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6165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概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毛泽东思想。

2、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详情见课本10-11)

三、十七大概括出最新中特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时代主题

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群众路线:

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系统的运用在党的群众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 。

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总之,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中去;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基本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

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

三个代表: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时代背景: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本依据),深入分析我国的阶段性特征(现实基础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要借鉴)。

发展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特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

形成与发展: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事件的依赖关系。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借用“实事求是“来倡导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经过延安整风和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邓小平: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一句涉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基本内容:

1、一切行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3.贯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文件: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基本内涵: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1956年

产生:

从理论上来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事实方面来讲:

(从国共合作、农村根据地建设、党的发展等方面来阐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文献和政策制定: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对于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者而言:

(反帝指民族革命 反封建指民主革命,这方面来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  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在政治上:

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

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专政。

纲领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2、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依据和内容:

课本80—8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知道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路线的评价: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充分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课本94—95)

(1)必要性:

从50年代的经济成分、经济组成状况来分析。

(2)可能性: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力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度。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定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1、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  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使占世界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意义: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要性: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神话,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21世纪中叶)

  形成与发展、若干文件、科学含义、主要特征、基本特征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2、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容要知道)

           这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5、为什么说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从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当前的主要矛盾等来分析)

6、基本纲领(最高纲领、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7、三步走战略:

老三步:

1981---1990解决温饱问题;

91年---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三步,在十五大提出的。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

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依据:

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范畴:

主要是指经济体制的改革,(92年,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定位基本国策;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改革的全方位(对什么国家)、多层次(地区)、宽领域(经济、文化、)

我国在对外开放中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