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860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行业分析文档格式.docx

(1)产业政策积极支持26

(2)钢结构行业技术规范、规程的不断完善26

(3)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7

2、钢结构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27

(1)对钢结构优越性的认知程度有待继续加强27

(2)设计理念和科技研发亟待提高27

(3)钢结构标准化体系有待健全28

(五)钢结构行业技术水平及经营特征28

1、钢结构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28

(1)钢结构设计、分析、计算水平不断提高28

(2)钢结构制造、加工技术发展很快29

(3)钢结构安装技术不断创新29

(4)钢结构连接技术发展迅速30

2、钢结构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30

3、钢结构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31

 

(一)钢结构行业管理体制

1、钢结构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基本上遵循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行业宏观管理职能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主要负责制定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等。

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承担,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制订行业技术、经济、管理等标准、规范,向政府部门提出行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建议,对会员企业的公众服务,行业自律管理等。

2、钢结构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相对于传统建筑,钢结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抗震性能好、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广阔。

伴随着全社会对钢结构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逐步认知,以及国内钢产量迅猛增长等行业发展条件的有利变化,我国建筑技术的政策导向逐渐由多年前的限制钢结构使用转变为发展、推广钢结构的应用,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1997年,建设部颁布《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提出了合理使用钢材,发展钢结构、开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新技术等新型钢结构的技术政策与措施。

1998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筑业进行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通知》,提出要把推广使用钢结构作为建筑新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1999年,《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五”期间,建筑钢结构行业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

2002年,建设部发布了《钢结构产业化技术原则》。

2003年,《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指出,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要达到钢产量的6%。

2005年,建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其中包括了钢结构技术。

2007年,建设部颁布《“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形势及发展对策》,提出:

“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对发展钢结构鼓励支持的正确导向与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广与扩大钢结构的应用,促进建筑钢结构应用推广和持续发展,推进建筑钢结构产业化的进程;

发挥钢结构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优势,符合节能环保和工厂化、产业化的要求,采取加快发展钢结构各项政策和措施,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钢结构产量目标达到全国钢产量的10%。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均鼓励“节能省地型建筑暨绿色建筑的开发、新型建筑结构系统开发”。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提出:

“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2009年,国务院发布《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

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规定,修改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

(二)钢结构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情况

钢结构是指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用焊、铆、螺栓等连接而成的重载、高耸、大跨、轻型的结构形式,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及外形美观等综合优点,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能循环使用的绿色建筑结构,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长期政策导向。

1、钢结构的特点和主要应用领域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的建筑体系,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

就建筑结构体系而言,21世纪是钢结构的世纪。

钢结构建筑具有如下优势:

强度高、自重轻

钢结构是重量最轻的建筑,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一半左右。

与其它建筑材料相比,钢结构的强度要高很多,因而当承受的荷载和条件相同时,钢结构要比其他结构轻。

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的延展性好,抗拉伸能力强,抗震能力要强于其他建筑,是安全性能最强的建筑。

这一性能在日本、台湾、四川等大地震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

钢结构制作简便,一般都在专业化的工厂制造,能成批大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

钢结构采用拼装式的建筑模式,比传统的施工方法快一倍以上,施工周期短。

节能环保

钢材能反复使用,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少,大量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梁柱截面小、开间大、净空高,可提高使用面积5%-8%;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紧张,钢结构建筑具有节地、节能的优点,符合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国家政策。

能更好的体现建筑美学和时代文化精神

钢材质地均匀,各向同性,弹性模量大,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能更好的体现建筑美学和时代文化精神。

钢结构的广泛应用

根据产品属性划分,钢结构一般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

在重型钢结构中又可以细分为高层重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桥梁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

钢结构建筑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

分类

主要用途

主要特点

轻型钢结构

轻型工业厂房、仓库、各类交易市场等

轻型便捷

多高层重钢结构

大型公共建筑、写字楼、电视塔等

高耸重载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

大型工业厂房、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体育馆、剧院等

大跨空间大

电力钢结构

电厂、输变电铁塔等

自重轻强度高

桥梁钢结构

公路铁路桥梁、市政桥梁等

跨度大荷载能力强

海洋石油钢结构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

强度高安全性高

由于钢结构的诸多优势,钢结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民用住宅、大型公共建筑、航站楼、火电主厂房及锅炉刚架、公路铁路桥梁和海洋石油平台等。

2、国外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钢结构在国外建筑业早已广泛应用。

在发达国家,钢结构已成为主导的建筑结构形式。

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建筑采用的都是钢结构,如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马来西亚双塔石油大厦等。

历届奥运会的场馆也多采用钢结构。

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呈现出用途广泛和用钢量大的特点。

其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和大空间建筑,工业、商业、社区、文教卫生等建筑,以及大部分的低层非居住型建筑中。

在美国工程建设中,钢结构占51%,大约70%的非民居和2层以下的建筑,均采用轻钢架体系。

在欧洲、美洲、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地,钢结构用量已占到钢材产量的40%以上,钢结构面积占到总建筑面积约40%以上。

3、国内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较慢,钢材较为匮乏,国家提出了节约用钢的政策。

伴随着全社会对钢结构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逐步认知,以及国内钢产量迅猛增长等行业发展条件的有利变化,我国钢结构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较慢,钢材较为匮乏,国家提出了节约用钢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钢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2004年钢产量为2.72亿吨,2009年达到5.68亿吨,在政府从“限制和合理使用钢结构到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从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使用钢结构到钢结构的普遍使用,钢结构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2003年以来

1996年

1998年

20世纪90年代以前

钢铁产量过亿吨

钢结构用量目标达到钢产量的10%

钢铁产业不断发展

钢材短缺

在钢结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标志性的钢结构建筑。

上海世博园、北京的“鸟巢”、“水立方”、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浦东高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高421米的金茂大厦,南京大胜关长江公路铁路大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均采用了钢结构。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位居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八位分别是北京的“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和当代万国城。

同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评出了全球在建的10大最重要工程,其中“鸟巢”名列榜首,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和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也同时入选。

这些工程向世界展现了我国钢结构技术的新成就。

4、我国钢结构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钢结构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发展壮大。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从发展阶段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

自2002年起,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表现出了日益重工业化特征,2009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到72.2%,较2004年提高了4.63%5,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快于工业化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截至2009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6.6%,但距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对照城市化理论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历,预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需要50年的时间。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来看,城市化进程对钢结构需求拉动作用要强于工业化进程,而且持续时间更长,由于城市化进程通常伴随着房屋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将对钢结构产品产生持续长期的需求,钢结构市场的发展空间是持久和长期的。

以下结合钢结构的细分市场说明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前景。

(1)轻型钢结构

轻型钢结构是指以彩钢板作为屋面和墙面,以薄壁型钢作为檩条和墙梁,以焊接或热轧“H”型截面作为梁柱,现场用螺栓或焊接拼接的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的一种建筑,再配以零件、扣件、门窗等形成比较完善的建筑体系。

这种体系由工厂制造,现场按要求拼装形成。

具有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外表美观、造价低、易维护等特点。

我国轻钢结构建筑发展较快、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轻型的工业厂房、仓库、3层以下住宅以及货场、站棚等,此类钢结构建筑每年需求量大约在500万㎡以上。

另外,随着钢结构住宅的成熟和产业化形成,每年预计以200万㎡的速度发展,根据以上粗略计算,我国每年轻钢结构市场需钢结构产品约在230万吨,轻钢结构市场前景广阔。

在美国,50%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采用轻钢结构,日本新建的1-4层建筑大多采用轻钢结构。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钢结构企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为四川灾区就提供了60余万套活动板房,解决了灾民过渡期安置房需要,体现出轻型钢结构房屋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安装运输方便,量轻可变的特点,适合建材资源短缺、偏僻难行的丘陵地区及救灾使用。

(2)重型钢结构

重型钢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多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主要应用领域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型工业厂房,体育场馆、展览厅等大型公共建筑,公路铁路桥梁,大型锅炉刚架、输电铁塔及海洋石油平台等。

①多高层重型钢结构

多高层重型钢结构通常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砼核心筒结构形式,一般指6层以上工业、民用建筑。

高层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反映,又往往被当作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建成和在建高层钢结构达80多幢,总面积约600万㎡,钢材用量60多万吨。

北京和上海新建和在建高层钢结构就超过10幢。

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492米、用钢量6.5万吨)、中关村金融中心(建筑面积11万㎡、高度为150米、用钢量1.5万吨)、LG大厦(建筑面积25万㎡、高度为110米、用钢量1.0万吨)等。

今后,全国每年将有200-300万㎡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用钢量约45万吨。

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从功能上讲是指能够形成较大的连续空间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网架、网壳、桁架、索-膜结构以及其组合、杂交结构。

该结构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具有连续的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

外观轻巧、美观、具有现代感;

抗震性能较好且结构受力较为单纯;

构件类型较少、建设周期短、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且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

目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大型工业厂房,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大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及航站楼、机库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场馆、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建设均大量采用了钢结构。

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和广州白云机场为代表的机场航站楼工程,以及重庆、昆明、武汉、广州、合肥等城市航空港的改扩建工程等;

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已建、在建的大型剧院工程和文化设施等等大型项目建设,都有力推动了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新建和在建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情况如下:

重型工业厂房每年建造1,000万㎡;

网架和网壳每年建造1,500座,约250万㎡,用钢约7万吨;

空间桁架每年建造20座,约60万㎡;

另外,悬索和膜结构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用量还不大,专家预计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加。

③电力钢结构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力钢结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源建设方面:

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发电必然以煤电为主的基本格局,这是长期难以改变的。

2002年-2009年,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均在75%左右,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3%。

按照国家电力规划,即使到2020年火电总装机容量仍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0%以上。

我国近几年在建的电源项目主要以火电为主,2002年-2009年,我国电源建设中,火电建设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

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办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和企业关停小机组,集中建设大机组,实施‘上大压小’建设大型电源项目”。

火电建设主要是锅炉岛的改造和新建,而锅炉岛建造全部采用钢结构形式。

目前我国在建的火电厂一般都是1,000MW发电机组,每台需钢结构2万吨左右。

按2009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970万千瓦简单测算,2009年我国火电建设的钢结构用量约为180万吨。

随着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钢结构市场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网建设方面: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33%上升至2009年的51%,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国家对电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电网改造及新建将直接带动对输电铁塔钢结构的需求。

2005年-2009年,我国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以年均12.2%的速度增长,年均增加3.4万公里。

按照电网建设的特点,建设高压(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同时需要建设配套的低压110KV输电线路,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比例为1.04:

1,由此可推算出近5年来我国110KV输电线路长度年均增加为3.3万公里左右。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刘振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统计,110KV的输电线路每公里铁塔平均需求量为24.34吨;

220KV的输电线路每公里铁塔平均需求量为33.12吨;

500KV的输电线路每公里铁塔平均需求量为81.45吨。

根据以上资料保守测算,2005年-2009年,我国输电铁塔钢结构年均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技术改造和加快电网发展的意见》(国家电网办[2007]1号)提出“十一五”期间电网技术改造和电网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拟投产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17.5万公里。

按照南方电网“十一五”规划:

今后5年要建成投运500千伏交流线路15,651公里,正负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225公里,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438公里,合计18,314公里。

“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至少为19.33万公里,平均每年新增3.87万公里。

加上配套建设的低压110KV输电线路,“十一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新增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为7.6万公里左右,由此带来对钢结构产品的需求每年在220万吨左右。

④桥梁钢结构

桥梁建设的数量与规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进步和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我国是一个桥梁大国,桥梁建设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以苏通大桥为代表的一批特大型桥梁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桥梁建设的强国行列。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成,更是奠定了我国桥梁行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铁路客运专线规模达到9,700公里,其中桥梁比重近50%。

桥梁比重最高的广珠城际铁路达到90%以上,京津城际铁路桥梁比重达到88%,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总长达1,060公里,桥梁比重为80%。

青藏铁路沿途上百座桥梁,主要桥梁都是采用钢结构形式。

长江流域沿江地区几乎都开始长江大桥的建设,基本上全部采用钢结构形式。

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铁路桥、公路桥及城市交通立交桥建设增长很快,全国实际钢结构桥梁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

根据铁道部《铁路“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1.25万亿元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大量的路桥建设对桥梁钢结构产生巨大的需求拉动,也将为我国桥梁钢结构带来更大的发展。

⑤海洋石油平台钢结构

海洋石油平台是用于海底石油勘探、开采的海上钢质建筑物,除钻井外,这些平台还可用于采油、贮油、生活设施、供应、辅助、海上码头等。

据国家海洋局2008年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4-2010年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到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到1.93亿吨,其中海洋原油产量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长1倍,突破5,000万吨,预计2009-2010年海洋原油的产量增速将继续维持在14%以上。

我国海洋石油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将需要大量海上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

另据统计分析,全球大约40%的在用的海洋石油平台的年龄超过20年,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在未来5年内更新,即每年大约需要更新50余座海洋油气平台。

因此,未来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对海洋平台钢结构将产生长期的持续性需求。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工业厂房、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场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住宅产业化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钢结构市场需求。

2009年,我国钢结构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4%,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一般占钢材产量10%左右,这说明中国钢结构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预期到2020年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5、钢结构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在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我国钢结构企业在4,000-5,000家左右。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底,拥有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单位共145家,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

从钢结构不同业务类型的市场细分情况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高层重型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型锅炉刚架、海洋平台钢结构等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高,资金要求高,资质要求高,因而进入门槛较高。

竞争主体主要为拥有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的行业领先者(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拥有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的企业仅有精工钢构、东南网架、杭萧钢构、沪宁钢机等44家),竞争环境比较缓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将成为钢结构工程中的竞争重点。

轻型钢结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参与竞争的中小型企业众多,呈现较强的区域化竞争格局,竞争的重点体现为工厂化制造的规模优势。

在区域分布上,规模较大的钢结构企业大多集中在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北京等地,沿海及中部城市钢结构制造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据统计,2009年钢结构产量位居全国前五名的省市是:

浙江203万吨,上海182万吨,安徽147万吨,山东119万吨,江苏91万吨,合计占全国钢结构产量1/3以上。

6、钢结构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虽然我国钢结构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市场份额超过5%的企业。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2009年度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报告》2009年度,全国148家钢结构企业的产量为1,050万吨,约占全国钢结构产量46%。

目前,国内钢结构企业在4,000-5,000家,但年产5万吨以上的钢结构企业仅40家左右,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能力不强。

在上述40家企业中,按照其市场化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精工钢构、杭萧钢构、东南网架、沪宁钢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完全面向市场独立经营;

一类是以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钢构企业,主要是为系统内工程建设提供配套,并未完全市场化。

现将上述企业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以下介绍根据上述企业网站信息整理)

(1)精工钢构,2003年通过收购原长江股份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600496,公司具备钢结构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

精工钢构主要以多高层、空间大跨度和轻钢结构为主。

(2)东南网架,成立于2001年,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系国家大跨度空间结构产业化基地实施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

公司拥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制造特级资质,设计甲级资质,东南网架主要以空间、高层钢结构为主。

(3)杭萧钢构,成立于1994年12月20日,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制造与安装,该公司具有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钢结构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

公司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轻型钢结构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上海金属结构协会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