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538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工作汇报共8篇Word格式.docx

3.镇村队伍不稳,人员泛散。

我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2名,且专业不对口,没有专业特长。

工作人员有时还被抽调部门单位或考试进入县直部门,工作有时没有延续性。

各村基本上没有专门文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由村文书或妇女主任兼任,2这些人员年龄老化,在工作运行中又没组织专业培训等,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与抓文化建设的业务素质要求相比,差距甚远。

二.下一步打算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重视。

要重视基层文化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健全机制.加强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强化队伍培训.大力开展文艺活动.加强基层文化活动场地建设等一系列事项开展专题研究讨论。

二是要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是群众开展文化生活的基础条件,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要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如制作宣传栏普及公民道德.文化卫生.科普知识,做好文化“共享工程”配套器材.体育健身器材的安装.维护,充分利用起“农家书屋”,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放电子阅览室等。

三是努力创新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注重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大力弘扬家庭文化.广场文化,挖掘典型,努力营造镇.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

三.具体做法

(一)立足建设,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村文化繁荣意识。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项目扶持为辅,积极建设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保证群众的文化权益,引导群众树立核心价值观。

二是利用农家书屋和镇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开展基层文化培训和辅导,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积3极帮助各民间团体自办文化,逐步形成以集镇为中心.各村为重点.各民间团体为基础的文化发展网络,促进农村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从**镇长远发展来看,文化建设将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将深深融注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二)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认真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作用,组织民间艺人特色文化团队,扎根农村,亦农亦艺,活跃乡里。

一是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精心组织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活动,既弘扬和传承了优秀民俗文化,又为农村文艺舞台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积极配合上级“送文化”活动。

继续配合上级部门实施农村文化工程,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等。

三是积极组织“种文化”活动。

按照“业余自愿.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精心策划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力,如“舞狮”.“秧歌”等节目。

同时,依托传统节日.重大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群众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文体活动,让广大群众“唱主角”。

(三)增强综合文化站责任意识,为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粮食。

一是搞好农村书屋建设。

目前我镇共有16个村级图书室,4覆盖了全镇各个村,今后将多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

二是要利用综合文化站的资源优势,配合各职能站所,将各种涉农科技的培训纳入文化站工作当中,利用综合文化站的资源培训室.投影仪.电脑.图书室等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各种素质和致富技能,大大提升文化站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治,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不定期地集中开展“文化市场治理整顿行动”,对全镇网吧.音像店.书店等文化场所开展清理整顿。

对全镇民间文化组织进行了登记,纳入正常管理。

同时在各村确定义务文化监督员,对村居出现的不良文化现象,随时进行监督反映,推动了全镇文化市场向着净化.繁荣.有序的态势发展。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配齐配强专职文化工作者,确保每年每人不少于1次学_培训。

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民间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成立秧歌队.宣传队.书画协会等社团组织,设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促其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二是突出本地人文特点和文化传统,组建民俗文化协会,加强**文化凝集力。

鼓励协会吸纳全镇所有的演出队和各村民间文艺爱好者,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的文艺演出。

第2篇文化工作汇报山阴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关于全县文化工作情况的汇报山阴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王跃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焕发出了强大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为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

现将我县文化现状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阴县地处雁门关外,在历史上是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带,也是中原农耤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带。

历经千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边塞文化。

截止目前,共发现旧.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古遗址20处,烽火台105处,摩崖石刻1处,古寺庙建筑17处,革命纪念建筑物2处,古墓葬2处,墓石碑.石狮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2处。

馆藏文物88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7件。

境内现保存最完整的辽古城旧广武城,蜿蜒精巧的明长城,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汉墓群,拥有八大景观的化悲岩寺和始建于金代的瑞云寺等等都久负盛名。

北魏安远将军庚岳.唐朝芮国公苑君璋.宋赵匡胤的大将米信.辽丞相沙彦恂.元朝平阳元帅安明本.明代内阁首辅王家屏.清朝梁启超的老师崔增瑞等历史名人彪炳史册。

广武的传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5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县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俯拾皆是,民间艺术独俱特色,手工技艺源远流长,手工制品制作精良,地方饮食别具一格。

在年的全面普查中,共获得信息1057条,其中民间美术7条.民间手工技艺8条.民间文学314条.民间舞蹈9条.民间信仰35条.民间音乐3条.民间杂技1条.民间知识27条.曲艺2条.人生礼俗80条.生产商贸_俗15条.岁时节令45条.戏曲5条.消费_俗51条.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7条.线索415条,重点信息10条,以及大量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二.文化工作现状

(一)文化惠民工程的大力实施,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加强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

建成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有图书1500多册.书架4组.办公桌1张.椅子54把.会议桌椅12套.打印机1台.相机1台.音响1套.沙发1组.茶机1张.床1张.行李1套.功放1台.DVD1台以及字画等。

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配备有服务器1台.投影仪1台.背投1台.PC机52台以及打印机1台.扫描仪1台等,音响设备2套.数码相机1部.数码录相机1部.落地式空调1部,工具车一辆;

建成13个乡镇级基层服务点和257个村级服务点,分别配备有服务器1台.投影仪1台.PC机2台。

三是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

共建成257个农家书屋,各配备有图书1500册,音像制品100张,农家书屋标牌1个,以及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共3张和书屋借阅登记本.书目登记本和意见本三本。

四是村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全覆盖。

建成257个村文化活动室,各配备有音箱支架1对.液晶触摸屏1台.有线话筒1对.卡拉OK音箱1套.卡拉OK功放1台.卡拉OK点歌机1台。

五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建成农村篮球场所257块.全民健身路径108条.乡镇文化活动广场7处,每个篮球场均配备篮球架1副.乒乓台1张。

六是农村电影2131工程。

配备了流动放映车2辆,流动放映机5台,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二)精品文化活动亮点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年,我县传统节目脑搁荣获朔州市广场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金奖”;

年,山阴县青年晋剧团赴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上演了传统剧目打金枝,得到了文化部.中宣部.民政部等有关领导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山阴县青年晋剧团青年演员王平在第一届山西省“杏花奖”展评活动中,荣获戏剧类单项表演杏花奖;

年,选送的青年歌手代表龙凤组合(史凤英.史占国),获山西赛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并在全国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了原生态唱法第23名的好成绩;

县交通局合唱代表队在朔州市首届合唱艺术节中,荣获金奖。

近年来,全县共举办了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30名优秀文艺表演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遵循文化活动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的宗旨,全面带动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大.中.小型文化活动经常开展,基本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到目前为止,全县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已达186家,其中以手工地毯为主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1个,规模印刷企业1个,音像制品经营企业2家,图书经营单位5家,文化体育用品商店8家,电脑打印摊点27家,旅行社4家,婚庆礼仪公司13个,专业文艺演出团体2个,民间鼓乐班15个,KTV歌舞厅8家,台球馆10个,影楼.照相馆16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4家,各类棋牌馆50家。

文化消费总额达

1.3亿元,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场前景分广阔。

(四)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为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成立了山阴县青年晋剧团,使传统晋剧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是成立了山阴县民间艺术团和古城镇芦岭村文艺宣传队,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由“送文化”逐步走向“种文化”,农民群众也逐步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成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建设者。

三是成立了太极拳.乒乓球.象棋.羽毛球.围棋.老年门球.武术.篮球.信鸽等体育协会9个,促进了群众体育的有序发展。

四是成立了太极拳.太极剑.拂尘.弹力球.秧歌舞等群众健身组织32个,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五是加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共重点培养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现全县共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4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6人,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山西省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和朔州市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全县文化体育工作将把握一条主线.完善两个规划.实施八大工程。

“把握一条主线”即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全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幸福新城建设。

“完善两个规划”即全面完善山阴县文化体育事业“二五”发展规划和山阴县文化产业“二五”发展规划。

近期内,邀请各界人士,召开全县文化发展研讨会,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两个规划”初稿,然后聘请省.市级专家全面审核,最后定稿并提交县委.县政府。

“实施八大工程”,即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使我县古城镇东辛庄村刘辛烈士陵园.玉井镇侨女李林烈士结婚故居.吴马营抗日七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二是深入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组织全县人民群众认真学_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三是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四是设立示范点,将古城镇文化站.合盛堡文化站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将古城镇东辛庄刘辛烈士陵园建成爱国主义基地示范点,山阴县青年晋剧团.山阴县民间艺术团建成文艺团体示范点,将芦岭村.康庄村建成农村文化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力争山阴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及早动工;

二是推进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建设;

三是争取数字多厅影院立项建设;

四是争取体育场.体育馆立项建设;

五是积极争取动漫影视城和电影电视剧录制拍摄基地建设工程立项建设;

六是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进程,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

七是继续推进乡镇健身广场建设;

八是建立山阴文化。

(三)文化体育惠民工程。

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有效促进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

二是农村电影“2131”工程。

进一步巩固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成果;

三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农家书屋工程。

规范农家书屋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书屋正常运行;

五是村文化活动室。

完善设备配置,强化管理;

六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活动,提升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我们将遵循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原则,通过举办农民象棋赛.卡拉OK大赛.健身秧歌舞比赛.有奖读书活动.书法才艺表演等,挖掘.培养文化体育人才,让文化体育活动在农村能够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一是完善博物馆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开放进程;

二是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文物普查和申报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留存历史记忆与传统特色;

三是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面提高,重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传承工作,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五)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工程。

一是精心打造晋剧一代贤相王家屏,参加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力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由山阴县青年晋剧团组织实施;

二是精心创作一部以反映塞外自然风光和民俗人情的民乐作品,由山阴县民间艺术团组织实施;

三是聘请话剧立秋编剧姚宝瑄创作一部以北宋杨家将抗击金辽.保家卫国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从而奏响民族团结和谐的序曲,彰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魅力。

(六)现代传媒系统建设工程。

一是规划建设山阴县广播电视新闻大楼使之成为全省一流传媒基地;

二是建设集设计.印刷.后期制作为一体的彩色印刷基地;

三是建立山阴文化;

四是有效促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互联互通。

(七)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打造五大特色文化品牌一是打造以广xx墓群.广武古城为重点的边塞文化品牌,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吸纳社会各方资金,采取谁投资.谁受益,大投资.大受益,小投资.小受益的办法和措施,建设一个规模恢宏.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和颇具爱国主义意义的综合影视城或大型影视拍摄基地;

二是打造以张家庄.后所.马营庄绿色蔬菜为代表的南线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带;

三是打造以桑干河两岸湿地为载体的生态公园式文化旅游观光区,形成生态文化.滨水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带;

四是利用古城乳业这一特色名片,着力打造园区养殖.集约化经营,绿色环保.乳香四溢的特色乳业文化品牌,形成“风吹草地现牛羊,山阴大地奶飘香”的生态畜牧观光带;

五是打造以中煤金海洋.北周庄工业园区为核心的黑色煤电.现代工业循环经济文化品牌,形成现代工业与人文自然相互融合.别具特色的现代工业观光体验区。

与此同时,依托地方资源,以“一剧”.“一节”.“一业”为切入点,着力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剧”,即以我县历史名人王家屏的史实资料为依据,创作完成一部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一代贤相王家屏。

“一节”,即依托我县边塞特色文化,打造“中国山阴首届广武边塞文化旅游节”。

旅游节计划安排七天,期间将举办一个开幕式.五个论坛.一个比赛,即举办盛大隆重的开幕式;

开设五个论坛。

广武边塞文化论坛,由宣传部.旅游局.文化广电体育局组织实施;

论坛,结合山阴一中校庆60周年展开,由局组织实施;

王家屏学术研究论坛,由王家屏学术研究会组织实施;

乳业文化论坛,由农业局.畜牧局.乳业办.古城集团联合组织实施;

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论坛,由经信局.金海洋组织实施;

拟举办国家级或省级环河阳湖山地公路自行车越野赛,全面展示山阴县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成果,。

“一业”,即以我县“金银花”手工地毯为主,增加花色品种,大力发展我县手工业。

促进金银花手工地毯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文化产品;

鼓励红木家具制作公司大力开发能够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产品;

鼓励.支持工艺彩灯制作以及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

(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一是引进和培养编剧.导演.舞美设计以及文化发展研究.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业经营等高层次文化人才;

二是设立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齐配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三是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是

根据地方特色,帮助和指导各个乡镇建立一支特色文艺队伍;

五是建立人才考评激励机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给予奖励.委以重任。

四.文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财政对文化的支出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财政增长速度,低于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对其他公共事业的投入。

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尚未达到国家“一五”期末要求标准,设施设备不足,日常运行经费不足,新建成的三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设备几近空白,日常运行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群众举步维艰。

体育场.体育馆建设尚属空白。

文化设施的匮乏.运行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服务能力较弱。

二是文化专业人才不足。

文化馆.图书馆专业人才补充不足.培训不足,文物管理专业人才稀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尚未定编。

人才的奇缺严重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我县文化产业基础建设薄弱,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小.层次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尚未形成特色。

五.建议和对策一是将文化建设用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用地建设规划;

二是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每人不低于60元,全县15万农民,共900万元,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三是设立文化惠民工程专项资金,每年每人不低于80元,全县9万城镇居民,共720万元,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四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按照每年不低于400万元的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五是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同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根据朔州市建设文化强市会议要求,按照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第3篇文化工作汇报文化惠民调研汇报泰兴市济川街道(原泰兴镇)下辖四个社区指导中心,18个社区居委会,19个村。

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文化工作发展步伐较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及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点成绩,为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文化建设的坚强保证。

党委政府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班子,每年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一同规划,一同落实经费,并把文化建设作为考核基层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年召开几次专题会议研究阶段文化工作,文化经费实报实效。

充分利用创建和新农村建设推动街道社区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对达标的给予经济补助,对不达标的考核扣分和批评。

党政还主要负责人主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一方面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起到参与文化的示范作用,促进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基础。

我们利用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和省文明城市契机,街道建成了1700的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总投资500多万元。

建成后免费对外开放。

除此之外,在社区.村进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各社区.村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场所。

当时达到了全覆盖。

目前全泰兴城区有室外健身路径52处,文化活动点(晨晚练点)23处。

各社区.村设立了1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多个活动项目,活动室面积20-50平米,并免费为居民.村民开放。

有的社区与辖区单位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单位的活动室作用,为居民服务同时在各社区培育文化中心家庭,带动邻居.楼幢居民参与文化学_和文化活动。

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街道充分利用村办公室翻新改造或新建之机的建设,年以来每个村都投资建成了农家书屋,室外建有篮球场,城郊村还建有健身路径。

截止目前,我们街道“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里文化村”已初具雏形。

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我们街道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一年比一年活动多,一年比一年档次高。

一是文化队伍建设基础较好,全街道目前有五支文体队伍,其中60隶属我们各社区。

还有好几支特色团队。

如老年艺术团.秧歌队.花鼓队.女子军乐队.拳剑队.舞龙队.盘鼓队.民乐队.京剧票友会等。

还有许多自发组建的队伍,自行开展活动组织演出。

在农村也有农民艺术团组织演出。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街道所有的社区都要建一支文化特色队伍。

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分两块,一是与上级机关部门共同组织的活动,二是我们街道组织的活动。

去年我街道制定了节目创作演出奖励办法,对社区.村节目的排练参赛.演出等进行补助和奖励,激励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