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798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课标版专题9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

B组2005~2008年高考题组

1.(2008·

广东单科,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答案C

解析应选C。

在抗战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创作名曲并产生积极影响,体现的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过来文化又影响了人的实践活动。

文化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并且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排除A、B、D三项。

2.(2008·

广东单科,31,多选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

“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A.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答案AB

解析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人们对不同文化现象的认识,说明的是文化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甚至有时会出现误解。

不能对两国人的思维方式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故排除C、D两项。

3.(2008·

山东文综,18)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所以③不选,而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不能说文化是经济的基础,故④错误。

4.(2008·

山东文综,19)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解析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B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能说决定,D项介绍了什么是文化,但与题干无关。

5.(2008·

山东基本能力,62)在2006年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

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

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而非继承,故①不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并不能说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故③不选。

6.(2008·

江苏单科,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各大学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说明优秀文化对个人的影响,②③④恰是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个方面,故D项符合题意,①是对社会的影响,故含①的A、B、C项应排除。

7.(2008·

江苏单科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

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未体现,排除①;

④不符合题意;

前一句话体现了“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后一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故C项应选。

8.(2008·

海南单科,17)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说法片面和绝对化;

②③分别从文化及其与经济关系角度正确注释了题干,故选B。

9.(2008·

上海综合,5)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①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②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④能力的提高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10.(2007·

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解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故①②④正确,③表述错误,应选B。

11.(2007·

广东文基,1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故A项正确,排除B、D项;

文化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排除C项,应选A。

12.(2007·

广东文基,14)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B.自然科学素养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D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词“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应选D,A、B、C项不符合题意。

13.(2007·

海南单科,13)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

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

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

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解析材料的主题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人们交往中的种种误会,由此可知文化差异影响人们间的交往,故选A。

B、C、D项说法错误。

14.(2005·

天津文综,34)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树木,在人的精心雕琢下,或雄奇遒劲,或苍茫蓊蔚,或空灵娟逸,或潇闲秀雅……这说明制作盆景重在

A.野趣天成,崇尚自然B.直中求曲,师法造化

C.削繁就简,动静和谐D.顺势而为,因材施艺

解析盆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以其特有的风格姿态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项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题干的要求;

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15.(2005·

天津文综,35)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

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

A.注重量的积累B.运用合理想象C.提升感性认识D.重视实践作用

解析盆景艺术的创作是以物质实体为基础的,但要创作出自己的特色并表现出高于自然的艺术魅力,就必须运用合理想象,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2008·

江苏单科,3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

(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

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请各举一例)

情境三同学们了解到,北京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奥运志愿者行列。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江苏选拔产生了377名火炬手及137名护跑手,其中也包括中学生。

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和火炬手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奥运会增光添彩。

“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3)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答案

(1)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2)例如:

①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加强了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通过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②举办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的增加,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③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应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①理论要点: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我们在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实践要点:

简述自己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提高文明素养,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做奥运文明使者。

解析本题为综合探究题。

本题以“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为背景,分别从不同角度设置材料和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内容。

(1)问通过材料和图标探究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有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几届奥运会会徽的对比找出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等文化生活知识,同时也渗透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辩证否定观的哲学知识。

(2)问要求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阐释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答好该问要找好切入点,要有较高的语言概括能力,政治方面侧重中外文化体育的交流,火炬传递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经济方面侧重体育产业的发展,培育奥运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方面侧重向全世界展示我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第(3)问运用权利与义务知识回答“理论要点”,较易;

实践要点,也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的活动中,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做奥运文明使者。

17.(2007·

山东文综,28)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每万人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

发达国家

48

70~80

1.7

40

注: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1)指出表(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2)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3)新闻宣传部门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

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评实丰富的资料;

再进行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

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答案

(1)①经济信息:

表说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比过去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不高。

我国必须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3)哲学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主要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本题属一材多用型题目,围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角度全方位分析。

(1)问,审清题意,先回答是什么即表(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然后回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2)问针对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注意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可以从文化的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分析。

第(3)问注意审读本问前材料。

学习典型,先深入到该地调查(注重矛盾特殊性),再抽象总结(找出矛盾的普遍性),然后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8.(2007·

广东单科,39)

辨析: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

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解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了人的发展,是正确的,但不能就此说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文化有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之分。

后者会消磨人的意志,影响人的正常发展,甚至使人走上邪路。

所以作为辨析题明确以上辨点分条表述即可。

19.(2007·

宁夏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

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答题时应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然后逐问作答。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文化生活知识”“经济相对落后”“办大文化”,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经济相对落后却“办大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及文化的作用。

三年模拟

A组2009年模拟题

安徽无为三中模拟)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迁,炎黄子孙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

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2008年10月底,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首次在“太空行走”,这是继“嫦娥一号”后我国航天活动的又一个里程碑。

回答2~3题。

安徽无为三中模拟)国外许多评论说:

“‘神舟七号’的发射给中国的综合国力增添一个大砝码”。

A.我国的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C.文化生产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础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安徽无为三中模拟)当前,“载人航天精神”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安徽无为三中模拟)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

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09·

安徽无为三中模拟)“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子希望。

①优秀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回答6~7题。

6.(2009·

福建永定一中模拟)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

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B.潜移默化的特点C.政活倾向性D.消极作用

7.(2009·

福建永定一中模拟)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

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B.消极被动的C.深远持久的D.不可改变的

答案C

8.(2009·

广东模拟)从材料:

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文化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A.文化塑造人生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D.文化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2009·

广东模拟)文化产业对于国民

经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是

A.文化塑造人生B.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C.文化与政治交融D.文化与经济交融

10.(2009·

广东潮州模拟)2008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国中小学生迎来史上最牛的一节课:

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安全公益课《开学第一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1.(2009·

广东潮州模拟)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B.永恒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的特点D.积极主动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