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8673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楚怀王三十年,秦国一面出兵攻找楚国,连取楚国八城;

一面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去秦国武关与秦昭襄王会晤。

这显然又是一个骗局。

怀王一意孤行。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是个亲秦派,极力主张怀王西行。

怀王一进武关便被秦国军队软禁起来,把他押到秦国首都咸阳,以番臣礼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

怀王不堪凌辱,悄悄逃到赵国。

害怕秦国的赵国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掳去,三年后死在秦国。

太子熊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以其异母弟子兰为令尹。

这时伸展的楚国已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兵无斗志,元气大伤。

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耿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

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在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沙士比亚、意大利单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诞生在山青水秀的秭归乐平里。

(传说×

×

名由屈原而来。

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秭归鸟即子规鸟。

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

我哥回呦!

”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2.屈原作品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渔父》《招魂》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

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

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

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

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汉代以来,屈原在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

3.关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

三.解题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全诗372句,分93节,共2464字。

四.诵读

1、播放录音

2、请大家朗读这段用血泪写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如去掉兮后再读一遍(生读)。

“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

“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

闻一多认为“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原动力”。

项羽是楚国的贵族,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女性中的偶像,同样是楚国的贵族《离骚》中屈原是怎样的形象呢?

五.具体分析

1、①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贵呢?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

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很看重自己的出生是否有预兆,据说李白出生时,他老娘梦见太白金星钻进肚子,所以李白字太白。

岳飞出生时,有大鹏鸟钻入老妈肚子,所以岳飞字鹏举,屈原的出生是祥瑞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

②为什么要写降生时刻的不平凡?

——意在标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注释:

高阳:

高阳帝名颛(zhuān)顼(xū),是轩辕黄帝之孙。

黄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玄嚣,次子名昌意,颛顼是昌意的儿子。

黄帝死后,由颛顼嗣帝位,建都高阳,故以高阳为帝号。

后来迁都帝丘。

朕:

在秦之前,“朕”字的使用是无分贵贱等级的,人们一律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

自秦始皇立国之后,才把“朕”字定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代词。

皇考:

“皇”是德行光大的意思;

“考”是指亡父。

伯庸:

是屈原父亲的表字。

古人讳名不讳字,所以屈原讳他父亲的名而叙他父亲的表字。

注释:

摄提:

是摄提格的简称,即指寅年。

古历法把天宫分成十二等分,谓之十二宫,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

各宫又轮转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以岁星(木星)在天空运行,每年所指向的这个宫来命名纪年。

比如岁星依次指向子、丑、寅、卯宫,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第三年是丙寅,第四年是丁卯,而丙寅年又简称寅的,寅年名为摄提格。

十二年里才有一个寅年,十二个月里才有一个寅月,十二日里才有一个寅日,一个月三十日里会有二个或三个寅日,所以十二年里,仅有二至三天碰上寅年、寅月、寅日。

贞:

正,当的意思。

孟陬:

“孟”,始也,孟春;

“陬”,正月;

孟陬,孟春正月。

在古历法上又称正月为寅月。

《离骚》是屈原的自叙诗,诗中记叙了远祖的称号、父亲的表字,自然也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2、请学生朗读3、4节。

①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

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明确:

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

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

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②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

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③请学生概括3、4节的内容。

这两节自述早年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与美好的志趣,积极努力,勤奋不懈。

3、请学生集体朗读第5节。

①本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

本节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②“惟草木之零落,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

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分析诗歌的6—12节。

①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②如何才能实现些理想?

诗中是怎样阐发的?

③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

④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

这说明了什么?

①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

他希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最终使国君能“及前王这踵武”,即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②要想实现此理想,国君必须得“弃秽”“改乎此度”,即抛弃秽政,改变不合理的治国法度,也即应实行“美政”。

他从“美政”的要求出发,托古喻今,在诗中一再称道尧舜等圣王(“众芳之所在”“遵道而得路”),否定桀纣等暴君(“昌被”而“窘步”)。

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

屈原认为只要有德行高尚的圣王,才能君临人间: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上天无所偏私,只有“圣哲茂行”,才能“用此下士”。

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③屈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在楚怀王时期,他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两项官职。

三闾大夫掌管五族三姓(屈、昭、景)之事,屈原在这个职位上曾努力栽培王族子弟,希望他们成为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当他任职左徒时,更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所以屈原很想利用这些条件来实现他的远大政治理想,既首先使楚国富强壮大起来。

于是,他“导夫先路”又“忽奔走以先后”,勇于担当起振兴楚国的重任。

④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是:

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民生之多艰”,使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境。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在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

正由于此,导致了诗人“美政”理想的幻灭。

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然崩溃的命运。

内容梳理:

1.自叙自己的出身之高贵、生日之奇异。

2.写自己是承受上天托任而来到人间的,再次表明自己的责任。

3.表明自己注重拥有美好的才能。

4.前句表达诗人时不我待的心情,后者表达诗人好修为常、守正不移的德操。

5.本节写时日流逝,而国君来日无多。

其中蕴含着诗人的焦虑感。

6.讽劝怀王任用忠贞贤能之士,以图富国强兵。

末一句表现自己积极辅佐怀王的态度。

7.劝导怀王应以古代先贤为榜样。

8.讽谏怀王要遵循三后公正无私、广纳贤才之道,来求取中正之路,并用桀、纣作比来指出走捷径将寸步难行。

9.揭示结党营私的群小只顾贪图个人享乐,不能为国家前途着想,国家将会因此而倾覆,透出作者的忧虑。

10.前忧劳于怀王朝廷内外,以使怀王步趋先王之德政,后两句写自己“忠而被谤”的痛恨。

11、12:

表明自己的耿耿忠心。

虽知忠言直谏,必招祸患,但仍坚持自己理想,为君王着想。

全文思路

1-2节:

抒写自己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赐予的美名。

3-5节:

写自己的品德、才能、理想。

6-12节:

写君王昏庸,群邪蔽贤,壮怀难伸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忠君爱国、嫉恶如仇、失意忧伤。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2)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

(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

(3)《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4)“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

诗歌中的移情入物,托物言情的方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隐居田园,清淡朴素,不感寂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概括追忆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5)诗歌除了使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外,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请举例说明。

还使用对比手法,如:

古代圣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古代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

如今“党人”贪图个人享乐,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6)《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第1、2小节)他身披花草,美丽华彩:

(第3小节)

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第4、5、6小节)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第7、8、11、12)

他疾恶如仇,鄙视群小:

(第9小节)他执著理想,不惧安危:

(第9小节)

六.深入讨论

(1)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

“风、骚”是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本文中浪漫主义有两方面表现:

一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是奇异的比兴和象征。

联想和想象几乎贯穿全文,作者借助自然和社会中的一系列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如扈江离与辟芷、纫秩兰为佩表明自己的志行高洁;

以朝搴栏,夕揽宿莽比喻勤勤恳恳地培养才德。

比兴和象征的运用也是俯拾即是。

文章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②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

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

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

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

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

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

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观点一:

同意。

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

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

“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观点二:

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

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

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

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哪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

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

对屈原的评价应该分两个方面:

作为一位诗人,屈原是成功的;

但是,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是失败的。

屈原的失败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国运紧密的联结起来。

他爱楚国,是爱的那么的深沉和执着。

他深深地爱着楚国的文化,这一点造就了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深深地迷恋着楚国的腐朽的、没落的政坛,这一点铸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从而他的国家的毁灭,连带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彻底的毁灭。

(3)讨论:

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①观点: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

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②观点: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4)名句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与大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清廉正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坚定信念,奋斗不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饮秋菊之落英。

(高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5)读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