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Word下载.docx
《《重点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登泰山记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文中针对客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叹,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写出了富含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
(23)作者紧扣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指出我们若从“变”的角度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永恒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所顾忌地取用。
(26)“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清风”与“明月”等自然事物的丰富。
(27)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对清风明月的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泰山南北两条河流的流向相反,南面“____________”,北面“____________”。
(2)文中写泰山南北的溪水各有归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文中说明古长城的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日观峰的重要地理特征,为后文写登顶看日出埋下伏笔。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把作者从京师到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充分显示了旅途的艰苦。
(6)点明登山的时间、方向及同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作者通过写台阶表现了泰山路远山高的特点。
(8)作者交代自己登山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唐代李白用“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来赞美天门;
姚鼐对天门的描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登山的情景时,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登雪中泰山的困难和艰辛。
(11)泰山雪景不同凡响,登上峰顶后作者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1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概括了泰山雪景的特点。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泰安城的夕照美景。
(14)写泰山夕照如画,山闲水静,雾若飘带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日出前山顶的风雪袭人的情况。
(16)作者描写泰山日出前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苦寒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比喻的手法写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樗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写日出之前天边的云霞变化美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泰山日出前,云霞异色,瞬间变幻成五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
(21)作者写日观峰西面的山峰或红或白,像鞠躬的样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叙述泰山沿途年代久远的石刻的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写泰山石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描写泰山树木生长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从“有”和“无”的角度写出了深冬腊月时泰山的特征。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举流水和月亮的例子,辩证地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观点。
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来谈论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二、其他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吾无取乎尔也
(3)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4)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5)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三、选择题
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上)
③纵一苇之所如(往)
④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举匏樽以相属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明烛天南
9.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而今安在哉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B.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D.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个月来说,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作“晦”,最后一天叫作“朔”,如《庄子·
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十五叫作“望”,十六叫作“既望”,如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
“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这里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
C.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汉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市。
苏轼游览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之处。
D.“冯夷”一般指河伯。
河伯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
也作“冰夷”。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人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首段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冬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B.本文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作者与客行歌相答。
作者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
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C.最后两段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在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消极悲观、欲摆脱现实而不能的苦闷。
D.《赤壁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
《后赤壁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15.文中作者游赤壁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
诵、窈窕、苇、顷、冯、棹、桨、溯、慕、幽壑、嫠、舳舻、旌、蔽、酾、槊、渔、麋、匏樽、蜉蝣、沧海、粟。
还要注意不要丢掉虚词:
而、之。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臾”“挟”“遨”“骤”“盈”“卒”“瞬”“苟”“毫”“惟”“禁”“竭”。
3.汶水西流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遵至某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其远古刻尽漫失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识记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情景式默写重在理解,学生要根据字义识记字形,例如:
“麓”“巅”“樗”“蒲”“臾”“绛”“偻”“圜”“罅”等。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由提示语中的“满月从东山上升起”可知应填写“月出于东山之上”;
“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可知,应填写“徘徊于斗牛之间”。
(2)由提示语中的“从事物变化的角度”“从不变的角度”可以推知,分别应该填写“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样就能准确地写出答案。
注意:
第一句容易忽略“盖”字、“瞬”的写法。
(3)由从提示语“山顶雪景”可知,应该填写“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注意“苍”“烛”的书写。
(4)由提示语中的“风扬积雪”“云雾弥漫”可以推知两个空分别应该填写“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注意“扬”“漫”的写法。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类试题分为两类:
衔接型和理解型。
衔接型默写需要熟练背诵课程标准所要求背诵的篇目,尤其要注意给下句补写上句的题,容易出现思维短路;
理解型默写要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古诗文所写的内容,只有理解了诗文的内容才能准确回答理解型默写题。
在解答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要书写规范、清晰。
5.
(1)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2)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
(3)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过他。
(4)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5)(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用。
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一小题:
“于”:
“在”;
“期年”:
“满一年”;
“之”:
“动词,到……去”;
第二小题:
“乎”:
“状语后置句”;
“取”:
“采纳”;
第三小题:
“断狱”:
“断案”;
“比”;
“不及”:
“比不上”;
第四小题:
“异志”:
“叛逆之心”;
“辄”:
“总是”;
“辞”:
“推辞”;
第五小题:
“谠”:
“正直的言论”;
“请”:
“上奏”;
“如”:
“按照”;
“不报”:
“没有回复”。
6.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②溯:
逆流而上;
④稍:
逐渐;
⑤及:
等到。
故选C。
7.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于”的意思分别是:
介词,表被动/介词,在。
B项,“而”的意思分别是: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以”的意思分别是:
介词,在/连词,表承接。
8.C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汇活用的判断能力。
A项,“歌”,名词作动词,歌唱。
B项,“东”,名词作动词,向东。
C项,“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D项,“烛”,名词作动词,照。
9.B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
①“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
②“有吹洞箫”定语后置;
③“乎舟中”状语后置;
④“安在”宾语前置。
①③均为状语后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④为宾语前置句。
故选B。
10.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法错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
11.A
12.A
13.C
14.
(1)(我们)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停泊。
(2)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15.第一问:
悲。
第二问:
①物非景异;
②孤身一人(二客不能从焉);
③山险水汹。
【分析】
1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句中“羽衣蹁跹”是指穿着姿态,而“过临皋之下”是行为,两者中间应断开,排除B、D;
“临皋之下”是“过”的地点,两者中间不可断开,“曰”后面是“言”的内容,故“曰”后应断开,排除C。
故选A。
12.
A项,“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理解错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13.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流露出一种消极悲观、欲摆脱现实而不能的苦闷”理解错误,作者在梦中与道士的邂递、对话,流露出的应该是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14.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本题,第一小题,反:
通“返”,返回;
中流:
水流的中央;
听:
听任,听凭。
第二小题,畴昔:
往日,过去;
过:
经过;
非……耶:
不是……吗。
15.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先锁定相关段落,作者游赤壁场景在文幸的第3段:
“予亦悄然而悲”,所以作者的心情是“悲”;
来到赤壁后,作者首先感慨“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与上次游赤壁时景色变化太大;
而登山时“盖二客不能从焉”,只有作者孤身一人;
登上山后“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让作者感到“肃然而恐,冻乎其不可留也”,景色太过险恶。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去。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经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我和客人)看着这四周的景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