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795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湘潭市的很多街道旁栽种了玉兰树,时值初夏,常常可以闻到花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蓝墨水B.生理盐水C.蒸馏水D.葡萄糖水

10.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右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1.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1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5.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物质都有是由分子构成的;

④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⑤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③B.②④

C.①⑤D.③④

16.若R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粒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B.R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17.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

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用于冰进行人工降雨;

用铜制作导线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18.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发生

C.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D.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砖石”,分子是一定种类、一定数目的“原子集合”,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9.已知原子中: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AZX符号表示。

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16667Ho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32B.67C.99D.166

20.小明用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二、填空题(共32分)

21.(4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磷原子核内有个质子。

(2)铝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磷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比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2个,则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的现象是

23.(8分)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⑵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红占空气总体积的。

⑶某同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镁能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固体Mg3N2)。

试想: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实验所用的药品需要满足的条件:

24.(8分)小明在研究人体呼吸过程中吸入、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

他从网上查到以下数据:

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体积的比较

气体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肺泡内的气体(%)

O2

20.07

14.60

13.20

CO2

0.04

4.30

5.30

H2O

较少

5.50

N2

78.00

75.10

75.50

现有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

请帮助小明涉及两个简单窃现象明显的实验来区别哪瓶装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

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的现象。

实验一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现象加以区别。

实验二步骤:

三、实验探究题

25.(18分)图1是小红按某资料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图1改进前图2改进后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

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

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提示:

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氨水是碱;

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分子;

氨气极易溶于水)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请回答问题: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

“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与教材中的装置相比优点_______________。

(4)根据此实验推断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

1.答案:

A解析: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木炭、蜡烛、硫粉燃烧都有气体生成。

2.答案:

B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为占空气体积分数78%的氮气。

3.答案:

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产生香味的分子会慢慢运动到所在空间的各个角落。

4.答案:

C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占1/5;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5.答案:

保护环境应提倡集体供暖,大型煤炉节约用煤。

6.答案:

D解析: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7.答案:

可燃性、稳定性、酸性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导电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8.答案:

9.答案: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水、纯蓝墨水等,蒸馏水指水这一种物质,水中没有任何物质。

10.答案:

A分子本身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小肉眼是看不到的。

11.答案:

铜、金刚石由原子直接构成,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12.答案: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13.答案:

A两种单质;

C一种化合物;

D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14.答案: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其它方式可以再分;

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15.答案:

②要有化学变化的前提;

③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④不同种原子也能够成分子如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16.答案:

B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

C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为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是6。

17.答案:

水银热胀冷缩,改变的是原子间的间隔。

18.答案:

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学习化学时便于沟通便于交流。

19.答案:

由信息在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则钬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7,中子数为166-67=99。

在原子内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7,则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99-67=32。

20.答案:

A红磷用量过少,氧气消耗不完全,使测定结果偏小;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进入容器水占容器的4/5;

D应待冷却至室温后再观察,否则温度高,气体膨胀,测定结果偏小。

21.答案:

(1)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

分子不断的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会运动至存在的整个空间;

水和酒精混合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相互交叉总体积减小。

22.答案:

(1)15

(2)D(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现象: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每一部分含义;

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注意与雾的区别。

23.答案:

(1)产生大量白烟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至刻度1处1/5(3)能且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注意现象的描述和结论的得出。

24.答案:

实验一:

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盖上瓶塞,根据燃烧时间的长短;

实验二:

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倒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瓶塞振荡,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注意设计实验的可行性,以及控制变量。

25.答案:

(1)证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2)B、C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C比B变红得快(3)①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②分子运动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4)改进后实验是在密封条件下进行,减小对空气的污染。

(或节省药品(氨水)用量,减小对空气的污染。

A中将酚酞试液滴入蒸馏水中,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将浓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会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c虽然浓氨水没有直接接触酚酞溶液,但是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至盛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则使得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比B试管中变红得快;

改进后,由于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能逸散到空气中,减小了对空气的污染;

并且原来盛浓氨水用的小烧杯,现改为小试管,减少了氨水的用量,节约了实验药品。

26.答案:

(1)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在倒置试管的上部出现黄烟。

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

(2)尽可能多地消耗试管内的氧气

(3)环保(或减少误差)

下层白磷在被引燃后,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的热量将上层白磷依次引燃,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管内压强减小,导致液面上升。

(2)白磷燃烧导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大块的白磷不能将其中氧气完全耗尽。

(3)不用在空气中点燃白磷,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4)插入燃烧匙空气逸出造成的读数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