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5750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本技能培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调查霍乱病例,应按时间顺序,询问发病前7天至本次就诊时,每日去过哪里,跟何人共同进餐(记录共同进餐的人员姓名、性别、关系、接触方式、现住址、联系电话),是否接触过可疑的腹泻病人等,如可疑的流病史为参加过群宴,要重点对群宴举办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3.1.3.3食物中毒病人调查

发病前72小时内的所有进餐情况和各种食物的食用情况。

3.1.3.4饮用水污染病人调查

向病人了解污染水源的接触信息。

包括饮用或接触的时间、方式、接触过程中有无异常发现、共同接触人员情况等。

3.1.3.5职业卫生急性中毒病人

事故发生时主观感受、主要症状、体征及时间变化、毒物侵入方式。

3.1.4报告单位已采取的措施

3.1.5告知报告单位(人)和事发地负责人,随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新发生的后续病例。

3.1.6完成样品采集工作,采样技术见第三章。

临床样品一般可根据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选择采样种类。

3.2可疑肇事单位的调查

3.2.1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

向可疑肇事单位管理人员或负责人索取菜单、食谱,了解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对可疑食品进行危害分析;

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初步检查,重点检查食品原(辅)料及其来源,加工方法是否杀灭或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加工过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交叉污染;

了解厨师及其他参与食品加工制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近期身体状况和是否具有有效健康证明),以发现或排除食品加工制作人员所携带的病原污染的可能性;

请加工制作人员回忆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方法,必要时通过观察其实际加工制作的情况,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危害分析;

按可疑食品各个加工环节的原料来源,分别采集食品原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容)具等检验样品,以确定食品中病原物质的污染来源;

对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食品污染情况进行记录。

3.2.2饮用水污染事故

向受污染供水单位的供水设施管理人员了解供水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供水范围、供水人口、供水量、制水生产工艺、饮用水水水源等。

向供水设施管理人员了解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造成污染的原因、导致的后果、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查看供水设施的现场卫生情况。

包括供水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水质感观性状、水源地防护情况等。

按制水工艺各个环节,结合上述调查情况,分别采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等检验样品,以确定饮用水污染的环节。

对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饮用水污染情况进行记录。

3.2.3职业卫生急性中毒

职业卫生学现场情况调查:

发生事故上下游工艺流程、化学反应过程、相关原辅材料、中间品、相关设备及防护设施、工人操作方式和个体防护措施、接触人数,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4.向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处理措施

4.1病人就地(隔离)治疗或转院治疗;

4.2对于传染病,指导医院做好院内消毒等院感处理措施;

4.3对于传染病,进一步追查密切接触者;

对于食物中毒,按比例进一步调查同餐未发病者,如果未发病者数量太大,按1-3倍病人数调查非病人。

4.4送样检测。

4.5其他卫生处理措施,见现场处置技能。

5.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5.1标题:

×

疾控中心关于×

年×

月×

日×

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5.2背景:

描述于何时接到什么单位报告的什么病例,出动了什么人前往,现场做了什么。

5.3基本情况:

即病人的基本情况,见前文。

5.4发病及就诊经过:

5.5流行病学史:

详见前文。

5.6特异性检查结果:

如果特异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查或现场快诊结果已出具,描述样品种类和数量、最终结果。

5.7初步结论:

结合病人的流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现场调查结果做出的综合初步结论。

5.8已采取的措施

5.9下一步建议的措施

5.10调查员名字、时间

第二章 样品采集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科学、规范、合格的采样是整个检验工作的基础,保证检验结果正确的必要条件。

样品采集、运送和保存是疾控中心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疾控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采样种类

1.1呼吸道传染病采样:

咽拭子和静脉血。

1.2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采样:

肛拭、患者的呕吐物、粪便、静脉血。

厨师、服务员等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手拭采样。

原料、剩余食物、食品容器、餐具、菜板、菜刀。

1.4水污染事件采样:

中毒相关症状的病人血样、尿、粪便。

水源水(江河、湖泊、井水、山泉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等。

1.5空气污染事件采样:

作业场所空气、外环境空气、居室空气。

2.采样前的准备

2.1采样物品

呼吸道传染病采样用具:

带保存液的病毒采样管、咽拭子。

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采样用具:

酒精灯、镊子、剪刀、勺子、试管架、灭菌棉拭子、灭菌肛拭管、灭菌生理盐水管、灭菌1%NaCl营养肉汤管、C-B运送培养基、分离平板、pH7.6甘油缓冲液、灭菌容器(玻璃瓶、塑料袋、纸袋等)、饮盒;

止血带、采样垫巾、无菌棉签、复合碘伏消毒液、真空采血管(生化项目用生化管;

免疫项目用生化管或肝素抗凝管;

血常规项目用2mlEDTA-K2抗凝管)、持针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

水污染事件采样用具:

具塞玻璃瓶、PE塑料桶、瓶、采样器、样品保存试剂(硝酸、硫酸、氢氧化钠、VC等)(化学污染),酒精灯、无菌棉签、洁净无菌容器(玻璃瓶、塑料袋、纸袋等)(微生物污染)。

空气污染事件采样用具:

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器、二连球、玻璃注射器、粉尘采样夹、滤膜、固体采样管、吸收管、采气袋、玻璃注射器等。

2.2采样登记用品:

采样和送样单、签字笔、油性笔、样品标签。

2.3运送箱:

冷藏箱、冰排、可密封的塑料瓶、试管架、生物危害标识的可封口塑料袋。

2.4个人防护用品:

2.5废弃物处理用品:

利器盒、生物危害标识的垃圾袋等。

3.样品采集步骤及方法

3.1个人防护:

参见2.4。

3.2填写记录:

详细填写采样单,被采样单位盖章或个人签字确认;

对标本进行编号,将样品的编号、名称或姓名和采样日期填写在样品容器的标签上,然后填写送检单,注意上述信息不能缺失。

3.3样品采集

3.3.1咽拭子采样

用带有聚丙烯纤维头的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采样时稍用点力,动作要快。

然后将拭子头浸入病毒采样管的保存液中,尾部弃去。

采样后的病毒采样管,旋紧螺盖,保证密闭,装于带有生物危害标识的可封口塑料袋内,密封放置于塑料瓶中,再次密封后,将塑料瓶放入冷藏运送箱中。

3.3.2肛拭采样

采样人员采样前检查肛拭管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破损及裂痕以防意外;

肛拭管放于pH7.6的甘油缓冲液中。

采样者采样时嘱被检者放松,充分暴露其肛门,避开内外痔,将肛拭管轻轻插入肛门约5cm,儿童约2-3cm,轻轻转动几圈,擦取直肠表面的粘液后取出,放入增菌液或C-B运送培养基中。

为防止污染,采集标本时应将装有增菌液的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3.3.3静脉血采样

检查受检者样品编号以及姓名、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的填写是否完整,是否与受检者本人相符合,询问是否已按医嘱准备,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选择血管,常用肘窝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

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采样垫巾、止血带。

用复合碘伏棉签从穿刺点由中心处向外旋转涂擦直径5cm以上,消毒穿刺部位。

在静脉穿刺部位上方4-7厘米处扎止血带,嘱咐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将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套在持针器上并旋紧,摘掉静脉采血针上的保护套。

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见到回血后,套上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3~5毫升(量根据检测项目数确定),取下真空采血管,放于干燥试管架中,松开止血带,受检者松拳,用棉签压住采血针穿刺血管处,拔出针头,嘱咐采血对象按压3-5分钟。

用抗凝管收集血液标本后,应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5~6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在真空采血管上写上样品号或贴上样品条码,检查确认样品号和检验单编号相同。

采血完毕后,将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统一进行消毒、毁形处理,将消毒棉签按医疗废物处理。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的标本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

3.3.4残存食物、原料采样

对照菜单,采取可疑食物时,最好采取餐桌上剩余食物。

若做细菌检验,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可用灭菌镊子或剪刀取样后,放入灭菌的容器内,取200~500克。

如无剩余食物时,可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盛装过可疑食物的容器或食具,并将洗涤水装入灭菌容器内采样;

亦可用沾有灭菌盐水的消毒棉拭子在盛过可疑中毒食物的容器内涂擦,然后将其放入装有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尾部弃去,或放入增菌肉汤或C-B培养基中。

体积较大的肉食及鱼类等,可将其表面消毒后,取内部样品,放入灭菌容器内。

必要时也可采取半成品及原料送检。

3.3.5食物制售环节采样 

炊具、容器、锅、盆、桶、刀、菜板、抹布等样品的采取,可用棉拭沾灭菌生理盐水反复涂擦,然后置于灭菌生理盐水、增菌肉汤或C-B运送培养基中。

菜板可用刀刮取其表面,将刮下的木屑放入灭菌容器内。

抹布可用灭菌剪刀剪下一块,置于盛有灭菌生理盐水的容器内。

3.3.6病人吐泻物及粪便采样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及洗胃液样品,应取新鲜的,并避免混入其他杂质和细菌。

若病人正在洗胃或呕吐,则应直接采集洗胃液或呕吐物装入灭菌的容器内。

中毒者的粪便、呕吐物样品,每份取5-10克或10-15ml,洗胃液100~200ml。

3.3.7水采样

在调查水域污染状况时,需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抓住基本点(如水流入前、流入后充分混合的地点,用水地点,流出地点等),以取得代表性水样。

对江河、湖泊、泉水、井水等水源采样时,将容器浸入水体中,待水至容器2/3处时取出。

在采集管网系统水样前,先消毒,再放水5分钟,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检测微生物指标时,严格按无菌采样规范要求采样。

3.3.8空气采样

根据不同污染状况和性质,确定采样点、采样数量和检测项目,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将滤膜装入采样夹,采样夹装入粉尘采样器,或固体采样管连接大气采样器,或吸收管连接大气采样器;

或用采气袋、玻璃注射器采样。

在采样设备上调节采样流量、采样时间,记录样品及相关信息、编码。

采样后封装滤膜、固体采样管、吸收管、采气袋、玻璃注射器等,妥善保存、转运。

4.样品保存运送注意事项

标本送检前,清点样品,盛装标本的容器或包装要牢固,防止破碎和污染,把标本放入样品箱(或塑料桶)中由专人负责,立即送检。

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和易变质标本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应超过2h,如超过2h,应将标本保持在4℃以下,且不得超过6h。

短途(市内)运送加冰保冷即可。

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的标本在采集后1h内送往实验室。

用于检测病毒的样品应在2℃-8℃保存,不能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5.废弃物处理

微生物采样的废弃物应置于牢固的带有生物危害标识的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1℃,时间30分钟,或焚烧。

第三章现场处置

现场处置是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的必要措施,降低事危害程度,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控制技术。

疾控人员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消毒、杀虫、灭鼠,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水污染事件的现场处置基本技能。

1.常用消毒杀虫工具的使用

1.1手动常量喷雾器:

手动喷雾器由药箱、手动药液加压装置、连管、开关及喷头组成。

不同喷雾器大同小异,有些药箱的加药口单独设置,有的与加压气筒套用。

喷头可以调整喷雾形态,喷出线状、扇状、雾状,并可调整雾滴大小,以适合不同要求。

(1)检查喷雾器性能是否良好,关闭喷雾器开关。

 

(2)配药时,先给喷雾器药液箱内加一半水,再加入药液,然后加水到标准刻线为止,搅拌均匀后使用。

(3)将喷雾器背在背后,左手拿压杆,右手执喷杆手柄并摆动喷杆,使喷头按要求上下或左右喷雾。

(4)左手上下压动压杆至有一定压力时(压动次数约在30次/分),右手打开开关,根据被喷物品(或面积)大小调节开关大小。

(5)每次用完后,将剩余药剂倒入污水井中,然后加清水入喷雾器,压动压杆,打开开关,使清水喷出,清洗喷雾器,并将其倒立,使剩余的清水流尽。

1.2机动喷雾器

机动喷雾器一般采用发动机给药液加压,其余跟手动喷雾器构成类似。

发动机多跟二冲程摩托发动机一样,使用混合油,使用时用力拉启动绳启动、调整风门、控制油门。

使用时先看使用说明。

1.3超低容量喷雾器及烟雾机

超低容量喷雾器一般电动,也有机动的,喷出的雾滴小于50微米,可以在空气中漂浮较长时间,并有很好的缝隙穿透能力,扩散能力强。

使用专用的药剂。

用于室内外空间处理。

烟雾机的雾滴更小,漂浮穿透扩散能力更强。

各种消杀喷雾器具适用范围见表1。

表1各种喷雾器具适用情况

喷雾器类型

杀虫

消毒

杀虫用途

说明

用途

特点

手动常量

滞留喷洒

长时间的保持控制效果

表面消毒

小范围,精细操作

机动常量

处理能力大

大范围

机动喷雾

空间喷雾为主

兼一定的滞留喷洒作用

空气消毒兼有一定表面消毒作用

处理能力较大,没有电力的地方

电动超低容量

空间喷雾

快速杀灭

空气消毒

有电的室内

热烟雾机

库房、下水道、外环境杀虫

快速杀灭,处理能力强大。

2.消毒

2.1常见消毒剂识别

高效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粉等。

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

一般用于环境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物品浸泡消毒及污水和粪便消毒。

发生疫情时,合适的浓度也用于手消毒。

使用浓度一般用mg/L表示。

过氧乙酸消毒液仍用百分浓度表示。

这类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中效消毒剂:

包括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一般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醇类及其复配消毒剂,一般用于手消毒,怕腐蚀物体表面消毒等。

低效消毒剂:

包括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一般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2.2消毒剂配制计算

(1)消毒片配制消毒液:

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片数。

所需消毒剂片数=拟配消毒液浓度(mg/L)×

拟配消毒液量(L)÷

消毒剂有效含量(mg/片)

例如:

拟配10升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片有效氯含量为500mg/片,问需加几片消毒片?

所需片数=500(mg/L)×

10(L)÷

500(mg/片)=10片

即配10L消毒液,需用有效含量为500mg/片的消毒片10片。

(2)用消毒粉(或其他固体消毒剂)配制消毒液:

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质量。

所需消毒剂质量=

拟配消毒液浓度(mg/L)×

消毒剂有效含量(%)÷

1000

拟配10L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为50%,问需加几克消毒剂?

所需质量=500(mg/L)×

0.5÷

1000=10g

(3)把浓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消毒液:

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需消毒液原液量(ml)和加水量(ml)。

所需浓消毒液量(ml)=

拟配消毒液浓度(%)×

拟配消毒液量(ml)÷

浓消毒剂有效含量(%)

例1:

用20%过氧乙酸配0.3%过氧乙酸10升,问用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

所需20%过氧乙酸(ml)量=0.3%×

10000ml÷

20%=150ml

须加水量=10000ml-150ml=9850ml

将150ml浓过氧乙酸加入9850ml水中即可。

例2:

将已配成的20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稀释成500mg/L的消毒液10L,问用多少消毒液原液,用多少水。

计算:

所需原消毒液量(ml)=500mg/L×

2000mg/L=2500ml

答:

将2500ml消毒液原液,加入7500ml水中即成。

2.3消毒剂简易浓度测定

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

使用范围:

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等的现场测定。

注意事项:

配制消毒剂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需要戴上橡胶手套、口罩及眼罩。

此外,配制消毒液的容器要清洁,消毒液要现配现用,不宜保存。

2.4消毒范围与消毒对象

根据流行病调查结果,将可能污染了的场所和物品作为消毒范围及消毒对象,详见表2。

表2非芽孢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说明

消毒场所

消毒方法

用量

消毒时间

室外污染表面

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喷洒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

漂白粉喷撒

500ml/m2

20g/m2~40g/m2

30min

60min~120min

2h~4h

室内表面

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0.5%新洁而灭擦拭

0.5%过氧乙酸熏蒸

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

0.2%~0.5%过氧乙酸喷洒

适量

100ml/m2~500ml/m2

8ml/m3

350ml/m2

60min~90min

60min

室内地面

0.1%过氧乙酸拖地

200ml/m2~350ml/m2

60min~120min

室内空气

紫外线照射

臭氧消毒

1W/m3

30mg/m3

1g/m3

30min~60min

30min

120min

餐、饮具

蒸煮

臭氧水冲洗

含氯消毒剂浸泡

远红外线照射

100℃

12mg/L

250mg/L~500mg/L

120℃~150℃

10min~30min

15min~30min

15min~20min

被褥、书籍、电器电话机

环氧乙烷简易熏蒸

0.2%~0.5%过氧乙酸擦拭

1500mg/L

16min~24h

消毒场所

服装、被单

煮沸

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0.04%过氧乙酸浸泡

淹没被消毒物品

游泳池水

加入含氯消毒剂

加入二氧化氯

余氯0.5mg/L

5mg/L

5min

污水

10%~20%漂白粉溶液搅匀

30000mg/L~50000mg/L溶液搅匀

余氯4mg/L~6mg/L

30min~120min

粪便、分泌物

漂白粉干粉搅匀

30000mg/L~50000mg/L含氯消毒剂

1:

5

2:

1

2h~6h

尿

10000ml/L氯含氯消毒剂搅匀

3%

10

便器

0.5%过氧乙酸浸泡

5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浸没便器

2%碘酒、0.5%碘伏、0.5%氯己定醇液擦拭

75%乙醇、0.1%新洁而灭浸泡

1min~2min

5min

运输工具

2.5疫点消毒技术要求

2.5.1疫点的随时消毒

(1)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

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

至少要分床);

②分饮食;

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

“六消毒”是指:

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

②消毒生活用具;

③消毒双手;

④消毒衣服、被单;

⑤消毒患者居室;

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2)病人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

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2.5.2.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

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病家住址及病人姓名。

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

禁止无关人员进人消毒区域内。

(3)操作人员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穿戴防护用品。

(4)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人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