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全部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乐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
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
曹操的乐府诗:
《蒿里行》:
描写关东州郡联合讨伐董卓一事
《短歌行》:
求才而发
《观沧海》:
抒发一统天下的雄心(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乐府诗的内容:
抒写人个人情怀
借历史人物抒发政治怀抱
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和抱负
借游仙诗的主题借慰藉自己生命有限、壮志难遂的情怀
曹操的乐府诗与汉乐府在精神上一脉相承,他的语言本色质朴、情感慷慨悲凉。
曹丕诗歌的体裁分类:
军事征阀:
写军旅之壮《黎阳作》
述游宴:
文人游山玩水的雅致,清丽华美,深合其“诗赋欲丽”
代言游子思妇之情:
代表作品《燕歌行》——人生理想无法达到之怨
(现存最早七言诗,逐句押韵,表明七言诗尚不成熟)
曹植
前期志得意满,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他在战乱中看到了人民生活的悲惨,并对此给予同情。
前期的作品更多的抒写个人的志趣和抱负
曹植前期作品的内容:
宴游饮乐唱和酬答《公宴》
抒发个人志向《白马篇》
反应社会现实《送应氏》
后期作品内容
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杂诗》
抒发自己被压抑被迫害的痛苦和不幸,同时揭露了骨肉相残的残酷性:
《野田黄雀行》
游仙诗
(《七哀诗》——不少托思妇、弃妇以言志的诗,也是采用一种委曲的抒情方式)
曹植诗歌的特点:
以乐府的形式作诗,曹植是第一个是乐府诗文人化的诗人,使诗歌表现出文人化倾向,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化为以抒情为主
辞采华茂,用词华美、典雅且生动,讲究用词的工巧,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工于起调,即精致的开头,重诗歌气氛的渲染,进而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
善用比喻
蔡琰与《悲愤诗》
建安风骨(风骨遒劲)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概括: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风骨的特点:
内容充沛、感情丰富,二者相互支撑
具有明朗刚劲的艺术风格
风骨与藻饰的完美结合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正始:
年号。
正始名士:
何晏、王弼、夏侯玄
竹林名士: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阮籍及其《咏怀诗》——咏史怀古
五言《咏怀》82首,四言《咏怀》13首
反映了他的真实志向
反映现实政治的黑暗:
借古喻今,代表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
现实的凶险无常:
更多的体验还是内心的孤独忧伤,焦灼、畏惧、苦闷和彷徨,“忧生之嗟”就成为阮籍的诗意及其人生的主调
“咏怀”的含义:
阮籍用比兴手法,在含蓄婉曲地吟咏着自己的情怀。
飞鸟、玄鹤、凤凰、鸾鹥、幽兰、朱草、神仙、骑士是他笔下出现最多的意象
咏怀诗的内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的思考,并集中于个人的内在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生命从根本上无法获得自由这样一个命题。
嵇康及其四言诗
嵇康既有恬静寡欲、好尚自然的庄老思想,也有狂放不羁、任侠尚气的一面,看似矛盾的品行统一在他身上形成清高峻切的独特风格。
最擅长的四言诗(论说文):
能摆脱诗经的影响,直抒胸臆,写出他潇洒超然、清俊豪迈的情怀与境界——《赠秀才入军》十八首和他临终前的《幽愤诗》
《幽愤诗》是嵇康身陷囹圄时所作,抒发了自己因耿介峻直而遇祸的愤慨之情。
散文代表作
阮籍《大人先生传》:
虚构大人先生,以老庄自然之道对礼法之士进行嘲讽。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一篇幽默嘲讽而杂以戏虐的文字
吴、蜀文学
吴国文学
张紘:
东吴孙策、孙权前期著名谋士,与张昭并称“二张”。
《瑰材枕赋》是一篇咏物赋;
《为孙会稽责袁术僭号书》
韦昭《博弈论》
诸葛亮
《出师表》
《诫子书》是诸葛亮传世的又一名作,作为父亲写给儿子的告诫之言,实际上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品格的概括,是他严谨智慧、高风亮节的人格反应。
第二章两晋文学
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
317年,司马睿“东晋”;
420年,刘裕称帝,东晋灭亡。
西晋诗歌特点:
“清靡”:
缺乏骨力;
较之先秦两汉,减少了作品的厚重感
“繁缛”:
辞采华丽、注重雕饰;
描写繁复;
语言趋向骈偶化
张华、傅玄与晋初之风
张华(海晏河清,过目不忘)
《鹪鹩赋》:
借鹪鹩自喻,抒发了作者全身远祸、明哲保身的愿望,其中也不乏对自己明智态度的自矜
《杂诗》三首;
《情诗》五首
诗歌特点: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傅玄的乐府诗成就
故事乐府诗的创作(非现实生活)——《惟汉行》《艳歌行》《秋胡行》《秦女休行》
《惟汉行》写汉高祖赴鸿门宴的故事
《秋胡行》专门叙写古代流传的秋胡戏妻的故事,表达对秋胡行为的批评和对秋胡之妻的悯惜。
女性题材作品的丰富:
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的普遍命运
《豫章行苦相篇》:
生动细腻,客观地展现了女性悲剧性的一生,表现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普遍性
第二节陆机、潘岳、张协与太康文学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张载、张协、张亢;
陆机、陆云;
潘岳、潘尼叔侄;
左思。
陆机
议论文:
《辩亡论》《五等论》
赋:
《豪士赋》《文赋》
诗歌:
《拟古诗》《赴洛道中作》《招隐诗》
《文赋》以赋的形式探讨了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是陆机最重要的赋作,也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文献。
陆机以缘情绮靡为准则,进一步使诗歌文人化、贵族化。
陆机诗歌的特点:
内容多模拟,修辞精进
文辞繁荣
语言华美典雅
多用排偶
潘岳
《西征赋》《秋兴赋》《怀旧赋》《闲居赋》《哀永逝文》
诗赋特点:
文风清奇、辞藻流利,善于将感情注入景物描写,善写哀王伤逝的主题,更典型地表达了西晋文风清靡的一面——《闲居赋》。
最擅长描写悲情,善于通过清冷色调的景物描写来衬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哀永逝文》为死去的妻子所作
《悼亡诗》三首:
抒发作者对逝去妻子的怀念之情
潘陆异同:
各有优势(举例子)
长处
不足
才华过人、遭词无碍,对各种对象都能描写得淋滴尽致。
如形容月光:
“照之有除晖,揽之不盈手”,可谓生动形象、曲尽其妙。
作品繁复而难免芜累:
只是单纯的对月光的描写,与作品主题没有关系,游离于抒情主题之外,有些赘馀。
累句很少,情辞较为相称。
表现对象的范围没有陆机广。
《诗品》引谢混云:
“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
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锺嵘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潘岳诗“犹浅于陆机”。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
“孙兴公(绰)云:
‘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这些评论对两人特点的认识比较一致,只是由于所处立场不同而抑扬有异。
张协
代表作《杂诗》:
以古代诗歌常见的游子思妇为题材,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取胜。
巧构形似之言(善于描摹事物的外形)
重锤炼词句(能够准确表现描写对象的情态)
辞采华美
第三节左思与寒士文学
《咏史诗》
《三都赋》(洛阳纸贵)是左思的代表作,也是古代都邑类大赋的顶峰之作。
左思在《三都赋序》:
赋应“实录”
左思风力(名词解释):
出自钟嵘《诗品》,是对西南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师承建安风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咏史诗》(左思最重要的诗作咏史诗)
八首为一个整体,有统一的主题:
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都是借古人古事写自己的怀抱,表现的主题有两个侧重点:
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事人才的打压;
借咏史诗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
寒士文学传统
寒士就是对古代下层识人的一种通称,体现出世人的视角,表现士人阶层或下层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认识的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寒士文学与“士不遇”主题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东晋文学
郭璞《游仙诗》现存19首,歌咏高蹈遗士的精神,寄寓着惧祸避乱的精神。
郭璞的《游仙诗》:
辞多慷慨,砍壈(lan)咏怀
侧重写高蹈隐逸、写神仙世界的美好
思想主导仍然是儒家
从诗歌的内在精神说,郭璞的游仙诗与曹植的游仙诗是一脉相承的
玄言诗
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
孙绰、许洵
积极影响:
玄言诗人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
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追求诗句的言外之意,追求清新、自然、淡远的风格,奠定了后世山水诗歌的一种审美基调
东晋玄言诗盛行,注重说理,这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山水题材的初创
南朝刘宋诗歌发展的主要特征:
玄言诗退出诗坛,山水诗开始兴盛
第三章陶渊明
陶渊明,自元亮/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
纯任自然的思想
玄学即“玄远之学”。
贵学玄远,则略于具体事物而究心抽象原理。
玄风在文学上的影响,既有使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一面,也有将玄言诗引向山水,生发出山水诗的一面。
“自然”者,事物自身之本然,即非人为的、本来的样子,亦即“真”。
《形影神》三首: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他的“任真”,也就是纯认自然,就是要泯除世俗社会加于自身的一切异化的、虚伪的东西,回归“真我”。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的人格与文风
真、拙、朴对陶渊明的写作和文风有着极大的影响。
独特的“朴拙”写法,用平淡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意蕴
他的诗用字用词非常注意锤炼,且锤炼得非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其平淡自然的诗文风格与东晋玄言诗人倡导的清淡文风有联系,也有超越
儒、释、道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但都不能完全笼括陶渊明独特的性情,陶渊明的生命安顿之地是田园不是山水,他对人间的挂怀又摒除了使人异化的功名利禄,而返归人伦日用的真朴纯净
陶渊明的诗
田园在陶渊明的世界里既是可亲可感的劳作栖息之所,也是诗酒耕读的理想寄托。
田园的宁静、质朴、纯粹与“人间”的喧嚣、黑暗、虚诈形成鲜明对比,其本身已被陶渊明视作一种理想境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求解脱的解脱的解释,人生短促,且有不可为之事,与自然融为一体。
复返自然的田园生活是惬意的,浓浓情意,尽在眼表。
田园生活也有各种坚艰辛,有时还会遇上火灾,使得“一宅无遗宇”。
永怀与咏史
写所感——永怀。
陶渊明楚在晋宋易代之际,政治环境不乏险恶之处,所以他的有些咏怀诗也像阮籍的诗歌一样,“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饮酒》。
咏史诗多写陶渊明闲居读书的所思所感,其中颇有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咏荆轲》
友情与亲情
陶渊明的伟大,绝非是因为他不食人间烟火,而正在与他不离人事人理,符合人性人情道出了人类共同的感受、困惑和愿望。
仁厚古风是陶渊明于朋友的赠答诗所体现的特点。
陶渊明的文
主要思想
正直知识分子形象
顺其自然的生死观
对黑暗现实的无可奈何
作品: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闲情赋》
《闲情赋》是陶渊明作品中几位特殊的一篇,借汉末以来闲止类题目表达情爱、笔致浓丽。
他写以为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所发“十愿”。
第四章南朝文学
谢灵运与山水诗
大谢:
谢灵运;
小谢:
谢朓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纯客观的态度描摹山水景物,力图通过语言再现山水景物的形状、颜色、情态等外部形态特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
铺牌过剩
写景追求形式,使用自创语句,因而其山水诗会生硬拗口。
但由于谢诗写景主要使用白描手法,很少用典和过多粉饰,仍能给读者以清新明丽的感觉。
玄理的强行融合。
写景之后通常会加上玄言的结尾(最显著的特点)。
鲍照与大明、泰始年间文学风貌
♥鲍照:
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
最早有意识写作边塞诗的诗人。
鲍照的乐府诗特点:
“俊逸”、“遒丽”
内容:
生于贫贱而不安贫贱,羡慕富贵而又鄙视富贵
倾泻内心的不平之愤
对享乐生活毫无掩饰的歌唱
《拟行路难》(18首组诗)代表着他的七言乐府,在诗中毫无保留的抒发了自己不得志的孤愤之情和不平之气(对生活、政府的不满;
自己才华不被认可的愤恨)
《梅花落》:
梅花为喻、别有怀抱
《南齐书》中对认为受鲍照诗歌影响的特点是:
“发唱惊挺,操调险急。
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鲍照诗中往往灌注着不平之气、情绪高亢、词采瑰丽,能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感。
鲍照的山水诗成就不如谢灵运,比较险峻古朴,甚至有的词句险怪。
文坛逐渐摆脱了玄言诗“篇体清淡”的风气,转而追求雕琢词采,开始注重典故的使用,使典用事之风兴起——代表:
颜延之、谢庄。
颜延之用典过多,影响到诗歌的形象意境的创造,因此他的诗歌成就不如谢灵运那么高。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谢朓与永明体
新体式的理论
♥名词解释:
在“永明体”产生之前,中国古代的音韵学已有了初步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和佛经翻译促进了我国音韵学的产生。
陆机《文赋》要求文学作品中用字要具备音韵变化(笼统),重视的是作品中自然形成的音律美,只有到了永明体出现的时候,才有了对作品声律人为的规定。
永明体声律论的提出,是以四声的发现为前提的。
沈约等人提出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音节进行调配,使之诵读起来,具有顿挫变化和音律之美,杜绝音律单调或不协调的现象。
后人将永明体声律说总结为“四声”、“八病”说(王融)。
对声律的规定是“永明体”诗学的核心,“永明体”使掌握音节调配的规律和自觉进行音节搭配成为可能,为近体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古体诗向格律诗转变的最关键的转折。
永明体诗人文学主张:
《颜氏家训》:
“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
”——反对使用生僻的典故和文字;
强调文章声调搭配的和谐。
名词解释:
“永明体”诗人指的是永明年间活跃的一批诗人。
他们运用四声规律、用人为制定的声律规范约束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
他们对新诗体的尝试和诗歌主张的提出其中在永明年间。
代表诗人:
谢朓、沈约、王融
谢朓的诗
清新秀丽、音节和婉,具有“永明体”诗歌的共同特征
写景细腻,在谢灵运之后把山水景物题材诗歌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与谢灵运相比,谢朓新体诗中的写景更为自然流畅,情景交融、诗意连贯,没有谢灵运山水诗语言生涩的问题,也少有谢灵运诗中常常出现的情节脱节的现象和玄言结尾。
谢朓还有一些小诗,五言四句,清新秀丽,含蓄委婉(精炼,浅显易解),形制和风格都与后来唐代的五言绝句非常接近。
古体和近体诗的区别在于格律。
“永明体”的出现是中国古典诗歌咏古体向近体转变的纽带,萧子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经过了永明末年的政局变化,他们的创作更多的体现出个性,不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声律技巧方面。
很多创作有提高写作技巧的作用。
建武时期后灌入更多真情实感。
从题材上看,因沈约、谢朓等均遭外放,山水行役题材诗歌的比例高于永明年间。
从体裁来说,突破了“永明体”声律对偶的束缚,呈现出向古体回归的趋势。
梁天监、普通年间文学
萧统主张文学作品
既要“丽”,又要“雅”,就是具有形式美的同时要符合雅正的标准。
要“典”,要“文质彬彬”,实际上还是儒家正统的文学观(这其中有他作为太子的身份地位原因)。
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主持编选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总集——《文选》
何逊的诗清颜宛转,不尚藻饰,对仗精巧,音韵和婉,比较接近谢朓而稍显平弱。
最擅长写赠别和行役题材诗歌,情景交融。
吴军为文清拔有古气,最擅长边塞题材诗歌,是鲍照之后南朝最重要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多是乐府诗,继承了古题乐府中边塞题材作品的风格,清新峻拔,情调慷慨。
宫体诗风形成最关键的人物是徐摛(chi)和庾肩吾。
他们的诗主要题材有咏物、游宴和艳情,这种诗风深深影响了萧纲,在萧纲被立为太子入主东宫之后始正式称为宫体诗。
在萧纲之前,京师建康的文风主要受到萧统的影响,强调雅正、典丽。
萧纲的诗歌观念:
提倡新变
强调诗歌的独立性——这实际上是南朝”文笔之辨的发展,在萧纲之前一般认为有韵为文(诗、赋),无韵为笔(应用文)。
萧纲进一步发展了“诗”与“笔”对称,强调诗的独特性。
“徐庾体”
与“宫体”特点上是一致的:
语言华丽,对偶精切,用典繁密,音韵和谐。
不同:
“宫体诗”是对有这一特点的诗歌的总称
“徐庾体”则是指有这一特色的文章。
代表:
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应酬性的文字多,思想内容上没有什么价值。
代表作:
徐陵《玉台新咏序》(把轻艳文风发挥到了极致)
“宫体诗”评价
从题材内容来看:
描写范围较狭窄,数量最多的是咏物诗和描写女性的作品。
咏物诗多咏身边细物,以铺排辞藻典故为主;
女性题材的作品则多客观描写女性的外貌、形态、体态等,有将女性物化的倾向。
在内容和格调上的缺点明显,范围狭窄,格调不高,甚至个别作品格调低下,艳情描写露骨。
突破: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宫体诗”第一次大规模的描写女性的容貌、体态等外在美,萧纲本人论文也有重情的倾向。
从形式上来看,“宫体诗”进一步发展了自“永明体”以来对诗歌音韵和对偶的重视,对偶精工,语言华美,对“对偶”、“平仄”的把握比永明体诗人更为圆熟。
南朝的骈俪文风
宋朝诸家
谢庄:
《殷贵妃诔》《月赋》
颜延之:
与谢灵运并称“颜谢”,《陶征士诔》——研究陶渊明的重要文献
谢灵运:
文如其诗,《岭表赋》《长谿xi赋》《山居赋》等,写景状物如其山水诗“尚巧似,而不失清丽”
鲍照:
文风与诗相近《芜wu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
齐梁文风的新变
在“永明体”兴起的时代,有一些创作风格不同的文学家——江淹和任昉
任芳:
“竟陵八友”之一,诗歌由于用典过多风格古涩,成就不及沈约、谢朓等人;
骈文技法高超
♥吴均的骈文较有特色,尤其尤以写景著称——《与朱元思书》
“吴均体”的特点是“清拔有古气”,“古气”指贯注于文中的自然疏荡之气,一气呵成。
骈俪之文,讲究偶对使事,辞藻华美,音律协畅,本来极易流于纤巧。
补救之法,在于文气的贯通,让人骈而不绝其骈,文骈意散,方为妙手。
山川美文之所以令人激赏,正在于做到了“气韵天成”,且能出之以清新而不事雕绘——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选》:
又称《昭明文选》,按文体和题材分类编排,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了先秦至齐梁八个朝代130多位作家的700多首作品。
《文选》是在魏晋南北朝大量总集编撰的背景下产生的。
《文选》编篡之前萧统还组织编撰了《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古今诗苑英华》和《文章英华》,《梁书》本传所载的《正序》。
文选的价值
萧统等人广泛吸收前人与当事的文学理论之精华,总结自己多年来编选诗文集的经验,使《文选》的编篡体例成为后世总集编篡的典范
《文选》之所以在传统社会久传不衰,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保存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
辨析文体是《文选》编纂的。
《文选》不收经、子、史三类,这种自觉将经、子、史与文学作品区分的思想代表了,南朝人对文学特点认识的高度。
《文选》并不是简单的编选诗文,其在编辑体例、编辑宗旨等设定安排上,都体现出编选者对文学史的看法。
文选仅用30卷的篇幅,就基本囊括了先秦至梁代初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其价值是自不待言的。
《玉台新咏》收录从西汉以来历代有关女性题材的660多首诗歌,是宫体诗人艳体诗写作思想的反映,分为已故和现存作家两部分。
《玉台新咏》的价值:
1 是古代集部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专收女性题材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围绕预定的主题题材选诗的诗歌选本
《玉台新咏》问世之后远没有《昭明文选》幸运,不仅久不受重视,而且常遭贬斥。
第五章北朝文学
北朝文学的草创期
十六国文学代表:
前秦王嘉的《拾遗记》,符朗的《符子》和女诗人苏蕙的《回文诗》
凉州一带在十六国时期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吸引了许多留在北方的士人聚集于此,因此凉州在当时成了北方的文化中心。
北魏文学的代表:
高允和崔颢。
高允《鹿苑赋》和五言诗《罗敷行》
总体来说,十六国时期和北魏前期的文学水平都不高,但在北方长期战乱之中毕竟保存了文学发展的因子。
北朝文学的发展与兴盛
北魏后期最著名的文学是温子昇,其诗风格清俊,词藻秀丽——《捣衣》
东魏北齐文学
邢邵,字子才——《七夕诗》
魏收,以文才与邢邵并称为“邢、魏”。
二人又和温子昇并称为♥“三才”,是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
北朝文学的特征
文体特点:
南朝骈文,形式技巧完善。
北朝则散文写作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风格特点:
“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也就是质朴刚健、明白清新。
南北朝时期的三部散文代表作品均出自北朝: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水经》所作的注释,引用了多于原文数倍的资料,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古代山水散文影响很大,文笔优美简洁、行文流畅
杨贤之的《洛阳伽蓝记》——专记洛阳府寺佛寺情况的著作,用传神的笔触记载了洛阳佛寺并旁及风土人情、传闻轶事等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记载大量政治、历史、文化,还有关于文学、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论述。
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各去所短,和其两长”,也就是融合南北文风的长处。
庾信和北朝南北朝文风的融合
庾信早期辞赋流传下来的都是奉教或应和之作,请调偏于清靡——《春赋》《荡子赋》
后期部分作品达到了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情感与圆熟的写作技巧的完美结合——代表作《拟咏怀诗》《哀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