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8124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8124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8124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制:
2。
5年
2016-03—05
摘要——-—---————----——--——-————--—-——----—--—(4)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4)
1、养成良好习惯。
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5)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6)
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6)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6)
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7)
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7)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7)
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8)
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8)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8)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8)
四、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
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
(8)
1、对症下药--—--—————-—-—-—----————-—--—-——-—-——————--—-—----———--—-(9)
2、家校联系---—--——-—-———--——--——-—--——-—-——-—---—-——--—---———-——--—(9)
3、以身作则-——————--———-—-—-----—--———--—-——-———---—--—-————--—-———-(10)
4、教育形式--—--—-———-—---—---———--—-—-—-———-—-———-—-—-—————---—---—(11)
五、总结-—-—--—-———---------———————--—-————-—--—-—--—--—----—-————-—(11)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
学生 习惯 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所谓习惯:
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
1、养成良好习惯。
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
“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
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
“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
他们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就现在初中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生理变化阶段,心理要求独立、自作主张,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小学升到初中又是从严格管教到逐渐向自觉自立管理的过渡阶段。
现在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租住房屋学生增多,行为习惯差,抓学生养成教育,抓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又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
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
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学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是培养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
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为规范诗歌,日常行为规范歌、一日常规歌,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
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
因此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
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要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习惯养成中寻找乐趣,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如:
从每节课课前谁最先放好书本,谁能迅速的拿出学习用品的比赛中激发兴趣。
并且能体验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成功的愉悦,他们比赛的过程是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
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必须具有示范作用。
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且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有自觉的行为习惯,要让其不自觉的做到学生的规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形,那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
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习惯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
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和指导学生科学地、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充分利用好我们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主题班会、黑板报、升旗仪式、各项文体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主题活动等,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
因此,作为初中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四、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
1、对症下药
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例如,当我发现班里有一男生连续好几天心神不定,总不断吐唾液,就立即警觉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
真的没事吗?
不可能,好端端的,吐什么唾液!
我跟其家长取得了联系。
家长说近几天总发现卫生间有烟蒂。
这很可能就是“吐唾液”的原因了。
我马上找了好多“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在班里搞了个小展览后,又搞了个讨论会。
这次活动后,全班同学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吸烟的危害性,“吐唾液”的同学也马上跟我“私了”来了。
他说,近来跟了几个社会上的人,他们老叫他抽烟,从现在起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也不抽烟了。
果然,没过多久,这学生就不再“吐唾液"
了.
2、家校联系
家校联系,不可或缺。
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
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
有的学生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校的区别,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
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这类学生还要通过老师的关爱、沟通,或日记交流等等措施去作全面了解。
曾带过这样一个学生:
她是班长,各方面都很优秀。
有一阵子,她上课时偶尔目光游离,还有时发呆.我跟她谈心,她总说“真的没事,请老师放心”。
家长说家里一切正常,孩子回家也跟往常一样做家务和功课,就是近来有一男生常打电话来,孩子每次听电话都有些不耐烦。
凭我的感觉,这学生是有什么说不出的事了。
于是,我在她的周记里写上这么一句话:
“你还没把我当朋友吗?
”周记发下去后,她马上就又交上来了,只见里面写着:
“老师,我真服你了——我可什么都没流露出来啊。
是的,我近来心里很复杂,因为我碰到一件说不出来的事啊!
我就在周记里跟你说,好吗?
”“心门”就要开了——在过后通过几次周记交流中,她终于把心掏出来了。
原来,隔壁班有一男生向她“求爱”了,说如果她不答应就不读书了。
她不可能答应,又担心那男生真的因此荒废了学业,又不敢告诉别人,怕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所以不知如何是好。
找到了“病因”,我就放心了。
后来,在我的帮助下,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了。
3、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重中之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
,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
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
,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
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
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
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
板书“煞有介事"
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
4、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切忌单调。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例如,在发现班里不少学生对家长的苦心或苦衷不理解,在家乱使性子后,我着手组织了一个“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主题队会,把了解到的案例都编进小品、相声、短剧等等节目中去。
家长也都请来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是百感交集,学生是愧疚不已。
当演到一个问题小品-—《这裤子该不该买》时,节目的原型人物泣不成声,当场向母亲认错。
再如,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有一个平时总喜欢捣蛋的学生“开小差"
自个儿到另一个地方活动,惹得大家人心惶惶,四处寻找.找到后,该学生虽然觉得过意不去,但也认为“不必大惊小怪"
.针对这一情况,在随后的一次语文考试中,我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找到小熊了》的童话,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作业后写出读后感。
文章讲的是:
在去参加森林运动会的途中,小熊由于好奇心强,四处乱窜,最后迷了路.整个熊队伍为了找小熊而错过了比赛机会,熊妈妈还因误中猎人兽夹而受了重伤。
该生在完成这道题时,因想起数学老师为了找他而摔破手臂、鲜血沾满衣裳的情景,后悔不已,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读后感,此后,表现好多了.
总结
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已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都让他们获益匪浅,成功的几率当然也是相当高。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全体教育者:
“小学不但要培养小学生,而且同时培养小先生.这样的小学才算是现代前进的小学。
如果只教小孩读死书而不肯教人,那么,它只是一个小小书呆子或一个小小守知奴的制造厂。
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小先生"
也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