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7714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目二章节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教育的领导权

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内容

和教育

管理体制

体(体质)内(内容)两权(领导权、受教育权)一目的(目的)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人(人才)鱼(舆论)公主(民主)促政治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更

、创造文化的功能。

8.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

(3)人们的。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9.简述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使他们养成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的教育。

(4)美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形成劳动的观念和养成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就是劳动素质的教育。

德(德育)智(智育)体(体育)美(美育)劳(劳动技术教育)

10.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2)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

的影响。

化传统)和外国(外国学制)

11.简述义务教育的特点。

(1)性。

一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教育;

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性。

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

力的盲、聋、哑、有智力障碍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3)免费性。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杂费。

(4)公共性。

所谓公共性是指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事业,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

(5)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指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目的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

“四有”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强制(强制性)普及(普及性)面(免费性)积(基础性)公(公共性)式

12.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1)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4)。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

的人格。

心理(心理素养)能(能力素养)知(知识素养)道(道德素养)

13.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布鲁巴奇等人于1994年提出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①反思日记。

②详细描述。

③交流讨论。

④行动研究。

私(教学反思)恋(专门训练)官(观摩和分析)微(微格教学)

14.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哪些方面。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7)班集体的领导者。

(8)心理辅导者。

1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其中创造性表现在三方面: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妇联常主动

16.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2)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将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存(关注生存阶段)庆(关注情境阶段)生(关注学生阶段)

17.简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

(1)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2)加强反思理论知识学习,重视教育科研。

(3)写反思日记。

(4)说课、听课与评课。

(5)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6)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通过教学录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7)进行反思性的行动研究。

18.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

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

和细心;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19.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具体包括:

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的态度

与行为;

个人与行为。

20.简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

①要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要提高自身素质。

④要发扬教育民主。

⑤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⑥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要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要提高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教师。

(3)环境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21.简述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确定。

(2)查阅

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

(4)制订研究。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得出。

(7)撰写。

22.简述文献资料的查找来源有哪些。

(1)书籍。

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科书、论著、资料性与参考性工具书、科普性著作和通俗著作等,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

(2),常见为报纸、期刊等。

学术会议是学者们、研究者们进行科研成果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当代

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4)非文字资料。

包括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以及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

(5)互联网。

计算机检索的特点是功能强、资料多、速度快,对查阅者来说省时、省

力。

书籍报刊互联网,学术会议非文字

23.简述选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也就是说,要从社会发展、理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课题,或者二者兼有。

这是首要的、基本的原则。

(2)创造性原则。

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

(3)科学性原则。

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

(4)可行性原则。

要想顺利地开展研究、完成课题,就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

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现实可行性。

假(价值性)造(创造性)血(科学性)型(可行性)

24.简述文献综述的编写步骤。

(1)选题。

选题是写好文献综述的首要条件并且是关键环节。

(2)搜集资料。

文献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物质基础。

(3)整理资料。

搜集好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后,就要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

(4)写作。

写作之前要先拟好提纲,以后可逐项将内容展开,并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

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结构和补充内容。

选(选题)手(搜集资料)政(整理资料)协(写作)

25.简述问卷的结构。

(1)标题。

标题是对问卷主题最高度的概括。

每份问卷都应有简明扼要的标题来反映主题。

标题不宜太长,要能反映出调查对象和内容,并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2)指导语。

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目的和价值,填写说明等。

(3)问题。

问题是问卷的核心部分。

(4)答案。

标(标题)语(指导语)问(问题)答(答案)

26.简述观察法的步骤。

(1)训练

(2)获准

(3)实施观察

(4)做好观察记录

(5)

资料的

27.简述实验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1)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假设。

(2)制订实验。

(3)实验研究的。

28.

简述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立

(3)拟订

(4)实施行动

(5)总结

(6)评价

29.简述教育随笔的内容。

(1)成功的喜悦。

(2)失败的教训。

(3)教学中的闪光点。

(4)教学机。

30.简述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几部分。

(1)题目。

(2)。

(4)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讨论。

(6)结论。

(7)附录。

31.简述注意有哪些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

上。

(3)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即将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中。

(4)注意的转移。

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一(注意的转移)份(注意的分配)温(注意的稳定性)度(注意的广度)

32.简述无意注意及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新异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人需要、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等。

33.简述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

(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4)避免与控制分心。

有(有意注意)无(无意注意)新(控制分心)欢(相互转换)

34.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35.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

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

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

,防止知识遗忘。

习方法)精(精细加工)

36.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37.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38.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学会

(2)引导学生积极

(3)引导学生努力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

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

39.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

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0.简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1)素质。

(2)经验。

(3)与教学。

(4)社会。

(5)主观

(内在因素)。

41.简述小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1)尊重小学生能力发展的

(2)增强小学生能力培养中的

(3)处理好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异(差异性)趣(趣味性)智(知识)能(能力)机(技能)

42.简述小学生性格培养的策略。

(1)加强

(2)及时

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教育。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

提高学生的自

教育能力。

43.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1)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使他们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而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勇敢参加公开活动。

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44.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

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

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4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

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46.简述新课改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

立意义的人

47.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

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

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

建设者

和开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见(建设者)醋(促进者)放(开放教师)盐(研究者)

48.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发者。

49.简述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

50.简述新课改的评价观。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

(4)评价标准

合化。

层化。

(5)评价方式化。

(6)评价主体化。

(7)关注

展过程。

(多样化和多元化)

第二章学生指导

1.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

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

(1)。

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4.简述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有哪些基本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

(2)有意义学习的;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5.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

(5)改进教学方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激趣

6.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体系

7.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2~5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

该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

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

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4)公正阶段(11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