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694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6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Word格式.docx

A.纯碱(NaOH)B.烧碱(Na2CO3)

C.熟石灰(Ca(OH)2)D.干冰(H2O)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

2

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11.下列实验不能到成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目的

检验装置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控制反应的

开始与停止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

A.AB.BC.CD.D

12.乙烯(C2H4)燃料电池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B.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28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32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二、填空题

13.营养饮食,关注健康。

(1)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

主要的食材包括:

春饼、韭菜和豆芽等炒成的和菜、酱肉等。

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

(2)将下面的物质与其相应的用途连线。

______

14.75%的酒精溶液是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消毒试剂。

(1)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2)打开瓶盖,能够闻到特殊香味。

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

15.戴口罩是有效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之一。

医用防护口罩又称N95型口罩,这种口罩对微小带病毒气溶胶或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

下列操作与口罩阻隔原理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A溶解B过滤C蒸发

16.请从A~D中任选三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三个给分。

如图所示,在两支试管中进行实验,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步骤或现象

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①试管1、2中分别加入两种溶液;

②再向两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

_______

①试管1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水;

②试管2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汽油。

观察到1中固体几乎不溶解,2中固体全部溶解。

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①试管1中加入ZnSO4溶液,试管2中加入CuSO4溶液;

②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插入铁丝。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

①试管1、2中均放入一小块白磷和80℃热水浸没白磷

②用导管对准试管2中白磷通入氧气。

 

三、科普阅读题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市场上鸡蛋的价格悬殊,那么鸡蛋到底是不是越贵越好呢?

价格偏高的柴鸡蛋和普通鸡蛋,到底哪个营养成分更高呢?

表1不同鸡蛋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平均含量(每100g)

蛋白质/g

脂肪/g

维生素A/ug

维生素B2/mg

钙/mg

铁/mg

柴鸡蛋

14.4

6.4

199

0.12

76

1.7

普通鸡蛋

13.3

8.8

234

0.11

56

2.4

蛋壳上的气孔是鸡蛋呼吸和内外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蛋内水分和CO2通过气孔向外逸出,鸡蛋质量减轻,图1为普通鸡蛋不同存储条件下的失重情况。

水煮蛋由于其加工温度相对较低,不仅营养成分保持较好,而且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也很高。

在煮鸡蛋加工过程中煮制时间与食用品质的关系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某种元素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该元素是________。

(2)依据图1可知,影响鸡蛋失重率的因素有_________。

(3)由图2可知:

口感评分与煮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由图2可知:

25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煮制20min比25min腥味、弹性、色泽均无明显变化

B煮制15min,口嚼香味、弹性最佳

C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细腻度分值降低

(5)结合表1说明:

没有必要追求高价鸡蛋原因_______。

四、流程题

18.利用废弃白铜(Cu、Ni)分离得到Cu、Ni两种金属,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常见化合价为+2价。

(1)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步骤Ⅱ中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

19.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吸收塔中,98.3%硫酸采用喷淋方式注入,其目的是________。

(2)沸腾炉产生的炉渣含有氧化铁,可用于工业炼铁。

写出工业上用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接触室内发生化合反应,此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0.依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中能够证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

21.利用微型实验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应在1处放_________。

(3)小烧杯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检验微型集气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案是__________。

22.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3)d点时,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硫酸的催化下能够发生水解,产生葡萄糖等小分子化合物。

某小组同学为研究影响淀粉水解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淀粉水解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猜想)影响淀粉水解效果的因素有硫酸浓度、硫酸体积、温度等。

(查阅资料)淀粉与碘液(主要成分为I2)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pH≤2时,呈现蓝紫色;

3≤pH≤8时,呈蓝色;

pH≥9时,不显蓝色。

(进行实验)取A、B、C、D4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3g干淀粉、和不同浓度和体积的硫酸溶液,水浴加热5min后取出四支试管冷却,用NaOH溶液调节pH在3至8范围内,分别向试管中滴加1滴碘液,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H2SO4浓度/%

H2SO4体积/mL

水浴温度/℃

实验现象

40

4

90

不变蓝

a

80

变蓝

50

6

(解释与结论)

(1)当溶液pH≥9时,I2会与NaOH反应,从而不能与淀粉结合呈现出蓝色。

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2+2NaOH=NaI+NaIO+______。

(2)试管B作为对照实验,a为______%。

(3)设计实验A和B的目的是______。

(4)对比实验B和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5)探究H2SO4体积对淀粉水解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6)影响该反应效果的因素除温度、H2SO4浓度和体积外,还可能有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C

【详解】

A.硫酸中含有氢、硫、氧三种元素,不含金属元素。

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中含有硅元素和氧元素,不含金属元素。

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中含有铝元素,铝元素是金属元素。

故C符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含有磷元素和氧元素,不含金属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我国的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四类:

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废旧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A。

4.D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炉具清洁剂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5.B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故B符合题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7.B

A选项表示2个氢原子;

B选项表示2个氢气分子;

C选项表示氢气和1个氢气分子;

D选项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答案选择B

8.C

【分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A、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H2,故A正确;

B、试管2中的气体是氧气,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

C、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试管2中的气体是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

,故C不正确;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9.C

A、NaOH的俗名有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

故A错误;

B、Na2CO3的俗名是纯碱、苏打,烧碱是NaOH,故B错误;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a(OH)2,故C正确;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其他化学式为:

CO2,故D错误。

10.D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0g:

100g-1:

2,故B正确;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故D错误。

11.D

A、该实验中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氧气,瓶内的气压降低,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体积等于被消耗的氧气体积,能够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该实验中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导致塑料瓶变瘪,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2.C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是:

A、甲是C2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

(1×

4)=6:

1,故A正确;

B、两种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均为氧化物,故B正确;

C、设28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要乙的质量为x。

解得x=96g,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2=1:

1,故D正确。

13.春饼

(1)春饼中含有淀粉,属于糖类;

韭菜和豆芽中富含有维生素,酱肉中富含有蛋白质。

故填:

春饼;

(2)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做补钙剂;

食盐用途:

生活上调味剂,腌制食物,农业上选种子,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等。

小苏打可用于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等。

因此:

14.酒精(或乙醇)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

(1)酒精溶液是酒精溶解于水中形成的,酒精是溶质。

酒精。

(2)打开瓶盖,能够闻到特殊香味,原因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的嗅觉器官。

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

15.B

戴上口罩以防止颗粒物进入肺部,相当于和过滤一样把可入肺颗粒物过滤在外边。

16.氯化钙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合理给分)比较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

试管2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或者溶液颜色变浅),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A:

要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可取两支试管,编号1、2,分别加入两种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氯化钠不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

实验B:

根据实验步骤①试管1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水;

②试管2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汽油,和实验现象观察到1中固体几乎不溶解,2中固体全部溶解可知,该实验是比较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

实验C:

要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可取两支试管,编号1、2,管1中加入ZnSO4溶液,试管2中加入CuSO4溶液,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插入铁丝,试管1中,铁丝和硫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锌,试管2中,铁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实验D:

根据实验步骤①试管1、2中均放入一小块白磷和80℃热水浸没白磷,②用导管对准试管2中白磷通入氧气可知,试管1中白磷不燃烧,试管2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17.钙元素储藏时间、温度在煮制时间研究范围内,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口感评分先增大后减小ABC两种鸡蛋主要营养物质的平均含量差别很小;

普通鸡蛋维生素A与铁含量高于柴鸡蛋。

(1)人体摄入钙元素的量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

(2)依据图1可知,影响鸡蛋失重率的因素有储藏时间、温度;

口感评分与煮制时间的关系是在煮制时间研究范围内,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口感评分先增大后减小;

25min内,20min比25min腥味、弹性、色泽均无明显变化;

煮制15min,口嚼香味、弹性最佳;

随着煮制时间的增加,细腻度分值降低;

ABC;

(5)表1说明:

两种鸡蛋主要营养物质的平均含量差别很小;

普通鸡蛋维生素A与铁含量高于柴鸡蛋,所以没有必要追求高价鸡蛋。

18.Ni+H2SO4=NiSO4+H2↑置换反应

(1)步骤Ⅰ中铜是不活泼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与稀硫酸反应生成NiSO4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NiSO4+H2↑。

Ni+H2SO4=NiSO4+H2↑。

(2)由

(1)分析可知,溶液X中溶质就是硫酸镍,步骤Ⅱ中加入适量锌粒,锌粒将硫酸镍中的镍置换出来,同时生成硫酸锌,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19.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

S

(1)吸收塔中,98.3%硫酸采用喷淋方式注入,其目的是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3)接触室内发生化合反应,即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方程式分析,是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

20.

2生成黑色固体

(1)A装置是固体加热发生装置,且试管口处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所以集气瓶内生成了黑色固体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21.

干燥的石蕊试纸(或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微型集气瓶上端瓶口处,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1处作为对比实验,应放置干燥的石蕊试纸,观察是否变色;

(3)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要检验微型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微型集气瓶上端瓶口处,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22.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NaCl、HCl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钠和水,使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所以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

(3)根据图像分析可知,d点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已经被完全中和,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

23.H2O40探究温度是否影响淀粉水解的效果其他条件不变,硫酸浓度对淀粉水解的效果有影响。

B和D干淀粉的用量、状态、加热时间等。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中含有2个I,2个Na,2个O,2个H,已知生成物中含有2个I,2个Na,1个O,所以还剩1个O和2个H,故该物质是H2O;

(2)若试管B作为对照实验,根据表格信息和控制变量法分析,a为40%;

(3)根据表格信息和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A和B的不同点是水浴温度,所以目的是探究温度是否影响淀粉水解的效果;

(4)根据表格信息和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B和C的不同点是硫酸的浓度,实验B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反应完全或未反应,实验C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完全反应,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硫酸浓度对淀粉水解的效果有影响;

(5)根据表格信息和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B和D的不同点是硫酸的体积,所以实验B和D可以探究H2SO4体积对淀粉水解效果影响;

(6)影响该反应效果的因素除温度、H2SO4浓度和体积外,还可能有干淀粉的用量、状态、加热时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