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448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科研,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经过学习和研究,撰写了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经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二、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本次小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

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确定研究的重点,确定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

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前期的小课题研究阶段中,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其次经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

1、首次尝试小课题的集体研究,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分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经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经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够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需要创设全面、自主的学习过程和适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争取让孩子人人参与教学,让她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激励,共享信息,走向成功。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情景呢?

四、情景创设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

细细品味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

还有的数学教师一味地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宗旨。

主要表现在:

情境创设离教学内容太远,目的不明确;

过分的强调情境的生活化,设计复杂且脱离了教学内容的情境;

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的认知基础。

还有的情境不能凸现数学内容的本质属性等等。

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有效情景的创设方法

 

1.捕捉生活资源,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我们农村小学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琳琅的商品,课堂上没有精美的教具,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农村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些“乡土”资源开发出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

春天到了,树变绿了,水变清了,母鸡也变勤快了,下得鸡蛋越来越多了。

昨天老师回到家里,到自家鸡窝里数了数鸡蛋,一共有40个(出示早已画好的40个鸡蛋示意图),今天早上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再在黑板上画2个鸡蛋),根据这些条件,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良好的有效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让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

3、创设有效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求"

变"

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

新"

、"

奇"

,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

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下列变式练习:

1、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2、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倍?

3、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

4、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5、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

6、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

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

,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4.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因此平时教学时,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能够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课上,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她们经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学生更能将郁积于胸的感情抒发出来。

5.巧设有效的活动情境启迪学生深层思考。

有效的数学情境应该成为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助推器,"

数学味"

应浓于"

生活味"

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自然活泼的情境;

二是散发着浓郁数学味。

数学情境的有效性始终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必须以思维为核心及时实现数学化。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图和本质,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对情境的呈现时机、形式和内容进行加工。

总之,有效的数学情境是数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不但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