个遮风蔽雨的“蜗〞居,而是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

本次规划设计在整体基础上,着意强调廊桥都柳江沿河风光带的结合。

环境的塑造,指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在外廊观景区能够观赏到都柳江沿河风光,达到景观的“均好性〞,继而营造出一个和谐可亲、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环境。

2、把场地作为艺术研究的对象,综合平衡室内、室外的软、硬表面,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选择,把基地内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的秩序性、效率性、审美性以及生态等敏感性的组织与整合〔其中现代城的自然环境包括山体水系、植被、气候〕,造就生态背景下的良好景观环境。

〔二〕景观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廊桥景观。

以地景为本方案的特色,充分利用地景,表现出独特的人文个性及空间特色,让环境与人取得最大限度的融合。

所有景观环绕式穿插建筑,通达地景,形成环境与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游人在廊桥上具有移步易景的多层次效果。

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不同时段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

人作为一个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

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廊桥景观环境。

1、景观与空间的统一

空间是展现景观的场所,景观是空间的主体和特质,杂乱无章的空间景观不能称为园林景观,没有景观的空间更不可能成为园林空间。

因此,园林景观必须以空间作为展现的舞台,而空间必须赋予灵魂——景观。

园林景观常通过框景、借景等处理手法使其更富魅力。

“环境景观通过树木、阳光、小道、卵石、景墙等为素材,通过各种手法的表现,使廊桥环境恬性具有一定的特色,给人深刻的印象。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廊桥景观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创造优美的空间景观。

景观绿地的使用性质决定于功能,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满足功能要求,强调居民的可参与性、可达性与可赏性,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创造景观的空间,使功能与景观关系达到统一和谐。

廊桥坐落在原三都大桥上,连接都柳江俩侧。

因此,廊桥的整体规划,为打造平塘县金科桥,充分利用河道两边绿化景观和水景来渲染廊桥景观环境,使其和周围的空间融合为一体。

3、景观的生态体现

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为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

本方案在注重河道景观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岸边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立体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

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

同时强调生态美,岸边种植景区内以种植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水生植物的配置:

由于河水较深,为了丰富河面的景观效果,采用悬浮的生态浮岛技术,丰富其廊桥周边的景观效果。

三、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以软质景观〔即草木花卉、水体、阳光、地形〕造景为主,硬质景观〔即园林构筑、硬地铺装、环境雕塑等〕造景为辅,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防护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结合各组团建筑空间地形变化,形成各具特征的植物景观。

2、树种选择

〔1〕基调树种

香樟、桂花、合欢。

〔2〕主调树种

玉兰、山茶、樱花、杜英、紫薇、银杏、枫香、含笑、柳树、果树、翠竹、苏铁。

〔3〕配置树种:

乔木:

垂柳、艳山姜、乐昌含笑、深山含笑、桂花、黄槐、白玉兰、棕榈、碧桃、海棠、红枫、罗汉松、梅、无患子、竹类植物等。

灌木:

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红继木、龙柏球、构骨球、杜鹃、茶梅、南天竺、丰花月季、金丝梅、金丝桃、美人蕉、紫薇、紫荆、红叶李、海桐球、木绣球、洒金珊瑚、紫叶小檗、八角金盘、花叶蔓等。

水生植物:

千屈菜、荷花、再力花、伞草、芦苇、黑藻、

第五篇给排水设计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版〕;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

设计内容

本项目室外给排水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

一、室外给水系统

1、水源

以市政给水为水源,就近从廊桥桥头两边的市政管网的不同管段引入两条DN150的市政给水管为本建筑供水水源,并在周边形成环状管网,市政常水压按0.35Mpa考虑,在环状管网的适当位置按规范的要求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以满足本项目的生活消防用水要求。

2、生活用水量

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本小区的用水量标准。

商业用水8L/m2.d

绿化用水2.0L/m2.d

同时考虑未预见用水量以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计。

本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130.098m3/d,最大时用水量为10.842立方米。

室外排水

排水体制:

雨污分流制。

污水

污水经管网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小区污水干管,就近排至室外市政污水管网。

本项目最高日排水量为137.7m3/d。

雨水排水及利用

采用当地暴雨程度公式:

3920[1+0.68lgT]

(t+17)0.86

式中T=5年,t=10分钟。

雨水收集:

屋面、道路及绿地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二、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水压应满足最不利点自由水头10米。

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供水方式

市政直接供水

1、热水系统

商场热水分散供应,由各户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单独供给。

三、室内排水

排水体制:

室内生活污水排水立管均设置伸顶通气。

底层排水单独排放,地下室污废水由潜污泵提升排出。

雨水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由雨水立管排入室外雨水管网。

消防电梯集水坑内废水提升至室外雨水管网。

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

四、管材

1、室内给水管:

给水干管、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分户水表后支管采用PPR管。

2、室外给水管:

采用球墨铸铁管。

3、室内排水管:

生活污废水、裙房雨水均采用PVC-U螺旋消声塑料管,雨水管高层采用承压塑料管,塑料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10mm时穿墙、楼板处均装阻火圈。

4、室外排水管:

采用聚乙烯〔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

五、消防给水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设计范围

本项目建筑红线范围内室内外消防系统。

概况

本项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原三都大桥〕廊桥的修建,建筑高度18.90M,总建筑面积为21733.1平方米,属于多层建筑。

耐火等级为二级。

消防用水量

消火栓系统按普通住宅进行消防设计〔建筑高度超过21米的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防用水量:

Q=40L/s×

3.6×

2(h)=288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室内消防用水量:

自动喷淋用水量:

Q=30L/s×

1(h)=108m3,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

消防储水量:

在地下一层设备房设置地下消防水池及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396立方米,位于廊桥桥头。

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18m³

,设置在建筑屋顶。

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系统:

从周边道路市政给水环管上引入两条DN150的给水管,并在小区周边以环状布置。

此环为生活、消防合用系统,在环状管网的适当位置按规范的要求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环网上设置阀门井若干,将管网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保证管线检修时确保消防与生活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室外消火栓按保护半径150米,间距不超过120米布置。

2、室内消火栓系统:

设置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各层均按规范设有室内消火栓箱,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均由设于地下室消火栓泵保证。

栓口动压力大于0.5MPa处,采用带消防软管卷盘的消火栓,市政压力能满足消火栓的压力。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

系统流量和压力均由设于地下一层水泵房内自动喷淋泵保证。

初期自喷水量和压力由屋顶消防水箱保证。

控制系统:

以压力开关直接控制水泵启动,消控中心确认后手动,水泵房内就地手动。

水流指示器仅为报警,不作为启动水泵使用。

系统中水流指示器前的阀门均为信号蝶阀,以监视其启动状态。

湿式报警阀前的蝶阀为信号阀。

灭火器配置

各层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第六篇、给排水环保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

94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版〕

3、《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内容

1、各种水泵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水泵与管道连接采用软接头,管道安装采用柔性吊架,柔性托架。

2、防止水锤采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门。

3、餐厅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

其它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三〕防污染措施

化粪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涂放水防腐材料,确保污水不渗漏。

〔四〕泵和其它震动源都经隔振处理,噪声经消声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十.绿色建筑节能、节水及水资源利用设计

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

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七层及以下采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

本项目设置地埋式雨水回收及利用系统,供景观及浇灌等用水。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大、小便器采用节水型产品,坐便器水箱容积不大于6L;

公用卫生间宜采用红外感应水嘴、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大便器等能消除长流水的水嘴和器具。

给水系统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采取支管减压。

所有水泵组采用高效、低噪型产品,水泵的选型基本运行在高效区。

用水分户、分用途设置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绿化灌溉设计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1、给水规划

规划区用水量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和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来进行计算。

住宅区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计算,用水量指标为290-530L/〔人·

d〕按400L/〔人·

d〕,每户按3.5人计;

公共建筑采用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计算,用水量指标为0.5-1.5万m³

(k㎡·

d),按1.0万m³

(k㎡·

d)计,给水管敷设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距建筑物外墙边不小于1.2m,管材为PE管及镀锌钢管。

室外供水环网上设置的地上式消火栓应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外消火栓最大间距120m,消火栓离建筑物的距离不大于5m。

规划区内建筑室外消火栓配置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确定。

2、排水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污水量按总供水量的90%计,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污水管径为DN500-600;

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雨水管径为DN500-600。

污水管顶覆土厚度小于1.5米;

雨水管顶覆土厚度均不小于1.0米,排水检查口与雨水口每40-50米设一个。

排水管材为钢筋混泥土管。

3、电力规划

单位公共建筑面积负荷指标为30-120W/㎡,按80W/㎡计。

4、弱电规划

规划区内弱电管线与市政连接部分埋地敷设,进入规划区地下室部分,采用电缆桥架沿地下室顶板敷设。

接入部分敷设覆土厚度不小于0.6米,弱电沟槽尺寸为400x300。

不同用途的电缆同路径敷设,主干线路在条件允许时可以不同槽敷设,条件不允许时,协调敷设;

分支线路均同槽敷设。

5、燃气规划

生活用气量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气指标法进行计算,燃气指标按人均综合用气量120立方米/人•年计算。

规划区内燃气采用中压、低压两级管道向用户供气。

按现时供应液化天然气,中低压燃气管道应用中的管材主要有聚乙烯管〔PE管〕、机械球墨铸铁管、钢管或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等。

第七篇、强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主要法规及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建设部发布〕

2.建筑方提供的有关设计要求

二、设计范围

1)楼房总进线照明用电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及容量:

本工程消防部分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照明部分按三级负荷要求供电。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根据当地电源条件供电部门提供一路10KV独立电源。

第二路电源由柴油发电机提供。

2)供电系统

高压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

3)变配电所

本工程配电房位于西桥头设置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

本工程用电指标按商业建筑为:

120W/平方米,总用电量为1194KW,实际用电量为955.2KW。

选用一台1250KVA变压器,负荷率为76%。

选用一台速启动型100KW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二电源〔供水泵房及电梯消防用电〕;

4)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