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气设备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工程施工设计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1电缆沟支架、桥架、保护管均由乙方施工,材料由甲方供应。
2.5.2金属软管及软管接头均由乙方提供及施工。
二、编制依据
1、xx市城南水库电气仪表及自控系统安装项目招标文件。
2、xx市城南水库电气仪表电气仪表及自控系统安装项目设计图纸。
3、《中华人民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第91号)
4、《中华人民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
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
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的整理规》(GB/T50328—2001)
9、《中华人民国招标投标法》
10、《聊城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6-98
1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5-97
14、《压力容器焊接标准》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88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J149-90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GBJ148-91
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施工及验收规》GB50168-912
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169-92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GB5170-92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结线施工及验收规》GB5171-92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气施工施工及验收规》GBJ147-90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
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中加大机械化作业面,部分管道及管件提前预制,以解决作业点分散、机械设备耗工耗时、频繁运输的难题。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该阶段要解决好施工力量的组织与调配,熟悉图纸,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编制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计划,充分考虑预制管段的位置。
提出用料计划和施工机具并组织进场,在建设单位的协调指导下搭建临时设施,为施工做好准备。
2、施工一般要求
2.1敷设电缆前应检查电缆是否有机械损伤。
2.2己敷设的全部路径应满足所使用的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2.3敷设的路径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包括热力管道、上下水管道、煤气管道等)公路,铁路及通讯电缆等。
2.4电缆支持点间距离:
水平敷设时为800mm;
垂直敷设为l000mm。
2.5在沟底敷设时lkV以上的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净距不应小于100mm。
2.6敷设电缆和计算电缆长度时,均应留有一定的裕量。
2.7现场所有控制电缆应加保护管和金属软管,不应有裸露部分。
2.8对运行中可能遭受机械损伤的电缆部位应采取保护措施。
2.9所有线号和电缆号均采用线号打印机打印,不能用线号笔手写。
2.10所有仪表安装、调试必须按照图纸或仪表厂家提出的要求安装。
3、施工时电缆敷设
3.1禁止电缆在其他管道上下平行敷设。
3.2敷设于保护管或排管。
3.3保护管或排管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4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5一般每管只穿一根电缆。
4、电气安装技术工艺要求
4.1配管工程
4.1.1所有电气配管,在施工前必须进行除锈,防腐工作。
埋地暗敷或明敷的钢管应做外防腐,如在混凝土暗敷,只做防腐。
4.1.2管子埋地暗敷时,其埋深度应符合设计、规要求,且要有一定的坡度。
4.1.3钢管煨弯时,应采用弯管机煨制,Φ50~Φ100的钢管应采用火焊煨烤制作,管口应做喇叭口处理。
4.1.4钢管连接采用套管焊接方式连接,严禁对接,对接管口的毛刺应处理。
4.1.5明敷钢管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4.1.6配管工作应和土建密切配合。
4.2低压柜、盘、箱安装
4.2.1低压柜安装,底座应保持水平,其允许误差为1mm/m,通长允许误差在5mm之。
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4.2.2单独的照明配电箱,动力配电箱应垂直、平正,安装牢固,其垂直度应为1.5mm/m。
4.2.3所有配电柜、盘、箱外壳应做可靠接地。
4.2.4盘、柜及盘柜设备与各购件间连接应牢固。
4.3手车式柜的安装
4.3.1检查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装置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
3.3.2手车推拉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相同型号的手车应能互换。
3.3.3手车推入工作位置后,动、静触头底部的间隙应附合产品要求。
3.3.4手车和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3.3.5安全隔离板应开启灵活。
3.3.6柜控制电缆应布线完好,标示清晰。
4.4母线及桥架制作安装
4.4.1母线安装前,应检查外观是否有裂纹,并做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安装。
4.4.2母线连接采用螺栓连时,接触面应涂复合电力脂,螺栓固定力矩应符合规,连接固定后用0.05mm塞尺,其插入深度为6mm以下,母线间矩应符合最小距离规定,并刷相漆。
4.4.3母线制作应平整、美观,瓷件完整清洁,相间及对地电气距离符合要求。
油漆应完好,相色正确。
4.4.4桥架应按设计安装,要求固定牢固,桥架之间连接应采用连板连接。
4.4.5安装桥架时,事先不能过早的固定,待整体桥架调整到符合图纸要求后再固定各连接片。
4.4.6安装前必须确定合理的安装尺寸,以防与管路等其它设备相碰。
4.4.7桥架应可靠接地,桥架的连接处应设明显的接地跨接线。
4.4.8安装桥架时,既要符合设计,又要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灵活施工,保证进度、质量,使桥架美观又牢固,同时满足下一道工序——电缆敷设的需要。
4.5电缆敷设及接线
4.5.1电缆在敷设,电缆在敷设前,首先要检查电缆型号,防止以小代大,不同等级的电缆不能代替使用。
4.5.2动力电缆在敷设前,应检查其绝缘情况。
如果绝缘降低不符合要求,禁止使用。
4.5.3低压配电室有电缆支架和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分层敷设,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层敷设,如在同一层,应有一定的宽度进行隔离。
4.5.4电缆敷设弯度应不大于其直径的10倍以上,在端头应挂电缆标牌,标牌上应明确型号,规格,编号和起止地点。
4.5.5电缆敷设在桥架、支架上,应排列整齐、美观、无打结扭弯、缠绕现象。
4.5.6电缆接线,首先应确认电缆型号、规格、编号、起止地点是否正确。
4.5.7仔细核对设计图纸和设备图纸,确保接线端子无误。
4.5.8电缆接头应做镀锡处理。
4.5.9设备接线端子最多允许压接两根线芯。
4.5.10在接线柜,引接线应排列整齐、美观,且应悬挂电缆标牌,配线端子号应清晰无误。
4.6接地工程
4.6.1接地装置安装执行标准国标86D562、86D563。
4.6.2车间所有设备、钢构件均应可靠接地,并和接地网连成一体。
4.6.3PLC柜、计算机要单独装设接地系统,接地电阻≤1Ω。
4.6.4认真参照各工段接地工程图纸的设计说明。
4.6.5施工中应与土建密切配合。
4.7单体调试
调试工序:
接地系统调试→电力变压器系统调试→低压系统调试→电机系统调试→系统空载调试→试车。
4.7.1接地系统调试:
在确认接地系统安装完毕后,在断线卡处断开,用接地摇表测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应在设计要求,如阻值过大,可补打接地极,然后再测接地电阻,合格后,将断线卡连接固定好。
4.7.2电力变压器系统调试
①测量线圈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②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必须和变压器标志牌相符。
③测量变压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符合规规定。
④测量变压器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tgδ符合规定。
⑤按照规对变压器作交流耐压试验,无异常。
⑥瓦斯继电器、变压器油应由甲方负责试验,并出具合格证。
⑦对变压器保护系统进行测试,应动作可靠,工作正常。
⑧对变压器作空载冲击实验,实验合格后,方可投电运行。
4.7.3低压系统调试
①校接线;
按照图纸设计对线路进行校线,应正确无误。
②低压柜、盘、箱接地良好,柜各系统对地绝缘应符合要求。
③按照系统顺序送电,在受电端用万用表和盘上仪表作监视,正常后,方可向下一级送电。
4.7.4电机系统调试
①按图纸设计进行各设备电机线的校验,确保接线准确无误。
②对接线作绝缘测试,电机线圈作极性判别,应无误。
③对电机控制系统应作模拟试验,确保动作可靠。
④启动电机作空载运行,检测启动电流和运行电流是否超过允许值。
⑤系统投入运行,应按工艺要求启动和关停电机。
5、总体安排
整体施工安排分两条线平行作业,在工程初期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只要主控室土建完工,室计算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即可开始,直至具备接收现场信号的条件,待现场信号电缆接入机柜后,就可进行整体系统的调试工作,这部分工作与其它专业施工互相不发生冲突,保证了系统施工的连续性和总体工程的协调,有效的解决了工程后期自控专业施工紧的被动局面。
装置现场的施工,要受设备、工艺专业施工的影响,前面工序安排了就地仪表单体调校,支托架预制、仪表设备的予组装配工作,只待设备工艺专业施工大体完成阶段,即可进行仪表设备的安装就位,电缆桥架及保护管、导压管的敷设,只要这部分工作结束电缆敷设进入各控制室接入机柜,整体系统就可进入调试阶段,保障了紧密配合装置设备试车与工程总进度同步,解决了自控专业施工“前期等”、“后期紧”最终影响总工期的问题。
施工方法:
5.1取源部件的安装
5.1.1温度取源部件
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介质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宜远离强磁场。
5.1.2压力取源部件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流束稳定的地方。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工艺设备或管道的壁。
测量带有灰尘、固定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介质的压力时,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
在水平的工艺管道上宜顺流束成锐角安装。
5.1.3流量取源部件
安装节流件所规定的最小值管段,其表面应清洁、无凹坑。
在节流件的下游侧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与节流件的直管距离不应小于5倍工艺管道径。
测量蒸气流量设置冷凝器时,两个冷凝器的安装标高必须一致。
5.1.4物位取源部件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
浮筒液面计及浮球液面计采用导向管或其他导向装置时,导向管或导向装置必须垂直安装;
并应保证导向管液流畅通。
安装浮球液位报警器用的法兰与工艺设备之间连接管的长度,应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围自由活动。
5.1.5分析取源部件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压力稳定、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具有代表性的被分析介质的地方。
被分析得气体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15度。
5.2现场仪表安装:
5.2.1温度仪表
A、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B、热电偶或热电阻安装在易受被测介质强烈冲击的地方,以及当水平安装时其插入深度大于1米或被测温度大于700°
C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
C、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D、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进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毫米,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5.2.2压力仪表
A、测量低压的压力表或变送器的安装高度,宜与取压点的高度一致。
B、就地安装的压力表不应固定在振动较大的工艺设备或管道上。
C、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保护罩。
5.2.3电磁流量计
A、流量计前后直管段应满足要求。
B、安装方向应与仪表标注方向一致。
C、电磁流量计、被测介质及管道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D、口径大于300毫米时,应做专门支架支撑。
5.2.4分析仪表
A、安装地点应尽量靠近取样点,如在室外安装需加保温箱。
B、插入式传感器应确保在最低液位时伸入液面下200毫米。
C、应在供应商工程师的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安装。
5.2.5污泥浓度计
A、光学传感器安装在敞口池时的开口渠道中或敞口池壁上时通常是用随仪表供货的夹子将传感器固定在池壁的护栏上。
传感器在水下浸没部分不小于25毫米。
B、传感器测量头部分应避免安装在水流湍急,产生大量气泡的地方,防止气泡进入测量室,产生误差。
如果安装在气泡较多的地方应加保护罩。
5.2.6PH控制仪
A、对于探头为插入式安装的PH计要保证探头插入管道底部,如果安装在垂直管段中,则液体流向应自下而上。
B、应采用两种PH不同的标准缓冲液来检验和标定零点和量程。
5.3控制室设备
5.3.1设备开箱检查
设备的商检工作安装单位必须参加并认真做好商检过程记录,按厂家提供的设备清单逐一进行实物确认,做好记录由商检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认可签字一式三份分别保存。
备品、备件及有关资料由建设单位保管,施工单位借用。
商检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随系统设备带来的专用电缆长度,是否能满足室盘、箱、柜布置距离的要求。
B核对专用电缆两端的标记是否正确。
C各种专用插头是否齐全、完整无损(特别是总线电缆分支接头、终端接头)。
D接插件和插头安装紧固专用工具是否带齐。
E盘、箱、柜元器件是否完好无损,端子板标记是否清晰。
备品、备件、软件磁盘是否齐全。
5.3.2设备就位
按室设计布置图进行盘、箱、柜及操作台的安装就位,相对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及水平度、盘缝间隙等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仪表盘、箱、柜安装的质量好坏,关键是本身产品质量和槽钢基础。
槽钢基础应按设计图纸并结合盘、箱、柜的实际尺寸下料制作。
制作前,槽钢应调直、调平。
安装时首先应清理基础面或基础沟,找出预埋件并将突出不平的地点大致剔平,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找出盘、箱、柜的安装中心线,确定槽钢基础的安装位置,以盘、箱、柜的中心线找正,用水平仪找平。
仪表盘找正、找平时,可先精确地调整第一块盘,再以第一块盘为准,将其它盘逐次调整,也可先调中间一块,然后左、右分开调整。
仪表盘(操作台)型钢底座的制作尺寸,应与仪表盘(操作台)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当型钢底座的总长度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毫米;
仪表盘(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米1毫米。
当型钢底座的总长度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毫米;
仪表盘(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应在二次抹面前安装找正,其上表面应高出地面;
一表箱(板)、保温箱、保护箱的安装应符合:
a、应垂直、平正、牢固;
b、垂直允许偏差为3毫米;
箱(板)的高度大于1.2米时,垂直允许偏差为4毫米;
c、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
5.4室电缆敷设及系统连线
系统电缆敷设连线前,要绘制出活动地板下的布置图,敷设时按图中顺序进行。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衡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
采用焊接时应无腐蚀性焊药。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
C时,应采用隔热措施;
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
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输入/输出信号线、电源线、通讯线要分开布设;
低电平线路与高电平线路的电缆和接插件要分开;
尽量避免在敷设电缆时互相交叉,不得已时应垂直相交;
通讯总线要穿金属软管外壳接地,起保护和屏蔽作用;
要正确使用生产厂家配套供应和设计要求的专用多芯电缆,专用通讯电缆和连接件,备用电缆的芯线应接地。
光纤电缆的终端采用专用接头,专用工具制作,专用仪器进行测试。
安装支架时,在金属结构上或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
在允许焊接支架的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应采用焊接固定。
当工艺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先焊接一块与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支架应固定牢固、衡平竖直、整齐美观。
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的坡度相同;
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构架的弧度相同。
5.5接地系统配线由三部分组成:
A.系统接地;
B.工作接地;
C.保护接地。
“系统接地”是插件箱的专用接地;
“工作接地”是信号接地,电缆外壳、屏蔽层接地;
“保护接地”是机柜、盘的外壳接地。
这三种接地应分别互相绝缘的接入三条接地母线,然后接到室外分别设置的接地板上。
信号电缆屏蔽线应单端接地。
屏蔽板应与机壳接地相连,构成等电位屏蔽。
仪表盘(箱、架)的保护接地、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质安全型仪表系统接地,应分别接到各自的接地母线上;
各接地母线,各接地总干线、分支线之间,应彼此绝缘。
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6现场管线:
5.6.1桥架安装前,应先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预埋件是否完整、牢固,制作支架用的角钢或扁钢必须先经平直,方可下料。
角钢或扁钢不得用电焊、气焊切割下料,应使用钢锯或无齿锯切割。
桥架组合时,应把各部件放在组合平台上垫平调直,其组合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米。
安装时应先定位,弹粉线。
先点焊作临时固定。
待一整排支架全部安装完毕校正好后,方可全部进行焊接,以防止变形。
电缆桥架的标高、方位,在敷设前必须到现场落实有无障碍物和与设备工艺管线有相抵触的地方;
在电缆沟安装的桥架的支架应有与电缆沟一样的坡度且要通长接地。
5.6.2保护管一般可用电动弯管机冷弯,也可用电器煨弯器。
保护管应尽量与设备的进线口对准,排列整齐,几根管子排列在一起时,高度应一致。
穿入盘的保护管不宜过长,管端只需稍高于盘抹面后的地面即可。
管路与工艺设备、管道与建筑物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毫米。
油及易燃、易爆介质的管路与热表面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0毫米,且不应平行敷设在其上面。
当管路需要绝热时,电缆保护管与槽盒的连接采用机械开孔,锁母固定的形式,不允许用气焊开孔和切割组对;
为防止干扰,设计采用电缆槽盒时,中间必须加隔板,桥架必须分层以便放电缆时,强、弱电分开。
桥架、槽盒必须可靠接地,尤其是连接处。
5.6.3敷设电缆、电线前要熟悉图纸,集中劳力。
控制室设专人按设计的缆、线编号(位号)制定出每根缆、线在盘后的位置表,现场设专人制定出每个检测点所用缆、线的规格、型号、编号(位号)和根数表。
疏通敷设线路,达到敷设要求。
统一由缆、线敷设负责人指挥,敷设方向应从控制室向现场方向进行。
敷设指令应从现场检测点传达到控制室。
指令容:
缆、线规格、型号、编号(位号)和根数;
缆、线到位,控制室可以断线。
控制室按接收指令的编号(位号)确定始发位置。
强、弱电缆要分开隔离,缆、线标牌要清楚、容要齐全;
逐根进行缆、线的导通检查和绝缘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要进行电气试验。
电缆敷设时,先敷设集中电缆,后敷设分散电缆;
先敷设电力电缆,后敷设控制电缆;
先敷设长电缆,再敷设短电缆,缆线不许有接头;
光缆的敷设除遵守一般电缆敷设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电缆端头的保护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电缆在拉入保护管、放入电缆桥架和电缆沟固定于电缆托架前,电缆应留有一定余量。
直埋电缆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米,电缆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
5.7调试方案:
电缆敷设、系统连线工作结束后,即可进入调试阶段,调试按冷态调试、热态调试、系统综合调试、系统投运及配合装置试车的顺序进行。
主要调试检验主控机和分控站的基本性能和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程序控制的顺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各分控站、就地操作控制、显示功能是否正常,与监控主机的通讯是否正常,键盘手操、远程控制是否正常。
5.7.1就地仪表的调试
A、仪表在安装前必须做例行的通电测试和性能检查。
无法进行定量检验调试的仪表在室最好连同传感器做模拟试验来检验仪表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B、统运行前,应进行单回路的静态调试。
5.7.2自控系统硬件的检查调试
在按照自动控制系统要求完成硬件安装后,应对硬件进行调试和测试:
A、对照图纸、设备配置资料、控制要求检查安装是否正确,核对检查设备数量、插件位置、部件结构有无缺损,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资料的技术要求。
B、检查各控制点到控制单元的接线是否正确,DCS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C、电源接线是否正确,确认电源设备的型号、规格、保护装置及保险容量等技术指标,检查电源装置电源端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规定要求,电源设备的性能检查:
保护投入及电源电压检查;
电源设备技术性能测试包括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等,均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D、性能检查和试验。
进行一般性能的检查和试验。
如“冗余功能、试验功能,禁止/允许功能、报警输出功能、自诊断功能、手/自动无扰切换功能以及CRT的聚焦、颜色、打印机、硬拷贝、报警器、记录仪等功能的检查和调试。
其方法是送入越限信号、故障接点信号来测试观察显示状态。
用切断电源、切断负载、拔出插卡、人为调整和临时跨接线的手段来测试故障的检测诊断和冗余功能,但其重点还是放在输入/输出性能的检查和调试上。
5.7.3软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