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66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docx

二年级语文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

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

Peopleneedtocommunicateandcommunicatewitheachother,andlanguageisthebridgeofhumancommunicationandthelink.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二年级语文:

让“诗中有画”成为“画中有诗”--《绝句》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

教材简介:

我们知道人不可能孤立的生存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而语文就是人类交流沟通的桥梁,是纽带,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教案学习有利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进行,配合教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到教材里的内容,下载后可以打印或者用于电子教学。

  【背景描述】

  “五一”放假前,我接到教研室徐老师的通知,说要开展一个关于古诗教学的研讨会,叫我准备一堂课。

缘于从小对古诗的热爱,我欣然接受了。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

学生古诗掌握量寥寥,主要是课本中要求的几首;内容较单一,五绝为主;学生对古诗普遍缺乏兴趣。

  接到任务,我就在想,选择哪个学段的古诗来教学呢?

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我一天时间。

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

对低段学生来说,总是读读背背,抄抄默默,没有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很是惭愧。

就选择二年级的孩子吧,虽然小,却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自己也算一个挑战。

于是,我就决定上二年级下册的十七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

  【关于教材钻研】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

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

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钻研后的初设计】

  细细地钻研了教材,我又无从下手。

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意境,如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体会出来呢?

他们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利用情境,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于是,我就我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背诵《春晓》播放春景,引导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你们喜欢春天吗?

有一位唐朝诗人也很喜欢春天,他的名字叫杜甫。

  4.简介杜甫:

你知道有关杜甫的哪些资料?

  5.资料链接:

杜甫、杜甫草堂(随机)。

 

  板块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学生再读古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

  4.质疑。

.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

  5.带着疑问再读古诗。

  6.解决一些疑问。

  板块三.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1.导语:

古人说:

“诗不离画,画不离诗。

”老师给大家选了几幅画,你觉得哪一幅画配这首诗最好,关键是要说明理由。

  2.同桌讨论。

给诗配画并说明理由。

  3.相机朗读古诗,相机板书:

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板块四.“比较阅读”,体会喜悦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

  3.同样是杜甫的诗,你发现了什么?

  

(1)同样是写春天的诗,同样是绝句

  

(2)有着同样的心情,为什么看到春天的美景,会如此高兴呢?

让我们打开链接看一看。

(关于安史之乱的视频短片)

  (3)你能体会作者的心情了吗?

  (4)不同的是景物:

  4.从这两首诗中,你觉得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板块五.光临作业超市

  【试教后的再设计】

  拿着这份教案,我去试教,问题也随之而来。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个板块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我选了一个动画,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情境,并企图让他们在评价动画好不好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然而,学生的表现却反映出设计的呆板。

尽管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欠佳,但想像力非常丰富。

我这样的设计,不是禁锢了他们的思维?

我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想,在想中明白诗意,体会意境。

  于是,我又着重对第三板块作了修改:

  板块三:

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一).前两句诗

  1.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黄鹂:

  

(1)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树上飞,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2)是啊,唧唧喳喳的叫声仿佛一首歌,你的心情怎样?

板书:

  (3)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

  3.白鹭:

  

(1)还有什么鸟儿?

  

(2)那是一只白鹭吗?

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

  (3)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

青天是什么意思?

板书:

  (4)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4.标颜色:

  

(1)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2)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出来。

板书:

(黄、白、青、蓝)

  5.说意思:

  

(二):

后两句诗

  1.雪:

  

(1)诗人抬头间,看见了什么?

  

(2)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3)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4)是啊,西岭千秋雪就含在窗子里。

含字用得好吗?

为什么?

板书:

  (5)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2.船:

  

(1)诗人又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

  

(2)船只不在航行吗?

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板书:

  (3)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

  (4)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读一读吧!

  (三).回顾全诗

  1.这是一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板书:

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2.再读诗句:

  (四).师示范读诗:

  (五).再读1齐读2女生读。

3男生读。

  【开课后的再设计】

  星期三,我就按几次修改后的教学思路去上课。

一切都很顺利,学生会想会说,我也评价得当。

在我沾沾自喜之后,还是理智地把拍下来的课堂录象细细地看了一遍。

就在录象中下课铃声敲响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遗憾。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对古诗进行分析理解。

尽管我在尽力地克服把古诗支离破碎,却又在不经意间步了传统的后尘。

我应该把握古诗文教学“多意会,少言传;多感悟,少讲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古诗文的学习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决定再在第三板块上下功夫。

  板块三.给诗配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深情读诗,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鼓励想象:

孩子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

  3.请学生给诗配画。

该画上哪些景物才好呢?

  4.指名交流,准备画哪些景物。

  5.如果老师给你一盒彩笔,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画笔来描绘呢?

说说你的理由。

  6.小组合作,给诗配画。

  这样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的环节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

画前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他们作画的过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至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佯着。

  【心中的感受】

  试想,如果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古诗,学生能不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

虽然这次开课并不是非常精彩,却让我在钻研中学会了思考,在思考中学会了创新,也在磨练中取得了进步。

让我们走近学生,引领他们步入神圣的诗歌殿堂,让美的意境流淌在每个学生的画笔下,让美的情感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诗中有画”真正成为“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绝句

  杜甫

  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鸣黄翠白青上含泊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