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82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全一册).doc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4—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

手工工场的出现:

(1)背景:

14—15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农产品剩余很多,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

(2)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之后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3)手工工场的出现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工业文明的曙光

(4)今天的工厂,就是由手工工场发展而来的

(5)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

(6)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手工工场。

中国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在明清(前期)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趋势。

(7)说明:

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工业生产组织,“手工”是指其劳动方式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场”是指其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规模

相互关系(最根本区别)

生产效率

性质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及其家

人、帮工、学

作坊主进

行全程工

较小

学徒、帮工依附师傅的关

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封建主义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

雇佣的工人

工人间分

工合作

较大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区别:

手工作坊特点手工工场

家庭式,规模小,产量低,目工人多,分工合作,规模大,产量高,

的是维持依附关系目的是为了增加、扩大雇佣关系。

工人

(帮工、学徒依附于作坊主,不领取工资)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

(工人←→工场主)

(被雇佣←→雇佣)

手工工场作用:

(1)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手工业产品的产量,改善人们生活。

(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使社会变革、生产关系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3)促进了社会关系(阶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

西欧手工工厂集中的行业及国家:

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发展迅速

当时社会主要产业是农业,因为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

手工工场的出现以及工商业的发展促使英国海外贸易逐渐扩展到全球。

——商人的地位变了

商人地位的变化:

(1)具体表现:

①经济地位变化:

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超过王公贵族,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即早期的资产阶级。

②政治地位变化:

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可以担任市长、财政顾问。

③经营身份变化:

一些人具有了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的双重身份。

(2)变化的原因:

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重商政策”

贵族的变化:

贵族虽享受着特权,但经济上陷入了困境,开始走向没落;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

农民的变化:

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他们在手工工厂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很低,往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采取的措施:

为了促进商品生产,下令取消国内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来英国工场工作。

还在政府中重用商人,任命商人担任自己的财政顾问,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定。

在伊丽莎白时代,每任伦敦市长都是商人出身。

伊丽莎白重视工商业的影响:

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地位不断提高,使当时的英国逐渐强大起来。

重商政策的作用:

利商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是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社会变化:

当时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强大,他们财富主要是由工人创造的;而雇佣工人则遭到商人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不堪。

这种强烈的反差为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奠定了基础。

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及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确立一个人的政治地位。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文艺复兴运动

(1)背景:

中世纪时(公元476年-16世纪),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

(禁欲主义)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3)地区:

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

一大批歌颂人性、反对教会陈腐学说的文学艺术作品相继涌现。

(4)意义:

是一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思想逐渐从中世纪宗教愚昧、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

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

(5)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达•芬奇:

意大利艺术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②莎士比亚:

英国剧作家,著名的剧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原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需要从思想上批判封建主义,动摇封建统治的地位。

(7)兴起条件:

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诞生和成长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牡丹亭》:

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作品。

剧中女主角杜丽娘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决定冲破家庭的束缚,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努力冲破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肯定人们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

人文精神: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

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

《蒙娜丽莎》:

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人物富有个性,神态自然,口角有一丝微笑,恬静中带有隐约的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达•芬奇被称作“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他不仅是画家,在雕塑、建筑、音乐、医学、技术发明等方面都有杰出才能。

毛泽东指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1)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随后在欧洲一些国家产生,16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于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了。

(2)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提供了政治环境和智力支持。

(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历史影响表明,毛泽东的这一论点是正确的。

以人权对抗神权,强调以人为中心。

人文主义用“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解放。

用“人智”反对“神智”,崇尚科学理论。

————“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1)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他们靠兜售赎罪券掠夺钱财。

德国受其剥削最严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遭到马丁•路德为首许多的德国人反对,向天主教会权威发起挑战,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2)时间:

16世纪初。

(3)领导者:

马丁•路德

(4)主张:

在信仰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诚忏悔,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得到赦罪,免去惩罚。

(5)影响:

德国各地教会纷纷独立,并推动了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使他们也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6)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西欧的封建统治,既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是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

教皇与路德采取行动的依据不同点:

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必须通过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新教则认为,人只凭信仰即可得救。

天主教认为,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各级神职人员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新教则认为,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等。

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相同点: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汲取养料,寻找经典作为依据。

不同点:

人文主义者通过恢复古希腊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宗教改革运动则是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

15-17世纪

(2)原因:

①生产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③文艺复兴使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被激发。

(3)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培根。

英国科学家,提出一个重要思想“知识就是力量”。

他认为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②哥白尼。

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规律,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③布鲁诺。

意大利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